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保证土方施工顺利进行,对施工现场的排水系统应有一个总体规范做到场地排水通畅。土方施工排水包括排除地面水和降低地下水。
(1)地面排水
地面水的排除通常采用设置排水沟、截水沟或修筑土堤等设施来进行。应尽量利用自然地形来设置排水沟,以便将水直接排至场外.或流人低洼处再用水泵抽走。
主排水沟最好设置在施工区域或道路的两旁,其横断面和纵向坡度根据最大流量确定。一般排水沟的横断面不小于0 5m×0 Sm,纵向坡度根据地形确定,一般不小于3‰。在山坡地区施工,应在较高一面的坡上,先做好永久性截水沟,或设置临时截水沟,阻止山坡水流人施工现场。在低洼地区施工时,除开挖排水沟外,必要时还需修筑士堤,以防止场外水流人施工场地。出水口直设置在远离建筑物或构筑物的低洼地点,并保证排水通畅。
(2)集水井降水
为了防止边坡塌方和地基承载能力的下降,必须做好基坑降水工作。降低地下水位的方法有集水井降水法和井点降水法两种。集水井降水法一般宜用于降水深度较小且地层为粗粒土层或黏性土时;井点降水法一般宜用于降水深度较大,或土层为细砂和粉砂,或软土地区时。
1)集水井设置
采用集水井降水法施工,是在基坑沟底设置集水井,使坑(槽)排水沟流向集水井,然后用水泵抽走。应引开,以防倒流。
(槽)开挖时,沿坑底周围或中央开挖排水沟,在内的水绛抽出的水 排水沟和集水井应设置在基础范围以外,一般排水沟的横断咖不小于0 5m×o om,纵向坡度宜为iH,—2‰;集水井每隔Z0 -40m设置一个,其直径或宽度一般为0 6-0. Sm,其深度随着挖土的加深而加深,要始终低于挖土面0 7-1 0m。井壁町用竹、木等简易加吲。当基坑挖至设计标高后,集水井底应低于坑底1—2m,并设0 3m左右的碎石滤水层,以免抽水时将泥沙抽走,并防止集水井底的土被扰动。
2)流砂产生及防治
当基坑(槽)挖土至地下水水位以下时,土质又是细砂或粉砂,若采用集水井法降永,坑底的土就受到动水压力的作用。如果动水压力等于或大于土的浮重度时,土粒失去自重处于悬浮状态,能随着渗流的水一起流动,带人基境边发生流砂现象。流砂防治的具体措施有
抢挖法、打板桩法、水下挖土法、人工降低地下水位、地下连续墙法等。
(3)井点降水
井点降水法也称为人工降低地下水位法,就是在基坑开挖前,预先在基坑四周埋设一定数量的滤水管(井),利用抽水设备从巾抽水,使地下水位降落在坑底以下,直至施工结束为止。井点降水法有:轻型井点、喷射井点、电渗井点、管井井点及深井泵等。各种方法的选用,可根据土的渗透系数、降低水位的深度、工程特点、设备及经济技术比较等。其中以轻型井点采用较广
①轻型井点设备:轻型井点设备主要包括井点管、滤管、集水总管、弯联管、抽水设备等.
2.轻型井点的布置:井点系统的布置,应根据基坑平面形状与大小、土质、地下水位高低与流向、降水深度要求确定。
3.轻型井点的使用
轻型井点使用时,一般应连续(特别是开始阶段),时抽时停虑管网容易堵塞,出水浑浊并引起附近建筑物由于土颗粒流失而沉降、开裂。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