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NO 36 甄 而 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 创新教育 ‘‘ 教学生会学"的方法探究 陆代弟’ 刘建华 (1昌邑一中 山东昌邑 261 300;2潍坊市工业学校 山东潍坊 261 200) 摘 要:现代教学中必须认真研究的重要课题,就是怎样教学生学会学习。达到叶圣陶先生所说的“都是为了不教”的境地。 关键词:教学生会学 方法探究 中图分类号:G 4 2 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08)I 2(c)一0130一Ol “未来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 会教会学,乐教乐学的理想境界。 而是不会学习的人”。会学事实上决定了 你的成绩,方法就是你征服未知的工具。 2教学生会学的方法 进行教研研究学法也决非只是让学生学 2.1教学生学会“提问” 懂,学会了事,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会学,只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 有这样,才能收到教学实效,达到叶圣陶先 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由此可以看出,提 生所说的“都是为了不教”的境地。现代 出问题是教学创新的前提。学,贵在于 教学中必须认真研究的重要课题,那就是 “问”。教学过程应当注重学生的思维过程, 怎样教学生会学习。 而不能仅仅提供前人的思维结果。这就要 求教师善于创设开放的教学情景,营造积极 1指导学法是培养学生会学的前提 的思维状态和宽松的思维氛围,肯定学生的 指导学生学法使学生掌握有效学习的 “标新立异”、“异想天开”,努力保护学生的 方法,是达到“会学”的基础前提和保证。 好奇心、求知欲和想象力。根据教学内容, 1.1 指导学生阅读,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师构建“情景一一提出问题一探索 阅读能力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 得出结论一~提出新问题”的开放式教 能,自学能力是多种心理机能参与的一种 学模式,并辅之以恰当的激励,可促使学生 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一项比 求知欲(问题意识)的不断增强。 传播知识更重要的任务,通过看书阅读是 2.2教学生学会创设问题情境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方法。 创设问题情境,提供一定的刺激模式, 首先,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手 能激起学生认识和解决问题欲望,拨动学 段。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抓住教材重点、难 生心弦,点燃好奇之火,师生都进入“积极 点,带着问题听课,这样就能很容易地突破 思维的王国”,教学相长。创设问题情境, 难点,掌握重点,同时注意前后知识的联 一要考虑适时性;二要考虑针对性;三要考 系,使其在旧的知识上掌握新的知识,既提 虑启发性,同时要兼顾问题本身的性质和 高了听课效率,也可促进自学能力的形成。 学生的接受能力、思维特点,并适时启发、 其次,教会学生利用资料,在归纳中巩 点拔,使问题在情境中得到解决,学生在问 固,指导学生有选择地阅读一些与课本有 题的情境中取得最大收益,提高其分析、 关的课外参考资料以扩充知识视野,能更 理解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全面地对一章或一节内容进行归纳和总 2 3教学生学会“多种感官”协调 结。实践经验表明:理解的知识和结构化、 高效率的课应该是在课堂有限的时间 系统化的知识更易长久贮存,也便于提取 和空间内,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实现耳、 应用。此外,学生有选择地阅读一些课外 眼、口、手、脑多方位接收,是确保学生主 资料也能发现新问题、新知识,能发现新 体地位的重要方法。教师在授课设计方面 问题本身就是一种创新精神,也使学生觉 要兼顾教材思路,使之优化组合及识记、 得科学知识是无止境,使学生有信心研究 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的相机穿 新问题,既有助于未来的发明创造同时也 插,尽可能使学生大脑皮层处于积极的兴 可帮助理解记忆课本上难点和重点。 奋状态,保证全神贯注而又轻松愉快地上 1 2指导学生解题技能,培养综合应用知识 好每一堂课。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当学生 的能力 综合运用多种感官认识事物时,学习效果 在课堂教学上,常采用“一题多解,一 明显增强。另外,多种感官的综合运用,能 题多变”,指导学生积极思维,向深处钻研, 增强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持久性。学生对 向广处联想,注重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和 于亲自实践和主动参与并且获得情感体验 变化规律,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的知识最感兴趣。课堂教学中,努力调动 1.3 指导学生对所学知识与其它学科的联 学生多种感官,促使学生多渠道、多角度 系,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 认识事物,将学生所具有的好动、好奇、好 真正做到“会学”,仅仅局限在课堂上 胜、好学的学习心态引发出来。一般的做 是不够的,应该使课堂与家庭、学校和社 法有:(I)多种媒体组合优化,加强教师的演 会相互结合、相互渗透、相互补充,既要 示实验,使学生的听觉和视觉产生共鸣。(2) “走出去”又要“请进来”,增加实践,从深 给予学生动手操作实践的机会,增强学习 度、广度上巩固知识技能,增强和社会的 体验。(3)探索合作教学模式,让每个学生有 联系,弥补课堂的不足,以丰富多彩的活动 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提高表达能力。(4)增 促进学习,增加交流,在话动中发展思维, 强感知对象与背景的差异,利用色彩线条 开阔眼界,提高能力,力求达到以教促学、 等增强感知的清晰度。(5)变“静”为“动”, 1 30科技创新导报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 让“死”的知识“活”起来,使教学内容生 动而有趣。这样的教学使学生用耳、用眼、 用口、用手、用心去学,也在玩中学、乐中 学、学中有玩又快乐。 3教学生学会“思维” 学生“会学”的主要落实在会思考、会 思维上来,以发展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因 此,学会思维不仅是“会学”的核心内容, 而且是“会学”的主旋律。 首先,学会思维应该从学会质疑开始。 “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我国古代学者 朱熹说过,“读书无疑者,硕教有疑,小疑则 小进,大疑则大进”。实践证明,疑问、矛 盾、问题是思维的“启发剂”,它能激发学 生的认识冲突,使求知欲由潜伏状态转入 活跃状态,有力的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和积极性,是开启思维迷宫的钥匙,因此,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善于巧妙设疑、创设 问题情境,并适时启发、引导、点拔,给学 生的心理创造“愤”和“悱”的状态,点燃 其思维的火花。 其次,学会思维的关健是掌握正确的 思维方法。学法指导的核心是思维方法的 指导,旨在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因 此,指导学生掌握诸如观察、分析、综合、 抽象、概括、类化、归纳、演绎等思维方 法,教给学生一些处理问题的策略和战术, 比如欲进则退,正难则反等战术,不仅训练 了思维,培养了能力,而且拓宽了思维领 域,实现了知识的迁移,收到了化难为易、 化有疑为无疑之效。 4教学生学会“交流” 交流是一种能使学生充分表达自己思 想、认识、情感的方式,是学习个性化的集 中体现。它把班级转化为学习的共同体, 化为相互合作交流的,相互促进的学习小 组。在交流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 生意识到自己既是受到充分尊重的独立学 习者,又是他人的伙伴与协作者。因此,交 流不仅可以训练表达能力,还具有不可忽 视的认知功能,而且可以培养学生互助,合 作的精神,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形成良好 的学习氛围,发展学生的交往能力,等等。 教学时,教师应积极为学生创设数学交流 的环境,利用课堂讨论,小组交流,等形式, 通过学生“说”、“做”、“写”、“用”等方 式,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来进行交流,并真 实地理解,反思,领悟,为培养学生的实践 能力和创新精神奠定扎实的基础,使学生 的素质得到综合、全面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