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统计学原理单选题

来源:好走旅游网
《统计学原理》

一、单项选择题

1. 下面属于连续变量的是( 工业总产值)

2. 人均收入,人口密度,平均寿命,人口净增数,这四个指标中属于质量指标的有(3个)。 3. 保定市工商银行要了解2000年第一季度全市储蓄金额的基本情况,调查了储蓄金额

最高的几个储蓄所,这种调查属于(重点调查)

4. 若两变量完全相关,则估计标准误(为0)。

5. 某外商投资企业按工资水平分为四组:1000元以下,1000~1500元;1500~2000元;2000

元以上。第一组和第四组的组中值分别为(750和2250)

6. 1990年,我国人均粮食产量393.10公斤,人均棉花产量3.97公斤,人均国民生产总

值为1558元,人均国民收入1271元它们是( 强度相对指标 )。

7. 按照计划规定,工业总产值与上年对比需增长30%,实际却比计划少完成了10%,同

上年相比,今年产值的实际增长率为(17%)。

8. 下列指标中属于结构相对指标的是(净产值占总产值的比重)。

9. 直线回归方程中,若回归系数为负,则(表明现象负相关)。

10. 已知某企业总产值2001年比1998年增长187.5%,2000年比1998年增长150%,则

2001年比2000年增长(15%)。

11. 对直线趋势yc=100+9x,若x每增加一个单位,则y平均增加(9个单位)。 12. 有一批灯泡共1000箱,每箱200个,现随机抽取20箱并检查这些箱中全部灯泡,此

种检验属于(整群抽样 )。

13. 时间数列中所排列的指标数值(可以是绝对数,也可以是相对数或平均数) 14. 下列属于时点数列的是(某厂各年年初职工人数)。

15. 在抽样推断中,抽样误差是(不可避免但可控制)

16. 某厂有两个车间,1984年甲车间工人平均工资为120元,乙车间为130元;1985年,

甲车间工人在全厂工人中的比重提高,乙车间的比重下降。在两车间工人平均工资没有变化的情况下,1985年全厂总平均工资比1984年全场总平均工资(减少 )。

17. 某10位举重运动员体重分别为:101斤、102斤、103斤、108斤、102斤、105斤、

102斤、110斤、105斤、102斤,据此计算平均数,结果满足(算术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18. 抽样调查所特有的误差是(ABC都错)。

19. 已知某工厂甲产品产量和生产成本有直线关系,在这条直线上,当产量为1000时,其

生产成本为30000元,其中不随产量变化的成本为6000元,则成本总额对产量的回归

ˆ方程是(y600024x)。

20. 如果采用三项移动平均修匀时间数列,那么所得修匀数列比原数列首尾各少(一项数

值 )

21. 统计学的基本方法包括有( 实验设计、大量观察、统计描述、统计推断 )

22. 要了解某市国有工业企业生产设备情况,则统计总体是(该市国有制工业企业的全部生

产设备)

23. 有意识地选择三个农村点调查农民收入情况,这种调查方式属于(典型调查)

24. 2000年11月1日零点的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是(一次性调查)

25. 将不同地区、部门、单位之间同类指标进行对比所得的综合指标称为(比较相对指标 )

26. 一个企业产品销售收入计划增长8%,实际增长20%,则计划超额完成程度为(11.11%)

27. 众数是总体中下列哪项的标志值(出现次数最多)

28. 某工厂新工人月工资400元,工资总额为200000元,老工人月工资800元,工资总额

80000元,则平均工资为(466.67元 )

29. 抽样调查和重点调查的主要区别是(选取调查单位的方式不同)

30. 当可靠度大于0.6827时,抽样极限误差(大于抽样平均误差)

ˆ31. 已知变量x与y之间存在着负相关,指出下列回归方程中哪一个肯定是错误的(y=–

150+0.9x)

ˆ32. 当所有观察值y都落在回归直线y=a+bx上,则x与y之间的相关系数(–133. 下列等式中,不正确的是(定基增长速度=相应各环比增长速度的连乘积)

34. 某地区1990-1996年排列的每年年终人口数动态数列是(绝对数时点数列)

35. 若销售量增加,销售额持平,则物价指数( 降低)

36. 某种产品报告期与基期比较产量增长26%,单位成本下降32%,则生产费用支出总额为

基期的(85.68%)

xfxf37. 下列指数中属于可变构成指数的是(:ff111000 )。

38. 某地有2万亩稻田,根据上年资料得知其中平均亩产的标准差为50公斤,若以95.45%

的概率保证平均亩产的误差不超过10公斤,应抽选(100)亩地作为样本进行抽样调查。

39. 在指数的概念中(简单指数和加权指数都是指总指数)

40. 已知某工厂甲产品产量和生产成本有直线关系,在这条直线上,当产量为1000时,其

生产成本为30000元,其中不随产量变化的成本为6000元,则成本总额对产量的回归

ˆ方程是( y600024x )。 41. 下面属于连续变量的是(职工人数)

42. 变量是( 可变的数量标志 )

43. 有意识地选择三个农村点调查农民收入情况,这种调查方式属于(典型调查)

44. 调查大庆、胜利等几个主要油田来了解我国石油生产的基本情况,这种调查方式属于

(重点调查)

45. 代表性误差(只有非全面调查中才有)。

46. 某外商投资企业按工资水平分为四组:1000元以下,1000~1500元;1500~2000元;2000

元以上。第一组和第四组的组中值分别为(750和2250 )

47. 统计分组的核心问题是(选择分组标志 )

48. 1990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为17688亿元,这是(总体总量指标)。

49. 若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计划规定提高4.5%,实际执行结果提高了6%,则全员劳动生

产率的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为多少,超额完成多少(101.44%、1.44%)。

50. 某工业企业产品年生产量为10万件,期末库存量为3.8万件,它们 (前者是时期指

标,后者是时点指标)。

51. 标准差指标数值越小,则反映变量值(越集中,平均数代表性越高)

52. 间隔相等的不连续时点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的公式为(aa0/2a1a2an/2)

n53. 时间数列中所排列的指标数值(可以是绝对数,也可以是相对数或平均数)。 54. 直线回归方程中,若回归系数为负,则( 表明现象负相关 )。

55. 某商店在价格不变的条件下,报告期销售量比基期增加10%,那么报告期商品销售额比

基期增加(10% )。

56. 指数曲线yc= abx中,参数b的经济意义是,当x每变动一个单位时( 现象的平均增

减量 )。

57. 下列指数中属于可变构成指数的是(

xf:xfff111000 )。

58. 有两个数列,甲数列平均数为100,标准差为12.8;乙数列平均数为14.5,标准差为

3.7。据此资料可知(无法直接比较甲乙平均数代表性大小)。

59. 几何平均法平均发展速度数值的大小( 只受最初水平和最末水平的影响,不受中间各

期发展水平的影响 )。

60. 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在是否需要确定自变量和因变量的问题上(前者需要确定,后

者勿需确定)。

61. 下面属于品质标志的是(工人体重)。 62. 构成统计总体的个别事物称为( 总体单位 )

63. 2000年11月1日零点的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是(一次性调查)

64. 工厂对生产的一批零件进行检查,通常采用(抽样调查)

65. 1990年,我国人均粮食产量393.10公斤,人均棉花产量3.97公斤,人均国民生产总

值为1558元,它们是(强度相对指标)

66. 一个企业产品销售收入计划增长8%,实际增长20%,则计划超额完成程度为(11.11% )

67. 时点指标的数值(与其时间间隔长短无关 )

68. 总体各部分指标数值与总体数值计算求得的结构相对数之和( 等于100% )

69. 统计分组的核心问题是( 选择分组标志 )

70. 平均指标反映了(总体次数分布的集中趋势)

71. 在抽样推断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指标是(标准差 )

72. 抽样调查和重点调查的主要区别是( 选取调查单位的方式不同 )

73. 某地有2万亩稻田,根据上年资料得知其中平均亩产的标准差为50公斤,若以95.45%

的概率保证平均亩产的误差不超过10公斤,应抽选( 100 )亩地作为样本进行抽样调查。

74. 已知环比增长速度为9.2%、8.6%、7.1%、7.5%,则定基增长速度为((109.2%×

108.6%×107.1%×107.5%)-100%)

75. 累计增长量与其相应的各个逐期增长量的关系表现为(累计增长量等于相应的各个逐

期增长量之和)

76. 在指数的概念中( 简单指数是指总指数,加权指数是指个体指数 )

77. 设p表示商品的价格,q表示商品的销售量,

销售量综合变动的程度)

p1q1说明了( 在报告期价格水平下,

p0q178. 某种产品报告期与基期比较产量增长26%,单位成本下降32%,则生产费用支出总额为

基期的( 85.68% )

ˆ79. 已知变量x与y之间存在着负相关,指出下列回归方程中哪一个肯定是错误的(y=–

150+0.9x )

ˆ80. 在回归方程y=a+bx中,回归系数b表示( x变动一个单位时y的平均变动量 )

81. 调查某大学2000名学生学习情况,则总体单位是(每一名学生 )

82. 标志是说明( 总体单位的特征的名 )

83. 某些不能够或不宜用定期统计表搜集的全面统计资料,一般应采取的方法是(普查 )

84. 下面属于品质标志的是(工人年龄)。 85. 下列指标中属于时点指标的是(商店总数)

86. 某产品单位成本计划1997年比1996年降低10%,实际降低15%,则计划完成程度为

(94.4% )

87. 指标数值随研究范围的大小而增减的综合指标是(总量指标 )。

88. 下列指标属于比例相对指标的是( 农轻重的比例关系 )

89. 下列指标属于总量指标的是( 学生人数 )

90. 某工厂新工人月工资400元,工资总额为200000元,老工人月工资800元,工资总额

80000元,则平均工资为( 466.67元 )

91. 标志变异指标是反映同质总体的( 离中程度 )。

92. 假定10亿人口大国和100万人口小国的居民年龄变异程度相同,现在各自用重复抽样

方法抽取本国的1‰人口,则抽样误差( 前者小于后者 )

93. 当可靠度大于0.6827时,抽样极限误差(大于抽样平均误差)

94. 下列等式中,不正确的是(定基增长速度=相应各环比增长速度的连乘积 )

95. 编制动态数列的基本原则是要使动态数列中各项指标数值具有( 可比性 )

96. 在物价上涨后,同样多的人民币少购买商品3%,则物价指数为( 103.09% )

97. 若销售量增加,销售额持平,则物价指数( 降低 )

98. 作为综合指数变形使用的平均指数,下列哪项可以作为加权调和平均指数的权数

( p0q0 )

99. 现象之间相互依存关系的程度越高,则相关系数值( 越接近于-1或1)

ˆ100. 当所有观察值y都落在回归直线y=a+bx上,则x与y之间的相关系数(r=1或r=

–1)

101. 下面属于连续变量的是( 工业总产值 )

102. 人均收入,人口密度,平均寿命,人口净增数,这四个指标中属于质量指标的有( 3

个)。 103. 104. 105.

重点调查的重点单位是(这些单位的标志总量占总体全部标志总量的很大比重) 非全面调查中最完善、最有科学根据的方式方法是( 抽样调查 )

某单位的生产小组工人工资资料如下:90元、100元、110元、120元、128元、

148元、200元,计算结果均值为X=128元,标准差为( σ=34.23 ) 106. 107.

统计分组就是对统计总体按(某种标志分组 )

要了解某市国有工业企业生产设备情况,则统计总体是(该市国有制工业企业的全

部生产设备 ) 108. 109. 110.

商品库存量是( 时点指标 )。

指标数值随研究范围的大小而增减的综合指标是( 总量指标 )。

按照计划规定,工业总产值与上年对比需增长30%,实际却比计划少完成了10%,

同上年相比,今年产值的实际增长率为( 17% )。 111.

某商店本年同上年比较,商品销售额没有变化,而各种商品价格上涨了7%,则商

品销售量增(或减)的百分比为( -6.54% ) 112.

标志变异指标是反映同质总体的( 离中程度 )。

113. 有一批灯泡共1000箱,每箱200个,现随机抽取20箱并检查这些箱中全部灯泡,

此种检验属于( 整群抽样 )。 114.

当一个现象的数量由小变大,而另一个现象的数量相反地由大变小时,这种相关关

系称为( 负相关 )。 115. 116. 117. 118.

当XMeMo时,总体内部次数分布状况为(标准正态分布)。 加权算术平均数计算公式X(Xff)的权数是( ) ff标准差指标数值越小,则反映变量值( 越集中,平均数代表性越高 )

某商店在价格不变的条件下,报告期销售量比基期增加10%,那么报告期商品销售

额比基期增加(10% )。 119.

已知某工厂甲产品产量和生产成本有直线关系,在这条直线上,当产量为1000时,

其生产成本为30000元,其中不随产量变化的成本为6000元,则成本总额对产量的回

ˆ归方程是(y600024x)。 120.

某种产品报告期与基期比较产量增长26%,单位成本下降32%,则生产费用支出总

额为基期的( 85.6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