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产业园发展中地方政府作用微探

来源:好走旅游网
产业园发展中地方政府作用微探

作者:郎娟娟 彭品志

来源:《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第9期

郎娟娟1,2,彭品志1

(1.安徽财经大学,安徽 蚌埠 233030;2.安徽省滁州市城市职业学院,安徽 凤阳 233100)

摘 要:产业园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形式之一,担负着聚集创新资源、培育新兴产业、推动城市化建设等一系列的重要使命.产业园承载着产业聚集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使命,因而产业园良性的发展对区域经济乃至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近年来,在产业园如火如荼的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各类问题.如何确保产业园的良性发展,解决产业园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是摆在众多经营者、学者、管理者面前的一项难题.本文将从地方政府的角度探索推动产业园健康发展的方法.

关键词:产业园;问题;地方政府

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4)05-0059-02

产业园是区域经济发展、产业调整和升级的重要空间聚集形式,担负着聚集聚集创新资源、推动城市化建设、培育新兴产业等一系列的重要使命.其形式非常丰富,主要包括开发区、科技园、工业区、产业基地、特色产业园、高新区等形式.

1 我国产业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产业园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和组成部分,现在其经济效应已经引起越来越多人的关注.产业园在我国大多是由政府为实现产业发展的目标而创立的特殊区域,很多地方政府都把发展产业园经济当做其政府工作的一项重要的工作.产业园的发展确实对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然而,在产业园的发展过程中我们也不难发现其存在的一些问题:

(1)产业园中,各个企业之间缺乏关联度,有的甚至连关联度都没有.有的产业园虽然是产业的集聚,可是事实上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关联度并不密切,仅仅是把很多企业放在了一个地方,这样的安排使得产业园整体的经济效益低下.

(2)许多的产业园中技术创新严重不足.很多的产业园仅仅解决了产业集聚,在集聚之后才发现,这是一种以低成本为基础的聚集,很多企业还停留在模仿和装配低价竞争的阶段.使得产业园的总体水平比较低,层次也较低.

(3)产业定位不是很明确.很多的产业园盲目的开发,专业化分工也不明确,使得很多的产业园中多先了太多的种类的企业,范围较广,没有较为突出的产业优势,不利于资源的集中分配,也无法形成区域的核心竞争力.

(4)产业配套各项服务较为薄弱.有些产业园在建立之后,各项与之相配套的产业服务几乎没有或者十分薄弱,这使得,产业园发展的后劲不足.在产业园中,各个企业只关注自己的企业的发展,忽视集体的产业发展,没有行会,很难与周边的其他企业互惠互利.

2 地方政府在产业园发展中所承担的责任

以上这些问题都普遍的存在于很多的产业园中.而究其原因,我们不难发现政府在产业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许多产业园出现的问题也和政府有着密切的关系.比如:

(1)有些地方政府在规划产业园、制定相关政策时缺乏科学性.有些地方政府甚至为了政府的政绩,盲目的开发,重复建设,在定位不明的情况下就盲目的建立产业园,生拉硬拽把一些不太相关的企业放在一个地方.并且制定的相关政策并不符合园区企业发展的实际,在执行的过程中手段较为生硬,不仅没有对企业有所裨益,反而阻碍了企业的发展.

(2)有些地方政府在产业园中凌驾于企业之上,过多的干预了企业的生产与发展.很多地方政府还处于计划经济的思想中,没有摆正自身的位置,在管理产业园的过程中,经常干预企业的正常生产,没有起到应有的协调,辅助和引导的作用.这使得很多的产业园发展的劲头很旺,但底气不足.一些产业园兴盛一时,便逐步的衰退.

(3)一些地方政府在产业园建立以后,没有及时的供给公共产品,服务低效.产业园内的公共产品包含道路、管道、排水供水供电供气、通讯网络等等基础设施,还报考信息服务平台、公共研发平台等等,这些公共产品的完善,是由助于帮组产业园内部形成一个良好的空间环境,帮助企业降低成本,并且还可以大大提高产业园整体的形象等等.但是在一些产业园中由于当地政府的不重视或者财力有限,导致了当地的产业园所需的公共产品供给不足.公共产品发展的速度远远低于产业园内部企业的需要.

(4)一些地方政府行政效率低,招商引资上不是十分的规范,也制约了产业园的壮大和良性发展.在任何一个产业园内,企业都是主体,没有企业的发展也没有产业园的发展.政府在管理产业园的运行中,有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为产业园招商引资,通过自身的优势,发挥信息中枢,政策导向,推介宣传,提供服务的作用.因而许多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的过程中,往往会推出许多优惠的政策,吸引一些有实力的外部资本.通过招商引资,确实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产业园在短期内的规模的壮大.但是,一些地方政府盲目的招商引资缺给产业园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风险.一味的追求产业园的规模,政绩的提高,而忽视了招商引资的科学性,造成了产业园内部的低水平的重复建设,以及同类企业的过度竞争和资源浪费.另外,有些地方政府盲目的追求招商引资,把平时工作的主要精力都投入到招商引资中,当把一些企业招入产业园之后,却无法有效的给予有效的公共服务.

3 地方政府如何在产业园发展中产生积极的作用.

地方政府要怎样才能帮助产业园壮大和健康发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

3.1 地方政府要认清产业园的发展阶段

一个产业园的发展一般会有四个阶段:萌芽期,发展期,成熟期还有衰退期.在不同的阶段,政府所扮演的角色是不相同的.换句话说,在不同的发展时期,企业对政府的要求也是不尽相同.地方政府应该结合实际,认真分析本地的产业园所发展的阶段,选择适合本阶段产业园需要的责任,以便更好的促进当地产业园的发展和壮大.

比如说:在产业园的建立初期,地方政府的工作重要应该放在促进产业规模化、专业化、协作化,帮组企业改善外部环境,保持良好的政企沟通,创造良好的宽松的政策环境,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优质的公共服务.

而在产业园的发展期,地方政府的工作重点应该放在建立完善的人才引进和培育模式,提高产业园整体素质,协助企业之间建立行会或者是协会,提供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分工,以及利益互惠和资源共享.加强产业园区的网络建设,构造良好的产业合作关系.

3.2 地方政府要明确产业园的类型

不同的产业园类型,对地方政府的要求也会有所不同.有些产业园需要政府提供较为宽松的环境,有些产业园则需要政府在创造宽松、公平、有序的外部环境的同时,加大对产业园的管理力度.

3.3 地方政府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地方政府应该积极的为产业园内的企业提供优质高效的公共产品和服务,从而给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生存环境.比如完善产业园内的一般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包括了通路、通电、通水、通信、排污、以及土地的平整.确保能满足产业园内企业对交通、网络、信息、资源等的需要.

3.4 及时转变管理的理念和服务的理念.

一些地方政府的管理者,他们的思想还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因而在管理手法和思想上还十分的保守和陈旧.作为地方政策的制定者和产业园的直接管理者,必须改变这种传统的管理理念和服务观点.地方政府要由直接干预企业变为为企业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政策环境和信息环境,从直接对企业干预变为间接干预,从只扶持重点大企业变为对大多数企业的扶持,从行政性的政府为服务性的政府,提高政府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减少审批环节,多为企业考虑,转变政府职能,为企业提供更好的创新的优质服务.

3.5 培育产业园中的龙头企业,以龙头企业为中心,打造有特色的具有品牌效应的产业园

在产业园中,一个强大的龙头企业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因而地方政府可以在产业园中培育一个或者几个龙头企业带领其他企业共同发展和壮大.这样可以打造出具有品牌效应的产业园.

3.6 地方政府在产业园中建立技术创新体系,引导园区各企业提高创新能力

技术创新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在产业园中,由于各企业间的相似度较高,因而,技术创新不仅仅是单个企业的事情,而是转变为多家企业的共同需求.地方政府面对这种需求,应结合本地的实际,建立和完善技术中介等配套服务,强化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产学研研究合作机制.为园区内的各个企业提供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扩散、质量检测、政策信息等多方面的服务.

3.7 地方政府提供优惠政策吸引人才,建立完善的人才引进和激励体系

在市场化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人才是最为短缺的资源,一个产业园能否具有竞争优势,很大程度上与能否吸引人才有着密切的关系.地方政府可以积极的尝试各种途径,采用聘请、兼职、租赁等柔性流动、项目合作形式,吸引国内外专家和学者以及技术人员作为企业的或者政府的顾问.扩大人才引进的渠道,加大与各类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的合作,要是人才能进的来,也能留得住.

综上所述,地方政府在产业园建立和发展的作用是两面的.地方政府应正确的自我定位,客观的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不盲目的建立产业园,正确而有效的行使职责,增强产业园的核心竞争力.只有这样才能在产业园的发展中起到积极有效的作用,而产业园才能朝着正确的方向健康稳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强,王春辉.产业集群理论综述[J].中国经济评论,2005(1).

〔2〕田白景锋.我国产业集群升级的政府行为研究综述及展望.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

〔3〕陈柳钦.产业集群竞争力理论的演变[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

〔4〕姜伟军.产业集群发展与地方政府职能创新问题研究.商场现代化.2006(8).

〔5〕王缉慈.创新的空间—企业集群与区域发展.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6〕盛世豪,郑燕伟.浙江现象一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7〕朱永华.中小企业集群发展与创新.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

〔8〕谢思全,刘刚.制度创新与产业进步—天津自行车产业国退民进的案例研究.天津体改研究,2003(4).

〔9〕王缉慈,童听.论全球化背景下的地方产业群—地方竞争优势的源泉.地方产业群,2011(6).

〔10〕魏后凯.中国产业集聚与集群发展战略.经济管理出版社,200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