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好走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广西马山岩溶地区干旱灾害特征及防治途径

广西马山岩溶地区干旱灾害特征及防治途径

来源:好走旅游网
前 沿 CHINA WATER RESOURCES 201 0.7 广西马山岩溶地区干旱灾害 特征及防治途径 罗贵荣 (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541004,桂林) 摘 要:根据野外调查及历史文献资料,对广西马山岩溶地区干旱灾害现状与特点、干旱缺水形成的因素作了初 步分析与探究,并指出该区岩溶干旱灾害的形成与大气降水时空的分布不均、区域特殊的地质环境背景条件、传 统落后的农业生产方式及岩溶生态环境的日趋恶化等因素相关。据此提出了大力加强水利工程建设.完善水利 工程设施、开展节水农业灌溉工程、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及恢复和改善岩溶生态环境等综合防治措施 关键词:岩溶地区;干旱灾害:防治措施 Drought character in the Karst region ofMashan in Guangxi and prevention measures//Luo Guirong Abstract:Based on ifeld surveys and historical documents,it analyzes the drought situation and character。and the influence factor of water shortage.It figures out that the formation of drought is related to the uneven distribution of rainfall,special geological environment condition,traditional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nd deterioration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Karst region.Accordingly,some comprehensive prevention measures are given,including making great efforts to strengthen hydraulic engineering,improving water facilities,developing water—saving agriculture and irrigation,adjusting agriculturl aplanting structure,and restoring and improving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Karst region. Key words:Karst region;drought;prevention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X4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0—1123(2010)07—0008—03 马山岩溶地区地处广西西北部. 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区内雨量充 沛,岩溶发育,地质条件复杂,地质环 一、岩溶干旱灾害特征与 年平均降水量的多少制定出的旱灾 程度标准来看。春旱又分为轻旱、中 旱、重旱;秋旱又分为小旱、中旱和大 危害 境恶劣.为我国典型的岩溶峰丛生态 环境脆弱石山区,也是我国贫困的少 数民族聚居地区。长期以来,岩溶干 旱缺水问题已严重制约该区的农业 生产,影响工业生产和其他经济社会 活动.并威胁到人民的生命安全。因 此,分析探究岩溶干旱灾害的形成, 1.干旱灾害发生频率高,尤以秋 旱。通过对区内现有的气象资料分析 季最为严重 马山岩溶地区干旱灾害发生频 繁。根据干旱发生的原因,可大致分 为大气干旱、土壤干旱和植物生理干 旱三种:根据干旱灾害发生的时间. 表明,马山岩溶地下河流域区,秋旱 发生最为频繁,发生的频率高达 96%,几乎年年受灾,具有明显的连发 性和连片性特征,成为该区最为严重 的岩溶干旱灾害。而春旱出现的频率 又可分为春旱和秋旱两个主要季节 性干旱类型。在春、秋旱灾害中,根据 当地气象部门以自然季节和农业生 产需要、以当地当年同期降水量比历 较小,仅占39%。春旱主要发生在每 年4~5月,其中每年4月重旱出现概 率为l6.7%,中旱为4%,轻旱为8%; 每年5月重旱出现概率为8%.中旱 提出科学的治理措施与建议。对促进 岩溶贫困山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 展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收稿日期:2010—03—24 作者简介:罗贵荣(1955一),男,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岩溶地质及农业地质研究。 基金项目:国土资源地质大调查项目。 一8 前 沿 2010.7中国水利 4%.轻旱25%:而秋旱主要发生在每 年9~10月,其中大旱出现的概率为 13%.中旱为42%.小旱为67%。历史 2.干旱灾害的空间分布具有明 显的地域,IS 根据调查资料显示.岩溶干旱灾 害主要发生在区内东部、东南部一带 的加芳、古零、古寨,西南部的周鹿、 桥利及东北部的里当乡等地。 二、影响岩溶干旱缺水的 主要因素 1.年降雨时空分布不均 根据历史气象资料统计可知.区内 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达1 667.1 mm。 虽然年降雨量不少,但由于季节分配 上秋旱发生在7月的概率约占 8_3%,8月占54.1%。而发生在9~10 月开始干旱的概率高达91.6%。从秋 旱发生程度频率看,秋小旱出现的 岩溶干旱石山区往往地表蓄水条 频率为80%,秋中旱为60%~70%,秋 件差,且地下水埋藏深度大,难以开发 重旱为30%~40%,即每10年秋季出 利用,故易于导致岩溶干旱缺水,造成 现的小旱有8年、中旱有6年、大旱 大面积农田无水灌溉。据统计该区干 有3年 旱面积约达333 hm (见表1)。 表1 主要干旱区基本情况统计表 所在乡镇 位置 干旱面 人饮缺 水文地质条件 积(hm ) 水(人) 金钗 里吊地下水埋深较大.天然露头点较少.局部地 、龙印 40 l 50o 区有表层泉水H{露。 里当 里当 33 2000 地下河发育,水位埋深较大,最深达125.0m, 开发较困难,局部地区表层泉水出露。 古寨 古寨谷地 53 3000 地下河发育,水动态变化大,大部分溶潭及 地下河 口枯季干枯。 古零 古零谷地 80 2000 地下河发育,水动态变化大,大部分溶潭及 地下河出口枯季干枯。 白山 马山谷地 53 2600 地下河天窗漏斗发育.地下水埋深较大,枯 季地下水埋深大于10m 地表河流发育,但季节性变化较大枯季断 永州 谷地 40 1 500 流,地下水以集巾管道流为主.天然露头较 少,枯季水位埋深5~10m。 余良一1日圩 地表河流发育,但季节性变化较大枯季断 周鹿联片 27 7oo 流.地下水以集中管道流为主.天然露头较 谷地 少,枯季水位埋深5~10m 地下河、溶洞发育,枯水季节地下水埋深较 乔利 苏博、六落 23 8oo 大(10~15m),天然露头较少,泉水均为季节 性泉水。 百龙滩 大完、龙吕 13 500 地下河、天窗、落水洞发育.地下水埋深较 谷地 大,枯季大于25.0m,洪水期涝灾严重。 都安龙湾 龙焕洼地 8 300 地下水埋深较大,地下河为单项管状发育。 泉水多为表层泉,流量随季节性变化较大。 属马山地下河补给区,溶洞地下河发育.地 加芳 加芳、独山 l3 600 下水以集中的管道流为主,局部地区见有表 层泉水出露 上极不均匀.降雨期主要集中在6~7 月.降雨量占全年总量的36-3%,而 1~3月降雨量仅占全年总量的8.7%, 9 10月占10.8%,所以春、秋季易于 受旱,秋季更旱。 2.生态恶化,森林植被减少 生态环境遭受人为的严重破坏, 生态环境日益恶化,自然森林植被、 灌木、树少林稀,极大地削弱了植被 涵养水源、保持水源、调节气候、减少 蒸发的作用。致使本区地表、地下水 资源短缺.地表河流及山问溪沟水流 量逐年减少。该区内许多岩溶泉水正 因为周边生态环境遭受破坏.导致流 量逐年减少,甚至枯竭断流。此外,由 于生态环境的破坏.每逢丰水雨季径 流量大还造成水土流失,直接淤积江 河及岩溶地下空间.从而引发严重的 洪涝灾害。 3.恶劣的岩溶地质环境 该区山高坡陡,岩溶发育强烈. 地下水埋藏深,从而直接影响了地 下水的开发利用,造成了本区可利 用的岩溶地下水资源随之逐年减少. 远远满足不了经济社会发展对供水 的需要 4.农业基础设施条件薄弱,抗 旱能力低下 马山县是国家重新确定为全国 新阶段贫困县重点之一,经济基础十 分薄弱。本流域区仅马山县境内现有 耕地面积2.27万hm ,占全县总面积 的9.7%,人均耕地面积0.05hm 。其中 水田1.02万hm ,占44.8%.岩溶旱地 1.26万hm ,占55.2%。水田大部分为 靠天降雨种植的“望天田”。其抵御自 然灾害的能力十分脆弱,易旱成灾。 现有的农业灌溉系统,年久失修,未 9 前 沿 CHiNA WATER RESOURCES 2010.7 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功能作用,系统 效益低下,从而大大降低了农业抵御 南岩溶石山地区干旱缺水问题 但目 前在修建推广这类工程中,还存在一 些LT程技术问题需要进一步改进与 完善,使此类工程能够更好地发挥作 景的分析研究,因不同植物其生态特 性不同,所要求的立地生态农业地质 环境条件也不同。所以,在实施农林 旱灾的能力,进一步加剧了灾情危 害。此外.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El Et益剧增。农业、工业、乡镇企业的迅 速发展及居民生活、农业用水量的大 幅度增加,岩溶干旱地区水资源的供 需平衡矛盾问题将更为突出。 结合造林的生态工程中,应根据不同 地质环境背景特征与条件,因地制 宜,适地适树,才能取得良好的生态 用。据调查发现,目前在修建这类小 型蓄水工程中,有些并没有充分利用 有利的地形地貌进行修建。有的直接 修建于耕地之中,集水能力低。此外, 效应。③大力开展岩溶石山地区生态 恢复与重建的技术研究.组织多学科 三、防治岩溶干旱灾害主 蓄水池结构较单一,汇蓄天然降水功 技术力量共同攻关,不断研发出适合 要途径与措施 1.领导重视,变被动抗旱为主动 抗旱 各级要高度重视,统一认 识,建立健全相应的组织机构,加强 领导。要做到责任明确。任务明确,人 员明确,把防治干旱灾害工作落实到 千家万户。各级有关部门要有超前意 识,变被动抗旱为主动抗旱,坚持以 防为主,防抗并举。各相关部门要认 真组织落实各项有关措施,建立健全 适应岩溶石区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的 抗旱服务体系,及时做好旱情的监测 预报与分析汇报工作,同时建立~支 能适应岩溶石山地区恶劣环境条件 的防旱、抗旱专业化服务队伍,不断 壮大防旱抗旱实力。 2.大力推进修筑工程与生物技 术工程的防旱治旱工程措施 在修筑工程措施方面:①应不断 完善现有的水利工程设施,以提高其 供水效率及抗旱能力。②在岩溶石山 地区可选择有利的地形地貌部位.如 高位洼地或坡立谷、地下河进出口处 等,筑坝、堵洞拦截洪水,蓄水成库。 这不仅能缓解岩溶石山地区旱情,而 且对防治洪涝灾害发生可起到重要 作用。③结合当地实际,充分利用有 利的地形地貌部位、泉水出露处,因 地制宜地兴建一些类型多样的小型 蓄水工程,如修建地头、村头、家庭引 蓄及集雨节引蓄水池(柜),这将不同 程度地缓解岩溶旱区的农村饮水及 农业供水问题。近年的实践充分证 明,这类小型蓄水工程可解决我国西 一10 能较差。因此,建议今后在岩溶干旱 地区修建集雨节引蓄水工程.应选择 适宜的地理位置进行,充分利用岩溶 石山体坡面流的汇集作用。此外.在 集雨节弓l蓄水池的形态结构上可作 进一步改进与完善。如目前修建集雨 节引蓄水池大多为单一的圆筒状,汇 集雨水面积范围较小,如果能在此基 础上,在其顶部的周边略加改造,就 可建成下部为圆筒状、顶部似扇叶状 较平缓的漏斗状组合形态的新型高 效集雨节引蓄水池。该工程既不多占 用土地,工程费用低,而汇蓄水功能 作用将大幅度增加,这对于土地稀 少的岩溶石山地区来说.值得推广。 ④大力推广节水农业灌溉工程,采取 喷灌、滴灌等节水农业灌溉新技术, 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节水农业 灌溉工程在我国岩溶石山地区.尤其 是严重干旱缺水的岩溶峰丛石山区, 试点推广工作进展缓慢。因此,在地 表、地下水严重缺乏的岩溶石山地 区.可利用蓄集天然雨水,以及引蓄 岩溶泉水,实施喷灌、滴灌的节水型 农业灌溉工程.充分利用好干旱山区 有限的水资源。 在生物技术工程措施方面:①大 搞封山育林,植树造林,保护森林植 被,充分利用森林植被的蓄水能力。 ②大力开展农林结合及竹林、果林、 药材林相结合的生物技术措施工程, 注重发展旱生、岩生及喜钙的经济林 木,既能保护水土、涵养水源,又能增 加地方经济收入,充分提高生态效 益。但在实施这一工程中,应注意对 栽培植物适宜生态农业地质环境背 于该区生态恢复与重建的新的途径 与措施,打开岩溶石山地区生态恢复 与重建的新局面。④调整农业种植结 构,改善传统的农业耕种方式,大力 发展抗旱耐旱和喜钙农作物。根据区 域干旱发生的季节性规律.制定一整 套趋利避害,战胜干旱灾害的农业耕 种增产措施。此外,进一步开展抗旱、 耐旱作物新品种的研发与推广应用. 这在一定程度上.能起到缓解干旱的 作用。 总之,该区与我国西南其他岩溶 石山地区一样。岩溶干旱灾害的危害 日趋加剧是不可忽略的事实。但只要 各级及全民给予高度重视,采取 一切综合配套的治旱工程措施.防患 于未然,就能把岩溶干旱灾害给本区 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的影响降到最 低程度。 一 (参加野外调查工作的还有李兆 林、梁小平、徐远光、李庆松、易连兴 等,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参考文献: 『11覃小群.桂中岩溶干旱特征及综合 治理对策fJ1.桂林工学院学报, 2005,25(3). 『21李兆林.屋檐洞溶洼水库坝体工程 条件与渗漏分析fJ1.水文地质工程, 2006(2). 『31揭锡玉,等.浅谈大汶河流域洪涝 灾害特点及减灾对策fJ1.水利经济, 2003,21(2). 『41容丽.贵州生存环境恶劣的喀斯特 地区移愿与扶贫思考[J】.中国岩 溶,1999,18(2). 责任编辑韦凤年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aog.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