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书法是中国最为独特的艺术形式,相对于西方国家而言书法艺术为独有,相对于周边国家而言中国是书法艺术的发源地。因此积极开设中小学书法鉴赏课,是中华文明传承的需要。书法对于中国人来说不仅仅具有审美价值,还有工具实用价值,他与汉字的紧密结合,保证了这一艺术形式的普及和不断注入生命力。书法学习的进行并不需要复杂的工具材料和条件,非常适合进行教学。所以,一般中小学开设书法鉴赏教学相对于其他鉴赏教学应该是更加容易。
【关键词】书法鉴赏;中小学;美术教学
学习书法是一种对于传统文化的了解,这种了解本身他的意义有现代性,而不是所学的东西有现代性。两千年前的书法和现代书法其实在规律上是一样的,虽然风格在不断的发展,但是它的内在规律基本一样。书法是中国文化最有代表性的“形象大使”。书法素养的培养必须通过动手练习和作品欣赏双管齐下来实现。也就是眼与手的关系,学习书法必须“眼高手低”,对书法作品的鉴赏能力是书法素养的核心。
在中小学开设书法鉴赏究竟何在呢?
其一,是传播中华民族的文化非常有效的手段。
因为中国书法承载了太多历朝历代的文化,以及它的艺术的表
征,因此每个时代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书法面貌。任何一个时期都有不同的书法面貌,书法也正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它承载了太多的文化和艺术内涵。如果中小学生尽早地接触书法艺术和它的艺术形式,会让他们更快,更深刻地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通过练习书法和了解书法,可以认识到中国书法的博大精深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书法和艺术还会给他们这样的一种通道,让在修习过程中,身体、气息、心灵得到休息和放松。书法练习不仅仅是一种技术性的表达,同时还能训练心态平和,养成做事严谨认真的好习惯。书法在中小学阶段的开设和艺术的开设对中小学生都大有裨益。
其二,在中小学开设书法课程是中小学教学的一个改进。 书法是中国传统艺术形式,历史非常悠久。在这种艺术形式当中象征和蕴含着中国文化的一种精神。对于书法的学习了解是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根的维护,虽然看起来是一个小事,对于未来的新一代的孩子,年轻人的培养意义是很重大的。传统文化、民族文化这样的一种丰富的积淀,数千年来中华民族的创造,是需要传承的。如果在中小学的课程中都没有,那年轻人在成长的过程当中就会缺失这部分的教育,这种缺失看起来是很小的一块,但是会对人起潜移默化的作用。年轻的孩子在童年和青春期能够接受这方面的教育,会在一生起到作用,他会记住自己的这段经历。现在看到小孩只会用电脑又不太会写字,即使写出字都是歪歪扭扭的,就是连拿钢笔的拿法都跟以前不一样了。这就给相关专家部门带来忧虑。如果小孩一直不写字,
中国的方块字、象形字的传统书法的传统就会慢慢的失去,传统就会断裂。
如今,随着电脑的普及和应试教育影响,书法课渐渐被忽视,中小学的书法教育几乎是一片空白,导致书法正面临着后继乏人的局面。如今,不少人意识到在中小学开设书法课的重要意义,呼吁要逐步搭建起一套中小学完整的书法教育体系,从小学到中学,书法课应当在完成楷书、隶书、到行草教育的同时,还应延伸到古文字知识、诗词知识乃至国学的一整套教育。引起有关教育部门的重视,逐步将书法教育列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书法鉴赏课如何开展?
首先,应该是临摹教学。
继承、临帖是学习书法的必经之路,是向古人学习书法入门的唯一途径,书法历来讲究“取法乎上”,所以一定要选择古代的经典名帖,这是学习书法的不二法则。认真临习古代的法帖,先读帖,再临帖,侧重训练学生对用笔、结体、章法等特征的观察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模仿力和领悟力。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依据自己的兴趣和个性,自主地选择一本自己喜欢的字帖临摹。临帖之前要先了解笔画的笔势、结体和章法,然后再下笔,读帖和临帖相结合。
其次,可先摹后临。摹,即把透明的纸覆盖在字帖上摹写,较之临更好把握。
教学过程中多示范、欣赏。书法是门很抽象的艺术,很多技法都
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教师的示范很重要,要做到集体示范和个别示范相结合,变抽象为具象、变模糊为清晰,而且青少年的心理特点更容易接受直观的形象,所以在教学过程中示范、欣赏很重要,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供学生欣赏,如《曹全碑》、《礼器碑》、《张迁碑》、《勤礼碑》、《玄秘塔碑》等等。示范可以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从而产生强烈的书写兴趣。另外可以通过运用多媒体放映名家名帖和教学盘,让学生直观的感受,使课堂更加的活跃。
如学颜鲁公的字,写字,如做人,颜鲁公,是一个正义之人,以忠义著称,他是在与叛军的斗争中不屈而死,行的正,走的正,字亦正,千古不倒,他的书法风格,一方面是盛唐时期的博大宏伟,开放包容的文化氛围的反映,另一方面也是他个人学识修养和伦理人格的体现,有着极高的声誉,对世人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他的书法是最普遍,也是最受欢迎的书法范本。从颜体人手,那当然从欧也可以。对初学应该强调结体,从整体到局部,先把字架子写好,然后再学笔画。传统书法教学把“用笔”奉为至尊,反复强调“横竖点撇捺”的写法。
书法在中小学美术教学中具有独特的文化传承意义。
首先,书法是中国最为独特的艺术形式,相对于西方国家而言书法艺术为独有,相对于周边国家而言中国是书法艺术的发源地,因此积极开设中小学书法鉴赏课,是中华文明传承的需要。
其次,书法对于中国人来说不仅仅具有审美价值,还有工具实用
价值,他与汉字的紧密结合,保证了这一艺术形式的普及和不断注入生命力。而且,书法学习的进行并不需要复杂的工具材料和条件,非常适合进行教学。
所以,一般中小学开设书法教学相对于其他美术教学应该是更加容易,文化意义和传承价值也非常重要,有条件的学校应该尽可能开设。
追溯中国汉字的起源,已经有五千年历史。从最早的陶刻符号到甲骨文,从多彩多姿的先秦文字到统一篆字,从金石铭文到简帛汉隶,从魏晋风流行草到大唐庄严正楷……汉字一路走来,作为艺术形式的书法在不断提升,同时为人类留下了中华民族独一无二丰厚的书法文化遗产。作为美术教师介绍和传承中国这么优秀的文化艺术遗产,作为中小学学生认识和了解中国源远流长的书法艺术,确实有着深远而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钱初熹著,美术教学理论与方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 陈群,我国初中美术教科书中欣赏教学内容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
[3] 管慧勇,我国中小学美术教科书的设计教学内容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