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张艺谋电影中的色彩艺术

来源:好走旅游网
张艺谋电影中的⾊彩艺术

2019-10-10

摘要:作为电影“格式塔”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彩在丰满⼈物造型、深化主旨意涵等⽅⾯发挥着独特的视觉冲击作⽤。中国第五代导演的领军⼈物――张艺谋⽆疑是⼀位将⾊彩游刃有余玩弄于股掌之间的⼤师。张艺谋电影中的⾊彩艺术不仅为观众奉献了异常华美的视觉盛宴,⽽且还成为彰显电影艺术⽓质的符号化象征。

关键词:张艺谋电影;⾊彩艺术;视觉盛宴摄影出⾝的张艺谋对⾊彩有⼀种近乎偏执的迷恋和敏感,观看他的电影,很容易被其影⽚中⼤肆渲染的斑斓⾊彩震撼,浓郁强烈、酣畅淋漓。在“视觉消费”攫取“眼球”的21世纪,张艺谋不仅善⽤夸张刺激、⼤胆明朗的“浓墨重彩”营造令⼈难以抗拒的视觉冲击,⽽且巧于挖掘中国传统⽂化的内在寓意和深沉蕴涵,从⽽也为其在国际、国内影坛⾼歌猛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视觉盛宴的打造

在张艺谋的作品中⾊彩不再仅仅是电影的⼀种附属表现,⽽是被赋予了独⽴的审美特质,时时传达出导演本⼈的思想观念。在他苦⼼孤诣营造的镜头美学中其对⾊彩的有⼒掌控和对形式美的极致追求在中国形形⾊⾊的导演中可谓绝⽆仅有,⽆论是其处⼥作《红⾼粱》中彰显⽣命活⼒与不可抑制原始情欲的⾎红,《⼤红灯笼⾼⾼挂》中象征封建权势阴冷、抑郁的暗红,《满城尽带黄⾦甲》中烘托雍容富贵的铺天盖地的⾦黄以及《英雄》中喻义不同故事的红、⽩、蓝、绿、⿊等诸种颜⾊的场景调度⽆⼀不在丰富观感体验、刺激观众⼼理、调动观众情绪等⽅⾯发挥得淋漓尽致,甚⾄这种⾊彩盛宴下产⽣的画⾯和视觉震撼已经远远超过故事情节本⾝。著名摄影师斯托拉罗曾说:“⾊彩是电影语⾔的⼀部分,我们使⽤⾊彩表达不同的情感和感受,就像运⽤光与影象征⽣与死的冲突⼀样。”或许是出于摄影专业的敏锐直觉,或许是张艺谋的有意为之,张的作品总是以夸张、饱满的⾊块张⼒烘托影⽚主题所需的情感基调和氛围,从⽽弥补其影⽚故事性的某些不⾜。作为⼀种形式美感,虽然⾊彩看似恣意,实则是作为某种道具或隐语与⽚中的特定情绪以及深层含义相得益彰(如《红⾼粱》中野合段,⾼空俯拍下随风狂舞的铺天盖地的红⾼粱暗指⽣命的肆意张扬和狂放不羁)。因此在张艺谋的作品中⾊彩不仅仅是⼀种造型⼿段,⽽且是穿插情节发展、完善戏剧结构、丰满⼈物性格、传达导演思想内涵的重要物质媒介。2⾊彩在张艺谋电影中的运⽤2.1利⽤⾊彩渲染环境、增强叙事

在当代电影创作中,⾊彩作为⼀种符号化了的造型元素在营造环境氛围以及奠定主题所需要的情感基调⽅⾯发挥着⽆可替代的作⽤。张艺谋的影⽚《⼤红灯笼⾼⾼挂》将苏童的⼩说原著《妻妾成群》中江南宅院⾥上演的故事搬到黄⼟⾼原中幽禁、闭塞的陈家⼤院。俯拍镜头下陈家⼤院的灰暗冷寂、凄清凝重和院⼦⾥挂起的醒⽬耀眼的⼤红灯笼形成强烈地视觉上的对⽴冲突,灰⽩⾊的地⾯、灰⿊⾊的院墙、青灰⾊的天空的挤压下在影⽚中逐渐“窒息”为⼀个个年轻貌美⼥性⽣命在封建体制逼迫下的消殒和灭亡。灯笼作为封建淫威的象征,在仰镜头拍摄下凸显的特别⼤,俨然封建礼制的⼀座⼤⼭重重地压在⼼头,暗⽰着男权对⼥性命运的剥夺和压制。⼥⼈们⽆常的命运在⽼谋⼦的⾊彩学中⼀⼀展现,被宠幸“点灯”时的⽕红、喜庆的⼤红灯笼和被遗弃“封灯”时的⿊⾊、抑郁对⽐呈现,得宠时的热闹、浓烈急转为失宠时的灰暗、死寂,反反复复,尤其三太太梅珊被处死时,骤然变得灰⽩的⾊彩连同灰蒙蒙压抑得透不过⽓的天空在凝重凄绝的氛围下饱含罪恶和绝望。2.2利⽤⾊彩确定风格以及升华主题

通过场景⾊调的变化来完成影⽚的表达是张艺谋的惯⽤“伎俩”,他的每⼀部影⽚都会采⽤与其风格相对应的⾊彩倾向,或明快浪漫、或暗淡低沉、或压抑⽆奈。因此,在张艺谋的作品中⾊彩不仅在渲染环境、增强叙事⽅⾯举⾜轻重,⽽且还可以附着道具(红灯笼、红⾼粱酒等)以及场景造型推动故事发展,并由此传达出⽼谋⼦的审美意识以及整部影⽚的主题和基调。在处⼥作《红⾼粱》中,浓烈、⼤胆的红⾊贯穿影⽚始末,奠定了影⽚蓬勃、充溢活⼒和个性的风格。影⽚开头⾸⼊眼帘的就是红⾊的花轿以及红盖头下⾐着红棉袄的红润、年轻、漂亮的“我奶奶”,甚⾄连⾼粱、⾼粱酒在张艺谋的镜头下都张扬成彰显⽣命意识的鲜红,以⾄到影⽚最后灼烧的红太阳、红⽕焰以及汩汩红鲜⾎占据整个屏幕。作为中国传统民间⾊彩,红⾊那种浓烈、奔放以及浑厚、激情的特点正好契合了影⽚中有关⽣命、⾃由甚⾄死亡的主题,传达了⼀种⽆拘⽆束、⽆所畏惧的⽣存状态,那种让⼈热⾎沸腾的鲜红,轰轰烈烈、坦坦荡荡,那种刻意渲染的野性和韧性是对⽣命和⼈性的礼赞和讴歌。2.3利⽤⾊彩进⾏不同场景或时空转换

利⽤⾊彩进⾏不同场景或时空的转换是现代电影⼈善⽤的创作理念,但鲜有⼈能像张艺谋⼀样能把⾊彩运⽤到如此炉⽕纯青的境地,所以张⽆愧于中国电影界的“⾊彩⼤师”这⼀称誉。作为张艺谋的第⼀部武侠⼤⽚,《英雄》⽆疑是借⾊彩铺陈故事、进⾏不同场景或时空转换的典型之作。影⽚以沉稳内敛的⿊⾊为基调,借助红、蓝、绿、⽩四种不同的颜⾊进⾏场⾯调度、时空转换并分头阐述四个亦真亦幻的不同故事。红⾊是激情、⽣命、鲜⾎的象征,和⽆名讲述的残剑、飞雪因情⽣恨、因恨杀戮的故事相得益彰;蓝⾊是⾼⼿间的较量,象征残剑、飞雪舍⽣取义的英雄⽓概;绿⾊是穿插交织的回忆,象征了残剑为了天下苍⽣放下个⼈仇恨⽽放弃刺秦的博⼤胸怀;⽩⾊是最真实的⽣活,象征肝胆相照的友情、纯洁的爱情以及最美丽的死亡。《英雄》是张艺谋精⼼打造的视觉盛宴,⾊彩的使⽤被发挥到极致,甚⾄连张艺谋⾃⼰也毫不惭愧地说道:“两年以后,你会把《英雄》的故事都忘了,但⼀些画⾯你会记住,你会记住那些颜⾊:在漫天的黄叶中,有两个红⾐⼥⼦在翻卷打⽃,⽔平如镜、美丽的湖⾯上,有两个男⼈在⽔⾯上像鸟和蜻蜓⼀样飘忽,交流武功……”[1]2.4利⽤⾊彩营造形式美感、增强感染⼒

张艺谋认为在电影的视觉元素中,⾊彩是最能唤起⼈的情感波动的因素。作为美感中最容易被⼤众感知的形式存在,⾊彩是聚焦观者⽬光的⾸要因素,利⽤⾊彩来解读电影,不仅顺应思维逻辑,⽽且契合情感表达,⾃然能引起共鸣,满⾜观众的审美期待。利⽤⾊彩营造视觉美感、传达视觉意境⼏乎是⽼谋⼦所有电影的追求,在《英雄》《红⾼粱》《满城尽带黄⾦甲》《⼤红灯笼⾼⾼挂》《秋菊打官司》等影⽚中可见⼀斑。以《满城尽带黄⾦甲》为例,为了淋漓凸显⼤唐盛世的⼀派繁华,影⽚采⽤皇室偏爱的⾦黄为主⾊调,漆⾦的门廊、柱体,⾦碧辉煌的琉璃宫殿,极尽奢华的玻璃装饰在宫灯的映照下华丽璀璨,加之绵延⽆际的300万盆菊花构造的花海布景,宫内宫外琳琅满⽬的菊花雕刻图案以及浩浩荡荡⾝披黄⾦甲胄的万千侍卫,整个场⾯造势宏伟庞⼤、轰轰烈烈,让⼈叹为观⽌,不禁感慨这盛世的雍容华贵。3结语

长期以来,张对⾊彩造型和形式美感的不断探索在丰富观感体验、强化视觉刺激的同时也⼤⼤增加了影⽚的艺术性和表现性,他刻意⽽为的绚丽华美、夸张变形、对⽐冲突的⾊彩构图不仅仅是为了画⾯的猎奇,⽽是将⾃⼰的审美追求渗透其中,以“⾊”见情、以“⾊”传意,从⽽达到表现主题意蕴的⽬的。参考⽂献:[1] 电视电影⽂学[J].2003(2):114.

[2] 袁智忠.影视艺术导论[M].北京:重庆⼤学出版社,2005.

[3] 刘恩御.⾊彩科学与影视艺术[M].北京:北京⼴播学院出版社,2002.作者简介:王⾦辉(1990―),⼥,⼭东聊城⼈,⼭东⼤学2012级研究⽣,研究⽅向:美学。

注:本⽂为⽹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场⽆关。0

好⽂章需要你的⿎励

你需要服务吗?

提供⼀对⼀服务,获得独家原创范⽂了解详情

期刊发表服务,轻松见刊

提供论⽂发表指导服务,1~3⽉即可见刊了解详情

被举报⽂档标题:张艺谋电影中的⾊彩艺术被举报⽂档地址: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