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3期 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mid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s Edition) No.3 2010 论《红楼梦》为自传的不可能 张建华 摘要:介绍了郭豫适在《红楼研究小史稿》和《红楼研究小史续稿≯中对“自传派”观点的批评。以《元明清三代禁毁小说戏 曲史料》中记裁的清代的律令,对照《红楼梦》所写有关故事,认为小说所写不可能是如“自传派”所说的“实录” 关键词:《红楼梦》研究;“自传派”;“自传”说;“实录” 中图分类号:1207.4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999(2010)()3—0125一()2 作者简介:张建华(1975一),女,甘肃武威人,兰州大学文学院2004级硕士研究生,榆林学院(陕西榆林719000)中文系 教师。 收稿日期:2009—09-26 对于《红楼梦》的研究有两大著名学派,即“索隐 的。脂砚斋先生是一个至今我们尚无法肯定其身份的 神秘红学家,这里且不去评论他。胡适和俞平伯是甚 为著名的文人,以极高之境界而犯极低的文化错误, 排除时代的冈素,对作品先人为主的成见是一个重要 派”和“自传派”。“索隐派”诞生于清末,以王梦阮、沈 瓶庵的《红楼梦索隐》一书为代表,认为《红楼梦》里写 的是史实中的人物,或影射当时的史实事件。“自传 派”认为《红楼梦》是曹雪芹写的自传,书中的故事大 多是曹雪芹家里的事情。“自传派”的代表人物有胡 的原因。因为胡、俞的社会地位,他们的这种根深蒂固 的成见在许多红学爱好者心底生根发芽了 这被影响 适、俞平伯和顾颉刚等。胡适著有《红楼梦考证》,俞平 伯著有《红楼梦辨》。这两派的观点对后世研究《红楼 梦》都有很大的影响。郭豫适先牛的《红楼研究小史 稿》和《红楼研究小史续稿》,回顾了20世纪60年代 前的红学研究历史,是不可多得的红学研究资料。 郭豫适先生认为,在抄本《石头记》中出现的脂砚 的人群中也有鲁迅,只是鲁迅对“自传说”的理解略有 差异,具有一定程度上的科学性.且在其后期的继续 评述中校正了自己不合理性的地方。由此可见,一种 成见,即使它的出发点是因为欣赏也可能在学术上产 生极坏的影响。郭豫适先生评价道:“胡适对于实用主 义的鼓吹是多方面的,他的实用主义在《红楼梦》等文 化遗产的研究上的运用,最突出的就是‘所谓 大胆 斋和畸笏叟及其他一些无名评点家当是迄今为止有 资料可证的最早的红学家,其中脂批最为红学家们所 看重。他说:“脂评出自曹雪芹的密友,是值得我们重 视的。脂评所提供的材料,如果进行正确的分析和批 判,予以正确的理解,对于研究曹雪芹和《红楼梦》是 有一定价值的 但是由于观点和方法的不同,对同样 材料的理解和运用就不一样..过去胡适等红学家就过 的假设。小心的求证’。” _3 ‘在另一种情况下,凡是他 认为可以用来证成其‘自传说’的,就决不肯舍弃,并 且也顾不得他的‘假设’和‘求证’究竟是否尊重事实、 是否合乎逻辑了。” _4“‘俞平伯不是在许多地方都强 调要从‘反’面。从‘假语’去理解曹雪芹的真意或深意 吗?怎么偏偏在这些地方,就那样地只求按照字面作 肤浅的理解呢?主要原因是他过于固守‘自传’、‘自 怅’的成见。他之所以得出这种肤浅的错误的结论。用 分迷信脂评,并且把脂评当作巩固他们那些错误论点 的‘证据’。胡适对《红楼梦》所发表的一个基本观点就 是‘自传说’,他就曾利用脂评所提供的材料,硬说什么 ‘《红楼梦》是写曹家的事,这一点现在得了许多新证据, 更是颠扑不破的了’(《考证红楼梦的新材料》)。后来也 有一些人用这些材料,把现实主义的、具有巨大艺术概 它批评‘猜谜派’红学家的话来说,是由于他‘自传’说 之类的‘偏见实在太深_r’。”E2]甜他认为周汝昌的“自 传说”是对胡、俞“自传说”的继承和发展,“《红楼梦新 证》的‘自传说’具有独特的彻底性、绝对性,简直到了 极端的、形而上学的地步”[2]282。郭先生对这些“自传 括力量的《红楼梦》,说成是曹雪芹家的‘实录’和‘自 传’。新红学家们这些理解当然是错误的 ”。 “自传派”所犯的最大的错误在于混淆了文学创 派”大师的评价是严肃的,他中肯地指出了每个人论 说的特点,这是一种非常可贵的学术品质。 作和现实生活的界限,将二者 上了等号 文学创作 固然需要以现实生活为基础,但“来源于生活,高于生 活”的原则应该是每一个文学创作和评论者都明白 清末著名同学大师王国维在其《红楼梦评论》中 对“自传派”的批评也是颇有见地的。他说:“至谓《红 楼梦》为作者自道其生平者,其说本于此书第一回‘竞 125 不如我亲见亲闻的几个女子’一语。信如此说,则唐旦 是曹家以包衣佐领身份故意触犯大清律令了。这明显 之天国喜剧。可谓无独有偶者矣。然所谓亲见亲闻者, 是与事实相违的,也就不能算是“实录”了。 亦可自旁观者之口言之,未必躬为剧中之人物。如谓 资料3:“乾隆二十九年奏准,五城戏院,概行禁 书中种种境界 种种人物,非局中人不能道,则是《水 止夜唱。”(《清光绪延煦等纂台规卷二十五》) 浒传》之作者必为大盗,《三国演义》之作者必为兵家, 关于夜唱,任何一个《红楼梦》读者大概都能想出 此又大不然之说也。” 刀。这一评价真是非常切题,一 一两段贾府阖家彻夜狂欢宴饮的情景来。这是“乾隆 个比喻即令“自传派”根本无以辩驳。也当使后世读者 二十九年奏准”的法令,是与作者同时代的法令。这一 心领神会且 6 JJl ̄口服。 法令对“自传”说的颠覆也是不言而喻的。 蔡元培先生说:“书中既云真事隐去.并非仅隐去 资料4:按《钦定吏部处分则例》卷四十五、《大清 真姓名,则不得以书中所叙之事为真。又使宝玉为作 高宗纯皇帝实录》卷八百四十五和清道光五年明亮等 者自身影子。则何必有甄贾两个宝玉?” 盯蔡元培先 纂辑的《中枢政考》卷十三规定的禁令以及王先谦《东 生被认为是“索隐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以子之矛, 华续录・乾隆七十》的记载,乾隆三十四年颁布旨令, 攻子之盾”的回击也是很有分量的。 严禁官员畜养歌童。 以上简单介绍了郭豫适先生等人对“自传派”的 畜养哥童一事,《红楼梦》也写到了,“宝玉挨打” 评论。下面,以《元明清三代禁毁小说戏曲史料》中的 就与此有关。忠顺亲王府上来了人,说忠顺亲王最钟 几则资料 来证明“自传”说的矛盾。 爱的戏子小旦琪官失踪,而他近日与宝玉私交甚厚。遂 资料l:“凡乐人搬做杂剧戏文,不许妆扮历代帝王 命贾政劝宝玉交出此人来。忠顺亲王长史官并且转告亲 后妃及先圣先贤忠臣烈士神像,违者杖一百,官民之家, 王的话说:“若是别的戏子呢,一百个也罢了;只是这琪 容令妆扮者与同罪。其神仙道扮及义夫节妇、孝子顺孙、 官随即应答,谨慎老诚。甚合我老人家的心.竞断断少不 劝人为善者,不在禁限。”(《大清律例》卷三十四) 得此人。”可见,堂堂亲王之家也在畜养哥童,且为数不 《红楼梦》第十七至十八回“荣国府归省庆元宵” 少。而在贾家,如柳湘莲等人亦属哥童之列。 中。元妃所点之戏目就赫然有“乞巧”一出。若按“自 若小说为实录。则上述律例对于这些官宦之家来 叙”“写生”之说。曹家乃世袭包衣,在作为妃子的女儿 说岂非一纸空文,他们能够毫无忌惮吗?《红楼梦》中 归省时演这出“妆扮帝王后妃”的戏剧.不是“知法犯 的贾府.夜夜笙歌是常事。小说的个别章节专门就“戏 法”吗? 子”做足了文章,这显然是为了烘托主人公宝玉所处 资料2:“满洲有演戏自唱弹琵琶弦子,效汉人约 的环境,加深他对于社会各阶层生命之悲剧的认识, 会攒出银钱戏耍者,系官革职。”“满洲蒙古汉军以及 戏子只是个重要的配角而已。按照“自传派”的说法。 包衣佐领发送灵柩,效汉人于出殡前一日唱戏,及一 如果小说所写都是实录,那么这些元明清积存的史料 切戏耍,……系官革职。”(《钦定吏部处分则例卷二十 恰恰说明《红楼梦》中的描写是失真的,甚至可以说曹 九・礼仪制》) 雪芹是在胡编乱造。 《红楼梦》中写道,贾府借归省一事,在姑苏采买 参考文献: 了十二个女孩子,并聘了教习,置办了行头,是明目张 [1】郭豫适.红楼研究一J、史稿[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0. 胆地教女孩子们唱戏。在生日宴会赏花戏酒时,贾家 [2】郭豫适.红楼研究小史续稿[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 也不曾少了唱戏。就连秦可卿死后,那么大排场的丧 1981. 礼,也有小戏照唱不误。若按“自叙”“写生”之说,那就 【3】王利器.元明清三代禁毁小说戏曲史料:第1编【G】.上海古 籍出版社.1981:18、19、46. 一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