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数学—能穿几串》教学设计
任课教师:魏立林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下册第46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能穿几串”的知识,使学生经历解决“已知总数、几个为一组,可以分成几组”这种类型的问题,并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和优化策略,初步感受检验答案的方法,养成良好的解决问题的习惯。
3.体会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简单运用。
教学重点:使学生经历解决“已知总数、几个为一组,可以分成几组”这种类型的问题,并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和优化策略。 教学准备: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一、情境铺垫,引入新课
(一)创设情境。1.课件出示一些漂亮的珠子。 2.同学们想一想:这些珠子能做成什么? (二)点明课题。
1.同学的建议非常好,我们做什么事啊,都要有一定的方法,这样既能锻炼自己,又能方便他人。
2.这节课,我们就来“用数学”解决问题。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1 / 4
(一)提出问题。
1.呈现P46的情境图中的珠子图:同学们看,这是什么?这里有许多散落的珠子,你们能把这些珠子穿成串吗?那谁能告诉老师:能穿多少串呢
2.大家想一想:如果想知道这些珠子能穿成多少串,我们必须先要了解什么?引导学生说出:一共有多少个,必须知道几个穿一串。
3.完整呈现题目:58个珠子,10个穿一串,能穿几串? (二)讨论方法。
1.小组讨论:你想怎么解决这个问题?让学生先在小组里讨论。 2.汇报交流:可能会出现以下方法:
(1)圈一圈,每10个一圈,能圈5圈,还剩下8个;
(2)用数的组成,58里面有5个十和8个一,所以能穿5串,还剩下8个;
(3)一串一串地穿也就是10个10个的数:一串是10个,两串是20个……五串就是50个,还剩下8个;
……
(4)你最喜欢哪种方法? 3.独立解决。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问题。提醒学生可以借助小棒进行演示、操作。
(2)汇报方法,谈谈感受:分别请几个用不同方法的同学来说说自己的方法,并谈谈感受:
4.回顾检验。
(1)我们怎么才能知道这个答案是不是正确的呢?
2 / 4
(2)引导学生说出检验过程:5串就是50个,再加上剩下的8个,正好是58个,所以,解答是正确的。(3)刚才我们通过自己的操作,解决了问题,并且也检验了答案是正确的,那么,我们还得口答出这题的答案,引导学生一起口答:能穿5串。
5.归纳小结。
(1)归纳:教师肯定每种方法各自的优点。如:圈一圈:看得清楚;用数的组成,很快得到结果;一串一串地穿,清晰明了……(2)小结:我们在解决类似的问题时,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首先要认真、细致地去解答;其次,解答完了,我们还要去检验一下答案是否正确;最后再口答出结果。
三、巩固练习
(一)及时练习:想一想:如果5个穿成一串,这些珠子能穿几串?1.学生独立完成;
2.汇报交流:教师注意先选一个最先正确完成的学生来汇报。 3.验证答案:师生共同验证结果 4.共同口答。
(二)游戏:帮老师分饼干:你们能用今天学的知识来帮老师解决问题吗?
1.呈现P46的“做一做”。
2.理解题意:重点理解“装满”的意思。
3.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教师提醒:也可以借助小棒来完成。 4.汇报交流: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方法。 5.检验、口答。 四、全课小结
3 / 4
(一)师生共同小结。
1.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2.师:你知道了哪些方法? (二)教师小结
师:我们经常今后在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时,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
4 / 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