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好走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创造性思维-让心飞得更高

创造性思维-让心飞得更高

来源:好走旅游网


创造性思维:让心飞得更高

“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是教育的最终目标。”语文教学“应在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那么,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呢?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学活动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只有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才能以巨大的情绪力量感染学生,激发创造的潜能。教师要以渊博的学识、民主的理念、丰富的情感、形象的语言、思辨的哲理、灵动的教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有了,就有了学习进步的可能性。苏霍姆林斯基说:“所谓课上得有趣,这就是说,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甚至震惊;学生在学习中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为人类的智慧和意志的伟大而感到骄傲。”

的确,有了兴趣,学生就会进行自主探究和发现。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曾说过:“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教人发现真理。”学习强调学生自我思考,探索和发现事物,而不是消极地接受知识。美国著名的认知学派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布鲁纳认为,学生发现学习的“发现”与科学家的“发现”,只是形式和程度的不同,性质是相同的,都是通过积极的思维活动而发生的,其智力功能和发展价值是相通的。他们若以自己的思维解读了文本中的问题,就会去掉思维的惰性,就会由成功的乐趣激发更大的创造潜能。

课堂上,一些学生思维涣散,无所事事,根源就是教师的课缺乏吸引力、感染力。有时候,一则笑话、一句广告词、一联诗句、一段歌曲、几句声情并茂、形象可感的话语,都能产生令人赞叹的效果。当然这些都是正在进行的教学内容的自然延伸,而不是牵强附会,摆花架子。

有了兴趣,创造性思维就有了可能,但还需要广泛开展阅读,厚积薄发。语文是博大精深的,语文的学习材料是整个人类文化,浩如烟海。庄子《逍遥游》曰:“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一些学生语文成绩不好,根源就在于积淀不丰厚,苏轼也讲:“厚积才能博发。”读多了,见识就广了,思维也就活跃了,想象能力才会丰富,才有可能进行创造性思维。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说:“阅读能教给他(学生)思考,而思考会变成一种激发智力的刺激,书籍和由书籍激发起来的活的思想,是防止死记硬背的最强有力手段。”信息社会,广告招牌,网络文化,名胜古迹,风俗民情,生态环境等都是阅读的文本,大量的阅读就好比在银行里储蓄,学生可以终生享受它的“利息”,以写作为例,人的语言在大量的阅读中不断丰富,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文字的搭配组合、情感的表达,感受了文字的魅力和生命力。久而久之,学生不但积累了许多写作素材,面临习作时,胸有成竹觉得有内容可写,而且能够写得得心应手,能够合理地联想和想象,写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感受,这不正是创造性思维吗?

“学校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培养鹦鹉学舌的模仿者,而是培养能够自己独立思考的创新者。”所以,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地让学生放飞思绪,各抒己见,畅谈真正个人的创造性的解读。

由于学生的知识水平、认识能力、生活经验等存在着个性差异,他们阅读同一篇课文会有不同的理解,这种个性化的阅读体验本身就是对文本的一种再创作,所以,语文教学应注重在理解课文内容和品味语言中培养思维的独创性,为学生创设一个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让他们发表自己在阅读中的体验,如对课文中人物的评价,对某一事件的看法,或者对文章的鉴赏,对词句的辨析等。要鼓励他们敢于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不人云亦云。鲁人版教材每一单元“学习活动”中都为我们提供了一些很好的练习。如第二册第一单元有这样一个题目:

阅读的过程是自我体验的过程。当我们依依不舍地从《听听那冷雨》和《再别康桥》的艺术世界里走出来的时候,心中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冷雨”和“康桥”。请根据自己的阅读感受口头描述“我心中的冷雨”和“我心中的康桥”。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合理地发挥想象,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呈现给我们一个异彩纷呈的世界。

兴趣引领学生,知识成就学生,学生视野开阔了,思维活跃了,心才会飞得更高。让语文教学为每一个学生插上创造性思维的翅膀,自由地翱翔在艺术的天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aog.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