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对城市道路景观设计要点的分析

来源:好走旅游网
2013年5月 睫栅固黄晦 规划与设计 【文章编号】1673—0038(2013)13—0017—03 对城市道路景观设计要点的分析 祁煌 (福建省三明市宏景园林工程有限公司) 摘 要:道路是城市中具有重要地位的空间环境,人们对城市最直接最经常的感受来自于街道,因此道路的景观构成 对城市形象具有很大的影响力。本文通过景观生态学的理论,绿化道路规划思想,结合自身性质;以视觉美学、生态建设等 方面把城市道路景观进行整合,以多视角下进行探新的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理念思想。 关键词:城市道路;景观设计;构思;要点分析 引言 1.2.2本土文化的传承及城市精神的展现 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道路绿化是城市环境的重要组成 利用两侧绿带的公交站点注重发展本土文化,体现个性化的 部分,也是城市园林系统的重要组成要素。因此,道路绿化对城 特征,营造多元化、人性化的休闲活动及体验空间,带动两侧的 市形象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当今中国的快速城市化已经成为21 土地开发,拉动周边土地升值并改善城市环境质量,以展示城市 世纪世界城市发展的重大事件之一,城市道路作为构成优美的 文化传承为轴不断发展的建筑风貌、文化活动和肌理特征。 居住环境和城市功能的基础,是城市社会活动与社会活动的纽 2景观设计构思 带和动脉,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对城市的现代化建 道路绿化在照顾原有绿带为基础,本着尽量少破坏原有绿 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道路还是城市中具有重要地位的空间 带、将绿色损失降到最低的目地,采用宽分隔带、宽绿化带形式, 环境,在大部分的现代城市中,道路的面积约占所有土地面积的 除具备一般道路的中间分车绿带、两侧分车绿带和人行道绿带 1/4。以下谈谈对道路景观设计的思路。 外,还增设了19m宽的路侧绿带。考虑到漳州的行车速度,将其 l设计原则和目标 景观单元长度控制在150m以内,传承当地特有的“红色文化”, 1.1设计原则 将漳州江滨路建成具有我市本地特色的“林荫大道、休闲大道、 1.1.1生态造景原则 景观大道、绿色生态大道”(图1)。 生态是物种与物种之间一种相互协调关系,也就是造景的关键 所在。需要植物多层次配置,创造科学合理的植物群落的整体美。还 突出了乡土树种,并且把植物季相变化的生态规律都表现出。 1.1.2人性化原则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是通过改善车辆性能、提高道路平整度和 道路绿化系统的生态效益,来减缓机动车交通给人的生理健康 带来的环境污染,并且体 ‘以人为本”关爱人的心理健康。 1.1.3本土特色化原则 本土是城市景观设计的核心。以城市总体规划中确定的道路 图l某路整体图 格局为基础,强调我市的道路景观整体性和特色文化气质的表 2.1视觉空间尺度的营造 达,使之成为城市的标志之一。 某路三板四带式的路面格局及两侧建筑共同形成道路景观 1.1.4可持续发展原则 客体紧凑的立体空间构成模式。不同高程、不同质感、不同观赏 可持续发展是人类21世纪的主题。某路作为中心市区对外 距离的景观单元,相互渗透,形成了景观主体多层次、不同观赏 的绿色通道,在作景观设计的同时,应对其今后20年的发展状 速度的观赏方式。从景观观赏主体分析,步行、车行、高层窗口三 况做出预测,在保留现有的植被群落时,留下充分的发展空间。 种观赏方式的主视域范围以及其对景观的各自不同要求,推敲 1.2设计目标 合适的空间尺度感和层次感,充分发挥植物的造景功能,结合视 1.2.1城市绿色生态通道 点的变化以形成立体、多变的景观界面。 通过对绿地景观建设把最大程度地利用道路空间进行绿化, 2.1.1步行者尺度的景观营造 以缓冲和减弱道路交通造成的生态干扰,在种植手法上突破传 步行者是以步行为主要观赏方式,观赏点集中在人行道及附 统,采用多层次、立体式的种植方式,常绿树种与落叶树种有机 属的道路绿地,观赏行为具有机动和随意性强的特征。设计应在保 结合,色叶树种与开花树种的合理搭配,构建科学生态的植物群 证安全和不影响他人通行的情况下可以随意停留,注意到景观单 落。与道路周围的城市绿地和谐共荣,相得益彰,共同构建城市 体和景观节点,欣赏景观的细部处理和细微变化,品味景观的文化 森林的生态面貌。 内涵。具体的景观营造方式:步行视域范围内(路侧绿带)的景观设 ・17・ 规划与设计 ■瓤目麓悔 2013年5月 计统一采用和红花紫荆为基调树种,在规则种植基础上,用尖叶杜 选择红花紫荆、肯氏南洋杉、八角金盘等滞尘能力较强的植 英、黄花槐、盆架子、肯氏南洋杉、美丽异木棉等自然式种植进行过 物,合理搭配提高街道降尘效果,并且辅以糙坪降尘,在宽度和 渡,追求变化;以公交站点为节点,通过铺装、景观小品文化主题、 面积有限的情况下均用草坪覆盖地面,防止引起扬尘。 植物景观的细部和尺度的良好把握,增加了街道这~线性空间的 2-3对城市景观形象的塑造 内聚力,既满足街道景观需求,又保证行人的舒适度和安全感。 人是使用环境的主体,环境的意义在于人的参与。由于特殊 2.1.2车行者尺度的景观营造 性,为提升漳州城市的景观形象,本项目从使用者的角度出发, 车行者是以行进中的机动车辆为观赏点,观赏行为具有整体 悉心考虑人参与的每个环节,尤其是沿线的公交站点和人行道 概貌与轮廓特征的观赏与认识,机动与随意性差,要获得清晰的沿 等硬质景观场所营造。在绿带中每隔500m左右设置一个公交站 街景观印象,必须保证机动车与道路周边景观间有足够的观察距 点,长20m,宽1.5m,采取港湾式布局。考虑到公交站点人流量较 离,除非在十字路口处,通常无法观赏到景观节点以及景观的细微 大,行人相对集中,因此在绿地中开辟出一小块场地布置休息凉 变化。具体的景观营造方式:适当增大道路宽度和景观区域尺度, 亭,周围绿地中适当点缀几块景石和一些红色雕塑小品,通往两 以150m景观单元或景观组团的特征进行整体的规划设计车行视 侧建筑的绿带中设有汀步,通过紧密种植的乔木、灌木、地被营 域范围内的景观,8m中央分车带和6.5m两侧分车绿带分别采用 造富有层次感的植物群落,为行人提供逗留休息的场所,同时又 树形高大,叶形秀美,透光性好大叶樟、行道树作为乔木层,搭配花 提高了从道路到两侧建筑的可达性,力求达到硬质景观与植物 叶鹅掌柴、青叶扶桑等在漳州表现性状优良的色叶灌木及植物,组 景观相融合的效果。 成简洁流畅的平面图案,注意把握好竖向变化的整体空间尺度使 场地的铺装以突显漳州红色文化为主题,自行车道和人行道 其产生有节奏、有韵律的视觉变化,防止眩光,减缓行车时的视觉 选用红色沥青铺地,仿佛是一条红色飘带串联起镶嵌在绿地中 疲劳。在道路的十字路口处注重标识系统和景观细部营造。 的一块块红宝石,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深刻的印象。 2.1.3俯视者视角下的景观营造 2.4对道路绿地景观设计 俯视观赏者主要在道路两侧的建筑内为观赏点,观赏行为整 2.4.1中间分车绿带 体性观赏,印象式认知,关注道路总体格局,注意两侧植物景观 可以根据现状情况的分析,目前中间分车绿带主要是低矮的 单元顶部整体的林缘线效果。具体的景观营造方式:通过季相景 灌木与草花,植物绿量不足,缺乏层次感,彩化效果不佳,叶面积 观丰富的红花紫荆、木棉、黄花槐、美丽异木棉、菩提树、腊肠树的 指数不够,设计通过补植2 3排华棕来增加绿量,种植形式随道 季相变化及开花等特征,和华棕、香樟、大樟、盆架子、肯氏南洋杉 路走向做线性变化,每400m左右为一个景观单元,分为三种平 进行合理搭配,以丰富的林缘线来演绎绿与彩的“交响乐章”。 面图案,局部种植适当断开,形成中分带绿化较强的韵律感。华 2.2生态效应的提升 棕适应能力强,树形高大,叶形秀美,枝叶通透,透光性好,可为 根据景观生态学的原理,道路是城市生态格局中的重要廊 底下的灌木提供充足的阳光,创造良好的生长条件。 道,沟通城市与自然环境的生态流、能量流。作为中心城区的主 2.4.2两侧分车绿带 轴线,连接目前相对破碎的绿地和开敞空间,形成完整的绿道网 络,共同构成漳州城市绿地系统的骨架。 采用乔、灌、地被多层种植形式,保留原有树冠开展、绿量充 足的香樟、大叶樟作为乔木层,搭配花叶鹅掌柴、青叶扶桑、红花 木、瓜子黄杨等在漳州表现性状优良的色叶灌木和地被植物,组成 2.2.1营建健康、稳定的植物群落 路侧绿带植物配置引入群落机制,在适地适树的原则下,采 简洁流畅的平面图案。香樟抗病虫害,抗风,树冠开展,具有吸烟滞 用红花紫荆为基调树种的规则种植基础上补充尖叶杜英、黄花 尘、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的功能,是城市绿化的优良树种。灌木均较 槐、盆架子、肯氏南洋杉、美丽异木棉等自然式种植进行过渡,尽 耐荫,耐修剪,养护管理粗放,叶面积指数高,绿量充足(图2)。 量提高绿带中绿化树种的丰富程度,防止大面积种植单一树种 2-4_3人行道绿带 而造成的病虫害;除多样性以外还遵循合理的生态位原理,采用 人行道绿化带采用规则式种植,通过在原有木棉之间补植香 良好的复层结构植物群落,最大限度地利用土地及空间,使植物 樟的形式来增加绿量,提升景观效果,与侧分带中的乔木大叶樟 能充分利用光照、热量、水势、土肥等自然资源。木棉、红花紫荆、 相呼应。底下选用耐荫、耐修剪的色叶灌木花叶鹅掌柴和绿篱瓜 华棕、香樟等阳性乔木作上层,灌木花叶良姜、花叶鹅掌柴、蜘蛛 子黄杨作为灌木层,营造层次分明、郁郁葱葱的林荫环境,起到 兰、青叶扶桑、吊灯花、海桐、棕竹、龟背竹、合果芋、春芋、八角金 滞尘减噪的作用(图3)。 盘等耐半荫或耐修剪灌木高低错落种植作中层,耐阴地被作下 2.4.4路侧绿带 层,深根性树种和浅根性树种配合栽植,避免互争同一深度土壤 植物配置以绿色生态为主题,重点突出南亚热带植物景观。 养分和水分的情况。 2.2.2增大郁闭度,减少噪音影响 采用自然式与规则式种植相结合的方式,注重乔、灌、地被之间 的合理搭配,注重群落结构和季相变化,在节点位置重点布置, 一采用乔、灌、革复层种植结构,尽量增大绿量。尤其在路侧绿 在不同植物群落交界处适当延伸种植,使路侧绿带形成整体统 带,使种植立面的每个层次都有茂密的树冠层(郁闭度大于0.6), 局部丰富的植物群落景观。以季相景观丰富的红花紫荆为基 ,加强降噪效果。红花紫荆、黄花槐、腊肠树、吊灯花、蜘蛛兰、青叶扶 调树种,靠近人行道的绿地一侧,参考公交站点的位置,以其作 桑等带有芳香的开花乔灌木,同郁郁葱葱的叶色植物一同营造的 为分界点,每400~500m左右为一个景观单元,由南向北整齐地 宜人环境,对噪声引起的烦恼心理反应有着一定的改善作用。 交错种植一排红花紫荆,以实现路侧统一规整的绿化效果。在不 2.2-3科学配置以达最佳降尘效果 ・18・ 同景观单元交界处将植物适当延伸种植,并充分利用黄花槐、盆 2013年5月 碹栅宙袭晦 规划与设计 【文章编号】1673—0038(2013)13—0019—02 城市生态住区景观规划设计研究 王利 张帆 唐艳梅 (1.重庆渝都园林有限公司 重庆市九龙坡区400000 2.重庆市渝北区统景林场重庆市渝北区401 147) 摘要:园林景观可以改善居民生活环境,维持生态平衡,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城市化进 程的加快,城市居住区的规模越来越大,同时,伴随人们价值观的提升,城市居住区作为人们生活的重要场所,承载着人们 对生活多方面的需要,居住区园林景观应该如何发展,如何满足城市居民日益增长的心理、生理、审美、文化等各种需要, 成为摆在园林工作者面前的难题。 关键词:城市生态;住区景观;规划设计 引言 表1城市居住区景观的功能 生物生息(植物、鸟类、昆虫等) 城市居住区景观是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结合的重要区域,作 调节局地气流、日照和温度,改善小气候 为住户的主要使用场所和城市园林绿地的组成部分,在其规划 生态功能 保护土壤,增强雨水渗透 阻隔、降低噪音 设计中,不仅要考虑场所、空间的设计,更要考虑环境的生态和 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规划设计 文化效应,使城市居住区景观体现“以人为本”、尊重自然的可持 过滤、清洁空气 城市 广场、运动场 续发展思想。 居住 空间功能 防灾(阻燃、安全通道、安全地带) 区景 降低噪音(远距离衰减) 1城市居住区景观的功能及形态构成要素 观功 通风 能 采光 城市居住区景观具有生态功能、空间功能、美学功能和服务 空间构成美(建筑、植物、水体等) 美学功能 形态构成美(植物、铺地、小品等) 功能(表1),在进行景观规划设计时应多方考虑,以使建成后的 文化载体 景观功能效益最大化。 生存 服务功能 亲近自然,心理的满足 2城市居住区景观的生态特征 休闲(散步、静坐、游戏、运动等) 参与性 2.1人类活动影响的主导性 地面在整个居住区景观中占有较大的比重,与自然生态系统相 城市居住区主要为小区内居住的人们提供服务,景观环境质 比,由于居住区内绿地和水体在生物结构和多样性方面都存在 量直接影响着人们的性情、心理及行为活动。同时,在“以人为 不足,难以形成完善的生态系统,并受人类活动的影响而发生重 本”思想的指导下,无论在居住区景观的规划设计阶段还是在居 大变化,因此城市居住区景观系统具有极大的不稳定性。 住区景观的建成投入使用阶段,景观的打造要满表现出对住户 2.3景观单一性和封闭性 的尊重,满足人们身体、思想和精神的需要。 居住区景观面积、边界和内容受城市规划限制,尤其是绿地 2.2生态系统的不稳定性 版块,受到城市道路和区域建筑的双重阻隔,这使得在城市景观 城市居住区景观是一个以人工为主的复合系统,建筑和硬质 中占大量比例的居住区景观未能发挥应有的生态作用,景观呈 SJL .;IL.; 3结语 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城市道路景观要求也开始变 高,城市道路和城市的发展水平息息相关,有了生动的道路景 观,才会有生机勃勃的城市。现有的单一角度或者单一因素的研 究有明显的学科局限性,我们急需从多维视角探讨现代城市道 路景观设计,促进城市道路向着有序健康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施维德.浅谈成都市行道树树种的选用[J】_成都建设,2000,16:1. 【2】张宝莲,林繁茂,等.对街道绿化树种的几点建 ̄g EJ].防护林科技 2005,5(3):48,62. 圈2绿带效果图 图3人行道绿带效果图 架子、肯氏南洋杉、美丽异木棉等自然式种植进行过渡,使植物 收稿日期:2013—4—6 景观过渡自然,衔接合理。 ・1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