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_认识线段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认识线段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59、60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操作活动和观察的过程,会用语言描述线段特征。会找、数、折、画、连线段。
2.培养学生初步空间观念,体会点与线之间的关系,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理解线段的特征。
教学难点:体会线段在生活中的运用和联系,感受点与线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课前活动:
儿歌:拔河。
儿歌好听吗?一个个听得都入了迷。听完了儿歌,
儿歌里的蓝猫和小动物们在干嘛呀?
用什么拔河?
今天这节课我们将跟随蓝猫一起去和绳子打打交道。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看看小动物们没有用力拔的时候绳子是怎样的?
用力拔了以后绳子又变得怎么样了?
在我们生活中的绳子就可以分为这样两种状态。
二、教学新知
1.初步感知
师拿出毛线,问这是什么?
这根毛线是怎样的一种状态?
你能化曲为直吗?
请生上来说一说,光做不说那可不行,你能把方法讲一讲吗?
引导:我看见你拿了绳子呀,你拿了绳子的哪里?
你能再完整地说一遍吗?
指出:孩子们,你知道吗?你的两只小手轻轻地那么一捏一拉,把线变直,就揭示了一个数学知识。两手之间直直的一段可以看成“线段”。
我们就一起来认识线段。(揭示课题,板贴课题)读:线段。
和我一起读:认识线段。
2.感受“直”
请同学们拿出铅笔盒中的毛线和老师一起化曲为直。这样可以看做线段吗?生:
(我们一起化曲为直,拉直)问:一定要直的才能称为线段,弯的就不是,那说明线段有什么特点?
(直直的)板书
3.端点
老师这里还有一根长长的毛线,谁能把它化曲为直?
(师取其中一段)那老师这样拉,能看成线段吗?指一指从哪里到哪里?
变换位置,提问:这样有线段吗?从哪里到哪里?
余下的还是线段吗?为什么?
总结:老师的手捏住不同的位置就形成了不同的线段。看来我们手捏住的两端很重要。在数学上,我们把这两端叫做线段的端点。(板书:端点)
看谁反应快?线段有几个端点?
4.拉一拉。学生操作
看看蓝猫给我们带来的第一个小任务是什么?
(先请左边的小朋友捏住毛线的两端,拉直,右边的小朋友,指一指从哪儿到哪儿可以看成线段?指一指它的端点。再同桌交换。)
5.小结:
通过刚才的活动,小朋友们对线段有了一定的认识,请闭上眼睛想想,线段是什么样子的?
提问:谁愿意来跟全班同学交流一下,刚刚你脑海中的线段是什么样子的?
引导小结线段的特征:直直的,有两个端点。
6.(1)出示粗细不同的绳子
这两根绳子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相同?它们可以看作线段吗?
来到我们数学上就是这样的,它们都是直直的,有两个端点,可以看做线段,看来线段和粗细没有关系。
(2)出示颜色不同的绳子
这两根绳子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相同?它们可以看做线段吗?
来到我们数学上就是这样的,直直的,有两个端点,看来线段和颜色没有关系。
(3)变换绳子的位置
这是是线段吗?斜着放呢?竖着放呢?无论横着、竖着、斜着放,都是线段。
得出:看来线段和粗细、颜色、方向无关,只要满足什么条件它就是线段?三、辨找折究其本质
1. 判断:
看来现在小朋友们对线段越来越了解了,看看蓝猫又给我们带来什么任务了?
你能根据线段的特点快速判断出哪些是线段,哪些不是线段?
2. 找线段
生活中很多物体的边可以看成线段。这是一本数学书,谁能找一找从哪里到哪里可以看成线段?请你摸一摸,它是直直的,它的两个端点在哪里?
规范说:数学书的一条边可以看成线段。
现在看看我们的身边,哪些物体或哪些物体的边也可以看成线段?
同桌先互相说一说。
谁来说一说你哪里看到了线段?
3.数线段
生活中有线段,学校的每一个角落都有线段,其实我们学过的很多图形都是由线段围成的。
逐个出示,你瞧,这是长方形,数一数它由几条线段围成的呀?它也叫四边形。
三角形,五边形,六边形。。。。。
比较图形的边数和它的线段数量,你发现了什么?
看来图形的边数就是围成的线段数量。
那八边形由几条线段围成呢?
看来,我们只要认真观察、仔细思考,数学规律也是不难发现的。
4.画线段
通过拉一拉、说一说等活动我们充分认识了线段,如果我们现在要把这根线段画下来,你觉得应该注意什么呢?
(师板书师范)画线段时,先用一只手按住直尺,使它不移动,然后沿着直尺的边从左到右画出一条直直的线,分别在线的两端点两个点表示端点。
你能像老师刚才一样画一条短短的线段吗?请画在作业纸第一
部分。展示学生作业。
你能画一条比刚才的线段更长一点的线段吗?展示学生作业。明确线段是有长短的。
4. 看似线段简简单单,但它很神奇,让我们一起跟随蓝猫走进想象的世界。
(1)出示一个点。从这一个端点出发可以画几条线段?
课件:由定点引出长短不一的线段。
(2)这些线段有长有短,如果从这个点画出的线段是一样长的话,那么另一个端点联系起来看,你会看到什么?
是呀,很完美的一个圆。你瞧,车轮不就是这样设计的么?
(3)现在给你两个点,连接这两点可以画多少条线段?(请你在作业纸上画一画)
连接这两点只能画一条线段
另外这两条是线段吗?
如果这儿是学校,那边是家,从学校回家,走哪条路最近?
对了,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4)师:连接两点可以画一条线段,如果给你3个点,每两点相连,可以连成几条线段呢?在作业纸上画一画
让点动起来,现在可以连城几条线段?
(三个点连成一条线)现在有几条线段?(1条)
有不同意见吗?看来还是3条线段。
5.今天我们认识了线段,那我们学习线段有什么用呢?
我们现在还只是一年级的小朋友,后面线段知识会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去研究。
你瞧到了三年级我们将学习画线段图解决问题。
到了六年级将学习线段比例尺。
到了七年级又将学习线段的性质
6.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生:
师用毛线串联学习过程:这节课收获还真的很多呢,我们和蓝猫一起,利用毛线,通过拉一拉、说一说、辩一辩等活动充分认识了线段,知道了线段的特点是?直直的、有两个端点,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了对线段认识。我们还学会了怎样画线段,线段是有长短的。通过想一想、画一画我们知道了从一点出发可以画无数条线段,连接两点可以画1条线段,如果是3个点,连接两点可以画3条线段。
好,今天,我们就学习到这里,下课。
学情分析
《认识线段》是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1单元《厘米和米》的第6课时内容。此前,学生知道了有几条边就是几边形,已经学习了比较物体长短,在生活中也经常接触到此类的内容,有较丰富的生活经验,这些都为这节课的学习作了很好的铺垫。教材注重学生的实际体验,在体验中感悟知识,通过具体活动获得对线段的直观认识,初步认识线段的特征。由于本节课使用的是一年级学生,年龄小,还不能用完整的语言表达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他们的理解往往是表面的,零碎的,要使他们对线段的概念提升到一个概括的、抽象的认识,有一定难度。同时他们喜欢动手,有极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些都是课堂上需要利用和捕捉的闪光点和有利因素。
效果分析
《认识线段》这节课,我老师用一个情境贯穿课堂,不仅起到了激发学生学生积极性的作用,同时帮助学生认识线段,有价值且实用。
让学观察拔河歌曲里的绳子初步了解绳子的两种状态,让后用手拉一拉,把弯曲的毛线变成直直的,帮助学生初步感知线段的特征,渗透了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之后的各个环节,包括拉一拉,说一说、找一找、指一指的活动深化学生对线段的认识。结合数一数、画一画、想象世界等活动不仅巩固了学生对线段的认识,同时渗透了其它一些数学知识。
让学生经历了“感知----表象----抽象----形成概念”这一知识形成的过程,在课堂上我尽量发挥教师的点播作用,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额、获取知识,从而达到训练思维,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整节课多次让学生独立思考、完整表达,尽量引导学生大声的说、完整的说,注重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整节课教学气氛活跃,教学效果较好。
教材分析
《认识线段》是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1单元《厘米和米》的第6课时内容。教材的安排是让学生明确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认识了厘米和米之后再认识线段的。但是我这节课面对的是一年级下学期的学生,所以对教学内容做了修改,去掉了画一定长度的线段这
一知识点,把教学重点放在了学生对线段的直观感知和特征的认识上,同时渗透了线段是有长度的这一思想,为学生二年级的学习奠定基础。
线段是几何初步知识中比较抽象的概念,由于学生年龄小,抽象思维水平较低,所以
教材用直观、描述的方式来说明线段的特征,让学生从“直直的”、“两个端点”、“课测量”的角度来感知、认识线段
作业单
年级班姓名:
1、下面的图形各由几条线段围成?
()条()条()条()条2、请用直尺和铅笔画一条线段。
3、(1)连接两点可以画几条线段?
(2)连接三点可以画几条线段?
课后反思
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所以让学生动手操作主动建构出线段的特征是本课的学习重点。但二年级学生感知粗糙不精细,思维不够严密,又是第一次接触线段这一概念,往往对线段的几何图形的画法(尤其是两个端点)易忽视,形成片面、肤浅的认识,所以对认识线段的特征、线段表象的建立成了本课学习的难点。这节课,我设计了贯穿课堂的情景----蓝猫和毛线,通过化曲为直,帮助学生初步感知线段的特征,之后的各个环节,包括拉一拉,说一说、找一找、指一指的活动深化学生对线段的认识。后来结合数一数、画一画、想象世界等活动不仅巩固了学生对线段的认识,同时渗透了其它一些数学知识。让学生经历了“感知----表象----抽象----形成概念”这一知识形成的过程,在课堂上我尽量发挥教师的点播作用,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额、获取知识,从而达到训练思维,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此外,我还注重学生独立思考、完整表达习惯的培养,尽量引导学生大声的说、完整的说。
在教学过程中,也有很多的不足。比如:课前准备做的不够充分,没有提前打开投影设备,导致课上展示学生画的线段时没法展示,最
终只能远远的拿着给学生看,教学效果没有达到理想要求。再有,就是对学生的评价不够及时,学生回答问题时不够耐心,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时刻注意,给学生的独立思考留充足的时间。
课标分析
《认识线段》是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长度单位》的第6课时内容。线段是几何初步知识中比较抽象的概念,注重直观教学。由于是和一年级的小朋友一起来完成
这一节课,所以本节课的目标定位就比二年的小朋友要低一些。
1、让孩子初步认识线段,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操作能力。
2、借助毛线,通过拉一拉、说一说、找一找、画一画等活动直观感知线段的特征:“直直的”、“两个端点”、“有长短”,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线段的特征。
3、让学生在情境中具有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心理倾向,感受生活中的数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