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信息技术有效英语教学策略 教学情境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在我国已经实践了几年,本文结合我校“十二五”课题研究从有效教学的角度对信息技术与小学学科教学整合进行反思,浅述有效教学的原理、策略以及其对技术整合的实践意义,其重点探讨采用有效教学策略对技术整合的实际运用意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是与传统的学科教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和继承性,又具有一定相对独立特点的教学类型。加强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课程的有效整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究与实施将对发展学生主体性、创造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信息技术 有效英语教学策略 教学情境
【正文】
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特别是受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影响,引起了世界各国教育界的广泛关注。2000年在全国召开的信息技术教育会议上,陈至立指出“要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以及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此后,五年多来,全国便广泛掀起了一股“整合热”。
问题的提出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信息技术作为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已得到普遍采用,并对现代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一方面,现代信息技术的出现,为教学方式与教学模式的变革提供了新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素养已成为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适应这个发展趋势,我国已经确定在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并特别强调要加强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是与传统的学科教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和继承性,又具有一定相对独立特点的教学类型。加强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课程的有效整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究与实施将对发展学生主体性、创造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新课程理念
新课程为我们提出了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教学整合的要求。课程改革的核心是如何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进而培养出有创造力的人才。而单一的讲授方式不能解决深层次思维的问题,需要使用探究学习,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等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因此课程强调“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要求“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
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的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开展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设计研究,探寻学科教学设计的有效策略
1.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要有助于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创设情境,是指在教学时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提供一种具体的生活与学习情境,让学生设身处地地感受,使学生乐学、学好所采取的一种教学手段。建构主义理论也表明,良好的情境有助于在认知过程中建立新知识与已有经验之间的联系,有利于知识的意义建构。在实验研究的过程中,通过数据对比以及观察实践,我们认为,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主要包括三个内容:创设真实的情感氛围,以虚拟现实的手段再现教学内容,创设任务驱动情境。
2.有助于突破难点,强化教学重点。
在小学英语学科的知识体系中,有相当一部分内容是抽象的,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根据儿童的认知特点,我们需要帮助学生运用形象化的方法去理解。信息技术因其可使学科教学图文并茂、声像同举、知情并重,化繁为简、化难为易,能变枯燥为生动,变抽象为形象,所以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加大课堂信息容量以及提高教育训练水平。 3.利用网络技术,进行结构流程有效教学策略设计的尝试。
结构流程设计是指教者合理处理教师、学生、媒体、内容等要素之间的关系及其内在的联系,有效体现知识内容的关系,遵循学科教学的规律,发挥教学系统的功能,为达成学科教学目标,促进学生能力发展的设计。学校英语课题组的实验教师吴文群在英语学科教学中进行了利用网络技术,尝试结构流程设计的实践探索。在《牛津英语5B Unit 9 PartB C》一课的教学过程中设计了以下5个教学环节:课前热身、单词教学、句型训练、在线测试、拓展延伸。分析上述的教学设计,我们感到,通过媒体向学生传播教学内容,并通过媒体收集处理学生反馈信息,经过教师决策,再通过媒体控制教学活动的进度。这样,媒体是教学内容的传播载体,也是反馈信息的采集分析装置。由于采用了结构流程设计,有效处理了教师、学生、媒体、内容等要素之间的关系及其内在的联系,学生凭借教师创设的场景,网络环境的操作,英语交流和表演的训练得到了有效的落实,提高了英语表达能力。从而,较好地达成了英语学科教学目标,充分体现了网络环境的教育价值,实现了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的优势互补。有效教学对技术整合实践的意义。
我们实施技术整合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即通过技术的使用达到有效的教学和学习。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尤其是新课程教改实验过程中信息技术广泛运用教育领域的时代,有效教学原理能够为技术整合提供指导,而技术的运用反过来可以加深对原理的认识、理解从而更好地使原理得到实践。
同样,我们只有合理适度地把技术融入策略中,就能够充分发挥技术的作用,帮助策略更好的实现。如在教学准备阶段,教师可以利用技术为学生准备好丰富的资源,引导他们在预习课文的基础上,上网查找资料,明确学习目的和内容。在教学实施阶段,教师可以利用技术创设真实的情境,让学生利用技术获取、分析、处理资源,通过教师的指导和学生自主学习形成有意义的知识建构。在教学评价阶段,利用技术记录学生的学习过程,采用多样性评价,如电子学习档案、在线测试、教师日志等,这些手段能通过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成效的目的
实际上,我们欣喜地看到,随着课题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正不断将其融合在一起,教师的地位作用也正在不断地发生改变。虽然,教与学的主阵地在课堂,但教学内容已远远超过课堂范围和时间范畴,怎样利用网络技术,将教学内容、组织形式向课外延伸,力求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有机结合,使信息的传播过程更灵活、畅通和广泛地为有效
提高学科教学效率服务还有待于今后的探索。 主要参考文献:
1.黄欣玉、顾小清《有效技术整合:利用技术促进学习成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 李克东、谢幼如《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与实践》培训教材(2002年12月)
3. 《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的优势互补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