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引线保护T区保护及引出线保护命名原则
一、 间隔短引线保护
在该间隔的出线或主变停运,出线隔离刀闸拉开而开关合环运行时,投入作为该间隔两个开关之间短引线的保护称为间隔短引线保护,采用“间隔设备名称”+“短引线保护”进行命名,即“××线(变)短引线保护”。
间隔短引线保护每套同时分别接入该间隔中相邻两个断路器CT的电流,通常采用电流差动原理,见图1。间隔短引线保护在线路及主变正常运行时退出,仅在出线刀闸打开、开关合环时投入,动作后跳本间隔相邻两个开关。
500kV母线50××××间隔第一套短引线保护间间间间 ××间隔第一套主保护及后备保护××间隔第二套短引线保护××间隔第二套主保护及后备保护50××
图1 间隔短引线保护配置示意图
- 1 -
二、 间隔T区保护
在间隔引出线上配有CT,且该间隔的保护采用引出线上的CT时,为了保证该间隔两个断路器CT与引出线CT之间发生故障时能快速切除而配置的保护,称为间隔T保护,采用“间隔设备名称”+“T区保护”进行命名,即“××线(变)T区保护”。T区保护根据引出线分支数目的不同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引出线为单分支的(见图2),另一种是引出线为两个及以上分支的(见图3)。
500kV母线50××××间隔第一套T区保护间间间间间 间间间间间隔出线或主变第二套保护间隔出线或主变第一套保护××间隔第二套T区保护50××
图2单分支引出线T区保护配置示意图
间隔T区保护每套装置同时分别接入该间隔串上或环上相邻两个开关CT的电流,同时分别接入所有分支的电流,正常运行时投入。出线刀闸合上时,T区保护动作后不仅跳本间隔串上或环上相邻两个开关,对于线路间隔同时远跳线路对侧开关,而对于主变间隔同时跳主
- 2 -
变其它侧开关或闭锁直流;出线刀闸打开时,T区保护通过出线刀闸的辅助接点或投入“短引线保护”功能压板,将T区保护转换为一套常规的短引线保护(使用串上或环上相邻两个开关的CT)和一套引出线过流保护(使用引出线上的CT),短引线保护功能动作后跳本间隔相邻的两个开关。引出线过流保护功能仅在出线刀闸位于引出线CT与该间隔串上或环上开关CT之间时起作用,如图2所示,动作后仅发远跳信号或跳主变其它侧开关。
500kV母线50××××间间#1间间××间间#2间间#1分支第二套保护#2分支第一套保护#1分支第一套保护#2分支第一套保护××间隔第一套T区保护 ××间隔第二套T区保护50××
图3 双分支引出线T区保护配置示意图
(虚线框内的隔离刀闸及地刀配置根据实际接线情况而定)
三、 开关短引线保护
因CT配置不合理,在GIS开关本体内部发生故障时,可能存在保护死区,为了防止出现保护死区而在开关断口两端配置的短引线保
- 3 -
护,称为开关短引线保护,采用“开关名称”+“短引线保护”进行命名,即“××开关短引线保护”。
开关短引线保护接入本开关位于断口两端的CT,正常运行时投入,动作后不仅跳本开关,同时根据相应主保护的动作范围,跳相邻另一个开关和远跳线路对侧开关或主变其它侧开关,机组间隔同时停机灭磁。
去相邻开关2#2间隔 去相邻开关1#1间隔 50×50×开关短引线保护图4 开关短引线保护配置示意图
四、 引出线(电缆)纵联差动保护
厂站内发变组引出线(电缆)离开关站较远时,为了防止因二次电缆产生的感应电压等因素对保护装置的影响,通常在引出线(电缆)两端分别配置一套光纤电流差动保护,通过光缆组成纵联差动保护,称为引出线(电缆)纵联差动保护,采用“主变名称”+“引出线(电缆)纵联差动保护”进行命名,即“××变引出线(电缆)纵联差动保护”。
引出线(电缆)纵联差动保护的每端分别接入本端CT的电流(见图5),正常运行时投入,动作后跳所在间隔的相邻两个开关,同时停机灭磁。
- 4 -
500kV母线50××主变端第一套引出线纵联差动保护开关站端第一套引出线纵联差动保护光缆 发变组发变组第二套保护发变组第一套保护主变端第二套引出线纵联差动保护光缆开关站端第二套引出线纵联差动保护50××
图5 引出线(电缆)纵联差动保护配置示意图
- 5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