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德区教研室 2012年1月
一、总目标和思路 1、总目标要求
——教研方式新变革。通过教研方式的变革,建立适应学校发展和学科提升的教学促进机制,更加科学、有效地引领、保障和服务区域的教学质量。
——课堂教学大改革。通过内修外引,大胆探索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方式和途径,建立一批小学、初中、高中鲜活的课例、课型和校本样式,为全区提供共享的教学资源,实现课堂教学改革深层次的突破;进一步提升“两考”(高考与中考)的质量和成绩。
——青年教师大练兵。通过青年教师岗位技能和学科教学实践能力的训、研、赛,形成有梯度、有层次的比学赶帮超的青年教师大发展的氛围和格局。
2、工作思路
以区教育事业“十二五”规划为为指导,以2012年顺德区教育工作意见为基本依据,重心向下,强化服务;调查研究,自下而上;投身参与,支持鼓励;以点带面,典型引路;反思总结,宣传推广。
二、主要工作内容及要求
1
1、继续坚持“正确的教育思想和先进的教学理念的核心是发展学生”的原则,继续贯彻“面向全体学生和全面发展”的原则,重点关注中下生,难点突破学困生,亮点培育优秀生。
2、全面有力地落实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组织教师学习培训,调整和实施教学内容目标体系,促进课堂教学改革,保证教学质量。
进一步突出和明确课堂改革的基本要素:兴趣是基础,自主是动力,思维是关键,活动是载体,建构是目的,轻负是标志。
小学以学生为主体,重点在于活动性;初中突出设计性,重点在于教师的“导”;高中突出结构性,重点以讲练关系为核心。
3、以主题教研的方式,推动学科教研的深化和提高。一个主题就是一面旗帜,要围绕明确的教研目标,确定一二个主题,旗帜鲜明,引导教研方向,集中力量,解决核心问题。
各级教研教学部门和人员要加强教后、赛后、考后的分析、研究、通报工作。
4、继续建设好教研队伍,创新教研平台机制。
强化以三级教研网络为依托的教研队伍建设。完善制度建设,形成各镇街、各学校的完整的教学研究的工作规范,2012年底汇总制度文件。要坚持活动设计化、过程程序化、教研科学化的工作原则。进一步提高教研水平,改革教研作风,克服教研缺位、教研虚化、教研滞后的现象。
各级教研员要强化服务意识,树立服务精神,落实服务内容。
2
教研员每年下学校最低不少于100个工作日,进课堂听课不少于40节。
继续抓好骨干队伍建设。围绕骨干教师的成长性、示范性和权威性做工作。
加强教育科研工作。有计划地培训教育科研队伍,推动各级“十二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的实施,加强过程管理。
继续建设好以讲师团为主力、以“联片教研”为机制、以“送教下校”为补充、以教研活动为基础的教研交流平台;以中小学教师教学竞赛为主体、以教师各项技能培训为目的的主题活动为载体的教学演练平台;以特级教师工作站为基地、以“名师讲坛”为舞台、以骨干教师为依托、以学科带头人为引领的“名教师’队伍培养平台;以区、镇、校三级教研网络为主干的教学管理平台。
加强区、镇(街)教育教研部门和学校的教研联动,创造新的教研平台,拓展教研空间,创新教研方式。
四、主要工作措施
1、组织好各级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学习、培训和实施、检查工作。确立以校本为主的学习、培训方式,各镇街首先有计划地分层分类组织好校长、教学管理人员和科组长的学习、培训,采用多种形式,多渠道地展开教师的研习活动,要求教师学得清楚,教得明白,学生学得有效。学校要依据课程标准,及时修正和调整教学制度和计划。镇街教育局要组织检查课程标准的贯彻
3
落实情况。区教研室组织必要的专家培训和课例研习,提供相应的服务和指导。
2、完善和强化学科专业委员会的组织和机制。组成新一届的学科专业委员会组织机构,修订新的章程,制订工作计划,明确工作任务,充分发挥其专业性、群众性的作用,与教研队伍共同形成顺德教研的两只轮子。把握好顺德三大改革的机遇,提升自我发展水平,承担更多社会服务职能。
3、建立“室(镇)校共建”学科教研发展平台。区教研室各个学科建立自己的学科点校联系机制,并从管理角度,加以制度化和规范化。区教研室和镇街、学校共商共定,建立学科联系机制,建设若干个教研平台,围绕某一个、或几个学科,共同商定教研主题,共同组织教研活动,共同培育学科优势。2012年全面启动这项工作。
4、做好学科教研组建设的系统工作。按照区教育局有关文件的部署,今年内首先评选出一批区级示范学科教研组。争取九月份按照评选程序,完成2011年示范性学科教研组的评选,并由教育局颁布奖励。
5、在新的形势下,继续抓实抓好“两考”(高考、中考)的备考工作。抓紧备考的各个环节,抓住课堂,提高效率,抓住目标,提高质量。组织好模考和质量检测前后的数据的分析评价和教学检查。
6、推动“联片教研”的区域内的联动。以课题引领的方式,
4
抓好典型,在容桂和大良镇街实践基础上,提升经验,形成成果。
7、规划好“十二五”课题立项及专项资金项目。第一,根据我区实际,组建区教育科研专家库,成立顺德区教育科研专家委员会(2011-2015),由区内外专家组成,并设秘书处,充分发挥区内外科研院所、教研机构和一线教师的作用。第二,推动中小学教育科研向学科和教师侧重,落实区“十二五”教育科研的部署和重点,扎实、广泛地开展“小课题”研究。第三,选定一批教育科研基地学校。第四,2012年启动“顺德教育科研管理平台”。
8、进一步完善学科资源库建设的机制。以简捷、高效、优质、合作作为基本原则,探索以“云技术”为工具的资源素材评审机制,激发广大教师参与的积极性,选好入库素材。
9、更加关注义务教育基础性问题。继续抓实小学生的“三姿”问题。进一步落实好教育部的有关文件精神和课程标准的规定,把义务教育阶段的写字教育提升到应有的高度,落实到位。做好调研检查,对于突出的问题要重点解决。切实提高识字教学和学生阅读的质量。
10、加大教师基本功的培训和竞赛的力度。继续做好小学学科教师的基本素质竞赛,并加强总结提升,要形成物化材料。初中和高中的教师基本功竞赛,主要对象为青年教师,各镇街、学校、各学科要有切实的计划和行动。
11、由教研室组织编集出版顺德10年中小学教学成果集一
5
套8种书。将顺德课程改革的亮点、创新点反映出来。采取上下结合的方式,即由区教研室选定和由镇街申报,遴选出一批有典型性、代表性、传播性的成果。
12、做好《顺德地理》、《顺德历史》、《顺德人文读本》三种地方教材的修订申报工作。按期在5月15日前送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
13、深化校本课程建设。区教育发展“十二五”规划、教育发展五年行动计划、2012年教研工作意见等重要文件,对此有明确要求。各镇街、学校要制订校本课程建设的规划,形成制度文件,保证行动落实。区教研室拿出一个相关的指导意见,并组织必要的培训指导。
14、加强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力度。2012年区教育工作意见把中小学教师和学生的社会实践通道一个新的高度,提出了具体要求。我们要落实好各个环节,切实执行国家课程标准的要求,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社会人士进课堂,教师学生进社会。
2012年区教研室组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精品项目的评选工作。
15、切实执行教研培训管理制度。各学科的教研活动,一定要健全学分管理机制,应用教师继续教育管理平台,做好发布、登录、建档、统计的各个环节工作。区教研室教研员、各镇街、学校要衔接好,做到有人负责,管理有效。
6
16、完善信息沟通机制,加强工作联系。要按照区教育局的要求和工作需要,做好教研信息的采集、储存、填报、上送和发布工作。教研员和镇街、学校要及时沟通,共同构建新的信息环境。
17、继续做好教师论文的评选工作。坚持“论文打假”,维护学术正气,保障教师的学术权益,促进教师的业务水平的提高。
18、继续做好“中英校际连线”的各项工作。按照中英双方有关机构和学校签署的行动计划,有步骤地推进项目的实施,并及时总结经验,提升国际交流的水平。
19、进一步发挥特级教师工作站的组织统筹作用,发挥好特级教师的作用,完成特级教师工作室的建设,组织好送教到校的工作。
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aog.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