有的孩子做作业时,右手写作业,左手在玩小东西〔如橡皮、铅笔等〕;有的边写作业边和同桌讲小话;有的边写作业边和前后同学打闹;有的写着写着就发愣;有的是为了完成做题任务,书写速度特快。有了这些不良的学习习惯,就会出现下面的计算问题。
1、等号后面不写计算结果。 用竖式计算完毕时,不把竖式中的 正确结果写在横式中等号后面。如右题: 2、计算结果写错。 38+56= 38 + 56 94 76+37=39 56 + 37 93 把竖式中的正确得数写到横 式中等号后面就写错。如右题: 3、抄错数字。
89+11=100 98 + 11 (1)列竖式时把横式中的数字写错。如右题: 109 (2)列横式时把已知数写错。如下题:
一个数加上53得100,这个数是多少?列式:100-63=37 4、运算符号写错。
横式中是加号,竖式中写成了减号;横式中是减号,竖式中却
43+ 24=19 写成了加号。如: 43 — 24 19 37-28=65 37 + 28 65
5、计算方法错误。 按横式中的运算符号列对了竖式,但计算时加法竖式用减法做,减法竖式用加法做。如:59+25=34 59 +25 学习文档 仅供参考 34 55-13=68 55 -23 68
6、竖式计算不完整,做一半留一半。如: 79-35=4 此题只把个位上的数相减, 十位上的数就没有减。
7、该进位时不进,该退位时不退。
做加法时忘记加上进位“1”,做减法时忘记减去退位“1”。 例:
36+57=83 78-54=24 〔1〕 (2) 36 + 57 83 78 — 54 24 79 -35 4
〔2〕题中被减数个位上的“3”不够减4,没有向十位退“1”当“10”再减。倒回来用减数中的“4”减被减数“3”得“1”。.
36+57=11
33 + 24 11
98-29=98 98 验算;69 用竖式计算减法并验算时,把用“差加减数
- 29 +29 69 98 等于被减数”得到的验算结果当作计算结果“差” 8、把“被减数”当“差”等。
写到了横式中等号的后面。如右题:
9、对竖式计算的重要性认识不深刻。
计算多位数的加减法时嫌列竖式麻烦而采用口算,导致计算结果错误。如:19+36=45 72-38=46
10、书写数字不标准。
学习文档 仅供参考
写数字时该出头的不出头,6和0分不清;该转圆的转不圆,9和4分不清,导致计算结果错误。
针对学生上述的不良学习习惯造成的十种计算错误,教师可采取以下三个对策:
1、得方法,强化训练成习惯。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英国哲学家培根也说过:“习惯真正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针对学生计算时的心不在焉、态度不端正、没有责任感、马虎了事等不良习惯,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总结出提高计算正确率的方法。让学生感受体验到计算要正确,必分六步走:一列、二对、三计算、四验、五检、六复查。一列,就是根据题目要求正确列出竖式或横式;二对,就是把列好的竖式或横式中的每个数字和运算符号认真与题目中所给的已知数核对一遍,目的是检查是否抄对原题中的已知数和运算符号;三计算,每个数字和运算符号都核对无误后才开始计算;四验,做完一题就验算一题,如果题目不要求写出验算过程,也要用口算在原来竖式中验算一遍;五检,做完一个小题就检查一个小题,这种检查的好处是范围小容易发现错误,把错误排除在萌芽阶段;六复查,就是整个大题的内容全部做完了,还要逐一将每个小题检查一遍。为了将认真细致的计算方法强化成学生一辈子受用的好习惯,教师对做得好的同学要给予及时的表扬,让他们在全班交流自己运用这种方
学习文档 仅供参考
法计算获得成功的心理感受,在班上营造一种做事认真负责的好氛围,在这种氛围的感染中,学生一丝不苟,认真计算的好习惯也就养成了。
2、知个性,因材施教创氛围。
孩子在写作业时,教师要为孩子们营造一个良好的安静的学习氛围,一定要克服不良因素的影响,保持孩子的注意力不被干扰。从心理学的角度说,注意力集中时,大脑只有一个兴奋中心,注意力不集中集中时,大脑有好几个兴奋中心,它们之间互相干扰,当然会影响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平时要做有心人,观察孩子们的言行,充分了解孩子们的个性。针对孩子们的个性安排座位,进行个别辅导。对学习习惯差的孩子给予更多的关注,让他们能保持安静。要把喜欢讲话的和打闹的同学分开坐,并且把他们放在最前排坐,这样老师可以随时给予关注他们的行为;如果这类学生个子高,放在前面又挡着矮个的同学,就把他编了跟自制力强的同学坐,同桌不跟他闹他也就闹不起来。只要他们能够安静下来,注意力也就能集中起来。让这些个性与众不同的孩子在较为安静的学习氛围中学习,慢慢地他们也就能够改变自己学习上的不良习惯。
3、善引导,启智陶情成秉性。
作为一个数学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数学知识,而且要站在培养人才的高度,在教育教学中“以智慧启迪智慧,以情感激励情感,以人格影响人格”,引导学生写作业要专心,计算过程要细心,检查错误要耐心,引导学生认真书写,遇到较大的数字时要勤用草稿演算等
学习文档 仅供参考
等,用草稿演算时要求学生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顺序书写,这样既节约用纸又便于复查。
总之,数学课程标准倡导:“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表达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看似简单的计算教学中,如果我们老师能“时时处处细留心,认真研究找原因,不断实践寻方法”,就能够在这些简单计算的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小学生铸就大人生。
学习文档 仅供参考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