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热转印打印机碳带回退装置[实用新型专利]

来源:好走旅游网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10)授权公告号 CN 203651220 U(45)授权公告日 2014.06.18

(21)申请号 201320412931.3(22)申请日 2013.07.12

(73)专利权人重庆品胜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401122 重庆市北部新区黄山大道中段

5号7-1(72)发明人庞静 周昌伟(51)Int.Cl.

B41J 33/22(2006.01)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 附图1页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 附图1页

(54)实用新型名称

热转印打印机碳带回退装置(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应用于打印机技术领域的热转印打印机碳带回退装置,包括碳带供应端齿轮、碳带回收端齿轮、第一齿轮组、第二齿轮组和步进电机输出轴齿轮;所述步进电机输出轴齿轮与碳带供应端齿轮通过第一齿轮组传动,步进电机输出轴齿轮与碳带回收端齿轮之间通过与第二齿轮组传动,第一齿轮组与第二齿轮组传动比相同。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中打印机碳带在回退的过程中容易起皱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防止打印机碳带在回退过程中起皱的热转印打印机碳带回退装置。

CN 203651220 UCN 203651220 U

权 利 要 求 书

1/1页

1.一种热转印打印机碳带回退装置,包括碳带供应端齿轮、第一齿轮组和步进电机输出轴齿轮;所述步进电机输出轴齿轮与碳带供应端齿轮通过第一齿轮组传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碳带回收端齿轮和第二齿轮组,所述步进电机输出端齿轮与碳带回收端齿轮通过第二齿轮组传动,所述第一齿轮组与第二齿轮组传动比相同。

2

CN 203651220 U

说 明 书

热转印打印机碳带回退装置

1/2页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打印机组件,特别涉及一种热转印打印机碳带回退装置。

背景技术

热转印打印机碳带的工作原理是碳带随着标签一起向前进,由碳带回收端进行回

收;而由于标签尺寸的多样性决定了我们在打印一款新标签时必须对标签纸进行一次纸张检测操作,这就造成了大量的碳带浪费。[0003] 现有技术中,使用的打印机仅在碳带供应端设置传动齿轮,由步进电机输出轴齿轮通过齿轮组驱动;因此,在生产过程中为了减少碳带浪费,需要停止打印机并抬起打印头装置,手动的把碳带卷回到供应端,但在人工退回碳带的过程中就会存在碳带回收容易起皱,造成打印质量下降,碳带回收松驰,影响进纸及打印质量的问题。

[0002]

实用新型内容

[0004]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防止碳带回退过程中起皱、提高打印质量的热转印打印机碳带回退装置。 [0005]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热转印打印机碳带回退装置,包括碳带供应端齿轮、第一齿轮组和步进电机输出轴齿轮;所述步进电机输出轴齿轮与碳带供应端齿轮通过第一齿轮组传动,还包括碳带回收端齿轮和第二齿轮组,所述步进电机输出端齿轮与碳带回收端齿轮通过第二齿轮组传动,所述第一齿轮组与第二齿轮组传动比相同。

[0006]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在碳带的回收端设置了齿轮,且两端齿轮与步进电机输出轴齿轮之间分别设有等传动比齿轮组,因此,在同一动力源、等传动比的情况下,实现了两端齿轮线速度相同且动作同步,这样可以使得碳带在打印过程中更加平稳,减少碳带起皱机率,提高打印质量。附图说明

[0007]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例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0008] 图1为本实用新型热转印打印机碳带回退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09]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热转印打印机碳带回退装置,包括碳带供应端齿轮1、第一齿轮组31、第二齿轮组32、碳带回收端齿轮2和步进电机输出轴齿轮4;步进电机输出轴齿轮4与碳带供应端齿轮1之间通过第一齿轮组31传动,步进电机输出轴齿轮4与碳带回收端齿轮2之间通过第二齿轮组32传动;第一齿轮组31与第二齿轮组32的传动比相同,且两组齿轮之间共用若干个齿轮;电机起动后,通过步进电机输出轴齿轮4将动力沿第一齿轮组31和第二齿轮组32两个齿轮组同时传送给与之啮合的碳带供应端齿轮1、碳带回收

3

CN 203651220 U

说 明 书

2/2页

端齿轮2;因此,在同一驱动动力、等传动比的情况下,实现了两端齿轮具有同一线速度,且动作同步,这样,就防止了碳带在回收时出现皱折的现象;上述的所有齿轮均安装在金属外壳5上对应的固定轴上。

[0010]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

4

CN 203651220 U

说 明 书 附 图

1/1页

图1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