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带一路”
【中考适应性考试(二)22;综合练习(三)24;综合练习(六)22; 综合练习(七)21、22;综合练习(八)21;综合练习(九)21; 综合练习(十)24;综合练习(十一)21;综合练习(十二)22 】
二.农业和经济的发展
【综合练习(二)21;中考适应性考试(二)21;综合练习(三)21;
综合练习(五)23;综合练习(九)22;综合练习(十)22;综合练习(十二)21】
三.近代化探索
【中考适应性考试(一)22;中考适应性考试(二)23;综合练习(五)22; 综合练习(七)23;综合练习(八)24;综合练习(十一)22】
四.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中国梦,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中考适应性考试(一)21;综合练习(一)22;综合练习(二)22; 中考适应性考试(二)23;综合练习(三)22;综合练习(八)22; 综合练习(十)21;综合练习(十一)22;综合练习(十二)23】
五.改革创新
【综合练习(一)21;综合练习(六)23;综合练习(八)23】
六.大国关系和大国崛起
【中考适应性考试(一)23;综合练习(二)24;中考适应性考试(二)24; 综合练习(三)23;综合练习(四)23、24;综合练习(九)23; 综合练习(十)23;综合练习(十一)23】
七.战争与世界格局的演变
【综合练习(一)24;综合练习(四)22;综合练习(六)24;综合练习(五)24;综合练习(七)24;综合练习(十一)24;综合练习(十二)24】
八.思想文化和民主法制建设
【综合练习(一)23;综合练习(二)23;综合练习(四)21;综合练习(六)21】
八.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
【中考适应性考试(一)2、6、9;综合练习(一)5、6;
中考适应性考试(二)4、13;综合练习(三)4;综合练习(四)2、3; 综合练习(六)6、17、18;综合练习(八)5;综合练习(九)2、13; 综合练习(十)4、7;综合练习(十一)15;综合练习(十二)5】
考前指导之5周年、10周年历史事件
1.222年,孙权称王,建立吴国,定都建业。三国鼎立局面最终形成。
——七年级考点背诵19 2.1842年,中英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八年级考点背诵1 3.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 ——八年级考点背诵14、15、16、17、18 4.1924—1927年,国民大革命的最强音—黄埔军校的创建和北伐战争的胜利。
——八年级考点背诵28、29、30 5.1927年,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成为中共创建人民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八年级考点背诵31 6.1927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成为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八年级考点背诵32 7.1937年,卢沟桥事变或七七事变。 ——八年级考点背诵40 8.1937年,南京大屠杀。 ——八年级考点背诵41 9.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
——八年级考点背诵46 10.1953—1957年,实施一五计划。 ——八年级考点背诵60 11.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八年级考点背诵65、66 12.1992年,邓小平的南方谈话,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指明了方向,带来了改革开放的第二个春天。 ——八年级考点背诵75 13.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 ——八年级考点背诵72 14.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 ——九年级考点背诵2 15.1807年,富尔顿发明汽船。(注意工业革命相关考点) ——九年级考点背诵8 16.1862年,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调动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扭转了战局。
——九年级考点背诵10 17.1882年,三国同盟形成。1892年,俄法协约形成,是三国协约的雏形。
1907年,英俄签订协约,三国协约形成。 ——九年级考点背诵16 18.1762年,卢梭《社会契约论》出版(注意卢梭的主张) ——九年级考点背诵18 19.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注意与列宁和斯大林相关的考点)
——九年级考点背诵22、23、24、25、26 20.1922年,签订《九国公约》,打击了日本独占中国的计划,为列强共同掠夺中国提供了条件。 ——九年级考点背诵27、28、29、30 21. 1942年1月1日,《联合国家宣言》签署,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成立。
——九年级考点背诵37 22.1942—1943年,斯大林格勒战役,是二战的转折点。 ——九年级考点背诵38 23.1947年,杜鲁门主义出台,马歇尔计划实施。 ——九年级考点背诵40、41、42 24.1967年,欧共体成立。 ——九年级考点背诵43
1
考前指导之新增考点
一、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七上41—42)
(1)铁器:①春秋时期,铁制农具开始应用于农业生产领域,铁农具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 ②铁农具种类:锸、锄、耙、镢、铁犁铧(七上P41—42图片)
(2)牛耕:①春秋时期出现牛耕。 ②战国时期,人们开始使用两牛牵引的犁进行耕作。 (3)影响:①提高了生产效率,促进了农业生产发展; ②个体生产成为可能,并逐步取代大规模强制性集体耕作,个体小农逐渐成为社会
的基本单位;
③推动荒地即私田的开垦,形成新的生产管理方式,新兴地主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
台;
④引发社会巨大变革,推动东周社会向建立在个体农耕基础上的地主经济转型。 二、商业繁荣和海外贸易兴盛(七下P67—68)
(1)商业繁荣表现: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南宋时通行“会
子”“关子”等纸币; (2)海外贸易兴盛:
①宋朝政府对待海外贸易的态度(政策):积极鼓励。 ②表现:a.在重要港口设“蕃坊”“蕃市”“蕃学”;
b.在广州、杭州等地设置市舶机构管理海外贸易;
c.宋代海外贸易范围很广,东到朝鲜、日本,西至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从西
太平洋到印度洋、波斯湾;
d.瓷器制作精美,畅销世界,中国被誉为“瓷之国”。 三、明朝传统科技领域的突破(七下121—122) (1)李时珍与《本草纲目》
①李时珍的地位:明代杰出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 ②《本草纲目》:A.内容:a.改正了前人关于药物的许多错误和含混的记录;b.涉及医学、生 物学等诸多科学领域;c.建立了当时世界先进的药物分类法,明显含有生物进化的思想,受 到达尔文的高度重视。
B.反映的科学态度:穷究试验 C.地位:被誉为“东方医学巨典”。 (2)宋应星与《天工开物》
①宋应星的地位:明末著名科学家 ②《天工开物》:a.内容:详细记载了各种农作物和受工业原料的种类、产地、种植加工以及
手工业生产技术。
b.地位:被誉为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在世界科学技术从古代中世
纪传统向近代科技转变的的潮流中产生了一定影响。
(3)明清之际科学研究的特点:重视实验,注重运用数理方法,开始显露出一些近代科学研 究的特点。
(4)明清的科学技术与西方近代科技相比呈现的特点及原因: ①特点:远为逊色,仍是传统科技。
②原因:a.君主专制的加强,b.实行文化专制,c.闭关锁国
四、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八上P76—77)
(1)创建:1927年9月毛泽东率秋收起义部队创建井冈山根据地 (2)地位:中国革命史上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3)井冈山会师:1928年4月,朱德、陈毅的部队来到井冈山,与毛泽东率领的部队胜利会师,两支部队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4)意义:是中共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正确革命道路的开始 五、红军长征(八上P77—78)(2016年是长征胜利80周年) (1)原因:红军在国民党第五次反“围剿”时失败 (2)开始:1934年10月,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3)路线:中央革命根据地→渡湘江→强渡乌江→解放遵义(召开遵义会议)→四渡赤水河(打乱敌人追剿计划)→巧渡金沙江(跳出敌人包围)→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 过草地→吴起镇会师→会宁会师(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会师) (4)遵义会议:①时间:1935年1月
②核心内容: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③意义: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5)胜利结束的标志:1936年10月,甘肃会宁红军三大主力会师
(6)意义:①这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②表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是支不可战胜的力量
(7)长征精神:不怕牺牲、前赴后继、勇往直前、坚韧不拔、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百折不挠、克服困难、忠诚爱国等 六、万隆会议(八下P17—18) (1)时间:1955年4月
(2)地点:印度尼西亚的万隆 (3)中国代表:周恩来
(4)地位和性质:是有史以来第一次由亚非国家自己举行的国际会议。
(5)内容:讨论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和发展民族经济等共同关心的问题。
(6)中国作用: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成为万隆会议的原则,推动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7)万隆精神:团结、合作、和平、友谊 七、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八下P66)
(1)背景:①适应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需要②改革开放以来,为了振兴科技和繁荣经济 (2)实施过程: ①1986年3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及时作出决定,实施《高新技术研究开发计划纲要》, 后称“八六三计划” ②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我国开始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九年义务教育
③1995年,党中央明确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3)目标和任务:大量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专门人才,振兴科技和繁荣经济
(4)重大举措: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发展高等教育
(5)意义:①提高了国民素质,培养了大批高层次专业人才 ②推动了我国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2
考前指导之重要城市相关史实
上海
1.1842年《南京条约》通商口岸之一。
2.洋务运动中江南制造总局、上海机器织布局。
3.1919年五四运动中由于上海工人罢工,取得初步胜利。
4.1921年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中国共产党成立。 5.1927年北伐军占领上海,北伐战争取得巨大成功。 6.1972年尼克松访华,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
7.1984年上海作为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对外开放,1985年,属于长三角经济开放区。 8.1990年,开放上海浦东新区,已成为国际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 9.2001年举办APEC首脑会议。 北京
1.京杭大运河北抵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
2.元朝(元大都今北京)设立中书省,管辖大都及周围地区。 3.1860年第二次鸦片中英法火烧圆明园。 4.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攻入北京。 5.1898年戊戌变法,设立京师大学堂。 6.北京大学是新文化运动 的阵地之一。
7.1919五四运动是爆发于北京,是前期的重心。 8.1937年卢沟桥事变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9.1948年人民解放战争中平津战役、北平和平解放。
10.1949年10月 新中国成立 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伟大胜利。半殖民地半封建时
代已经过去。
11.新中国成立后在北京召开的重要会议: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2.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会是建国以来的伟大转折,走上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
正确道路。
南京
1.三国时期,吴国的都城在建业。
2.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发展的商业上的表现:建康人口达到百万,是当时最活跃的一个都市。手工业,北方长安的织锦工匠大批来到建康,官府建立专门机构管理丝织业。 3.1842年签订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4.1912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在此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5.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6.1937年南京大屠杀,日寇犯下滔天罪行。
7.1949年4月23日渡江战役,南京解放,宣告延续22年的国民党政权覆灭。 西安
1.西汉都城和丝绸之路的出发点。
2.唐朝都城,唐太宗时玄奘西游的出发点。 3.1936年张学良、杨虎城在此发动西安事变。 附:江苏其他相关城市
江苏连云港、南通是1984年14年沿海开放城市之一,南通人张謇在南通创办大生纱厂,南通、泰州属于长三角经济开放区。
考前指导之易错字归纳
七上:
人文(始)祖 (炎)帝和黄帝 齐(桓)公 铁(器) 牛(耕)商(鞅 ) (兼)爱,非(攻) 秦始皇(嬴)政 小(篆) (郡)县制 董仲(舒) 主父(偃)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张(骞) 西(域)新(疆)
(匈)奴 蔡(伦) 司马(迁) (灌)(钢)法 七下:
(隋)(炀)帝 松赞干(布)(鉴)真东(渡) 玄(奘)(市舶)机构 (蕃)坊 毕(昇) 朱元(璋) (雍)正 (戚)(继)光抗(倭) (郑)成功 康(熙)(驻)藏大臣 西(藏) 郑(和)闭关(锁)国 班(禅)李时(珍)宋(应)星 《本草(纲)目》 《天(工)开物》 八上:
香(港)岛 左宗(棠) (戊)(戌)变法 黄(埔)军校 北(伐)战争 (井)冈山 (遵)(义)会议 (卢)沟桥事变 辽(沈)战役 平(津)战役 (傅)作义 (渡)江战役 八下:
克拉(玛)依油田 (鞍)山钢铁公司 十一(届)三中全会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深(圳) (汕)头 (厦)门 袁(隆)平 (籼)型杂交水稻 一国两(制)《汉(谟)拉比法典》 释(迦)(牟)尼 伯(里)克(利) 耶(稣) (穆)罕(默)德 九上:
文艺复(兴) (但)丁 达(芬)奇 《蒙娜(丽莎)》 《最后的晚(餐)》(莎)士比亚 《奥(赛)罗》 《哈姆(雷)特》 哥(伦)布 《权(利)法案》 华(盛)顿 拿破(仑)
珍(妮)机 蒸(汽)机 史蒂(芬)(孙) 亚(历)山大二世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明(治)维(新) 废(藩)置县 (爱)迪生 卡尔本(茨) 莱(特)兄弟 (掠)夺
奥(匈)帝国 (萨)拉热窝 凡尔(登)战役 (伏)尔泰 孟德(斯)(鸠) 卢(梭) 九下:
《凡尔(赛)(和)约》 《九国(公)约》 阿尔(萨)斯 (洛)林 斯大林(格)勒战役 杜(鲁)门主义 马(歇)尔计划 欧(盟) 两(极)格局 (和)平与发展
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