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防控
作者:钟阳林
来源:《环球市场》2019年第35期
摘要:内部控制是为保证经营活动有序、合法运行,对财务、人员、资产、工作流程实行有效监管的系列活动。内部控制的实质是风险防控,风险防控是内部控制的主要内容。
关键词:内部控制;风险防控
企业内部控制是为保证经营活动有序、合法运行,对财务、人员、资产、工作流程等实行有效监管的系列活动。企业内控的优劣是衡量工作效率和管理能力的重要标准,将风险控制、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等制度融进企业内控非常必要。企业风险防控与内部控制联系紧密,内部控制的实质是风险防控,风险防控是内部控制的主要内容。
一、建立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一)财务人员管理内控措施
经营班子的直系亲属不得担任财务部门负责人和会计主管人员。财务部门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的直系亲属不得在本部门担任出纳工作。会计人员不得经管现金、有价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证券和票据。会计主管人员不得兼任出纳工作。出纳人员不得兼任会计稽核、档案保管、核算岗位。
(二)会计核算管理内控措施
1.按规定使用支票、财务印鉴、网银U盾、发票及财务专用章。现金、支票、有价证券、发票专用章和财务专用章应由专人保管。
2.审批流程。成本费用、设备器材等报账,应凭合同、发票等合法合规凭证,依审批程序付款。
3.核算流程。会计审核原始凭证,交出纳办理收付款。出纳登记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出纳登记日记账后,将银行收付款单据和原始凭证交会计做记账凭证。会计登记明细账和总账。月末,会计核对总账和明细账,与出纳核对货币资金日记账,核对无误后,编制会计报告,出纳货币资金日记账与银行对账单不符,应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三)货币资金管理内控措施
按国家现金管理条例和银行结算制度办理收付业务,超过库存现金限额的应及时存入银行。不属于现金开支范围的应通过银行办理转账。财务部门负责人应定期对库存现金、银行存款日记账、银行对账单进行抽查。不得以白条抵现金,不得坐支和挪用现金,不得设立“小金库”。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四)存货管理内控措施
1.采购流程。编制采购计划-部门负责人、分管领导审核-主要领导审批-通过招标或在已招标入围的产品中,与中标供应商签订采购合同-供应商供货-采购及相关部门对货物验收-会计结算。
2.设备器材管理。会计登记进销存数量金额明细账,仓管依据材料编号登记数量收发存日记账。月末会计和出纳应对账。不得凭借条办理出库手续。已入库没到发票的器材办理暂估。定期组织盘点实物,与财务账面数核对,发现盘盈、盘亏及时查明原因并处理。
(五)固定资产管理内控措施
1.固定资产管理。购置、调拨、内部转移、租赁、封存的固定资产,应根据固定资产帐卡,定期进行核对,账卡相符,账物相符。
2.固定资产折旧按照规定的折旧率计提折旧,不得擅自更改折旧率和折旧年限。
3.固定资产购置程序:项目申请-可行性研究-审批立项-下达计划-编制概预算-审批概预算-组织实施-竣工决算-会计结转。大宗采购及工程项目应有审计和风控部门参与。
(六)债权债務管理内部控制措施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完善债权债务清理制度和债权债务追究制度。每年对上一年往来款项进行清理,对上年度的债权开具对账单或签认单,与债务单位或人员对账。
(七)票证管理内控措施
发票等票据开具应按照内容、项目、发生时间等一次性开出,不得转借、转让、代开、套开,应书写清洁、内容真实、项目齐全、大小写金额一致、没有涂改,“作废”联次应保留在原本票据上;按发票管理规定开据和使用增值税专用发票,购买货物、接受劳务等经济活动,要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不得虚构经营业务虚开发票;完善发票领、销、存制度,及时办理领用、核销手续;发票遗失应报告有关部门并问责。
二、建立企业风险防控制度
(一)建立风险预警机制。风险预警机制的建立对于抓住机会、及时评估、处理风险具有重大意义。通过目标分析、过程分析等方法来识别影响企业内部及外部的潜在事项,分清潜在事项是机会还是风险,明确风险预警标准。
(二)建立风险评估体系。对已识别的风险进行分析与评估,分析潜在风险是固有风险还是剩余风险,分析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影响,是否有重大风险。评估内部控制对风险的适用性。
(三)建立风险反应机制。风险应对是控制风险的关键,在风险评估后,针对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的程度,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重视重大风险。风险应对措施包括回避、降低、承担和分担风险等。在风险应对中要考虑成本和效率。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三、建立企业内控和风控监督评价机制
(一)内部审计监督与评价。建立具有较强独立性与权威性的内审机构,内部审计不但要进行财务报表审计,还要对内部控制和风险控制进行监督和评价,对企业财务信息、经营活动、控制活动进行审计及评价。
(二)外部监督与评价。内审主要对企业主要领导负责,会导致一些控制缺陷在权力干预下被掩盖,不利于内部控制和风险防控的完善。独立的第三方单位参与企业的监督与评价,有利于监督内部控制和风险防控的构建与实施,有利于及时发现内部控制和风险防控中存在的问题。
(三)不相容职务的分离控制。常见的不相容职务:出纳与会计稽核、会计档案保管、会计核算;支票保管与印章、网银U盾保管;票据保管与票据贴现审批;合同谈判与合同订立;销售与赊销审批;请购与审批;询价与确定供应商;合同订立与审批;采购与验收;采购、验收与会计记录;付款审批与付款执行;记录应付债券与债券发行等。
四、建立责任追究制度
定期检查企业内控制度和风险防控的执行情况,发现问题风险预警,责令整改,逾期没有整改到位,通报批评,对相关人员问责。造成损失的单位和个人,执行党纪政纪处分,实施经济处罚。
参考文献: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1]朱光龙.新经济形势下关于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若干思考[J].产业创新研究,2019 (11).
[2]杨开健.试论国有企业财务管理风险防控[J].财经界,2019 (12).
作者简介:钟阳林(1963-),男,汉族,江西赣州人,研究生,高级会计师,研究方向:财政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