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论当代大学教师的基本素养

来源:好走旅游网
【教师建设】 论当代大学教师的基本素养 杨允菲 (东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草地科学研究所,吉林长春130024) 摘要:教师的职责对学生为传道、授业、解惑,对国家为培养社会需要的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对于身、智都处 于成长和发展中的各年龄段青少年,教师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举止对其均有甚大影响。当代大学教师应该品格高 尚、学有专长和知识广博,才能达到以德育人、精湛授业、自如解惑的基本素养,成为称职教师。而保持做一名称职 教师还要终生学习,不断加强自己的师德修养,在教书中育人。 关键词:高等学校;师德修养;以德育人;精湛授业;自如解惑;称职教师 中图分类号:G6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O卜0186一()2 在2010年第26个教师节前夕,胡锦涛总书记在考 察中国人民大学及附属中学和接见全国教书育人楷模 时强调:“全面提高教书育人水平,推进教育事业科学 发展”J”。众所周知“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 德为本”。对于如何提高教书育人水平,各级学校都将 把师德建设作为切人点 。大学是高等教育机构,其基 本职能是培养高级人才 。在全国各高等学校广泛开 展关于“师德”大讨论和经验交流中,笔者依唐・韩愈在 《师说》中对教师职责为“传道、授业、解惑”的界定同,就 当代大学教育中称职教师基本标准的思考作以下交 流。 “德才兼备”之才[81。巾围先哲造字充满着智慧和寓意, 教育的“教”字左“孝”有“文”,古人推崇“孝”为“善德之 先”,而“文”就是“才能”,在顺序上,“左”为“大”、为 “先”,在书写上也是“德”在先,“才”在后,“教”的寓意 组词为“德才”。宋・司马光对“德”、“才”关系有过精辟 地阐述:“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意指:“德 行”是“才能”发挥的前提,“才能”要靠“德行”来统帅。 人在刚出生时属于生物学的人,随着成长和学习 便成为社会人。几乎所有的人在少年时都曾立志要 “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所以,社会人是学着“做” 来 的。个人所经历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不同,所具备的 “德”、“才”也不可能相同。受什么样的教育、具备了什 么样的“德”与“才”决定于成为对社会起到什么样作用 的人。对此,司马光的界定是:“才德全尽谓之‘圣人’, 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 ‘小人’。”同时论述了不同类型的人对社会的利害作 用,特别在重用和行使一定权力时,“德才兼备”的“君 子”将扬善和伸张正义而造福于社会,而“有才无德”的 “小人”将行恶和营私舞弊而危害社会。可见,“德”对学 生的个人发展至关重要,就人才而言,学校能否为社会 培养输送有德之才,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兴衰。教育是 称职教师要品格高尚,以德育人 为师之要,首在德高用。教师的职业道德简称为“师 德”,称职教师在教学活动和处理日常工作巾必须严格 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达到社会和时代对教 师道德观念、道德品质、职业行为的总体要求。孔子“以 身立教,为人师表”成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在世 世代代效仿和传承中发展为中华民族的教育理念。 教育是一项为社会培养人才的伟大事业,培养什 一、么样的人才,尽管不同时代和不同社会制度有着不同 的要求,但一定都是符合时代社会发展和政治需要的 ・—・ ・・- ・・— — +一+一+・・—+一”+ 3.提供多样的师资培训方式。师资培训是提高教师 素质,完善教师知识结构的有效途径。国家《基础教育 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应制定有效、 持续的师资培训计划,教师进修培训机构要以实施新 课程所必需的培训为主要任务,确保培训工作与新一 轮课程改革的推进同步进行。”从时间上,师资培训可 分为短期培训和长期培训。短期培训是最常用、最易实 施的一种培训方式,往往以专家报告的形式进行,可以 在短时间实现历史教师对新知识的获取需求。但短期 培训缺乏长期性、多样性,往往流于形式。因此,还必须 重视长期培训的组织。组织开展各种“长训班”,时间为 个学期,主要针对高中历史教师对历史学科新课改 理念认识不足、课堂环节不够规范、历史专业知识匮 乏、历史专业技能水平较低等问题而开展。培训方式也 可以灵活多样,如案例讨论、合作交流、观摩实践、专题 讲座等,使教师能够更深刻地领悟新课程的理念,掌握 一-历史新课改所需的教学技能。 参考文献: f1 J林丙义.上海高中历史教材评价 27-29. 历史教学,1997(2): 【2J朱汉国,等.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解读【M】.南京:江苏 教育出版社,2004:(16). f4]中继亮,李琼.从中小学教师的知识状况看师范教育的课程 改革卟课程教材教法,2001(11):51. 【5】王燕新课改背景下构建师范课程体系的策略建议 现代 教育科学,2010,(10):18—20 I6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的对话【M1.北京:北京 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263 作者简介:黄涓(1980一),女,四川德阳人,西华师 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历史教学研究;潘 红(1988一),女,四川珙县人,宜宾市筠连县第二中学教 师。 186- 【教师建设】 璧 差 竺璧的 鲁 .高等教育功能和高等学校职能研究的科学化问题卟 度: 篓 ,煮  璧 ≥。!差 篓妄 曼 . 荔 ;矗 85- 8,在与学生的眼神和语言互动中要亲切、真诚,可谓 、 璺 銮 。。 、, 。 ;辜’  磊 。 ….高等教育研究,097 . 。 ’  【教师建设】 对化学师范生课堂教学基本素养认知的调查 吴晓红,哈(宁夏大学荣 银川750021) 化学化工学院,宁夏摘要:本文主要针对师范生课堂教学基本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和教师素养进行了调查研究 通过对61 ̄g4J6学师 范即将毕业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从教师素养、课前备课、课堂上课、多媒体的应用以及化学实验情况五个方面进 行了调查分析和进一步的访谈。期望调查结果对师范生课堂教学素养的培养起到参考作用。 关键词:课堂教学;基本素养;化学师范生 中图分类号:G644 文献标志码:A 一文章编号:1674—9324(2(}12)01—0188一()2 、研究意义 教师素养是新课程改革的基础,教师作为新课程 改革实施的主体,能否深入地贯彻实施新课程改革,将 直接关系到新课程改革的成败。师范生是广大教师队 伍潜在的未来的主体和生力军,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新 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师范生应具备的素养作全面深入的 研究l1l。 二、研究方法 己的全部智慧都投入到教育中,只有真正爱学生,才会 得到学生的信任,才能真正地理解学生,发现学生身上 的潜能,并使这种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在新一轮 的课程改革中,要求教师要具备敏锐的时代意识、较强 的创新能力,以及熟练的职业技能,但是在访谈过程中 很多同学表示,对于新教师来说,由于缺少_丁作经验使 得他们不可能在刚参加工作就成熟老练,只有通过后 天学习和实践积累,练就熟练的职业技能。因此,坚定 的职业信念、高尚的道德品质、扎实的专业知识、广博 的文化基础、健康的心理品质、较高的创新能力、熟练 的职业技能、优良的从师能力、敏锐的时代意识、更新 的教育理念、热爱学生和尊重学生都是一名优秀的教 师应该具备的素养。 2.新教师课前备深隋况的调查。问卷针对教师课前 备课的关键点,从知识点的衔接、重难点的把握、课程 内容长度的设置、教具的选择、自身知识储备量以及对 学生能力的了解六个方面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有 34.43%的同学也提出了这样的观点,他们认为,上好课 的前提就是备好课f21。21.3l%的同学认为最重要的是要 把握好课程前后知识点的衔接,这样可以让整堂课更 加完整、顺畅。有16.3%的同学认为对课程重难点的把 握和教师自身知识的储备量是最为重要的,有9.84%的 同学认为课程内容长度的设置是备好一堂课最为重要 的因素,只有1.64%的同学认为选择合适的教具是备好 堂课的关键。访谈中有同学提到,新教师往往很难把 握一堂课的时问,常常出现用一半时间讲完所有内容, 或者下课铃响了课还没有上完的现象,这也是因为对 学生能力的不了解造成的。至于教具的选择,很多同学 一调查法问卷、访谈等。问卷调查后,对数据进行相 关统计,针对统计结果再做进一步访谈。 三、调查内容及对象 调查对象是61名经历了教育实习即将毕业的师范 专业学生。调查内容包括对教师素养的认识、课前备课 的建议、课堂上课的关键点、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及中学 化学实验教学等方面。 四、结果分析 1.有关教师豢养方面的调查。问卷针对教师素养, 从教师职业兴趣、专业知识、创新能力、职业技能、教育 理念以及对学生的热爱与尊重六个方面进行了调查。 结果显示:有42.62%的同学认为对教师职业的热爱是 成为一个合格教师的关键因素,32.79%的同学将热爱 学生、尊重学生排在第一位,14.75%的同学认为合格的 教师必须拥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具备广博的知识,它能 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挥洒自如,更加自信。只有1.64% 的同学认为创新能力和新颖的教育理念是成为一名合 格教师必备的素质,6.56%的同学将拥有熟练的职业技 能列为教师最重要的素养。在访谈过程中,很多同学认 为教师只有对自己的事业有着真诚的热情,才会把自 -卜”十“— ”—_卜”+n+”+”—■一”+”——卜u—-卜”+一+”+“+”+”十一.+“+“-4-”+“+”-4-“-4--”-+- ̄-+-“-4--”-+-”+”+“— ”+”+”十“+…-4-+”十 +“-4-”-'N--'b,一+“+”+-+・ http://bbs.southcn.corn/thread一35677—1~1.htm1. http://news.guoxue.com/article php?articleid 25158 [10]N远清.21 ̄e,ee国高等教育什么样[EB/OL].http://www. pep.com.cn/x百y/gdjy/自yj/gdjyx/2()1 008/t20100826—746662. htm 【15】博明,李映方.走出困惑:大学生素质教育研究【M】西安:山 西人民出版社,2007. 【11】刘道玉.知识爆炸与学习的革命 黄河科技大学学报哲社 版,1999,(1):卜6. f1 6I胡书生.最令教师感动的十个称谓lEB/OLl http://edu.sina com.cn/1/2()()4—09—07/ba83659 shtml(《中国教育》杂志社、《现 代教育科学》杂志社联合策划.专题顾问:朱维新,王金重专题 编辑:施进军,程斯源.) f121邵龙宝.人文素质教育让大学生走出价值困惑[EB/OL]. http:}} p edu.cn/20050202/3128559.shtm1. 【 杨-g.大学生价值困惑研究及对策U].当代青年研究,2010, (12):76—79. 基金项目:吉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 (2010—26) [14l陈汉才.一个伟大教育g-的身影[EB/OL].《陶行知传》: -18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