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好走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病毒学问答题

病毒学问答题

来源:好走旅游网
病毒学复习——问答题部分说明:整理的问答题为老师提问内容,后面附上了07、08年问答题答案根据上课笔记结合英文版的ppt整理,时间仓促,难免出现错误或者不完整的地方,请同学们在群里提出,方便大家复习哈~祝大家都取得好成绩!加油~赵晴川2013.6.22病毒学问答题复习zqc

病毒性肝炎专题

1.体检后,医院的化验单上显示:HBsAg-,HBeAg-,HBsAb+,HBeAb-,HBcAb+请问健康状况如何?

既往感染已恢复附:乙肝两对半结果分析

2.学校放暑假期间,我不慎用他人的杯子喝过水,事后才知道他患有乙肝,请问我是否会被感染?

不会,乙肝不通过消化道传染,目前亦无相似个案报道附:乙肝传播方式1)垂直传播

垂直感染是指周期内母子间之传染,是乙肝的最主要传播方式2)水平传播

水平感染可能经由皮肤伤口、口腔黏膜、眼黏膜接触带原的血液、体液而感染;另外性行为、针灸、刺青、穿耳洞也有可能传染乙型肝炎病毒。共用的剃须刀,牙刷,指甲剪等都能传播病毒。3.实验室如何检测和诊断乙肝病毒?①ELISA法检测HBsAg②ELISA法检测HBeAg

③Real-TimePCR检测HBVDNACopies

2/14

病毒学问答题复习zqc

艾滋专题

1.为什么HIV可以长期潜伏

1)病毒感染使免疫功能失效

2)病毒基因组与宿主染色体整合不表达,形成前病毒3)病毒抗原的高度变异性(逆转录酶保真性差)

(最重要原因)

4)非特异性免疫细胞——单核巨噬细胞为病毒长期储存的宿主

2.艾滋病人能否与正常人结婚?艾滋病人之间能否结婚?HIV阳性母亲能否生育小孩

(我国)艾滋病人不能与正常人结婚,艾滋病人之间可以结婚。对于HIV阳性母亲,如果尚未怀孕,则不建议生育;如果已经怀孕,则需要进行抗艾滋治疗。在孕期内,血胎屏障可以防止胎儿感染,临近生产降低母亲外周血内病毒可以防止婴儿感染。3.现有抗艾滋病药物的作用靶标是什么?

逆转录酶活性中心(逆转录酶抑制剂)、蛋白酶活性中心(蛋白酶抑制剂)、

HIV表面配体(膜融合抑制剂,模拟细胞表面受体,结合在HIV表面,对其产生封闭作用)4.临床上如何确诊艾滋病人?

临床确诊艾滋病人四个指标:抗体、病毒蛋白P24、CD4+T细胞计数、病毒RNA拷贝数。HIVRNA高变异频率是否会影响其蛋白质外壳的编码序列,进而影响自身生存?5.5.HIV

不影响。即便在同一个病人体内,病毒也是以混合状态存在,这些病毒的序列不完全相同。病毒复制无高保真机制,能够产生多种突变。如果突变影响了病毒的生存,具有该序列的病毒就将被淘汰,而其他序列的病毒继续生存,所以突变不会导致病毒的生存障碍。

流感专题

1.如何扩增流感病毒?有哪些检测手段?扩增:

接种9日龄鸡胚,收获尿囊液;MDCK细胞(依赖胰蛋白酶)

检测:

1)血球凝集试验,鸡红细胞(快)、豚鼠,人红细胞(慢)2)ELISA(需要流感病毒抗体)

3)RT-PCR检测病毒的RNA

4)Real-TimePCR确定病毒RNA的数量

2.什么是流感病毒的vRNA、mRNA、cRNA?

vRNA:病毒本身的RNA,负义

mRNA:以vRNA为模板合成的,用来翻译病毒蛋白质的RNA,正义

cRNA:以vRNA为模板合成的,病毒复制的中间体,正义,用来合成vRNA3.临床有哪些特异性抗流感病毒药物?他们的作用机理是什么

金刚烷胺、金刚乙胺:离子通道M2抑制剂

达菲:神经氨酸酶NA抑制剂(NA是水解细胞表面受体特异性糖蛋白末端的N-乙酰神经氨酸,是病毒复制完成后脱离细胞表面的工具),目前最有效的药

病毒唑:核苷酸类似物,针对所有单链负义RNA病毒

4.为什么流感病毒在细胞培养中传代后会丧失感染性?如何克服

原因:病毒的HA0水解为HA1和HA2两个亚单位后才能高效结合到细胞表面,细胞培养缺乏蛋白酶,所以用细胞扩增的病毒活性会下降

克服:在上清中加入胰蛋白酶可以保持活性

3/14

病毒学问答题复习zqc

第一章介绍

1.病毒是什么?它们与其它微生物有何不同?

病毒是亚微观的专性寄生生物,它们以组装方式产生子代颗粒〔其他生物能生长,以分裂方式产生〕,缺乏能量产生和蛋白合成系统〔没有核糖体〕2.病毒学的发展史及里程碑事件

最早记录的病毒感染:脊髓灰质炎,古埃及、3700BC古埃及法老拉米西斯五世木乃伊显示其生前得了天花中国古代人痂接种预防天花

EdwardJanner牛痘接种预防天花,14May1796巴斯德发明狂犬疫苗、巴氏消毒科赫与科赫假说〔鉴定病原体〕1)病原出现于每一病例

2)能从宿主中分离病原体并体外纯培养3)纯培养病原接种健康个体能致病

4)回感宿主能收到相同病原体

伊万诺夫斯基发现烟草滤过性因子,贝杰林克确定烟草花叶病毒JohnEnders原代细胞培养脊髓灰质炎病毒FrederickTwort,FelixdHerelle首次发现噬菌体3.研究病毒经常使用的技术有哪些?1)活体寄主系统

鸡胚扩增病毒,痘斑实验定量分析病毒动物寄主仍在使用的方面:

不能在体外培养细胞中繁殖的病毒;病理学试验;疫苗安全性检测

※缺点:

贵;复杂,结果难以解释;存在宿主个体差异;动物伦理学争议。逐步被细胞培养分子生物学所替代。2)噬斑〔空斑〕试验

目前最准确的病毒计数方法,能排除假病毒干扰,对具感染性的病毒进行计数。3)细胞培养

4)血清学/免疫学方法

是否为免疫学方法的判断依据:是否有抗原-抗体反应

具体方法有:补体固定实验;免疫荧光法;酶联免疫实验;蛋白质印迹;放射免疫实验(书本第五版p12)★单克隆抗体制备

免疫小鼠脾脏细胞与永生B细胞杂交→选择。(第五版p14)5)电镜观察

6)分子生物学方法

杂交技术、分子克隆、凝胶电泳、PCR、核酸测序、芯片分析……

第二章Paticle

1.病毒有哪些结构

基本结构分为螺旋对称,二十面体和包涵体结构2.病毒基本组成是什么

1)什么是Capsid?什么是Nucleocapsid?Capsid衣壳=结构蛋白+空间结构

Nucleocapsid核衣壳=结构蛋白+DNA/RNA

4/14

病毒学问答题复习zqc

2)什么是Envelope?什么是Virion?

Envelope囊膜=细胞膜+病毒表面蛋白(通常为糖蛋白)Virion病毒粒子=N-Capsid+Envelope

※Virus:病毒的通称、泛指;

是有感染性的成熟病毒颗粒

Virion:强调个体

第三章基因组

1.病毒的基因组有哪些类型?哪些类型的基因组(核酸)直接导入细胞后有感染性?哪些没有?为什么没有感染性?七种类型:(1)dsDNA(2)ssDNA(3)dsRNA(4)ssRNA(-)(5)ssRNA(+)

(6)ssRNA,有DNA复制中间体(RNA-DNA-RNA,逆转录病毒)(7)dsDNA,有RNA复制中间体(DNA-RNA-DNA,e.g.肝炎病毒)

其中dsDNA、ssRNA(+)直接导入细胞有感染性。因为dsDNA与宿主遗传物质相似,ssRNA(+)可以直接被核糖体识别,而其他都不能直接转录或翻译,dsRNA还会被宿主细胞识别并切除,RNA-DNA-RNA与DNA-RNA-DNA都需要逆转录酶。

2.两种病毒共感染后,其子代病毒之间会发生哪些现象?

遗传性相互作用:

互补:共感染后基因产物互作,增强了其中一种或两种病毒,基因不被改变

有基因内互补、基因间互补(更通常的情况)

重组:共感染后基因重组,产生与原来两种病毒都不同的重组型

有通过链断裂-连接的分子内重组(DNA病毒、有DNA中间体的RNA病毒)、通过链拷贝-选择的分子内重组(RNA病毒)、重配(分节病毒)非遗传性的相互作用:Heterozygosis(杂合)

干扰:两种病毒间的拮抗作用,同种病毒间产生D.I.颗粒(缺损干扰颗粒)

表型混合:一种病毒颗粒含有了另一种病毒的衣壳或包膜成分,子代会恢复为自身的衣壳、包膜3.什么是IRES?有何结构特点?在病毒感染过程中的作用?在分子生物学中重要应用价值是什么?IRES(InternalRibosomeEntrySite),内部核糖体进入位点,(小RNA病毒)5’TUR上可被核糖体识别并启动翻译的一段序列,具有三叶草二级结构,使蛋白质翻译起始不依赖于5‘帽结构,从而使直接从mRNA中间起始翻译成为可能。重要应用价值:

常用构建真核生物双顺反子(bicistronicmRNA),置于两个蛋白编码基因中间,第一个蛋白靠5’帽子结构起始翻译,而第二个蛋白则依靠IRES起始翻译。

4.现代分子生物学发展进程中,哪些病毒扮演重要角色,并发挥重要作用?(仅举部分例子作为参考)逆转录病毒——逆转录酶T4噬菌体——DNA连接酶

腺病毒——腺病毒载体:表达目的蛋白、基因治疗

杆状病毒——杆状病毒表达载体:真核表达系统,表达大片段DNA的理想载体小RNA病毒——IRES构建真核生物双顺反子

5/14

病毒学问答题复习zqc

M13噬菌体——使用M13噬菌体载体得到单链DNA(进行DNA测序)λ噬菌体——构建文库

5.为什么要构建感染性克隆,感染性克隆的应用价值?原因:

1)RNA病毒基因组高度变异

2)多数RNA病毒基因组无感染性应用价值:

1)用于实验室研究:病毒基因突变研究,基因功能研究,耐药研究2)生产应用:快速制备疫苗株(如流感)

第四章复制

1.两个著名的实验

1)Ellis&Delbruck,1939一步生长曲线意义:第一次证明病毒复制包括三个必须的阶段:感染的起始、病毒基因组复制和表达、成熟病毒粒子从被感染的细胞中释放出来

步骤:将噬菌体加到快速生长的细胞培养物种,几分钟后,将培养基稀释,阻止噬菌体颗粒和未感染的细菌细胞进一步相互作用。该步骤目的是使噬菌体感染细胞同步化,最大限度地允许单个细胞被感染,以便于观察噬菌体在细胞内的复制动力学效应。在一定时间内取样观察释放出来的噬菌体数量。

2)Hershey&Chase,1952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用35S(蛋白质)、32P(核酸)分别标记的T2噬菌体感染大肠杆菌,短时间后搅拌使大肠杆菌表面的噬菌体衣壳脱离,分析,35S大部分存在于上清(病毒衣壳),32P大部分存在于沉淀(细胞)中,证明DNA作为遗传物质进入了大肠杆菌。3.介绍一种病毒的复制循环

八个经典的步骤:吸附、穿入、脱壳、表达、复制、组装、成熟、释放

6/14

病毒学问答题复习zqc

参考(可能需要写得详细一些):

1)HIV生命周期:吸附,侵入,脱壳,基因组RNA的逆转录和整合,复制,表达(调控基因的早期表达、结构基因和酶类基因的晚期表达)以及毒粒的装配和出芽释放等几个环节。2)流感病毒:吸附、侵入、脱壳、表达、复制、装配、释放3)乙肝病毒(HBV):吸附、侵入、脱壳、入核形成cccDNA、转录、翻译、逆转录、装配、释放(见下)

•••

病毒进入宿主肝细胞和释放它的DNA

在核内,病毒DNA转变为共价闭合环形DNA(cccDNA)

cccDNA充当模板参与4个mRNA片段转录,然后由后者形成HBVDNA、病毒蛋白(HBsAg,HBeAg,HBcAg,等)和HBVDNA聚合酶

HBVDNA聚合酶直接包裹到核衣壳中。部分核衣壳通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输送到细胞外而感染新的细胞。其余的核衣壳停留在细胞内而维持病毒DNA群体数量。

第五章表达

1.λ噬菌体的调控原件

PL:顺式序列,转录左端基因(N、cⅢ)的启动子OL:顺式序列,短的非编码区域(~50bp),结合抑制蛋白,关闭左端表达PR:顺式序列,转录右端基因(cro、cⅡ、结构蛋白基因)的启动子

7/14

病毒学问答题复习zqc

OR:顺式短的非编码区域(~50bp),限制右端基因打开cⅠ:有自己的启动子。重要的负调控基因:编码

蛋白结合OR、OL,阻止cro转录同时关闭左端基因,允许cⅠ转录

cⅡ、cⅢ:编码蛋白帮助cⅠ转录

cro:反式元件,编码蛋白结合OR使cⅠ不能结合N:反式元件,编码抗终止子蛋白,使聚合酶处于

活跃状态

Q:反式元件,与N作用相当,但只促进PR后转录

2.λ噬菌体的溶源-裂解转换如何调控

·感染细菌后,N、cro正常转录。N蛋白促使噬菌体基因转录,包括cⅡ、cⅢ。当cⅡ、cⅢ积累到一定量后,cⅠ会开始转录。·通常情况,cⅡ会被细胞内的蛋白酶降解,所以从PL和PR的转录可以维持,噬菌体复制,细胞裂解;·但如果cⅡ积累到一定的量,会激活cⅠ。cⅠ抑制子蛋白增加,结合OL和OR,关闭PL和PR,阻止除了cⅠ外所有噬菌体基因转录。噬菌体实现溶源性转化。高浓度cⅠ可以结合在自身的启动子上,维持稳定的溶源状态。

·外界刺激下,细胞会产生RecA蛋白,能降解一部分cⅠ蛋白,使cro得以转录。Cro蛋白阻止cⅠ转录,同时增强自身转录。其他噬菌体基因得到转录,噬菌体进入裂解循环。

3.各类病毒的编码策略,对细胞的依赖程度,以及代表病毒

1)dsDNA病毒分为两类:

8/14

病毒学问答题复习zqc

——专一的核复制(e.g.Adenoviridae腺病毒,Polyomaviridae多瘤病毒,Herpesviridae疱疹病毒)——细胞质复制(e.g.Poxviridae痘病毒)

多瘤病毒和乳头瘤病毒(dsDNA核复制)

·多瘤病毒在复制和基因表达上都非常依赖细胞的机制

·多瘤病毒编码的反式作用因子(trans-actingfactors:T-antigens)能够刺激转录和基因组复制

1·乳头瘤病毒也非常依赖细胞的复制机制,主要体现在末端分化的角细胞中2腺病毒

·对细胞的转录装置很依赖,但本身也拥有不同的调节机制来调控基因表达·这些机制包括反式作用的转录激活蛋白(E1A)和转录后的调节

·腺病毒的基因表达可分为两个阶段:早期和晚期,晚期表达发生在复制后3疱疹病毒

·很少依赖细胞的酶类系统

·编码很多参与DNA代谢的酶(入胸苷激酶)和一些反式作用因子,它们调节不同的基因表达和感染的不同阶段

·因为疱疹病毒基因组很大,很复杂,基因表达以一种连续的、串联的方式来进行调节4痘病毒

·基因组复制和基因表达几乎不需要细胞的机制(除了核糖体)

·痘病毒的基因组编码大量的酶,来调节DNA代谢,病毒基因转录及转录后的mRNA修饰·许多酶都被包裹在病毒的颗粒中(超过100个蛋白质),这些酶的存在,能够使病毒的转录和复制爱细胞质中发生,由病毒本身来控制

·病毒的基因表达分为两个不同的阶段,由位于病毒粒子核心的酶来完成

·在基因组复制之前,大约有50%的基因组(编码早期基因)在部分脱颗核心颗粒中表达,产生5’加帽,3’加尾的非剪接mRNA

·在基因组复制后,晚期基因在细胞质中表达,但它们的表达也是依赖于病毒编码的蛋白,而不是细胞的转录因子

2)ssDNA病毒

·具有自主复制能力和依赖辅助病毒复制的一类细小病毒的复制和基因表达都非常需要外部环境的帮助·如细小病毒科(Parvoviridae)依赖病毒属的一些病毒是复制缺陷的,它们的复制完全需要腺病毒或疱疹病毒的共感染来帮助。对于腺病毒来说,在这一过程中起帮助作用的是早期转录出来的调节蛋白(如E1A),而非完全转录出的结构蛋白

3)dsRNA病毒

·RNA病毒的基因组在根本上是不同于宿主基因组的·基因组分节且在细胞质中完成复制表达

·在感染早期,在部分脱壳亚病毒粒子中,双链RNA片段被病毒特异性的转录酶转录4)ssRNA(+)病毒

HCV、SARS带包膜,胞质复制

·感染后,病毒基因组可直接作为mRNA翻译(基因组类似多顺反子)·对基因表达控制的多样化·两种主要的基因表达策略

亚基因组产生→改变基因组格局→更多蛋白产生①直接切割②蛋白→转录→切割Fig5.7Fig5.8

亚基因组RNA产生,两次/多次翻译

9/14

病毒学问答题复习zqc

5)ssRNA(-)病毒

·基因组分节或不分节

·分节的正粘病毒复制的第一步转录出单顺反子的mRNA,同时也可以作为模板进行复制·病毒特异性的转录/复制酶包裹在核衣壳中是必需的Fig5.95.106)有RNA复制中间体的dsDNA病毒

·含有大量重叠的读码框,最大量的压缩其编码能力

·thex基因编码调节转录的顺式激活因子

·从独立的启动子中转录出至少两个mRNAs,每个至少编码三个蛋白质,较大的mRNA也是在病毒颗粒形成过程中作为反转录的模板

7)逆转录病毒

·前病毒基因组长的末端重复序列中含有大量的细胞转录因子结合位点·启动子的组成较复杂

·启动子的基本活性较弱,在RNA聚合酶作用下,只有有限的转录Fig5.14

·依靠细胞的转录因子,转录活性很弱(启动子活性很弱)

·转录的正调控因子,HTLV-tax蛋白和HIV-tat蛋白,这些转录因子增强了转录效率至少50-100倍

·tax蛋白和tat蛋白都不直接结合到各自的LTR,而是首先结合细胞的转录因子,然后再结合到启动子区域4.SVT-抗原如何调控自身基因表达

·根据其编码蛋白质大小,SV40基因编码两个T-抗原

宿主细胞的RNA聚合酶Ⅱ转录其基因组,但大的T-抗原调节其转录小的T-抗原非病毒复制必需,但能调节病毒DNA在核中的聚集·两种蛋白都含核定位信号,可以帮助在核中聚集

5.简述核糖体移码

核糖体移码首先是在病毒中被发现的,后来在原核和真核细胞中也发现了此现象

对逆转录病毒来说,其基因组产生至少两个5’端加帽的3’多聚腺苷酸mRNA,其中一个长的,不剪切的转录本编码gag,pro和poly蛋白,同时也作为基因组RNA被包裹在病毒粒子中。

这三个基因交界处,有一个特殊的序列,它们由重复的UUUAAAC组成。在大多数情况下,当核糖体经过它们时,也会翻译它们并继续翻译直到终止密码子;但是有很少的比例的核糖体在继续翻译前会向后倒退一个核苷酸,这样就造成了读码框的改变。因为只有少部分核糖体在经过Slipperysequence时会移码,其本身所导致的移码效率很低。但在Slipperysequence下游有一个倒转重复序列,可以形成茎环结构,同时,在其下游又有一段额外序列可以和环区域的碱基配对,形成假结(pseudoknot),在mRNA上的这种二级结构导致了核糖体在这个Slipperysequence暂停翻译,增加了移码频率。

6.蛋白翻译区调控有哪两种?如何完成?

蛋白翻译区调控有核糖体移码和末端复制(作用都是增加基因组表达蛋白的数量)

1)核糖体移码:三个基因交界处有一重复序列——Slipperysequence,下游有一个倒转重复序列,可以形成茎环结构。同时,在其下游又有一段额外序列可以和环区域的碱基配对,形成假结(pseudoknot)。核糖体在经过Slipperysequence时会移码,改变读码框。

2)末端复制:有些逆转录病毒中,pro基因和gag基因间没有Slipperysequence和pseudoknot,但有UAG终止密码子。大多数情况下,mRNA翻译在UAG终止,产生gag蛋白;有些情况下,UAG终止密码子的终

10/14

病毒学问答题复习zqc

止功能被抑制,导致翻译继续进行,产生gag-pro-gol多聚蛋白,然后切割形成成熟蛋白。

第六章感染

1.植物体内病毒如何传播

起始阶段,大多数植物病毒在感染部分扩增,引起感染位点病变症状:出现坏死斑点随后通过两种方式传播到其他部分。

1细胞到细胞的传播:依靠液泡系统,从而导致系统感染

2通过维管系统运动蛋白修饰胞间连丝

植物细胞壁间的通道——胞间连丝允许细胞间的交流,从而传送代谢物质,但对于病毒来说太窄了两种分子机制:

A烟草花叶病毒(TMV):亚基因组mRNA编码蛋白修饰胞间连丝,使基因组RNA被30-k蛋白包裹着,从感染的细胞向邻近细胞转移

B豆花叶病毒(CPMV):58-/48-k蛋白质形成管状结构,允许完整的病毒颗粒通过

2.抗病毒转基因植物如何抗病毒抗病毒转基因植物——表达重组病毒蛋白或核酸,但不致病。例如:

病毒壳蛋白(viruscoatprotein)、完整或部分病毒复制酶、小干扰RNA(干扰病毒表达的RNA水平)、

有缺陷的病毒基因组、卫星序列、具催化功能的RNA序列、经过修饰的运动蛋白3.细胞免疫三种机制

1)非特异性杀死:无需抗体介导,由NK细胞介导

NK(干扰素激活)裂解靶细胞不需要抗原识别,不受MHC提呈限制,更具广泛的专一性,不需要感应抗体,是防御病毒感染的第一道屏障。

·先天免疫的一部分

·CTL免疫的补充,后来被CTL免疫(获得性)替代

·活性被MHC-I抗原抑制,允许识别自我,免除破坏正常细胞

·一些病毒感染后,破坏了正常细胞MHC-I表达,这是NK细胞识别被感染细胞的机制之一

11/14

病毒学问答题复习zqc

·NK细胞细胞毒性被IFN-β激活,直接指导NK细胞杀死感染细胞2)特异性杀死:由CTLs介导

·有细胞毒性的T-cell(CTLs)通常为CD8+表型·CTLs发挥主要免疫功能,而且受MHC限制

·所有有核细胞都表达MHC-I,具有提呈功能的细胞才表达MHC-II·CTLs通过TCR复合体识别外源抗原,它结合被MHC-I呈现的抗原·CTL反应动力学比NK慢3-7天,二者互为补充

·CTLs诱导依赖免疫系统对T-细胞抗原决定簇的识别,它不同于体液免疫中免疫系统对B-细胞抗原决定簇的识别

3)依赖抗体的细胞毒作用(ADCC,antibody-dependentcellularcytotoxicity)·ADCC依赖于效应细胞表面的抗体对靶细胞表面抗原的识别

·ADCC需已有的抗体反应,在病毒感染早期不发挥功能,是获得性免疫的一部分·ADCC对病毒感染总体贡献尚不清楚

4.细胞凋亡与坏死的区别

凋亡:受免疫系统严格控制,避免炎症产生。产生凋亡体→被吞噬

坏死:由于免疫系统作用,从坏死细胞中释放出的细胞因子引起局部炎症,很多情况下导致了附近细胞

或组织的损坏。07年问答题

1.逆转录病毒与DNA肿瘤病毒都可以引起细胞转化,请比较两类病毒引起细胞转化的机制有何不同。能够转化细胞的逆转录病毒分为三类:转换、顺式作用和反式作用。

(1)转换:来自复制缺陷、急性转化的逆转录病毒所产生的原癌蛋白都是融合蛋白,包含有源于病毒基因的附加序列,一般病毒的gag序列位于蛋白质的N末端。这些附加序列可能改变蛋白质的功能或细胞内的定位,这些改变可能导致转化。(2)顺式作用

慢性转化逆转录病毒不含有致癌基因,它们通过插入激活细胞中癌基因表达产生转化作用。(3)反式作用

病毒编码一种转录激活物蛋白如tax基因编码蛋白,通过反式作用来刺激细胞内癌基因的转录DNA肿瘤病毒通过与P53和Rb相互作用,改变细胞周期,从而使细胞转化2.病毒入侵宿主细胞,在遭受免疫系统的攻击后,有哪些策略逃避免疫应答?(1)MHC1型抗原递呈的抑制,逃脱CTL反应(2)MHCII型抗原递呈的抑制(3)NK细胞溶细胞作用的抑制

(4)细胞因子作用的抑制(病毒编码受体,病毒因子)(5)阻断干扰素引发的信号转导

(6)对体液免疫的逃逸,病毒蛋白的变异(7)对补体联级反应的逃逸

3.请画图描述病毒的一步生长曲线,并解释曲线的不同阶段所代表的意义

将适量病毒接种于高浓度敏感细胞培养物,或高倍稀释病毒细胞培养物,或以抗病毒血清处理病毒细胞培

12/14

病毒学问答题复习zqc

养物以建立同步感染,以感染时间为横坐标,病毒的效价为纵坐标,绘制出的病毒特征曲线,即为一步生长曲线。一步生长曲线分为潜伏期、裂解期和平稳期。

结果可见,在吸附后的开始一段时间内(5~10min),噬菌斑数不见增加,说明噬菌体尚未完成复制和组装,这段时间称为噬菌体的潜伏期。紧接着在潜伏期后的一段时间(感染后20~30min),平板中的噬菌斑数突然直线上升,表示噬菌体已从寄主细胞中裂解释放出来,这段时间称为裂解期。每个被感染的细菌释放新的噬菌体的平均数称为裂解量。当宿主全部裂解,溶液中的噬菌体的效价达到最高点时称为平稳期。4.根据病毒基因组以及复制方式的不同,病毒可分为几大类?(1)dsDNA(2)ssDNA(3)dsRNA

(4)ssRNA(-)(5)ssRNA(+)

(6)ssRNA,有DNA复制中间体

(7)dsDNA,有RNA复制中间体5、干扰素的种类,抗病毒的机制?

αβγ三种类型。其中α有15亚型,有的仅有一个氨基酸的差异,共同点是他们都没有没糖基化。βγ均只有一种:而且都是糖蛋白。Β是由成纤维细胞合成,另两种由淋巴细胞分泌。干扰素的合成是基因上调的结果,干扰素的效应是由它们的受体产生的,他们可以激活Jak/ATAT信号通路,但是I型受体最终转录的是干扰素应答基因,II型受体可激活不同的基因。干扰素产生的效应是调节细胞的活性,机制非常复杂。

γ干扰素具有更强的细胞调节能力。

干扰素在体内的抗病毒作用是重要的,但是他们并不能清除病毒,只是在早期抑制病毒的复制。干扰素还可以通过不同的机制影响翻译的过程。

一种是诱导2,5-寡聚腺苷酸合成酶,可以激活RNaseL,致使病毒基因组的RNA,以及病毒和细胞的mRNA被降解。此外,干扰素可以激活PKR,导致翻译起始因子eIF2a的磷酸化失活。

08年问答题

1、干扰素于1950s年代发现,有广谱的抗病毒和肿瘤的活性,干扰素可分为哪几种类型?其主要抗病

13/14

病毒学问答题复习zqc

毒的分子机理是什么?

αβγ三种类型。其中α有15亚型,有的仅有一个氨基酸的差异,共同点是他们都没有没糖基化。βγ均只有一种:而且都是糖蛋白。Β是由成纤维细胞合成,另两种由淋巴细胞分泌。干扰素的合成是基因上调的结果,干扰素的效应是由它们的受体产生的,他们可以激活Jak/ATAT信号通路,但是I型受体最终转录的是干扰素应答基因,II型受体可激活不同的基因。干扰素产生的效应是调节细胞的活性,机制非常复杂。

γ干扰素具有更强的细胞调节能力。

干扰素在体内的抗病毒作用是重要的,但是他们并不能清除病毒,只是在早期抑制病毒的复制。干扰素还可以通过不同的机制影响翻译的过程。

一种是诱导2,5-寡聚腺苷酸合成酶,可以激活RNaseL,致使病毒基因组的RNA,以及病毒和细胞的mRNA被降解。此外,干扰素可以激活PKR,导致翻译起始因子eIF2a的磷酸化失活。

2、请总结病毒学研究成果对于现代分子生物学,生物医学,以及提升人类生活品质方面有哪些重要的贡献。

参考:分子生物学:基础研究、技术手段……

医学和生活质量:抗击疾病、转基因疗法……

3、请描述艾滋病毒HIV入侵宿主细胞和复制的生命周期,在此过程中,哪些重要的步骤或阶段是目前临床抗艾滋病药物的靶标?

生命周期:吸附和穿入,脱壳,基因组RNA的逆转录和整合,复制,表达(调控基因的早期表达、结构基因和酶类基因的晚期表达)以及毒粒的装配和出芽释放等几个环节。

靶标:逆转录酶活性中心(逆转录酶抑制剂)、蛋白酶活性中心(蛋白酶抑制剂)、HIV表面配体(膜融合抑制剂,模拟细胞表面受体,结合在HIV表面,对其产生封闭作用)

4、已知某人被低致病性流感病毒感染,通过静脉采血获得血清样本若干毫升,请设计如下实验(只答思路,可以不写实验细节)

(1)从病人血清样本中分离,扩增流感病毒

参考流感专题中的流感病毒扩增方法:鸡胚尿囊液、MDCK细胞(2)设计至少三种方案测定扩增后流感病毒的效价

参考病毒效价测定方法:蚀斑检测、TCID50(半数组织培养感染剂量)、血凝效价测定

※参考检测手段:①血球凝集试验,鸡红细胞(快)、豚鼠,人红细胞(慢)

②ELISA(需要流感病毒抗体)③RT-PCR检测病毒的RNA

④Real-TimePCR确定病毒RNA的数量

14/1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aog.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