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好走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中国古代文学第1阶段测试题

中国古代文学第1阶段测试题

来源:好走旅游网
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第一阶段测试卷考试科目:《中国古代文学》第一编第一章至第二编第四章(总分100分)时间:90分钟

专业:姓名:

学习中心(教学点)批次:

学号:

层次:身份证号:得分:

一、填空题(本题共10小题,每空1分,共10分)1、《诗经》中的颂有三颂:周颂31篇,鲁颂4篇,2、《3、《4、(》是我国第一部国别史。)是先秦后期儒家的代表性人物,在他的思想中,又明显地受到了百家的影响。》是楚国人祭祀鬼神时用来娱神的一种乐曲歌辞,原是民间》、《陈政事疏》等。”的5篇。》意为“上古之书”,是中国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的著作的汇编。5、在楚辞作品中,《的创作,后来经过屈原的加工和修改。6、西汉政论散文作家贾谊的代表作有《7、《史记》在刻画人物时,善于通过对历史材料的选择、剪裁和集中,反映人物在历史上的活动和作用,突出他们的思想和性格,表达作者的爱憎。比较突出的方法是“运用。8、张衡的《》是两汉赋风转变(指由散体大赋转为抒情小赋)的标志。》,是收录历代乐府诗最为完备的一部总集。诗。9、宋人郭茂倩所编的(《10、从内容上看,《古诗十九首》不外两种类型:游子诗和二、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题1分,共10分)1、《诗经》的《豳风·七月》是一首(a.婚恋诗a.三言a.王逸a.内篇b.怨刺诗c.战争、行役诗)d.七言))d.刘向d.外篇和杂篇)c.《橘颂》d.《招魂》2、诗经的主要句式是(b.四言b.郑玄b.外篇c.五言c.刘歆c.杂篇)d.农事诗3、对《战国策》进行整理编订的汉代学者是(4、《庄子》一书,共分内篇、外篇、杂篇三部分,一般认为庄子自著的部分是(5、在屈原作品中,被称作是我国文学史上一篇奇文的是(a.《离骚》b.《天问》6、《史记》是一部(a.编年体史书a.《谏逐客书》a.《七发》7、李斯的一篇名作是()c.纪传体史书)c.《狱中上梁王书》d.《谏吴王书》))d.宋子侯《董娇饶》d.纪事本末体史书b.国别体史书b.《报任安书》8、标志着新体赋(散体大赋)形成的第一篇作品是(b.《子虚赋》c.《上林赋》b.张衡《同声歌》c.东汉前期9、文人五言诗始于东汉,现存最早的作品是(a.班固《咏史》a.西汉前期10、《古诗十九首》的产生时代是(b.西汉后期)d.东汉后期d.《吊屈原赋》c.辛延年《羽林郎》三、多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题2分,共10分)1、下列诗句出自于《卫风·氓》,其中运用了比兴手法的是(a.桑之未落,其叶沃若c.淇则有岸,隰则有泮。a.《虞书》a.三字句b.《夏书》b.五字句b.氓之蚩蚩,抱布贸丝。d.自我徂尔,三岁食贫。)c.《商书》d.《周书》))2、在《尚书》的四部分中,基本可信是当时官方文件的是(3、如果不算语气词“兮”字,楚辞的典型句式有(c.六字句d.七字句)c.《报任安书》4、除了《史记》外,司马迁的作品还有(a.《思旧赋》a.《东门行》b.《悲士不遇赋》b.《妇病行》d.《与朱元思书》)5、在下列汉乐府民歌中,反映社会下层民众的艰难与痛苦的作品是(c.《瀣露行》d.《长歌行》四、判断改错题(本题共10小题,每题1分,共10分。如果是错的,请说明错在何处)1、《诗经》中的雅有大雅、小雅两种,大雅31篇,小雅目录上有80篇,但有6篇是有目无辞的“笙诗”。2、比的基本含义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的开头。3、《国语》反映战国时代周、鲁、齐、晋、郑、楚、吴、越等八国的历史片断。4、《春秋》是我国第一部比较详细的编年体史书。5、在先秦诸子中,荀子提出了“人之性恶”的人性学说。6、先秦的主要思想学派有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小说十家。去掉“杂家”,则为“九流”。7、历来对“离骚”二字的解释很多,根据屈原的生平和屈原作品中“离”字的一贯用法来分析,应该是“遭忧”说最可信。8、和《诗经》比较,楚辞拉长了句式,并明显地扩大了篇幅。9、李广一生不得封侯的根本原因,是当时最高统治者任人唯亲的用人政策和其宠幸者的排挤打击。10、现在保存下来的汉代乐府作品多为西汉乐府。五、名词解释题(本题共4小题,每题4分,共16分)1、赋比兴2、春秋三传3、楚辞4、乐府六、简答题(本题共4小题,每题6分,共24分)1、简述《诗经》中比兴手法的作用效果。2、简述《国语·召公谏弭谤》记事和记言的特点。3、说说在楚辞中,语气词“兮”字的运用有哪几种模式,有什么基本作用。4、《史记》是怎样在忠实于历史事实的前提下,运用多种艺术手法,塑造丰富多彩的历史人物形象的?七、论述题(本题共2小题,每题10分,共20分)1、分析《诗·卫风·氓》的艺术特色。2、《史记·李将军列传》是运用了哪些方法,来刻画李广的人物形象的?附: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本题共10小题,每空1分,共10分)1、商颂。2、《尚书》。3、《国语》。4、荀子。5、九歌。6、《过秦论》。7、互见法。8、归田赋。9、《乐府诗集》。10、思妇。二、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题1分,共10分)1、d。6、c。2、b。7、a。3、d。8、a。4、a。9、a。5、b。10、d。三、多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题2分,共10分)1、a、c。2、c、d。3、b、c。4、b、c。5、a、b。四、判断改错题(本题共10小题,每题1分,共10分,如果是错的,请说明错在何处。)1、对。2、错。兴的基本含义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的开头。3、错。《国语》反映的是春秋时代周、鲁、齐、晋、郑、楚、吴、越等八国的历史片断。4、错。第一部比较详细的编年体史书是《左传》。5、对。6、错。去掉的是小说家。7、对。8、对。9、对。10、错。现在保存下来的汉代乐府作品多为东汉乐府。五、名词解释题(本题共4小题,每题4分,共16分)1、《诗经》的三种表现手法。朱熹说“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赋是陈述铺叙,比是比喻、打比方,兴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的开头,引起下文。2、是《春秋左氏传》、《公羊传》、《谷梁传》的合称,历来人们认为这三部书都是解释《春秋》的。3、一是指战国后期(公元前四世纪左右)产生于中国南部楚国的一种新诗体,二是指西汉时刘向把屈原、宋玉的作品和汉代人仿效这种体裁所写的作品汇编成的诗歌总集。4、两汉所谓乐府是指的音乐机关,乐是音乐,府即官府,这是它的原始意义;到了后来,把那些采集来并配上音乐加以演唱的诗歌称为“乐府诗”或“乐府歌辞”;唐代人把那种继承和发扬汉乐府现实主义精神的诗歌,也称为乐府;宋元以后,又把合过乐的词、散曲等也称为乐府。六、简答题(本题共4小题,每题6分,共24分)1、运用比的手法,“或喻于声,或方于貌,或拟于心,或譬于事”(《文心雕龙·比兴》),以具体形象的诗歌语言来表达思想感情,再现异彩纷呈的物象。同样,《诗经》中有不少起兴,不仅表现了诗人状物的工巧,而且也有助于诗人对形象的刻画,加强诗歌的生动性和鲜明性。2、本文记事方面的特点是文字简洁而脉络清楚。写厉王和写民的两条线索同时展开,形成一个矛盾的两个方面;最后两条线索汇聚在一起,简洁明了地讲清了事情发生、发展、结束的过程。记言方面的特点,一是层层深入,说理透彻,二是比喻贴切、自然。3、在楚辞中,“兮”字的运用,可分为三种模式:(1)《九歌》模式,兮在各句之中。(2)《橘颂》模式,兮在两句的下句之末。(3)《离骚》模式,兮在两句的上句之末。楚辞中“兮”字的运用及其在句中位置的种种变化,在诗的节奏变换和表情达意上,起着一定的作用。另外,《九歌》模式中用在句中的“兮”字,还可起到替代各类虚字的作用。4、(1)通过对历史材料的选择、剪裁和集中,反映人物在历史上的活动和作用,突出他们的思想和性格,表达作者的爱憎。(2)避免一般地、梗概地叙述,而是抓住重大场面、主要事件来具体细致地描写人物活动,并常常通过紧张斗争的场面,把人物推到矛盾冲突的尖端,以此来表现他们的性格。(3)作者还善于通过琐事,通过小细节、小故事来显示人物的形象特征或人物性格发展的必然轨迹。(4)善于从不同侧面描写人物,使人物性格丰满复杂而富于立体感。七、论述题(本题共2小题,每题10分,共20分)1、(1)作为一首叙事诗,较好地刻画了人物的性格特征,如氓的伪善、凶狠、喜新厌旧;女主人公的纯真、温婉、痴情、任劳任怨、坚贞如一以及她的刚强果决。(2)比兴手法的成功运用。如“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于嗟鸠兮,无食桑葚”、“淇则有岸,隰则有泮”等句,使诗歌生动形象,对渲染气氛、烘托主题起了很好的作用。(3)以叙事、议论、抒情的有机结合,来表达感情的起伏变化,两者达到了和谐的统一。2、刻画人物的具体方法,一是围绕人物形象塑造的需要进行剪裁安排,主要选取了四场典型战斗(上郡遭遇战、雁门阻击战、右北平之战、从卫青击匈奴之战)来刻画李广形象的主要方面,再穿插人物其他的经历和遭遇,既突出主干,又完整全面地刻画了人物形象的不同侧面。二是运用对比映衬手法来刻画人物,如用与匈奴射雕者的对比来突出李广超群的射技,与程不识的对比突出其治军简易的特点,与李蔡的对比突出其终生不遇、白首未封的不幸遭遇。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aog.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