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以中外运敦豪(DHL)快递物流公司为例

来源:好走旅游网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平衡计分卡》理论导向的物流企业战略及其应用研究——以

中外运敦豪(DHL)快递物流公司为例

姓名:张晓军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

指导教师:叶陈刚

20070401

摘要‘平衡计分卡'是全球公认的最强大的管理工具。1992年,罗伯特一卡普兰和大卫一诺顿发表了“平衡计分卡:驱动绩效的测量“的文章,立刻引起美国管理界极大的震动,管理人员终于获得了梦寐以求的绩效测量工具。《哈佛商业评论》将平衡计分卡评为最具影响力的管理学说。发展至今,超过5慨《财富》500强企业已经在使用平衡计分卡;作为1986年第~家在中国成立的中外合资全球四大快递物流公司之一的DilL公司从采用该工具中获益匪浅。本论文分为六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介绍了课题的由来与研究意义,公司使用平衡计分卡的背景,研究思路与内容框架.第二部分是平衡计分卡导向的企业战略目标制定及其制定过程中的影响因素。以DHL公司的愿景;使命;价值观产生为例分别从物流,快递产业现状;世界,中国快递物流业的发展和快速物流产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行了分析和论述,为下面的阐述提供了理论基础。第三部分是平衡计分卡导向的企业战略选择原则,围绕物流服务行业顾客至上;知识管理;系统整合;规范运作四方面进行了阐述。第四部分是平衡计分卡导向的企业战略技术应用。分别从物流作业成本;物流人力资源;物流标准化;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几方面全方位多角度论述了在企业中的实践运用。在物流高科技战略的技术应用中详尽介绍了电子商务和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在快递物流中的应用。第五,六部分重点论述平衡计分卡导向的企业战略执行体系再造和平衡计分卡导向企业战略绩效管理。主要涉及企业观念,组织,文化,制度再造以及绩效管理在企业中实际运用的流程和方法。最后一部分是全文的总结。关键词:平衡计分卡;快递;物流战略;应用研究‘‘BalancedScorecard”hasbeenconsideredasthemustpowerfulmanagementtoolintheworld.In1992,RobertKaplanandDavidNortonpuhfishedtheirpioneeringarticleentitledq'heBalancedScorecard-MeasurescausedthatDrivePerformance”whichimmediatelyUS.ProfessionalanenormousshockoRthereainlofmanagementstudyinmanagers丘舱Ⅱyobtainedthemeasurementtooltheyhadbeendreamedofforperformancethemostinfluentialarticlemanagement.HarvardBusbtessReviewevaluatedthispaperasofmanagementtheory.Today,50%oftheTop500from"TheFortune”appliesBalancedScorecardintobusinessactions.Asthefirstamongthefourbiggestglobalexpresscouriers,DHLsetupthefastinternationalexpressjointV曲tureinChina,DHL-Sinotrans,in1986ourandwehavebeenharvestedfromap#咖gBalancedScorecardintodailyperformancemanagement.Thispaperconsistsofsixcomponents:asPartOne:Introduction.TheoriginofBalancedScorecardisintroducedaswellbackground,frameworkDHI厂Sinotrans.PartTwo:PlantheElementsandmethodoftheofBalancedScorecardinthecontextBalancedScorecard-orientedStrategyTargetsandAnalyzetheofInfluence.StartingfromDHL'sVision,MissionandValues,IanalyzeanddiscussthestatusquooflogisticsandexpressbusinessinChina,thedevelopmentandfiendoftheworldlogisticsandexpressbusiness,andtheopportunitiesandchallengeswearefacinginfuture.settingforththebasictheoryofthispaper.PartThree:theChoosingPrinciplesofBalancedScorecardOrientedStrategies,illustratedintermsof“CustomerOrientation”,“ManagementKnowledge”,“SystemIntegration”and“Standardoperation"。PartFour:theApplicationofBalancedScorecardOrientedStrategicTechnologyin2thedailymanagementofoperationcost,humanresources,standardizationandinfrastructure,plusthedetailedintroductionoftheapplicationofE-CommerceandGPSinhi-teehlogisticenvironment.PartFiveandSix:Re-buildtheImplementationSystemoftheBalancedScorecardOrientedStrategicTargetsandManagetheprocessingmethodsinthecontextre-buildPerformance.Introducingthehandlingandofcompany’Sconcept,organization,culture,and011andperformancemanagementinreality,basedthetheory.ConclusionandFollowups.3引言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服务与产品不断趋于同质化,如何在经营过程中寻求让客户满意,员工满意,股东满意之问平衡,使企业走可持续,健康发展道路是企业的领导及其管理团队所不断追求与探索的目标。DHL公司成立于改革开放初期的1986年,从当初进入中国市场仅有北京一个办事处,5辆丰田面包车,20名员工。经过二十年不懈努力。公司收入以每年超过两位数的速度递增,迅速发展到截至2006年底在中国设立73家分公司,占中国快递市场超37%份额,年营业额超40亿元人民币首属一指的国际快递公司。在这令人振奋的发展过程中DHL公司在管理中使用的平衡计分卡功不可没。DHL公司在使用平衡计分卡的实践运用过程中不断探寻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之间的平衡;内部与外部之间的平衡;数量与质量之间的平衡;结果与动机之间的平衡。经过实践平衡计分卡为企业的成功发展带来:◆将战略具体化为市场的良好回报◆建立良好企业文化◆最强大的绩效考评工具帮助挖潜公司利润潜力◆发现组织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诊断业务流程◆激活无形资产并增值◆项目实旌测评◆易于监控影响公司业绩的财务与非财务因素4第一章绪论第一节课题的由来与研究意义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我国加入'盯0,物流在国家的经济建设与发展中起到愈来愈重要的作用.民营物流企业,国有物流企业和中外合资物流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地在中国大地上蓬勃发展,各企业之间的竞争也在日益加剧。面向未来物流企业制定怎样的战略应对竞争与挑战,使企业在社会发展的浪潮中乘风破浪,勇往直前,走可持续健康的发展道路,是每个企业所共同面对的现实问题。我所在的中外运敦豪公司是1986年成立的第一家中外合资快递物流公司,本人有幸于1987年加入这家企业,亲历这家企业从小到大,迅猛发展的过程。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战略定位至关重要,而在战略制定过程中‘平衡计分卡》理论是指导战略制定与执行的强大有效工具。通过深入研究和理论联系实际论证平衡计分卡是如何帮助企业走向成功。其研究意义在于为我国的民营物流企业和国有物流企业在未来的竞争与发展过程中提供参考和借鉴。第二节快递业务涎生与BHI.的发展从事世界贸易的人们,不管他是从事航运的,银行业的还是跨国公司的老板,欲想在全球范围内扩展业务都受到来自交通运输方面的困扰。虽然电话,互联网的广泛使用,使贸易活动变得异常活跃,然而那些正本协议,合同,标书等等都需要正本传递,绝对不可以复印,传真,而这些文件都需要通过一般邮政加以传递,有时一些文件要花几个星期的时问才能到达对方手中。这一问题同样也困扰着出口商和服务性组织,样品的迟到意味着失掉订货的机会,当地购不到机器零件,若用空运也需要一个星期才能到,工厂只有停工待件,这种情况时常发生。这一切使得整个商业界在期盼着一些什么方式或什么人能想办法克服这些困难,使彼此之间的距离缩小,打破时空概念,以便能将货物安全,准确地送到客户手中。1969年3月的一天,一个年轻的加利佛尼亚的小伙子在一家海运公司内等朋5友,他偶然听到一位管理人员讲,现有一艘德国货轮正停泊在夏威夷港,可是提单正在旧金山办公室缮制,而且需要一个星期才能寄到那里。这个青年主动提出他愿意乘飞机将文件送到夏威夷,那位管理人员经过比较发现此举可以节省昂贵的港口使用,滞期费等,于是他将文件交给了这位青年,让他亲自送去。这个青年完成任务回旧金山后,立即联络了另外两个朋友至此一个崭新的业务—快递业务诞生了。这个青年就是Dalsey,他联系了Hillbiom和Lynn(D-H_L),三人于1969年10月在旧金山成立了/httLl快递公司。到1974年,BIlL公司在全美建立了培个办公室同时为客户提供到世界23个城市的国际快件服务。1986年在中国与中国外运集团注册成立了合资快递物流公司,DHL正式开始中国的业务。合资公司成立初期只是填补了中国快递物流的空白,几乎没有竞争。企业得以飞速发展,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美国联邦快递FEDEX,联合包裹UPS,日本欧西爱斯OCS,荷兰TNT等国际快递物流巨头先后进入中国,各种民营快递公司如雨后春笋般遍地开花,国家邮政EklS同样不甘示弱加入竞争行列。OHL管理层在这种背景形势下于2003年全面引入并使用‘平衡计分卡》理论制定战略和以平衡计分卡为导向进行技术和战术应用,并使企业在经营中不断取得实效和成功。第三节本文的研究思路与内容框架本文从平衡计分卡为导向的企业的战略目标制定入手以DHL公司为案例研究论述了企业愿景,使命,核心价值观如何制定,在制定过程中会遇到哪些影响因素。接下来详细论述企业在战略选择上要遵循的原则和战略技术应用。在企业战略执行层面重点论述战略执行过程中的体系再造以及企业操作过程中的绩效管理,具体以DHL公司为案例研究战略执行是如何在企业中进行实际应用。图卜1平衡积分卡战略研究框架图(资料来源:作者自己绘制)1PIlL是敦囊快递公司三个创始人英文字母的缩写,是快递的代名词.详细信息见公司官方网站www.dhl.COIIl6第二章平衡计分卡导向的企业战略目标制定(企业愿景/使命/核心价值观)第一节企业愿景的制定及其影响因素一、物流产业现状的影响,现代物流业是利用信息和网络技术以及运用现代组织和管理方式,将运输、仓储、装卸、加工整理、配送、信息等环节进行整合并进行一体化经营的新兴产业,是按照现代物流观念对传统彼此分割的环节的整合和一体化。现代物流服务的目标是要在尽可能低的总成本条件下实现既定的顾客服务水平,即在注意环境的情况下,将正确的货物,以正确的时间,用正确的成本,按照正确的条件,运到正确的地点。要发展现代物流业,就需要全面了解国内外物流发展状况,以便于认清形势,促进发展.下面以美国和日本为代表进行比较分析。美国没有集中统一管理物流的专职政府部门,政府依旧按照原职能对物流各基本环节分块管理。其中,民问物流行业组织在美国物流管理体制中占一席之地。但美国的全国物流体系各组成部分均居世界领先地位,而其中尤以配送中心、速递、企业物流等最为突出。美国物流模式强调“整体化的物流管理系统”是一种以整体利益为重,冲破按部分分管的体制,从整体进行统一规划管理的方式。配送中心(distributioncenter)。一是将老式的仓库改为配送中心;二是引进电脑管理网络,实行标准化操作;三是连锁店共同组建配送中心。连锁店配送中心主要有批发型、零售型和仓储型三种类型。跨地区速递(如UPS公司)。UPSi代表着世界运输和速递业务的最高水准:运用先进的物流和计算机技术;建立起一个覆盖世界各地的发送中心网络;详细的计划和联合作业;经营指导思想由运作的效率和可靠性转向顾客导向,将每位顾客的需求放在第一位;UPS在电子商务领域内所取得的业绩继续受到广泛认可。‘广告时代的商务营销》杂志将UPS的网络(聊w.UPS,COM)列为世界五大企业问商务网络之一。uPs:UnitedParcelService.联合包裹国际快递物流公司.王佐,‘论物流整合.中国物流与采购》,中国物资出版挂,2002年5月第2版P227传统企业物流(如惠而浦公司)。惠而浦公司解决物流管理问题办法是委托给第三方物流企业。第三方物流企业和生产企业之间建立的是同盟关系,双方作为实现产品价值的活动链中不同环节,为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在物流上共同管理。这种新型的合作关系,强调联盟,突出物流功能不可分割的特征,保障物流管理的效率。电子商务企业物流(如hmazon公司)。hmazon公司的物流体系是保证其实现“Biggestselection”和服务承诺的关键。Amazon公司作为典型的网络公司,在创业初期并没有自己的物质基础,因此在仓储、配送上一直借用第三方力量。随着业务拓展和公司实力增强,Amazon开始自建自己的实体支持基础设施,如大型仓储中心。但在。门到门”配送上,hmzon从始至终都坚持外包出去。因为“门到门”配送是一项极其繁杂、需要逐渐覆盖蔓延的业务,Amazon认为在这方面自力更生是不划算的.日本主管物流的部门是运输省,自1984年实旄机构改革后,由直接行政管理和指挥转为交通运输综合政策的设计和组织。日本政府对物流基础的建设非常重视。1968年日本通产省、运输省制定政策措施,对流通系统化的概念、商流、物流、信息流系统化的具体内容进行规定。日本企业对物流的改造也作出了贡献。日本企业分渠道的复杂性减缓了物流方面的发展。那些在物流方面成绩突出的企业正是将这两方面结合得非常的好企业。零售业(如7一lI集团)。卜ll原是美国一个知名便利店集团,后被日本主要零售商伊藤洋华堂引入日本,是拥有日本最先进物流系统的连续便利店集团。为保证有效供应商品,日本7_11在整合及重组分销渠道上进行改革,重组批发商与零售商,改变原有分销渠道,配合先进的物流系统,使各种各样的商品库存适当,保管良好,并有效率地配送到所有的连锁店。在改造物流渠道的基础上,日本7一ll应用信息技术也领先于其他企业。被日本企业广泛使用的E0s系统技术,最先就是由7.11开发出来的。另外还有制造业的花王公司和第三方物流菱食株式会社,都是世界上典型的先进物流企业。日本物流发展的特点:政府系统规划,物流配送社会化程度高,跨地区发展,重视商流渠道建设,物流信息系统发达。8目前中国的物流状况是现代物流业缺乏长远发展规划,政策支持力度还不大.现代物流业的重要性还没被充分认识,还没有将物流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制定发展规划,也没有完善相应的扶持政策。服务方式和手段比较原始和单一.目前多数从事物流业服务的企业只能简单地提供运输(送货)和仓储服务,而在流通加工、物流信息服务、库存管理、物流成本控制等物流增值服务方面,尤其是在物流方案设计以及全程物流服务等更高层次的物流服务方面还没有全面展开。物流企业组织规模较小,缺乏必要的竞争实力。目前从事物流服务企业包括传统的运输和储运等流通企业和新型的专业化物流企业,规模和实力都比较小,网络化的经营组织尚未形成。物流企业经营管理水平较低,物流服务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多数从事物流服务的企业缺乏必要的服务规范和内部管理规程,经营管理粗放,很难提供规范化的物流服务,服务质量较低。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较低。信息系统建设滞后,工商企业内部物流信息管理和技术手段都比较落后,如条形码技术、企业资源物流管理(ERP3)等物流管理软件,在物流领域的应用水平较低。物流专业人才缺乏,现有从业人员素质亟待提高。物流起步迟,熟悉现代物流知识的人才不多,特别是善经营又懂现代物流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匮乏,现有从业人员素质远远跟不上现代物流业发展的需要。适应现代物流业的基础设旋薄弱、利用效率不高。特别是缺乏大型现代物流运输中转配送基地,信息主干网、城市宽带网等网络基础设施还未与电子商务紧密对接。绝大多数中小企业还没有进入电子商务网络,有的虽有商务网,但未将信息流与物流、资金流充分结合。物流业虽有发展,但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表现也史为突出。表现在各路人马在各自统帅的领导下或跑马占地、或各自为战。始终没有形成真正的统一战线,尚未对中国电子商务的发展起到真正的促进作用。物流商机虽大,但各自为战的状况会使各方面的利润率不升反降。二、快递产业现状的影响3ERP:EnterpriseResourcePlanning企业资源规划.何明珂,‘物流系统论》,中国审计出版社,2001年3月第1版P799快递物流主要从事快件的航空运输(Express),也属于第三方物流,遵循第三方物流的特点.快递物流企业的特征主要表现为:本身不拥有货物。区别于进行内部物流运作的企业,快递物流企业对所操作的货物不具有所有权.整合一个以上的物流功能。区别于传统的单纯运输或仓储企业,快递物流企业提供的一般是比较完整的综合物流功能,除运输、仓储外往往还有信息服务、财务结算、报关等等功能。控制运输设备、仓库等物流设施。快递物流企业不一定自身拥有物流设备和设篪,但要能控制为提供客户需要的物流服务功能相应的设备和设施。Dill的愿景‘正是基于物流与快递产业现状并结合国际物流与中国物流形势为公司在中国的长期健康可持续发展制定了战略目标和未来发展方向。第二节企业使命的制定及其影响因素DilL公司使命的制定主要取决于世界与中国快递物流业发展以及快递物流市场高速发展呈现出的机遇与挑战因素。一、世界快递物流业的影响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各国经济贸易往来的日益频繁,跨国经济活动增加,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国际货运代理行业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发展,国际货运代理人队伍不断壮大,并已成为促进国际经济贸易发展,繁荣运输经济,满足货物运输关系人服务需求的一支重要力量。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世界各国已有国际货运代理公司40000多个,从业人员达800-1000万人之众。在经济比较发达的西欧主要国家,平均每个国家都有300-500家的国际货运代理公司。但是,世界各国国际货运代理的发展并不平衡。总的来讲,发达国家的几个国际货运代理公司发展水平较高,控制了世界国际货运代理服务市场,如德国DHL敦豪国际、美国FEDEX联邦快递公司、美国UPS联合包裹公司、荷兰邮政TNT等,他们的制度比较完备,公司规模大,网络健全,人员素质高,业务发达;而发展中国家的国际货运代理发展比较缓慢,制度不够完备,国际货运代理公司多数规‘DIlL公司愿量:DI{L是全球快递和物流行业的先锋,是客户信赖的首选合作伙伴,是品质、盈利能力和市场份额的主导者.瑟景是公司的长远战略发展目标,在制定过程中要分析平衡现在与未来的影响因素.宏观是物流产业,微观是快递产业.DlIL愿景摘自公司用站m.Cn.dhl.c叩10模较小,服务网点较少,人员缺乏培训,以本国业务为主,市场竞争能力较差。二、中国快递物流业的影响我国国际货运代理行业起步较晚,历史较短,但是由于国家重视,政策鼓励,发展十分迅速.到2002年12月底为止,我国已有国际货运代理企业3775家(包括分公司),从业人员近30万人。其中,国有国际货运代理企业占了近70%,外商投资国际货运代理企业占了近30%。但由于我国国际货运代理行业历史较短,绝大多数国际货运代理企业成立不足十年,服务功能较少,不能提供有关法规和规章允许的所有服务。从资产规模、经营规模角度来看,大型、集团型国际货运代理企业数量较少,中小国际货运代理企业占70%以上,多数国际货运代理企业缺乏精通有关业务的专业人才。三、快递物流市场的机遇与挑战的影响截至目前,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对物流业的积极效应已经显现出来。首先,我国物流业的发展得到了各级政府重视,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目前,全国已有20多个省市和30多个地区中心城市做出了物流发展规划,全国性的物流发展规划已在制定当中。国家首次把物流项目列入国债项目,财政部已开始着手研究支持物流业发展的财税政策;另外,跨国采购与供应集团、国际物流企业正在加速进入我国物流市场。据统计,目前国际上50家最大零售商业跨国采购集团当中,有三分之二已进入我国,在我国的采购金额己达到200多亿美元;据专家预测,到2010年,中国物流市场将达到11972亿元,每年保持20%的增长速度;快递市场目前的规模是200亿元,每年的增长在30%以上;而根据中国加入世贸的承诺,中国物流业已向外资全面开放。如此广阔的市场前景和诱人的宏观政策,为中国快递物流市场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机遇。与机遇相生而来的是竞争,中国这个能缔造神话的快递市场,迅速云集业内无数高手,国际四大侠递巨头I)HL(敦豪国际)、FEDE)(5(联邦快递公司)、UPS(联合包裹公司)、荷兰邮政(TNT)陆续进入中国市场,并迅速囤积力量,发展各自的分销和运输网络。DHL不仅稳拿中国国际快件市场老大的头衔,而且挥5FEDEX:FederalExpressServiceCompany,联邦快递,美国联邦政府快递服务,国际领先的快递物流公司.周承亮,‘中国经济问题前沿报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8月}f{版P87n师中国国内快件市场。FEDEX及UPS在‘中美航空协定》签署后,立即增发航班抢摊中国航空;"『T另辟蹊径开展连锁经营,主力攻占汽车零部件快递市场。正如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理事研究员蒋坚博士所介绍的。要想成为行业排名领先的企业,就必须成为行业中最有价值的企业”,作为中国快递市场的领跑着,D}lL一中外运敦豪国际航空快递公司市场份额在37N以上.,每年的销售额增长率高达35%,DffL可达全球120,000个目的地,拥有160,000多名员工,近75,000部作业车辆,420架飞机,36个转运中心,254个口岸作业中心,5,000个办公地点,年运货量逾10亿票,超过400万个客户,覆盖全球220余个国家和地区.在全国各主要城市开设有73家分公司,覆盖全国318个城市,这样广阔的服务网点成了其他竞争对手难以快速逾越的屏障。同时DHL组建了香港转运中心,进一步提升中国快递服务质量和速度。从2004年初到现在,DHL在亚太区的投资占其全球投资的近三分之一,而其中对中国的投资超过任何一个亚太区国家或地区。2007年2月14日,全球领先的快递和物流服务提供商DHL宣布其在未来几年将向中国市场进一步投资超过1.1亿美元,以推进在华各项业务的发展。当时正在中国进行访问的DHL母公司——德国邮政全球网络董事会主席崇文礼博士(DrKlausZu哪inkel)宣布了这一投资计划。该投资举措基于对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预期所做出的,更进一步巩固了DHL的市场领导地位.从2001年到2006年,DHL累计在华投资已达10亿美元,占其同期在亚太地区投资金额的一半以上。总之,D}IL正是基于世界快递物流业状况:中国快递物流业状况以及中国快递物流市场的机遇与挑战确定了DHL公司的使命7。第三节企业核心价值观的制定及其影响因素企业文化来源于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并直接受企业经营的思路与理念影响一、企业经营的思路与理念的影响‘市场份额3伟;该部分业务数据来源于w,蚋v.ca.dhl.咖公司内部网7DIP,公司使命:提升客户业务价值.吸引保留卓越人才,敢于承诺超值回报,树立企业公民形象.ITAL使命摘自公司网站ww.cn.dhl.com8D甩公司价值麓:递送卓越品质,成就客户心愿.培养开阔胸襟,工作要事为先,勇于开拓创新,恪守诚信为本,履行社会职责,硎L价值观摘自公司网站w-.cn.dh!.col在新经济时代,随着科技的进步,信息技术的发展,市场竞争的激化和人类文明程度的提高,企业经营将被推向新的环境中.销售额上升,利润额下降;成本提高,效益降低;风险增多,保险系数减少;经营难度加大,成功率变小。由于经济全球化,局部竞争的市场变成全球范围的经营场所,各国的企业都将被逼上同一个擂台,互争高低。这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总趋势。在这种严酷的经营环境中,形成了企业经营的新特点。(一)着眼于高科技,高附加价值产品的研制,热衷于时尚、独特、新奇、酷式,魅力产品的开发,追求短周期,高频度,见效快的产品价值,注重品牌效应和企业诚信度。比如第一批手机新产品的问世时的价格,与现在手机的价格要相差几倍,甚至十几倍。这种高科技、高附加价值的产品是企业出奇制胜的法宝,而通用产品,价值和利润却都有限。前几年曾在日本兴起的电子猫“热”,属奇特、新颖产品,给企业带来了可观的效益。德国的奔驰车,法国的“皮尔·卡丹”服装,美国的麦当劳,意大利的比萨饼,中国的茅台酒等都受益于品牌效应。西门子、摩托罗拉、菲利浦、索尼、海尔等均因为企业的知名度和诚信度而使自己的产品畅销全世界。(-3通过规模经营,降低成本,加强市场竞争力。企业如果具有一定规模,就可采取批量定货、批量生产、批量运输、批量销售的办法大幅度降低费用,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也会因此而加强。超级市场、连锁商店、便利店等之所以有竞争力,其中,规模经营是重要原因之一。跨国集团公司、大型生产企业是依靠规模经营维持自己的市场地位。最近几年世界性的知名大企业的合并浪潮,也是出于这种考虑。重组巨型企业的目的是规模经营,产生规模效益,这种倾向会越来越明显。(三)充分发挥本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实施功能整合。现代企业早已抛弃过去那种自成体系、封闭经营、大而全小而全的落后做法,注重结盟、联合,优势互补,共同发展。每个企业只有在自身专长和“拿手”的方面狠下功夫,精益求精,使有限的技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自己的“拿手”永远处于领先地位,从而保持永恒的竞争力。这也是今后企业经营战略特点的重要方面。(四)新时代的企业经营方针是“服务第一,用户至上”。用户打一个电话,用计算机发一个指令或发~份传真,企业就立即上门,提供全程一站式服务,中途用户可以查寻、追踪:在时间方面极力提高速度,为用户争取时间。因为在信息化时代,竞争异常激烈,企业都在打。时间差”,强调时间效益,要求快节奏,因此既保持质量,又保持速度的服务,也将是新世纪企业经营的新特点。(五)信息代替实际操作,减少浪费,节约时间和费用,实现事物的无缝对接。2l世纪,人类已经进入了信息化的时代,人们越来越尝到了信息的甜头。如果实现信息的有效组合,会使这个世界发生“质”的变化,在物流环节中,我们真的可以做到“零库存”,取消仓库,只用自动分类、分拣系统就能保证及时供货。那样会大大缩短流通时间,节约仓储费用,减少不必要的浪费.企业及时捕捉信息,可以最早选择商机,最先抢占市场,最快组织队伍,从而实现供应链的无缝对接和整合.这些都将是新时代里企业经营的新特点。(六)强化国民意识,注重环保责任。新时代的新型企业,不仅需要准确进行市场定位,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准,加强人才培养,严格成本控制,保持企业盈利,而且需要不断增强国民意识,履行环保责任。企业生产的产品,在保证质量的同时必须保持无噪音、无公害,不给周围居民造成妨碍和影响。企业不仅要考虑赚钱,也要从为国民创造福利和美化环境的目的出发,尽量为人类社会做贡献。国外许多知名企业都采取出资在本地区建公园缘地、街心广场、儿童乐园或向学校损款等方式,努力与周围居民融为一体,树立良好企业形象,取得当地居民的信任和好感。这也是一种企业经营之道和时代风尚。(七)在现代物流上狠下功夫,挖掘“第三利润”。在新的经济发展的阶段,企业在生产和销售领域大都已接近极限、很难找到新的发展空间,于是纷纷把目光转向物流这一块尚未开垦的处女地,力争在这里寻求出路,创造剩余价值。这种趋势在2l世纪将愈发明朗化。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出现了大量的现代化新型企业,这些企业善于将国外先进的企业经营管理经验与国内实际结合,紧跟时代步伐,随时调整企业结构、产品方向.使中国人饮佩,令外国人惊叹。然而,有些企业仍然残存计划经济时期的传统意识,留恋政策倾斜、垄断地位、特殊照顾等,他们至今还远远不适应市场经济环境和做法,显露出与新经济时代的不协调。也有些企业,不把真功夫下在企业自身改造和管理上,总想找路子、钻空子,偷机取巧,一夜暴发、或搞虚假合资、“包装”上市,蒙蔽伙伴,哄骗股民。还有些企业造假、掺假、卖假,14走私、贩私、五花八门,无奇不有。什么办法都想,什么手段都使,就是不上正路.我们应该认识到,在新时代、新经济社会里,邪的、歪的终归走不通,更不会长远,企业只有靠自己的努力,靠降低成本等办法维持生存,求得发展,这才是正确的选择。进入2l世纪后,企业的经营环境将显露出以下特点:经济全球化特点愈发突出。2001年发生“9·II”事件后,美国经济衰退,不少国家的经济受到影响,因为这些国家对美国依赖性过强。我国的商品出口贸易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这是因为经济全球化,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更加紧密,贸易关系、生产关系,金融关系、流通关系,资产关系逐步融合在一起,相互作用,彼此连动。贸易壁垒被打破,关税趋于一致,游戏规则相同,外资企业,跨国公司逐渐自由进出,各国企业共同利用同一个平台,谁都不特殊,谁也没有保护,就看各家的真本事。世界性的买方市场愈发突出。由于科技进步,生产现代化和经济发展的结果,商品越来越丰富,销售越来越困难,市场饱和或超饱和现象越来越普遍,使世界性的买方市场矛盾愈发突出世界经济在新形势下大调整、大改组。在国际政局长期基本稳定,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竞争日益尖锐的今天,欧美和日本等工业强国的经济出现同时衰退现象,必将促使这些经济大国重新审视世界经济环境,这些国家的跨国公司、大型企业也会随之重新调整经营战略,进行供应链重组,瞄准国际市场,发起新一轮的攻势。世界经济结构和格局也将会因此而发生巨大变化.世界发达国家的经济已经进入了“物流”发展阶段。纵观欧美、日本等经济发达国家的发展轨迹,可以说、已从重视生产转为重视销售,又由重视销售转向重视物流。特别是电子商务兴起后,商品的交易活动可以通过现代化的手段来完成。然而,科学再发达,电子商务再好,商品也不可能像电子信号那样,瞬间飞至身边。没有运输、保管、装卸、包装等物流过程,照样达不到目的。物流是现代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巨大空间。我国的许多企业对物流的利润潜力和在经营中的作用己逐渐有了深刻的认识。据有关权威人士介绍,1999年我国国有工业企业的流动资金占用约为3万多亿元,资本周转速度为I.2次,国有商业企业资本周转速度为2.3次,而国外的资本周转速度是我们的7—10倍。另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全社会的物流费用支出约占国民经济生产总值的20%,物流费用占商品总成本的的账面比例达400,运输成本占国民经济总成本的30%.这些数据充分表明我国物流水平落后.发展潜力巨大。近些年来,物流愈发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热点,一些国家把发展物流作为本国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实践已经证明,由于物流能够大幅度降低企业的总成本,加快企业资金周转,减少库存积压,促进利润率上升,从而给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所以,各国的企业才越来越重视物流,从物流这一巨大的利润空间巾寻找出路,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大家熟知的海尔集团,有人称其为“中国物流管理觉醒第一人”,2001年10月又被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授予了“中国物流示范基地”称号。这是因为海尔集团从1999年开始创新子一套现代物流管理模式,兴建了现代化的立体自动化仓库,构筑了将物流、商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为一体的供应链管理体系。使呆滞物资降低73.80,仓库面积减少50%,库存资金减少67%。除海尔外,长虹、新飞、格力等大型生产制造企业已纷纷建立起自己的物流管理体系。今后,物流。热”在我国的企业中将持续升温,还会有更多的企业认识物流的重要性,积极投身到物流的“热浪”中来。DHL公司最高决策层审时度势,不仅在向全体员工描绘出公司发展愿景,首席执行官也提出了他的三个爱好(企业生存的基础):第一是质量,第二也是质量,第三还是质量.亚太区提出了在日常工作中倡导“CANDO”精神,暨在没有进行尝试前对任何挑战决不轻易言不。以及“BEST卓越“的绩效目标.DAYEVERYDAY”暨“追求在实践过程中公司在向客户提供服务时,细心了解客户需求和客户的关注点,了解到客户不仅对所寄运物品整体转运时间予以关注,同时客户关注从下订单到速递员出现在客户面前的反映速度。公司立即决定对目标客户采用限时在30一60分钟内的取件反映速度标准以满足客户需求并将其列入KPI暨关键业务指标进行绩效考核,通过实旅客户在得到服务提升和感到尊重的同时,成就了客户心愿,客户认同了这种服务并产生依赖,并最终成为公司的忠诚客户。公司为树立‘工作要事为先》的价值观,使大家提高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公司花费巨资引进弗兰克林一柯维《掌握关键》课程,将时闻管理的培训普及到主管层级,购置了与课程相关的效率手腑,使大家在同一平台,使用同一种工具16进行沟通交流。并致力于平衡大家的工作和生活的质量,确保员工以饱满的热情和充沛的精力面对客户提供体贴周到的服务。在履行社会职责方面每当出现自然灾害,无论是本地还是外地,是中国还是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公司都积极主动组织募捐,第一时间将温暖送往灾区。为配合中国的‘希望工程》DIIL公司于2006年全资捐助了江西一所希望小学9。同时与世界组织‘宣明会》进行了一系列公益资助活动。自觉自愿履行了社会职责。9捐助江西希望小学;此部分资料取自DHL内部月刊2007年1月第三章平衡计分卡导向的企业战略选择原则第一节顾客至上原则企业物流资源整合的顾客至上原则,要求企业的物流资源整合必须紧扣顾客需求主题而进行。随着经济的发展,消费者的价值观念不断演迸。在当今的经济社会中顾客的需求日趋理性化,人们开始希望花合适的代价购买到具有合适功能的产品或服务。强调以顾客为导向的企业将发现,最好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或服务,并不是由企业为顾客设计的产品或服务,而是由顾客设计或由顾客参与企业共同设计的产品或服务.在产品或服务的购买过程中,顾客具有“否决权”,顾客群及潜在的顾客群决定产品或服务的需求特点。使得企业面临严峻的挑战。因此,以顾客为导向必须使企业各级人员都明确: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理由是为顾客提供价值。顾客作为企业的重要“资产”,企业必须善待顾客。必须创建并维护良好的顾客关系。从长远的观点看,企业的使命就是要使顾客当前价值最大化,同时使顾客的寿命周期价值最大化。企业物流资源的整合只有达成这些使命,才有意义。因此,企业任何物流资源整合的设计与实旄都必须以顾客价值为标准,将客户关系管理作为企业的长期发展战略,是企业物流资源整合得以成功的重要前提。努力培养顾客对企业的忠诚度。这第二节知识管理原刚企业物流资源整合的知识管理原则,要求企业必须提高其物流知识管理能力。这是企业物流资源整合能否成功的关键。关于这一点,也是知识经济、网络经济、信息经济对现代企业的要求之一。随着时代的发展,以波特的竞争理论为代表的,认为企业的竞争优势来源与行业结构和市场机会的传统管理理论,逐渐暴露出其不足。实践证明,同一行业的企业往往面临同样的市场机会,但其赢利能力却相差甚远,而且这种差距还有变大的趋势。为了解释这些问题,对传统理论进行休整产生了资源管理学派。资源学派认为,企业的竞争优势来源于企业拥有或能够支配的资源。如土地、设备、资本和人力资源等。不同企业因其占有不同规模资源,组合不同而产生不同的经营规模和效益,这从一定的程度上弥补了传统竞争18战略理论的不足。但是随着市场经济趋于完善,企业原有的各种资源都可以借助资金,通过交换,从市场获取.由此可见,企业的竞争优势与企业具有普遍意义的资源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在实践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一些企业较之其他企业有较大规模的各种资源,但其经营状况却始终不甚理想,有些甚至倒闭破产。透过资源这个表面现象,追根溯源,我们不难发现,企业的竞争优势,实质上根源于企业所拥有的知识。在当今的市场经济中,一方面,由于顾客或消费者知识素质的提高,收入水平的增加以及其选择范围的扩大,其主要消费将越来越多转向知识含量高的产品或服务,而且要求和期望也随之变得越来越高。新的需求特点导致了产品或服务的经济寿命周期越来越短,产品或服务更新换代的速度越来越快。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产品或服务的压力.另一方面,从技术的角度看,技术进步的日新月异与其在世界范围内的迅速扩散,使企业进入新的市场更加容易。此外,各个国家不断降低其关税和世界范围内取消市场管制的趋势,为企业市场的全球化提供了可能。企业面对的市场不在是以往受一定保护的区域性市场,而是全球市场。企业面临的竞争压力和开拓市场的难度也空前的加大。在如此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要想获取竞争的优势,只有靠不断的创新,而创新的源泉主要不是实物资产,也不是金融资产的物质资源。而是企业拥有的知识及其对知识管理的能力。我们可以说,企业资源的整合是企业知识存量的函数,企业的知识存量越大,则企业资源整合的供给成本就越小。因此,企业要想整合物流资源,再造物流流程,必须开展全方位的知识管理,加大企业创新的广度和深度。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形成以知识管理为基础的核心竞争能力。第三节系统整合原则企业物流资源整合的系统化原则,就是企业物流资源的整合要按系统整体最优为目标,对企业物流资源整合系统内部相互冲突的要素,或者虽不相互冲突,但须相互协调的要素进行权衡、选择和协调。理解这一原则,应拽住其关键所在:企业物流资源整合的目标是要实现企业物流系统的整体最优,而不是系统内部的要素目标最优。因此,在实施这一原则,对企业物流资源进行整合时,首先需要确定一个系统边界,只有系统边界确定,才能便于其整合运作的开展,否则,将无从着手。其二是,不论如何界定系统边界,物流系统的含义还是比较确定的,它包括运输、储存、装卸、包装、流通加工、配送和物流信息.也就是说,企业在进行其物流资源整合的系统边界界定时,最好以其供应链物流系统,即包含其上下游企业和内部所有物流资源的物流系统,作为其系统边界。其三是,如果企业无法驾御其外部物流系统时,至少必须以其内部所有的物流资源的物流系统作为其系统边界。否则,企业物流资源整合的开展便会失去其应有的意义。任何一个企业只有与别的企业结成供应链才有可能取得竞争的主动权。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必须将物流活动纳入系统化的统一管理,一体化物流既提高顾客服务水平又降低物流总成本,进而提高市场竞争力.D}IL公司通过并购,收购了丹莎海运公司;英空空运公司,】。【国内快递公司,在向客户提供解决方案过程中根据客户需求将任务订单安排在核心业务的单元中(见图表)。企业内部实现不了一体化,就谈不上与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之间合作形成一体化供应链。以供应链参与国内、国际竞争,提高企业在国内、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和市场份额已是大势所趋。图3-1德国邮政组织结构(资料来源:DHL内部网站)第四节规范运作原则企业物流资源整合的规范化原则,指的是企业应依据现代物流的要求,对物流整合的具体运作和物流作业流程再造进行规范,并确立科学合理的物流作业绩效评价标准体系,并依此进行物流具体的运作组织和管理,以降低物流资源整合成本及损失,提高企业物流资源整合质量。对于企业物流资源整合的规范化运作,不论从物流服务的提供方,还是从物流服务的需求方丽言,都是必要的。现代物流需要对其所有的系统要素,围绕物流成本和物流客户服务之间的平衡进行系统优化。在既定的物流成本预算下,尽可能使物流客户服务水平提高。反过来,要在提供既定的物流服务的同时,使物流成本尽可能的低。许多研究表明,要想实现这一平衡,必须通过制度的合理安捧,对物流的作业和流程进行规范。只有这样才能降低物流成本,其原因至少有二:其一是,规范化的作业便于自动化运作,而随意性的作业无法实现自动化。其二是,现代物流是以高新技术尤其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作为支撑的。而计算机网络技术本身就极具程序化、规范化的技术。在使用这些技术时,如若没有规范化的操作与其配合,非但无法实现效率的提高,相反,还会增加成本。因此,一个好的物流资源整合,必须有其自己完善的流程、作业规范体系和制度体系,这也是进行物流资源整合绩效评价的依据和标准。21第四章平衡计分卡导向的企业战略技术应用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纷纷在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服务水平上下功夫.为了以较低的交付成本、更好的物流服务在国内、国际市场中赢得竞争优势,物流战略越来越成为企业总体战略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我国物流理论研究的两大领域———物资流通和交通系统,不论是物流战略规划还是物流经营管理理论的研究,都从研究者固有的立场和视角出发,片面地强调某个局部的功能要素,缺乏综合性,导致了人们对物流认识的偏差。直到2001年4月,我国物流的第一个基础性国家标准《物流术语>才正式发布。对于适合我国国情的物流理论尚缺乏深入研究,同时部分理论研究与实践严重脱节,理论成果的可操作性不强。在企业物流管理上,很多企业还停留在纸笔时代,有些企业虽然配备了电脑,但还没有形成系统,更没有形成网络,同时在物流运作中也缺乏对EDI、个人电脑、人工智能/专家系统、通信、条形码和扫描等先进信息技术的应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发达国家的企业大都把竞争焦点放在生产领域,千方百计地降低物质资源消耗,获取企业的“第一利润源泉”,千方百计提高劳动生产率获取企业的“第二利润源泉”。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后,生产企业把提高经济效益、增强竞争力的焦点从生产领域开始转向非生产领域,包括采购、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流通加工、分销、售后服务等物资流通活动以及有关的信息活动。但中国企业缺乏现代物流是“第三利润源”的理念,没有将物流看成为优化生产过程、强化市场经营的关键,而将物流活动置于附属地位,大多数企业将仓储、运输、装卸搬运、采购、包装、配送等物流活动分散在不同部门,没有纳入一个部门对物流活动进行系统规划和统一运作与管理。在“经济全球化”、“物流无国界”,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顾客需求不断变化的环境下,美国的企业在与日本企业竞争时,尚感觉到了压力,他们纷纷实施归核战I卜企业集中资源,培育其核心能力,大力发展核心主业,把主业做大、做强、做精,并在全球范围谋求物流外包或与全球的外部企业缔结战略联盟,以整个供应链的整体优势参与国内、国际竞争。我国在快速多变的市场竞争中,单个企业依靠自己的资源进行自我调整的速度很难赶上市场变化的速度,因而企业必须将有限的资源集中在核心业务上、强化自身的核心能力,而将自身不具备核心能力的业务以合同的形式外包.那么物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如何打造出来的呢,他们又是如何在以平衡计分卡为导向的战略指导下进行技术应用的,下面向大家进行论述。第一节物流作业成本战略的技术应用可以看到,许多企业都开始热衷于使用平衡计分卡进行战略管理与业绩评价。使用平衡计分卡定义了一套关键绩效指标(KPI”),并明确定义了支持这些关键绩效指标的数据。然而,很快就出现了一个这样的问题:为管理团队制定重要的战略和战术的日常运营决策,这些数据是否足够地好,足够地精确?这些关键绩效指标数据如何取得?在与企业实际操作过程中发现,没有使用平衡计分卡,企业战略将很难落实。使用了平衡计分卡,而没有作业成本管理作基础,同样会引发很多问题。缺乏作业成本管理作根基,平衡计分卡这一十分有效的战略工具可能是空中楼阁,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特别简单地是,如果有大量错误数据进入你的平衡计分卡,基于这样的信息作出的重大决策导致灾难性失败是最可能的结果。作业成本管理(ABCM“)与平衡计分卡(BSC”)两者都是现代管理会计概念的重要核心部分。作业成本管理(ABC/ABM)在上世纪80年代开始在国外普及应用,已=经有20多年的历史。在欧美、日本等国外的企业、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到今年为止,大约90%左右的组织机构都已实施与应用了作业成本管理。它早于上世纪90年代兴起的平衡计分卡,也比平衡计分卡应用更为普及,它为平衡计分卡的应用提供重要的基础数据。平衡计分卡更为重视公司层面的管理目标,然后将公司目标层层分解。对于很细致的工作,只有依靠作业成本管理这种精细化管理工具才能完成。考虑作业成本管理(ABcM)对于平衡计分卡的收益,可以引用平衡计分卡协会的创办者、主席,大卫·诺顿(DavidNorton)的如下描述:101112KPI:l研PerformanceABCM:ActivityBasedCostingManagement暨基于作业的成本管理Indicator.㈣BSC:BalancedScorecard.平衡积分卡.罗伯特卡普兰,《平衡计分卡'讲座讲义.中国青年出版社,2003年12月第l版“平衡计分卡提供了商业战略的自顶向下的模型,作业成本管理提供了业务流程的自底向上的视图。连接这两者将开创战略审视与行动的新机会。”“作为关于客户与产品盈利能力的战略相关信息的数据源,ABcM对于使平衡计分卡用于战略管理流程具有无限价值。”从上述可以看出,ABCM对于平衡计分卡有两点收益是显而易见的一盈利能力管理与流程管理。下面,我们将说明ABCM信息如何影响平衡计分卡的各个层面(Perspective)在平衡计分卡的财务层面,典型地是关于盈利能力的关键绩效指标(KPI)。ABCM可以精确地告诉您公司利润来自哪里一哪个产品与哪个客户。传统的损益表只能提供一个大概的数字,缺乏更好的信息;它是假定所有产品与客户是同样的盈利或亏损,然而,这是错误的.客户盈利能力信息对客户层面也是非常有用的。这有助于识别最合适的客户战略,也有助于这一战略的执行。组织需要理解怎样能使客户满意,同时也需保持有利可图。提供的服务应为客户增加价值,同时应以成本有效率的方式提供;所以,AB嘲提供的数据以保证这种平衡能够达到。平衡计分卡的内部流程层面包含了业务上的关键流程信息。ABCM提供了流程的成本信息,也提供了流程的效率信息。这些是进行业务流程改进所必需的。平衡计分卡识别出对于战略成功执行最重要的流程,而ABCM(作业管理)帮助保证这些流程有效地运行。它提供这些流程内的主要作业的成本、时间与质量的计量。在一些情况下,如果组织不能更好她的执行这些流程,外包就成为一种更好地选择。学习与成长层通常从AB例模型中影响较少。它通常限于成本能够计量的指标上。另外,建立ABcM模型,成本动因用于驱动资源成本到作业,作业成本到成本对象(产品与服务)。这些成本动因是生产率的真实计量,是一种消耗比率。消耗比率的例子如,生产一百万个零部件时执行整备机器的总时间与所需的机器整备作业数量的比率。作业预算使用单位动因率来预算按新的产出水平所需的资源.它有助于公司及时地预测生意的突然变化引起的财务结果,例如失去一位大客户。企业管理者现在需要快速且精确地信息,而作业预算是完成这一任务的最好方法。图4-l应用作业成本管理千平衡计分卡构架(资料来源:I)HL公司平衡计分卡应用手册1'52)作业成本管理与作业预算在平衡计分卡内的角色如图所示。上图是个典型地以识别愿景与战略开始的过程。一旦完成,与它们相连系战略目标被设立和计量。作业成本管理是这里应用,尤其为业务建模,确定合适的指标计量,并为平衡计分卡的步骤4提供这些计量的正确数字。步骤3是计划与预算。组织较少实施作业预算,但是如果已完成了作业成本管理,这将是一个自然地进程。最后一步是业绩管理。组织对于每一战略做得如何,平衡计分卡给予相应的反馈。战略需要改变吗?这些流程如何呢?指标计量需要替换吗?整个过程环是个不断学习的过程,组织需要经历多次迭代,有时从没有达到完美永恒地战略。作业成本管理与平衡计分卡应用的关键成功因素我们将概括5个关键成功因素cSF廿.由于AB叫与BSC是不同层次的管理工具,CSFI应用于AB叫,而CSF2-5两者都应用。许多管理与成本会计书籍的作者,尽管详细描述了AB04的功能与作用,但却提醒人们它难于实旖.这起源于ABcM常被认为是“细化到头发丝的练习”的错误。下列这些最重要的关键成功因素指明了方向。CSFI:选择合适的明细数量80/20规则通常起作用。80%的成本常被最大的3到5个作业所消耗。所以,不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担心其余的100个作业消耗剩余的20%的成本。只有在你实际需要时才细化作业,例如,当你试图改进一个高成本而以重要的面向客户的流程时.CSF2:不要试图计量太多东西只选择那些与组织的战略目标相一致的相关计量指标。如果你有太多的计量指标,你就会被一大堆不相关的计量所包围;越多的计量指标意味着模型的庞大和更多的数据收集工作;这些都为实旅工作增加了困难.使用ABCM来驱动平衡计分卡中的目标与指标计量,AB叫方法应着重应用在主要的几个关键战略指标计量指标。CSF3:高层管理人员的积极支持与参与高层管理人员的积极参与和支持是绝对必要的,否则项目进程很快就会停滞不前。当对工作流程进行分析与检阅的时候,整个组织的员工一般会变得紧张起来。他们以为会缩减生产线的工作。最高管理层必须表明承诺,并将明确的信息在整个组织内传播,以便全体员工不会被误解。只有这样,员工才会齐心协力,项目实施道路上的障碍会越来越小。CSF4:必要的资源投入AB例与BSC的革新是要付出成本的。专业技术也是必需的。一些是组织内可以利用的,另外一些是来自公司外部的咨询顾问。必须设立一定的预算。”CFS--CriticalSuccessFactors暨鉴定成功因素.张培刚,‘发展经济学’,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年3月第3版P36620世纪杰出的会计大师科勒教授在1952年编著的‘会计师词典》中,首次提出了作业、作业账户、作业会计等概念。1971年,乔治·斯托布斯(George·Staubus)教授在‘作业成本计算和投入产出会计'(Activityut-OutputCostingandInpAccounting)中对“作业”、。成本”、“作业会计”、“作业投入产出系统”等概念作了全面系统的讨论。20世纪80年代后期,美国芝加哥大学的青年学者库伯(RobinCooper)和哈佛大学教授卡普兰(RobertSkaplan)注意到这种情况,在对美国公司调查研究之后,发展了斯托布斯的思想,提出了以作业为基础的成本计算ABC“核算法.ABC法一个重要的特点在于它不是仅就成本论成本。ABC法不仅能够提供相对精确的产品成本信息,而且能对所有作业活动进行追踪动态反映。在作业链中,每完成一项作业,就消耗一定资源,同时能对所有作业活动进行追踪动态反映。作业成本分析方法由三个阶段组成:第一阶段,间接成本累计进入间接成本池,劳动力成本或设备成本合并后进入间接成本池。而直接成本累计后不经过任何中间步骤直接进入作业成本池。第二阶段把间接成本池的资源映射到作业成本池,这是间接成本配置过程。第三阶段的映射是把作业成本映射到成本的目标值,表明各种作业(活动)对总成本的贡献。用传统的会计方法核算的成本往往不够准确。传统成本计算方法也不能揭示出产出量与间接费用之间的关系,使产品计算结果失真,因而不能满足管理部门在进行定价、自制与外购、生产批量等决策的需要。现代物流业已把信息的统计、处理、分析作为重要的发展方向,为企业现代化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作业成本核算方法(Activity—BasedCosting(ABc))为适应这一目标提供了一个有利的工具。ABC是~个过程,它超越了传统成本会计的界限,将企业的直接成本与间接成本分配到各个主要活动中去,然后将这些活动分配给相关的产品和服务。通过把企业主要活动和特定的产品或服务联系起来,帮助管理者了解耗费资源的真正原因和每项产品与服务的真实成本。作为~种现代战略管理工具,ABc克服了传统的成本会计过程中的不足。它的出现,是基于活动消耗资源而产品和服务消耗活动的理念。“ABC成本管理法—^ctivityCosting暨基于作业的成本.罗海成、王秉安,‘中小企业竞争力理论与实证》,福建人民出版社,2002年4月出版P196Based在作业观念下,产品成本是指所有的费用支出.只要是合理的、有效的,都是对最终产出有益的支出,因而,应记入产品成本.也就是说,作业观念下强调费用支出的合理有效性,丽不论其是否与产出有关.应用^Bc法会使我们正确分析产品成本的形成原因,从而有利于工作绩效的评估,找出成本差异的原因,不断改进工作方法,以降低产品的实际成本,增强企业产品的竞争力。综上所述,ABc方法通过区分不同的作业标志和作业目的(如采购、运输),可以计算出各个产品的期间费用。其分析的要点是:分析活动分析活动的内容包括:范围、性质、数量、比较和联系等。活动的必要性.即对不必要的活动进行确认.判断一项活动是否必要,通常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考察:一是用户必要否,若用户是必不可少的,那么这项活动是必要的;二是对成功运营必要否,若对成功运营是必要的,那么这项活动也是必要的。除此以外的活动都是不必要的,不必要的活动应尽量消除。活动作业量比较.仅凭本公司物流活动业务量的效率、效益不足以说明问题,需要将其与其他公司的活动进行比较分析,从而发现相对差距和值得改进之处。各项活动之间的联系分析。要达到一定目标需要经过一系列物流活动,而这一系列物流活动相互协调才能将重复性活动、活动占用的时间降至最少。挖掘成本动因寻找导致不必要活动或不佳活动产生的原因,从而为最终消除不必要的活动和活动成本找到依据.建立活动计量体系活动分析、成本动因分析都是定期进行的,但是物流活动是每一天都在进行的,为了确保每一项活动都对生产、服务、经营均有贡献,需要建立活动计量体系。该体系的主要内容包括:确定目标。即满足用户需求和成功经营物流的目标体系。目标落实到参与活动的人员。每一参与活动的人员都应了解企业目标的重要性,以及各目标之间的关系。采用多种计量方法。寻找对每项作业进行计量的方法,正确反映每项活动对总目标的贡献大小,作为改进活动和进行奖励的依据。实旌ABC的步骤实施ABC的第一步是获得最高管理层的支持和同意。这一步非常关键,原因如下:ABc要求与企业不同部门的代表组成跨部门合作小组。ABC将对企业及其活动的传统观念形成挑战,可能会要求企业机构的改革。高层管理者必须能够支持这种根本性的改革.实施ABC的第二步是,小组必须获得必要的信息以确定资源、活动成本指示器和成本对象。可以从企业的总账和平衡账目中获取必要的财务数据。这些资料提供了结构数据一资源的种类、活动的类型以及生产销售的产品或服务,同时还提供定期数据一资源的成本、消费量和产量的信息,结构数据一般保持稳定不变,而定期数据会随着^Bc评估时期的变化而改变最后,跨部门小组利用企业总账及平衡账目的信息来为各个成本对象分配活动,为各项活动分配资源。物流成本控制是以物流作业成本计算为基础,说明物流管理会计系统如何提供改善了的产品或服务和顾客信息,使管理者能够更好地制定关于产品定价生产组合、产品设计及建立顾客联系等决策。ABM以ABc作为主要的信息来源,进行作业分析、作业重构、标杆比较、业绩评价等活动。可以从两个角度认识A蹦:分配观和过程观。分配观下的A蹦,追踪成本到成本目标一首先追踪资源到作业,然后到成本目标;过程观下的ABM识别,引发作业成本的因素、确认作业、评价作业完成的质量。它是一个不断发展循环的过程。它包括四个阶段确认作业的增值阶段确认作业的增值性是指辨别作业是增值作业还是非增值作业。增值作业是那些为物流和客户带来利润的作业,他们是物流兴旺的关键。增值作业有两种类型:给客户带来价值的作业;是保证物流正常运转的必不可少的作业。非增值作业是那些可以消除或减少,但不会对物流迎合客户的需要和物流竞争力造成影响的一些作业,非增值作业是一种浪费。对于非增值作业来说,物流系统应考虑的不是如何使它们更有效率,而是如何消除这些非增值作业。作业重构阶段作业重构即是从作业层次上重新设计组织的各项工作,由于作业是组织的各个基本活动,所以重购作业,也即重构了组织,重构了物流系统。在作业重构时,需要注意如下两个问题:努力寻找引起成本的根源。有些时候,有的非增值作业,如移送原料不能被完全消除,有时很多企业就会想方设法使这个非增值作业更有效率.然而,企业的注意力更应集中在移送原料作业成本产生的根源上,从而找出降低成本的措施。而不应只看到引起成本的表面原因,应努力寻找深层次的根本原因.保持简单性。简单性是作业重构的一个重要原则。一般来说,复杂性都会引起成本的增加,企业中通常有下列一些引起复杂性的因素,分析这些因素有助于管理者找到成本发生的根本原因。标杆瞄准阶段作业重构后,物流企业建立起了一个只有增值作业的“该是如何”的模型,但是一个增值作业本身并不意味着它就能高效率地工作并产生高效益,所以,还必须对增值作业进行改进和完善,也就是将自身物流与最先进的物流系统进行比较,以最先进的物流系统为基准,争取达到或超过它。物流企业首先要详细了解自身的作业,最有问题的作业也就是最应改进的作业,然后再去了解作为基准点的物流系统是怎样做的。需要说明的是,对物流的改进并不是静态的,市场的竞争会促使改进的基准点不断提高,改进的目标便也应不断提高。A叫是个动态的过程,是个周而复始不断循环的过程。建立绩效评估系统阶段绩效评估是一个有效的管理工具,绩效评估系统应该能促使减少订货至交货的时间,提高生产率,改善质量,使物流不断地改进。一个好的绩效评估系统应该能促使减少订货至交货的时间,提高生产率,改善质量,使客户满意。在开发一个可行的绩效评估系统时应注意以下几个原则:绩效评估必须有助于实现物流的目标和战略,它们必须与它们所衡量的作业问有着协调性和目标一致性.绩效评估指标必须是可计量的,可以用~些比率,也可以用图表等人为工具.绩效评估必须较简单,以使操作和执行作业的职工容易理解它。绩效评估应能诱导人们有益的行为,被评估的人只对他所能控制的作业负责。绩效评估指出的问题的同时,也应列出获得的进步。绩效评估是用来促进作业改善的,而不是用做监视器,所以它们应能指出哪些地方获得改进,哪些地方还有改进的余地,而不仅仅是监督工人的工作。第二节物流人力资源战略的技术应用真正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统计,2002年物流本科教育方面,我国以专业的形式出现或者是以专业方向的形式出现的大学至少有40所;有50多所高校开设了交通运输和交通工程、电子商务专业等与物流相关的专业。一些高校已经意识到了物流人才紧缺的现状并开始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物流教育经验,物流研究机构也相应出现,这一切已经成为物流专业人才和学科体系的支撑,但进一步加强物流学科建设,解决理论和实际结合问题,加快人才培养,仍是我国高等教育物流专业建设的当务之急。在此背景下选才与人员的招聘和培养成为未来公司战略有效实施的关键。DHL公司通过向社会公开招聘,层层考核,筛选,制定了“以能力为核心,以绩效为导向“的用人原则,将合适的人放到合适的岗位上。并使用末位淘汰的制度,确保从业人员的优胜劣汰,公平竞争。第三节物流标准化战略的技术应用作为跨国公司,严格执行全球服务与操作标准,对物流标准化问题进行统一协调、规划、管理。物流标准化是以物流为一个大系统,制定系统内部物流设施、机械装备、专用工具等的技术标准,包装、仓储、装卸、运输等各类作业标准以及作为现代物流突出特征的物流信息标准,形成与国两;接轨的标准化体系。实现中国的合资公司全部操作与全球同步。应用到物流领域,物流标准化结合6西格玛形成了精益6西格玛物流技术应用,下面阐述精益6西格玛的四大要素和实施精益6西格玛物流的六大原则。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质量和速度都成了企业制胜不可或缺的条件。传统的精益管理是一种消除浪费、提高速度与生产率的方法,关注流程速度与效率的方法,主要偏向于对企业流程速度的改善,它衡量的是,为满足客户要求而进行的操作的迅速性;而6西格玛则是一种消除缺陷并减少流程波动的方法,主要偏向于对企业流程质量的控制,它衡量的是为满足客户要求而进行的操作的可靠性。因此,只有精益或者6西格玛都不能使企业在质量和速度两方面达到世界级企业31的目标,精益6西格玛应运而生。虽然6西格玛方法和精益生产方式有着许多相似之处,如:两者都需要高层的支持、都属于改进的方法、都可以应用于所有领域、都强调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都采用团队的方式实施改善、都具有显著的财务效果、都关注顾客的价值和需要。然而,我们还是要把这两种质量管理的方法结合起来,得到一种更有效的方式和行为。精益6西格玛是~种方法,通过提高客户满意度、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加快流程和改善资本投入,使股东价值实现最大化.如果企业中实施了其中的任何一种管理方法,不久就会发现需要另外一种管理方法来相互配合,所以将精益和6西格玛相互融合就能发挥最佳效果。因为,精益6西格玛能够更有效地直接降低成本,效果远胜于以往的任何改进方法,关键在于它同时兼顾了质量和速度两个因素。因为精益不能用统计的方法来管理流程单靠6西格玛无法显著地提高流程速度或者减少资本投入。一家公司如果要大幅度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加快响应速度,就必须同时拿起精益和6西格码这两件武器,消灭影响关键质量因素的问题和时间陷阱造成的延误。精益6西格玛内容广泛,概括起来主要有四大要素:在更短的时间内为顾客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即靠速度和质量取悦顾客。包括以下四点含义:第一、在市场上做得最好的公司是能够在顾客的角度看问题并及时满足其需求,顾客是决定质量的唯一因素;第二、减少任何不满足顾客需求的东西;第三、保持产品、服务和过程的一致性与稳定性;第四、要提供最低的价格而要盈利的唯一办法是改进质量和速度。改进流程,消除缺陷,减少波动。包括以下五点含义:第一、大多数质量问题存在于过程中而不是人;第二、改进的方法有工作程序文件化、检查工作步骤间的传递、教会员工持续所需的知识和方法、减少质量和速度的波动、改进速度。第三、波动是缺陷的主要来源,波动决定西格玛水平;第四、改进过程就是提高西格玛水平;第五、必须成为一个用过程概念来考虑问题和后果的人,即过程思考者.团队精诚合作以获取最大的产出。包括以下两点含义:第一、协作的技巧有:倾听、头脑风暴、讨论、整理想法和决策;第二、高效协作为:设定目标、明确责任、处理冲突、关注决策的制定、确保会议高效、培养持续学习、与其他团队协作.所有的决策都以事实和数据为基础。包括以下两点含义:第一、使用数据的障碍有缺少现成的数据、在收集和分析数据方面缺少训练、人们使用数据只是为了惩罚或奖励员工而不是改进流程;第二、数据包括结果数据(顾客满意度、财政收支等)和过程数据(速度、交付期、质量、缺陷等)。把精益思想和6西格玛方法应用到物流领域就有了精益6西格玛物流,这样就有机会来降低物流网络的成本,并且提高物流网络的绩效质量。精益6西格玛能为物流网络提供下面的功能:是一种战略,能够在生产设备刚好用完特定零件后,将原材料添加到生产设备中;实际上是一种配送职能,它只生产定购的产品,而且它的补充库存只用来替代已销售的货物;能够帮助你平衡需求和资源,并且帮助你减少供应链各阶段的库存.只要公司采纳精益制造,那么毫无疑问,他们必须实施原材料的拉动系统来支持制造流程。在设计物流网络时要重点考虑以下六个方面,只有有效地集中于整个供应链的关键部分,精益制造商才能够实现自己的目标,即尽量降低库存级别,平衡原材料流量,增强灵活性,并最终降低成本,提高利润。运输设计和交付频率.对于大多数企业和所有制造商而言,运输成本至关重要。过去,人们一度认为入境运输是不可避免的灾祸,而且只是一种交易的成本。但是现在,精益制造商们意识到,精益入境运输网络实际上具有战略意义,而且是支持原材料流入精益工厂的关键。因此,我们必须把注意力集中在入境运输的下列领域,以减少安全库存和循环时间:加快每位供应商的交付频率、减少厂际转让、减少工厂拖车场内拖车和原材料的等待时间、清除重复和无效的销售渠道、减少和预防运输损失、执行等量连续的工厂交付、减少运输设备(因为资产利用率提高)加快交付频率在精益环境中起着特殊关键的作用,因为精益原则取决于实现零库存目标的众多连续交付。这就意味着制造商必须打破传统的以卡车为单位运送原材料的习惯,渐增的交付频率降低了每批交付货物对工厂的空间要求。加快交付频率的第二个好处是在质量保证和发生低劣质量意外时提高质量,通过减少原材料库存和加快交付频率,供应商能够得到更迅速的反馈,其中包括单独交付大批量货物时可能一度隐藏的质量问题。由于精益网络内部所有供应商的交付频率提高,所以他们运送给制造商的批量更少了.缩减批量的主要挑战存在于制造商的内部,存在于采购和生产控制部门之间的职能障碍之中。一般而言,采购部门认为批量越大,折扣就越高,运输费用就越低.因此,精益环境的所有职能领域都毫无例外地被灌输以原材料采购“总成本”的思想。采购部门单独考虑的运费只停留在表面,因为只有压缩整个系统地成本,股东价值才能得到优化。其次,缩减批量如此重要地原因是它降低了来自制造商和供应商地需求型式偏差。可回收包装是实现供应链和制造流程中零件流动地基本工具之一。如果不采用可回收包装,入境运输路线地优化设计根本就不存在可能性,因为开始设计有效路线时,我们必须对每位供应商地空间要求有精确的了解。要想达到这种精确程度并且充分利用拖车空间,我们应该了解每种零件的所有装载特性:每批的零件数以及每托盘的批量数、包装的堆叠度和损失的敏感度、零件和包装之间的兼容性。精益制造业依赖通过生产流程拉动的稳定且一致的原材料流,拉动对于设计精益入境物流网络也很重要。只有执行等量交付,制造商才能够优化空间要求,尽量减少材料加工,并且降低总成本。而且,拉动还允许供应商开始利用精益技术,而不是大规模生产技术来制定自己的生产进度计划,因为零件是在这一天中一点一点从供应商那里运来的,而不是每天一次运来一大批。总之,等量实现了供应链各节点需求形式一致,工厂交付频率高,以及物流成本最优化。精益制造商需要的信息包括原材料何时到达工厂,以及原材料在特定时间在供应链中所处的阶段,原材料和成品库存的生产状况。许多有效地技术和系统能够帮助他们管理上述功能。对于精益制造商而言,流水线的可见度在企业内部至关重要。实际上,它对供应链的所有参与者同等重要。供应商、物流合伙人和制造商都必须了解工厂的入境货物是什么,工厂正在生产的产品是什么,供应商在特定时间可提供的货物是什么、.如果无法掌握这些,在物流方面执行精益可能会使制造商陷入次优化的境地,因为在不了解流水线的情况之下盲目地缩减库存很可能导致某时间点地原材料短缺。物流测量系统是物流网络地质量保证,反映特定精益战略地总体目标,有利于改进物流网络设计的信息流动.因此,我们应该执行下列的测量尺度:每位供应商的交付频率、供应提前期、供应准时性、供应批量、交付间隔、拖车和司机的利用率、供应商和制造商对原材料的空间要求、供应链的总库存量、原材料的等待时间、供应商的订单填充率。通过对这些关键要素的测量,精益专家就可以划分出影响入境网络精益特征的物流偏差。尽管还应有其他更为传统的物流测量标准,但是上述衡量标准针对的是系统的精益特征。只要有效利用上述测量标准,相关各方就能够区分出改进机会并且划分出优先处理的领域。在企业内部实施精益和6西格玛无捷径可走,实施精益6西格玛物流也是如此.有些人可能争论说精益6西格玛所带来的收益并不象外观表现的那样丰厚。比如:下游的制造商可能将保留库存的要求强加给上游的供应商,这样,总支出额不会出现实质性的变化,而该项费用最终转嫁给了产品成本,因此,我们要强制厂商在交易的某个阶段承担库存支出。这种评论是很有意义的,但是他们忽视了一个关键要素,即筛选精益6西格玛供应商,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而且我们要将这样的供应商当作自己的战略合作伙伴。其主要目标就是让供应链的所有参与者都实现精益原则,从而真正将所有的物流支出从系统中清除出去。只要公司在整个供应链中实旄精益6西格玛,公司各职能部门成本结构中的支出就会得到压缩。许多活动驱动因素及相关费用都包含在物流职能部门的范畴之内。物流在所有行业中起着关键作用,而且它的重要性是不容忽视的。进取的公司意识到自己在制造业和销售业的竞争已经成为过去,而他们现在正投身于供应链级别的竞争。精益6西格玛系统试图通过削减库存来优化物流职能,从而减少诸多由保留库存而引发的支出.一旦公司真正将供应商与客户之间的供应链依次连接起来,成本就会降低,质量就会提高,而且利润也会增加。第四节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战略的技术应用加快综合物流中心的建设,是提高物流综合效益的核心.大型综合物流中心,是指多功能、高层次、集散功能强、辐射范围广的现代化物流中心。DHL公司在基础设旌建设上投入1亿美金巨资,建设了北京;上海(浦东);广州:深圳四大枢纽口岸。服务于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湾地区。陆续在中国境内建立了73家分公司,服务不仅限于沿海大中城市,而且覆盖到了新疆和西藏。实践表明,基础设施的建设在公司发展中极具战略重要作用。第五节物流高科技战略技术应用在积极发展物流的同时,大力推广计算机、信息技术,使用高科技提升企业竞争力是关键。正如DHL公司高瞻远瞩率先与中国海关合作实现计算机联网,使用EDI”暨电子数据交换,实现货物到达前的空中预清关,实现清关无纸化。降低成本的同时大大提高了通关效率。发展信息流方面全部操作流程使用无线扫描枪在每个环节产生检查点,即时呈现在查询网络中,供全球信息共享。使公司和客户随时了解货物运输信息,极大地降低了查询成本和时间,让客户放心。电子商务的使用与推广在降低成本的同时为高端客户提供了多种选择和解决方案。6PS车辆卫星定位系统为车辆的调度和安全提供了保障。现代化的流水线缓解了一线员工的劳动强度,极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下面以电子商务和GPS为例论述物流高科技战略的技术应用。一、电子商务在物流中的应用(一)电子商务“与商流、资金流、信息流、物流电子商务的本质是商务,商务的核心内容是商品的交易,而商品交易会涉及到四方面:商品所有权的转移,货币的支付,有关信息的获取与应用,商品本身的转交。即商流、资金流、信息流、物流。其中信息流既包括商品信息的提供、促销行销、技术支持、售后服务等内容,也包括诸如询价单、报价单、付款通知单、转账通知单等商业贸易单证,还包括交易方的支付能力、支付信誉等。商流是指商品在购、销之间进行交易和商品所有权转移的运动过程,具体是指商品交易的一系列活动。资金流主要是指资金的转移过程,包括付款、转账等过程。在电子商务环境下,这四个部分都与传统情况有所不同。商流、资金流与信息流这三种流的处理都可以通过计算机和网络通信设备实现。物流,作为四流中最为特Interface数据交换平台.李雷鸣陈俊芳,‘组织一体化与信息整合的第三方物流',中”EDI:ExchangeData国流通经济杂喜,2003年3月第1版P235“电子商务:e-commerce.唐纳德j鲍尔所克斯(美)、戴维J克劳斯,‘物流管理一供应链过程一体化》,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年6出版P79殊的一种,是指物质实体的流动过程,具体指运输、储存、配送、装卸、保管、物流信息管理等各种活动.对于少数商品和服务来说,可以直接通过网络传输的方式进行配送,如各种电子出版物、信息咨询服务等。而对于大多数商品和服务来说,物流仍要经由物理方式传输。(二)电子商务与物流的关系电子商务是一场商业领域的根本性革命,然而,它在中国的发展的实际情况却远没有预想中的那样好,其中物流能力的滞后是一个重大的原因。过去,人们对物流在电子商务中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对于物流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应发生变化也认识不足,认为对于大多数商品和服务来说,物流仍然可以经由传统的经销渠道。但随着电子商务的进一步推广与应用,物流能力的滞后对其发展的制约越来越明显。物流的重要性对电子商务活动的影响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注意。但是电子商务与物流究竟是什么关系,却很少有人去探究。目前对这个关系把握最宏观的一个观点是“物流是电子商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然,它有一定道理,但并不确切。这是基于以下两点理由:第一,电子商务最本质的成功是将商流处理信息化,信息处理电子化。电子商务简而言之,就是在网上进行商品或服务的买卖。这种买卖,是商品或服务所有权的买卖,也就是商流。有的观点认为商流要靠物流支持,所以说“物流是电子商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物流和商流之间并不只是支持与被支持的关系,像废弃物回收与退货就是两个例子。对于物流与商流的关系,可能这样说更好一点:物流与商流,即电子商务的本质内容,是相对应关系,换个说法,就是物流和电子商务是相对应的关系。第二,网络经济将商流、资金流信息化,将信息流电子化,把商务、广告、订货、购买、支付、认证等实物和事务处理虚拟化、信息化,可以说是虚拟经济。而物流是实体的位置转移,说“实”是“虚”的组成部分,怎么看也是不恰当的,而把这种关系说成是“虚实相应”可能更为合适。这里补充一点,商流可以包括服务(此处的“服务”不包含物流服务)所有权的转移,而服务的真实“交付”,即消费,并不是物流的内容,但这也是一种“虚实相应”关系,把服务消费与实物位移合并在一起,与电子商务称“虚实相应”才真正恰当。从上面的论述可以看出,物流与电子商务的关系极为密切。物流对电子商务的实现很重要,电子商务对物流的影响也肯定极为巨大.物流在未来的发展与电子商务的影响是密不可分的,可以这样理解这种关系:物流本身的矛盾促使其发展,而电子商务恰恰提供了解决这种矛盾的手段;反过来,电子商务本身矛盾的解决,也需要物流来提供手段,新经济模式要求新物流模式。由于电子商务与物流问密切的关系,电子商务这场革命必然对物流产生极大的影响。这个影响是全方位的,从物流业的地位到物流组织模式、再到物流各作业、功能环节,都将在电子商务的影响下发生巨大的变化.电子商务是一次高科技和信息化的革命。它把商务、广告、订货、购买、支付、认证等实物和事务处理虚拟化、信息化,使它们变成脱离实体而能在计算机网络上处理的信息,又将信息处理电子化,强化了信息处理,弱化了实体处理。这必然导致产业大重组,原有的一些行业、企业将逐渐压缩乃至消亡,将扩大和新增一些行业、企业。产业重组的结果,可能实际上使得社会上的产业只剩下两类行业,一类是实业,包括制造业和物流业;一类是信息业,包括服务、金融、信息处理业等。在实业中,物流企业会逐渐强化。物流企业会越来越强化,是因为在电子商务环境里必须承担更重要的任务:既要把虚拟商店的货物送到用户手中,而且还要从生产企业及时进货入库。物流公司既是生产企业的仓库,又是用户的实物供应者。物流企业成了代表所有生产企业及供应商对用户的唯一最集中、最广泛的实物供应者。物流业成为社会生产链条的领导者和协调者,为社会提供全方位的物流服务。可见电子商务把物流业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为其提供了空前发展的机遇。在传统的供应链渠道中,产品从生产企业流到消费者手里要经过多层分销商,流程很长,由此造成了很多问题。现在电子商务缩短了生产厂家与最终用户之间供应链上的距离,改变了传统市场的结构。企业可以通过自己的网站绕过传统的经销商与客户直接沟通。虽然目前很多非生产企业的商业网站继续充当了传统经销商的角色,但由于它们与生产企业和消费者都直接互连,只是一个虚拟的信息与组织中介,不需要设置多层实体分销网络(包括人员与店铺设施),也不需要存货,因此仍然降低了流通成本,缩短了流通时阃,使物流径路短路化。传统的供应链由于供销之间的脱节,供应商难以得到及时而准确的销售信息,因此只能对存货管理采用计划方法,存货的流动是。推动式”的。它有几个明显的缺点:第一是缺乏灵活性,销路好的商品,其存货往往可得性差,销路不好的就积压;第二是运转周期长,等等。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供应链实现了一体化,供应商与零售商、消费者通过Internet连在了一起,通过POS、EOS等供应商可以及时且准确的掌握产品销售信息与顾客信息。此时存货管理采用反应方法,按所获信息组织产品生产和对零售商供货,存货的流动变成“拉动式”,完全可以消除上述两个缺点,并实现销售方面的“零库存”.第三方物流是指由物流劳务的供方、需方之外的第三方去完成物流服务的物流运作方式.鉴于日前第三方物流在实践中的成功发展,有人预言它将是电子商务时代物流业方面最大的变化.第三方物流将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得到极大发展,因为:跨区域物流。电子商务的跨时域性与跨区域性,要求其物流活动也具有跨区域或国际化特征.电子商务按其交易对象可分为B2C和B2B。在B2C”形式下,如A国的消费者在B国的网上商店用国际通用的信用卡购买了商品,若要将商品送到消费者手里,对于小件商品(如图书),可以通过邮购;对于大件商品,则是速递公司完成交货.目前,这些流通费用一般均由消费者承担,对于零散用户而言流通费用显然过高。如在各国成立境外分公司和配送中心,利用第三方物流,由用户所在国配送中心将货物送到用户手里,可大大降低流通费用,提高流通速度。在B2B形式下,大宗物品的跨国运输是极为繁复的,如果有第三方物流公司能提供一票到底、门到门的服务,则可大大简化交易,减少货物周转环节,降低物流费用.并且,跨上商店一般都是新建的企业,不可能投资建设自己的全球配送网络,甚至全国配送网络都无法建成,所以他们对第三方物流的迫切要求是很容易理解的。电子商务时代的物流重组需要第三方物流的发展。电子商务时代,物流业的地位将大大提高,而未来物流企业的形式就是以现在的第三方物流公司为雏形,”B2C:BusinessClient唐纳德J鲍尔所克斯(美)、戴维J克劳斯,械工业出版社,1999年6出版P105tO‘物流管理~供应链过程一体化》,机第三方物流将发展成为将来整个社会生产企业和消费者的“第三方”。传统的采购极其复杂。采购员要完成寻找合适的供应商、检验产品、下订单、接取发货通知单和货物发票等一系列复杂繁琐的工作。而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的采购过程会变得简单、顺畅.近年来,国际上一些大的公司己在专用网络上使用EDI,以降低采购过程中的劳务、印刷和邮寄费用。通常,公司可由此节约5一lO%的采购成本。因特网与之相比可进一步降低采购成本。与专用增值网相比,大公司能从因特网的更低传输成本中获得更多收益。因特网也为中小型企业打开了一扇大门。通过因特网采购,可以接触到更大范围的供应厂商,因而也就产生了更为激烈的竞争,又从另一方面降低了采购成本。配送在其发展初期,主要是以促销手段的职能来发挥作用。据有的学者研究,供大于求的买方市场格局才是推行和发展配送的适宜环境.这说明在电子商务产生之前,配送存在的根本原因是为了促销。配送建筑在这样的层次上,地位并不高,发展也不太快。我国推行配送制的过程就不很顺利,如试点城市之一的无锡市,物资配送的总金额,1992年和1993年分别达8亿元和10亿元,1995年则降至8亿元,1996年不足8亿元。而在电子商务时代,B2C的物流支持都要靠配送来提供,82B”的物流业务会逐渐外包给第三方物流,其供货方式也是配送制。没有配送,电子商务物流就无法实现,电子商务也就无法实现,电子商务的命运与配送业联在了一起。同时,电子商务使制造业与零售业实现“零库存”,实际上是把库存转移给了配送中心,因此配送中心成为整个社会的仓库。由此可贝”配送业的地位大大提高了。实际上,对于电子商务交易方式本身来说,买方通过轻松点击完成了购买,买方势必要把货物配送到家,否则买方选择这种交易方式的意义何在呢?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电子商务时代的物流方式就是配送方式。配送中心成为商流、信息流和物流的汇集中心。原来,物流、商流和信息流是“三流分立”的,而信息化、社会化和现代化的物流配送中心把三者有机地结合在~起。从事配送业务离不开“三流”,其中信息流最为重要。实际上,商流和物流都是在信息流的指令下运作的。畅通、准Business唐纳德J鲍尔所克斯(美)、戴维J克劳斯,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年6出版P108”B2B:Businessto‘物流管理一供应链过程一体化'确、及时的信息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商流和物流的高质量与高效率。下面将从两个方面来撩讨电子商务对物流网络的影响,一个方面是和信息直接相关的物流网络,另一方面是实际的物流网络。物流的网络信息化是物流信息化的必然,是电子商务下物流活动的主要特征之一。当今世界Internet等全球网络资源的可用性及网络技术的普及为物流的网络信息化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这里指的网络信息化主要指以下两种情况:第一是物流配送系统的计算机通信网络,包括物流配送中心与供应商或制造商的联系要通过计算机网络,另外与下游顾客之间的联系也要通过计算机网络通信。第二是组织的网络,即Intranet。比如,台湾的电脑业在90年代创造出了。全球运筹式产销模式”,这种模式的基本点是按照客户定单组织生产,生产采取分散形式,即将全世界的电脑资源都利用起来,采取外包的形式将一台电脑的所有零部件、元器件、芯片外包给世界各地的制造商去生产,然后通过全球的物流网络将这些零部件、元器件和芯片发往同一个物流配送中心进行组装,由该物流配送中心将组装的电脑迅速发给订户。这一过程需要有高效的物流网络支持,当然物流网络的基础是信息、电脑网络。物流网络可划分成线路和结点两部分,其相互交织连结,就成了物流网络。我们知道物流结点设施的设置,将确定如何进行存货、交付,还融合进运输能力。电子商务会使物流网络产生那些变化呢?首先,仓库数目将减少,库存集中化。配送与JIT的运用已使某些企业实现了零库存生产,将来由于物流业会成为制造业的仓库与用户的实物供应者,工厂、商场等都会实现零库存,上千家万户的零散库存.自然也不会再设仓库了。配送中心的库存将取代社会其次,将来的物流结点的主要形式是配送中心.现在,仓库的专业分工将其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以长期贮藏为主要功能的“保管仓库”,另一类是以货物的流转为主要功能的“流通仓库”。在未来的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管理以时间为基础,货物流转更快,制造业都实现“零库存”,仓库又为第三方物流企业所经营,这些都决定了“保管仓库”进一步减少,而“流通仓库”将发展为配送中,厶。41再次,综合物流中心将与大型配送中心合二为一.物流中心被认为是各种不同运输方式的货站、货场、仓库、转运站等演变和进化而成的一种物流结点,主要功能是衔接不同运输方式。综合物流中心一般设于大城市,数目极少,而且主要衔接铁路与公路运输。配送中心是集集货、分货、集散和流通加工等功能为一体的物流结点。物流结点的设置与运输是有密切关系的.目前,欧洲一些国家的货运己被划为“一次运输”和“二次运输”。“一次运输”是由中央仓库到配送中心的运输,“二次运输”是从配送中心到用户的末端运输.这也是运输的一个发展趋势。结合运输来考虑,物流中心与配送中心都处于一次运输与二次运输的衔接点(物流中心衔接了不同运输方式,也同时衔接了一次运输与二次运输),都具有强大的货物集散功能,因此综合物流中心与大型配送中心很可能合而为一。目前在实践中,城市综合物流中心的筹建已经开始,它是上述变化的一个具体体现。城市综合物流中心将铁路货运站、铁路编组站和公路货运站、配送、仓储、信息设旋集约在一起,可以减少必须经过大规模编组站进行编组的铁道运输方式,实现各城市综合物流中心之间的直达货物列车运行,使。一次运输”顺畅化;又可以利用公路运输实行货物的集散、完成“二次运输”;还可以实现配送中心的公用化、社会化,并使库存集中化。物流中心己成为城市功能的有机组成部分,一般来说,其选址应处于市区边缘和交通枢纽结点。电子商务环境下,传统运输的原理并没有改变,但运输组织形式受其影响,却有可能发生较大的变化。运输分为一次运输与二次运输。物流网络由物流结点和运输线路共同组成,结点决定着线路。传统经济模式下,各个仓库位置分散,物流的集中程度比较低,这使得运输也很分散,像铁路这种运量较大较集中的运输方式,为集中运量,不得不采取编组而非直达方式(只有煤炭等几种大宗货物才可以采用直达方式)。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库存集中起来,而库存集中必然导致运输集中。随着城市综合物流中心的建成,公路货站、铁路货站、铁路编组站被集约在一起,物流中心的物流量达到足够大,可以实现大规模的城市之间的铁路直达运输,运输也就被划分成一次运输与二次运输。一次运输是指综合物流中心之间的运输,二次运输是指物流中心辐射范围内的运输。一次运输主要应运用铁路运输,因为运输费率低,直达方式又使速度大大提高了。二次运输用来完成配送任务,它由当地运输组织(即运输组织人员、运输范围,服务对象都在当地区域范围内)来完成。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多式联运将得到大发展。这是由以下几条原因所导致:第一,电子商务技术,尤其是Extranet使企业联盟更加容易实现。而运输企业之间通过联盟,可扩大多式联运经营。第二,多式联运方式为托运人提供了一票到底、门到门的服务方式,因为电子商务的本质特征之一就是简化交易过程,提高交易效率.在未来电子商务环境下,多式联运与其说是一种运输方式,不如说是一种组织方式或服务方式。它很可能成为运输所提供的首选服务方式。物流信息在将来变得十分重要,将成为物流管理的依据。信息流由闭环变为开环.原来的信息管理以物流企业的运输、保管、装卸、包装等功能环节为对象,以自身企业的物资流管理为中心,与外界信息交换很少,是一种闭环管理模式.现在和未来的物流企业注重供应链管理,以顾客服务为中心。它通过加强企业间合作,把产品生产、采购、库存、运输舀己送、产品铸售等环节集成起来,将生产企业、配送中心(物流中心)、分销商(零售点)网络等经营过程的各方面纳入一个紧密的供应链中。此时,信息就不是只在物流企业内闭环流动,信息的快速流动、交换和共享成为信息管理的新特征。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现代物流技术的应用,使得传统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某些模块的功能发生了变化.在电子商务的环境下,采购的范围扩大到全世界,可以利用网上产品目录和供应商供货清单生成需求和购货需求文档。运用GIS、GPS和I:F等技术,运输更加合理,路线更短,载货更多,而且运输由不可见变为可见。条码技术的使用可以决速、准确而可靠的采集信息,这极大地提高了成品流通的效率,而且提高了库存管理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原先一个公司的各仓库管理系统互不联系,从而造成大量交叉运输、脱销及积压。而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各个仓库管理系统实现了信息共享,发货由公司中央仓库统筹规划,可以消除上述缺点。发货同时发送相关运输文件,收货人可以随时查询发货情况。电子商务和物流作为现代流通的两大手段,相互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当前电子商务的兴起,对传统物流组织产生极大影响。本文对电子商务与物流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得出它们之间的关系是“虚实相应”的关系.然后本文从各个角度分析了电子商务对物流及其管理产生的影响,从物流业这方面得出了物流业的地位大大提高、供应链短路化、第三方物流成为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企业的主要形式等结论;从物流的两个作业环节——采购与配i卜的角度分析,采购将更方便、价格更低,配送的规模与地位将大大提高,并且成为商流、信息流与物流的中,运输被划分为一次运输与二次运输,更为方便的“多式联运服务”被广泛提汇集中心;从物流的各功能环节看,库存集中化得到实现;库存集中导致运输集供;开环流动的信息成为物流作业的主要依据。二、全球定位系统在物流中的应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是美军70年代初在“予午仪卫星导航定位”技术上发展而起的具有全球性、全能性(陆地、海洋、航空与航天)、全天候性优势的导航定位、定时、测速系统。GPS由三大予系统构成:空间卫星系统、地面监控系统、用户接收系统。空间卫星系统空间卫星系统由均匀分布在6个轨道平面上的24颗高轨道工作卫星构成,各轨道平面相对于赤道平面的倾角为550,轨道平面间距600。在每一轨道平面内,各卫星升交角距差900,任一轨道上的卫星比西边相邻轨道上的相应卫星超前300。事实上,空间卫星系统的卫星数量要超过24颗,以便及时更换老化或损坏的卫星,保障系统正常工作。该卫星系统能够保证在地球的任一地点向使用者提供4颗以上可视卫星。空间系统的每颗卫星每12小时(恒星时)沿近圆形轨道绕地球一周,由星载高精度原子钟(基频F=IO.23咖z)控制无线电发射机在“低噪音窗口”(无线电窗口中,2至8区间的频区天线噪声最低的一段是空间遥测及射电干涉测量优先选用频段)附近发射Ll、L2两种载波,向全球的用户接收系统连续地播发GPS导航信号.GPS工作卫星组网保障全球任一时刻、任一地点都可对4颗以上的卫”GPS:=GlobalPositioningSystem全球位置测定系统.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物流发展报告',中国物资出版社.2001年t2月出版P48星进行观测(最多可达ll颗),实现连续、实时地导航和定位GPS卫星向广大用户发送的导航电文是一种不归零的二进制数据码D(t),码率fd=50HZ.为了节省卫星的电能、增强GPS信号的抗干扰性、保密性,实现遥远的卫星通讯,GPS卫星采用伪噪声码对D码作二级调制,即先将D码调制成伪噪声码(P码和C/A码),再将上述两噪声码调制在Ll、L2两载波上,形成向用户发射的GPS射电信号。因此,GPS信号包括两种载波(LI、L2)和两种伪噪声码(P码、C/A码).这四种GPS信号的频率皆源于10.23唧Z(星载原子钟的基频)的基准频率。基准频率与各信号频率之间存在一定的比例。其中,P码为精确码,美国为了自身的利益,只供美国军方、政府机关以及得到美国政府批准的民用用户使用,c/A码为粗码,其定位和时间精度均低于P码,目前,全世界的民用客户均可不受限制地免费使用。地面监控系统地面监控系统由均匀分布在美国本土和三大洋的美军基地上的5个监测站、一个主控站和三个注入站构成.该系统的功能是:对空间卫星系统进行监测、控制,并向每颗卫星注入更新的导航电文地面监控系统各站的主要任务是:监测站用GPS接收系统测量每颗卫星的伪距和距离差,采集气象数据,并将观测数据传送给主控点。5个监控站均为无人守值的数据采集中心。主控站主控站接收各监测站的GPS卫星观测数据、卫星工作状态数据、各监测站和注入站自身的工作状态数据。根据上述各类数据,完成以下几项工作:及时编算每颗卫星的导航电文并传送给注入站。控制和协调监测站间、注入站阃的工作,检验注入卫星的导航电文是否正确以及卫星是否将导航电文发给了GPS用户系统。诊断卫星工作状态,改变偏离轨道的卫星位置及姿态,调整备用卫星取代失效卫星.注入站接受主控站送达的各卫星导航电文并将之注入飞越其上空的每颗卫星。45用户接收系统用户接收系统主要由以无线电传感和计算机技术支撑的GPS卫星接收机和GPS数据处理软件构成。GPS接收机GPS卫星接收机的基本结构是天线单元和接收单元两部分。天线单元的主要作用是:当GPS卫星从地平线上升起时,能捕获、跟踪卫星,接收放大GPS信号。接收单元的主要作用是:记录GPS信号并对信号进行解调和滤波处理,还原出GPS卫星发送的导航电文,解求信号在站星问的传播时间和载波相位差,实时地获得导航定位数据或采用测后处理的方式,获得定位、测速、定时等数据。微处理器是GPS接收机的核心,承担整个系统的管理、控制和实时数据处理。视屏监控器是接收机与操作者进行人机交流的部件。目前,国际上已推出几十种测量用GPS接收机,各厂商的产品朝着实用、轻便、易于操作、美观价廉的方向发展。GPS数据处理软件6PS数据处理软件是GPS用户系统的重要部分,其主要功能是对GPS接收机获取的卫星测量记录数据进行“粗加工”、“预处理”,并对处理结果进行平差计算、坐标转换及分析综合处理。解得测站的三维坐标,测体的坐标、运动速度、方向及精确时刻。GPS定位技术是正在发展中的高新技术,数据处理技术也处在不断更新之中,各系列GPS接收机制造厂家研制的处理软件也各具特色。GPS定位的基本方法GPS定位采用空间被动式测量原理,即在测站上安置GPS用户接收系统,以各种可能的方式接收GPS卫星系统发送的各类信号,由计算机求解站星关系和测站的三维坐标。由对GPS信号观测量的不同,GPS定位的基本方法有以下几种形式:伪距测量载波相位测量多普勒测量卫星射电干涉测量为了精密定位,一台GPS接收机往往不是单纯采用一种测量方式,而是以某种方式为主,并辅以其他方法。目前,全球定位系统己广泛应用于军事和民用等众多领域中。GPS技术按待定点的状态分为静态定位和动态定位两大类。静态定位是指待定点的位置在观测过程中固定不变的,如GPS在大地测量中的应用。动态定位是指待定点在运动载体上,在观测过程中是变化的,如GPS在船舶导航中的应用。静态相对定位的精度一般在几毫米几厘米范围内,动态相对定位的精度一般在几厘米到几米范围内.对GPS信号的处理从时间上划分为实时处理及后处理。实时处理就是一边接收卫星信号一边进行计算,获得目前所处的位置、速度及时问等信息;后处理是指把卫星信号记录在一定的介质上,回到室内统一进行数据处理。一般来说,静态定位用户多采用后处理,动态定位用户采用实时处理或后处理。GPS在道路工程中的应用,目前主要是用于建立各种道路工程控制网及测定航测外控点等。随着高等级公路的迅速发展,对勘测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线路长,已知点少,因此,用常规测量手段不仅布网困难,而且难以满足高精度的要求。目前,国内已逐步采用GPS技术建立线路首级高精度控制网,如沪宁、沪杭高速公路的上海段就是利用GPS建立了首级控制网,然后用常规方法布设导线加密.实践证明,在几十公里范围内的点位误差只有2cm左右,达到了常规方法难以实现的精度,同时也大大提前了工期。浙江省测绘局利用Wild200GPS接收机的快速静态定位功能施测了线路的全部初测导线,快速、高精度的建立了数百公里的高速公路控制网,取得了良好的效果。GPS技术也同样应用于特大桥梁的控制测量中。由于无需通视,可构成较强的网形,提高点位精度,同时对检测常规测量的支点也非常有效。如在江阴长江大桥的建设中,首先用常规方法建立了高精度边角网,然后利用GPS对该网进行了检测,GPS检测网达到了毫米级精度,与常规精度网的比较符合较好。GPS技术在隧道测量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GPS测量无需通视,减少了常规方法的中间环节,因此,速度快、精度高,具有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差分动态GPS在道路勘测方面主要应用于数字地面模型的数据采集、控制点的加密、中线放样、纵断面测量以及无需外控点的机载GPS航测等方面。1994年6月在同济大学试验了J【A盯实时相位差分卫星定位系统,在lkm范围内达到了优于2cm的精度,因此能够用于线路控制网的加密。GPS测量包含有三维信息,可用于数字地面模型的数据采集、中线放样以及纵断面测量。在中线平面位置放样的同时,可获得纵断面,在中线放样中需实时把基准站的数据由数据链传到移动站,从而提供移动站的实时位置,由于GPS仪器不象经纬仪那样可以指示方向,因此需与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相结合,从而可在计算机屏幕上看到目前位置与设计坐标的差异。机载动态差分GPS应用于航测在德国和加拿大已取得了成功,用载波相位差分测出每个摄影中心的三维坐标,而不再需要外控点测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GPS在汽车导航和交通管理中的应用三维导航是GPS的首要功能,飞机、船舶、地面车辆以及步行者都可利用GPS导航接收器进行导航。汽车导航系统是在全球定位系统6PS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型技术。汽车导航系统由GPS导航、自律导航、微处理器、车速传感器、陀螺传盛器、CD一_ROM驱动器、LcD显示器组成。GPS导航是由6PS接收机接收6PS卫星信号(三颗以上),求出该点的经纬度坐标、速度、时间等信息。为提高汽车导航定位精度,通常采用差分GPS技术。当汽车行驶到地下隧道、商层楼群、高速公路等遮掩物而与捕获不到GP¥卫星信号时,系统可自动导入自律导航系统,此时由车速传感器检测出汽车的行进速度,通过微处理单元的数据处理,从速度和时间中直接算出前进的距离,陀螺传感器直接检测出前进的方向,陀螺仪还能自动存储各种数据,即使在更换轮胎暂时停车时,系统也可以重新设定。由GPS卫星导航和自律导航所测到的汽车位置坐标数据、前进的方向都与实际行驶的路线轨迹存在一定误差,为修正这两者的误差,与地图上的路线统一,需采用地图匹配技术,加一个地图匹配电路,对汽车行驶的路线与电子地图上道路误差进行实时相关匹配作自动修正,此时地图匹配电路是通过微处理单元的整理程序进行快速处理,得到汽车在电子地图上的正确位置,以指示出正确行驶路线。CD-ROM用于存储道路数据等信息,LCD显示器用于显示导航的相关信息。GPS导航系统与电子地图、无线电通信网络及计算机车辆管理信息系统相结合,可以实现车辆跟踪和交通管理等许多功能,这些功能包括:车辆跟踪48利用GPS和电子地图可以实时显示出车辆的实际位置,并任意放大、缩小、还原、换图;可以随目标移动,使目标始终保持在屏幕上;还可实现多窗口、多车辆、多屏幕同时跟踪.利用该功能可对重要车辆和货物进行跟踪运输。提供出行路线规划和导航提供出行路线规划是汽车导航系统的一项重要辅助功能,它包括自动线路规划和人工线路设计。自动线路规划是由驾驶者确定起点和目的地,由计算机软件按要求自动设计最佳行驶路线,包括最快的路线、最简单的路线、通过高速公路路段次数最少的路线等的计算.人工线路设计是由驾驶者根据自己的目的地设计起点、终点和途经点等,自动建立线路库.线路规划完毕后,显示器能够在电子地图上显示设计线路,并同时显示汽车运行路径和运行方法。信息查询为用户提供主要物标,如旅游景点、宾馆、医院等数据库,用户能够在电子地图上根据需要进行查询.查询资料可以文字、语言及图象的形式显示,并在电子地图上显示其位置。同时,监测中心可以利用监测控制台对区域内的任意目标所在位置进行查询,车辆信息将以数字形式在控制中心的电子地图上显示出来。话务指挥指挥中心可以监测区域内车辆运行状况,对被监控车辆进行合理调度。指挥中心也可随时与被跟踪目标通话,实行管理。紧急援助通过GPS定位和监控管理系统可以对遇有险情或发生事故的车辆进行紧急援助。监控台的电子地图显示求助信息和报警且标,规划最优援助方案,并以报警声光提醒值班人员进行应急处理。GPS技术在汽车导航和交通管理工程中的研究与应用目前在中国刚刚起步,而国外在这方面的研究早已开始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设计了~种动态定位系统,该系统包括一台捷联式惯性系统,两台GPS接收机和一台微机,可测定已有道路的线形参数,为道路管理系统服务。美国研制了应用于城市的道路交通管理系统,该系统利用GPS和GIS建立道路数据库,在数据库中包含有各种现时的数据资料,如道路的准确位置、路面状况、沿路设施等,该系统于1995年正式运行,为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起到重要作用。近些年来国外研制了各种用于车辆诱导的系统,其中车辆位置的实时确定以往主要依据惯性测量系统以及车轮传感器,随着GPS的发展和所显示出的优越性,有取代前两种方法的趋势.用于城市车辆诱导的GPS定位一般是在城市中设立一个基准站,车载GPS实时接收基准站发射的信息,经过差分处理便可计算出实时位置,把目前所处位置与所要到达的目标在道路网中进行优化计算,便可在道路电子地图上显示出到达目标的最优化路线,为公安、消防、抢修、急救等车辆服务。GPS的其他应用GPS除了用于导航、定位、测量外,由予GPS系统的空间卫星上载有的精确时钟可以发布时间和频率信息,因此,以空间卫星上的精确时钟为基础,在地面监测站的监控下,传送精确时间和频率是GPS的另一重要应用,应用该功能可进行精确时间或频率控制,可为许多工程实验服务。此外,据国外资料显示,还可利用GPS获得气象数据,为某些试验和工程应用。全球定位系统GPS是近年来开发的最具有开创意义的高新技术之一,其全球性、全能性、全天候性的导航定位、定时、测速优势必然会在诸多领域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目前在物流企业已经被应用到车辆调度,快件追踪,安全监控等环节随着科技的发展今后在物流行业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第五章平衡计分卡导向的企业战略执行体系再造“75%的CEO的失败原因在战略执行“。美国《财富'曾告诉我们,“有效策划但得到有效执的战略还不到10%,72%的CEO认为执行战略比制定一个好的战略更难。”而全球平衡计分卡协会中国分支机构一博意门刚刚推出的(2006中国企业战略执行调研自皮书'也显示:“中国竞有83%的企业战略执行不力!可见战略执行的低效尴尬在中国情况更为突出。如果无法有效地实施战略,制定得再完美的战略也不过是纸上谈兵,不能带来实际价值,这种从战略到实践的空层,是战略管理中最为薄弱的环节。百略达集团中国博意门咨询总裁孙永玲博士认为,过去中国企业的战略核心在于抓住市场机会,执行是边做边学;国有企业是在政府计划下行事,自由度低。现在,随着行业竞争的加剧与市场迅猛的发展,已经不允许企业在战略执行这一关键问题上随欲而安。建立完善的,固化的持续性战略管理流程能够使企业在中国的成功的机会加倍。在中国企业管理进程中,提高战略执行,已经迫在眉睫!调查表明,83%的企业不能有效管理他们的战略,只有17%的中国企业有完善的,固化的持续性战略管理流程,优劣比例约l:5。可见在今天的中国,只有较少企业能对宏伟战略的实际执行过程进行清晰高效的管理。在拥有完善,固化的持续性战略管理流程的企业中,有超过八成的企业取得突破性的业绩;而这一数字在战略管理流程不完善的企业中仅为四成,由此可见,建立完善固化的持续性战略管理流程能够使企业成功的机会加倍。中国企业战略执行现状,从地域上看差别不大,即使是管理基础向来比较扎实的华东地区也没有明显的优势。相对而言,华南企业更加重视对新管理理念的吸收与运用。性质上看,合资与独资企业总体优于国企与民企。有15%的民企战略执行相当出色,甚至超过了国有企业的整体水平;但仍有相当数量的企业战略管理薄弱或未有足够重视,尤其在众多规模较小的民企。规模上看,较小企业往往仅盯市场而无暇战略管理,当达到一定规模(一般超过1亿)后,就开始关注规范化管理;当在进一步发展时,往往会因为过快的多元化膨胀而忽略了整体的协同管理,造成战略管理水准停滞或倒退:超过50亿的企业一般稳定并具有一定市场影响力,往往更热衷于整体管理水平的提升并保持领先。IBR的调查分析表明,通常企业只能获得其财务承诺结果的61%,更为严重的是,有半数的企业高层坦言并不知道问题处在哪里。实际上,战略执行的低效,CEO等高层是否认识正确和统领得当,对企业本身当然是决定性的。执行低效又两大原因:其一缺乏有效沟通及真正重视战略制定后,不能清晰直观地沟通给组织内各层级,只存在高管头脑中。绩效管理体系与战略脱节。绩效考核的指标大多数是财务指标,没有对过程进行管理。传统的绩效考核基于员工的职责或岗位,造成实际工作与战略脱节并缺乏积极性。没有系统的战略实藏计划,高管也没有完全投入到支持战略的实旖中去,忙着救活等具体操作,缺乏全盘考虑,很少挖掘深层次的原因去改进。百略达全球调查显示,85%的高管在战略考虑上时间平均不足l小时/月。正确的战略必须具备足够的操作性,实践性和衡量性,而且有字上而下的融洽沟通。大家的不认可或不清晰,尤其中层管理者的误解,会使执行发生偏差,走形,后果严重。其二过于关注人而忽视系统一直以来,大多数企业家都在关注管理人员的培养,认为没有合适的人就无法把战略目标落实到位。高层管理者的个人领导力和影响力在企业快速做大后,战略统筹应由系统运转来承担,企业不断壮大的同时员工也在员工目标任务中不断得到锻炼和成熟,就可以实现人才供需两旺。战略本身只是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一个方向,战略要得到切实执行需要依靠一套战略执行体系。1992年由卡普兰和诺顿教授提出的平衡计分卡是众多管理工具中的优秀代表,曾被HBR评为“7年来最有效的管理工具“。它实际是一个战略执行框架,可以将其他管理工具纳入到框架中来并进行有效链接,由此发展出了管理新理念一“战略执行。(见下面图表)。为了使股东满意,曩钔需要完成什么财务毫6西格玛/质量目标?为了达成财务目标需要如何服务客户?剿骼刻轳增长ll~“股东价值服务Il“7价格成本为使客户和股东满童,我们内部业务流必须敛好哪些质量耄}旦一内部流程l…~“。‘生产力l变革管理A∥~A∥‰为达成目标,组织应该如何学习与革新?兰冀导—一学习与成长持续学习I。……’知识瓷本lHR战略图5_1管理战略执行图4(资料来源:DIlL公司实际运行作者绘翩)专家分析,企业战略方面的失败的往往有两类:一是战略规划错误或有偏差;二是有正确的战略规划,没有执行系统或缺乏持续监测改进流程。目前,战略执行最有效的方法是采用平衡计分卡为代表的战略管理系统工具,作为企业战略执行的框架,这是提高战略执行的最关键点。全面重视系统建立:过去大部分企业的规划都是靠计划,主要靠财务预算来体现,无法体现战略的真正完整性.只是给分公司打电话发邮件,看财务报表,摸不到长期趋势和真实情况。一个年度计划生硬地发下去,领导者不能随着执行过程一起走,总是出了问题才追悔莫及。在战略制定的时候就开始建立执行系统纳入规划,并与每个人的绩效管理结合起来。简单说来,战略执行系统就是画战略图,将愿景,目标,指标,行动方案逐一细化,再分摊到各事业部和人,层次分明,清晰,观察便捷,动态性佳。战略执行系统就是一个沟通平台,使目标,方案的重点清楚突出;同时高层要有持续的酎心,不要急于求成,在学习摸索中领悟目标,行动,权重的分配方式。四大保障护航执行组织保障战略执行必须有一个固定组织保证,否则不能自上而下管理系统。成立一个部门,团队专人专用,由一个常务高管领导,进行定期调研,监测,反馈,改进管理,建立战略中心型组织,才能随时准确地描述,衡量和管理战略。平衡计分卡帮我们明晰了战略,制定了有效的执行系统,我们运用科学的方法来全面地执行战略,使日常工作更有针对性和计划性。流程保障有效地具体地动态地维持系统,需要完备科学流程。包括确立绩效考核目标,建立期望达成承诺,业绩评价,面谈与投诉,绩效改进等。IT保障执行碰到困难后,快速及时的数据收集,分析很重要,企业大,IT系统也庞大,需要引进先迸的数据管理系统来支持。制度保障包括奖励惩罚制度等,否则战略执行效果好坏与员工利益无关,难以持续。必须把战略执行与绩效挂钩;同时利用内部竞争力和团队荣誉体验来推动战略目标的实现。系统发生协同效应无论是平衡计分卡还是其他的战略执行系统工具,实际是一个组织战略执行的整体框架,其他的管理工具可以从某一个方面来完善战略执行体系,或者提高在相关领域的管理效率,从而被纳入战略执行整体体系中(见图表)图5-2组织战略执行体系(资料来源:经理人杂志)如前所述,物流资源整合的实质就是再造物流流程,也就是要对现有的物流流程进行根本性的反思和彻底的再设计,以便迅速提高企业物流流程的绩效水平。物流流程的再造涉及企业的全面变革,在此变革过程中,有各种博弈方进行的策略对抗或合作。物流流程再造能否成功,与企业物流流程再造的方案有密切的关系。企业在进行其物流流程再造之前会制定其方案。每个方案定会有优劣之分,但企业如果不去实行,是很难分辨方案优劣的。面临多种方案,由于企业的习惯力量使然,企业会有实行或不实行的策略选择。各种方案分别出现的可能性大小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方案是否可行,二是企业变革观念的强度。在这两个因素中,方案的可行是前提,企业变革观念的强度是保证这二者共同决定的博弈结果。再造企业物流流程是当今企业界最时髦的企业物流运作变革术语。但整合资源,再造企业物流流程并不是泛泛进行的,它不仅需要先进合理的观念作保证,还要有企业的组织、制度、技术、文化、信息等作保证,还要有足够的知识技能作保证。依据前述的物流资源整合的原则和实质,结合当前我国企业物流资源整合存在的主要问题,笔者以为,再造物流流程,实现企业物流资源的整合,主要应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第一节战略执行体系的观念再造“观念先行”是企业一切变革的客观要求,只有首先树立正确的观念,才有可能做正确的事。在当今的经济社会条件下,整合企业物流资源,再造企业物流流程,必须树立以下几个方面的观念:一是,再造物流流程的使命是为顾客创造价值;二是,企业物流流程在企业为顾客带来价值方面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三是,企业物流事业的成功来自于优异的物流流程绩效;四是,优异的流程绩效是通过科学的流程设计、合适的人员配置与良好的工作环境共同作用达成的,尤其是科学的流程设计(包括先进物流网络技术的应用),它是企业对顾客需求作出快速反应和物流流程本身有效性的根本保证。第二节战略执行体系的制度再造企业的发展需要有完善的市场制度(游戏规则)作保证。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加之以建国以后,计划经济的思想长期占主导地位受其影响,在当今的经济转轨中,不论从企业的宏观层面,还是从企业的微观层面看,都存在着基本制度的严重缺失,企业发展所需的制度供给不足。致使企业难以进行市场化、规范化和程序化的运作。如当前物流分割管理局面的存在,造成企业物流运作中存在大量的非市场化行为,这些行为的存在,破坏了社会的基本信用制度,使得以合作信誉为前提的,以物流运作虚拟为方向的企业物流流程再造的组织形态一一虚拟企业(供应链企业联盟)的运作变得十分的艰难。不仅严重抑制了企业物流效益的发挥,而且,使在其之后的制度演进还可能存在路径依存现象。因此,要想有效整合企业的物流资源,再造企业物流流程。我们必须:一、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和完善一个有关权利规范和保护的体系,对公民财产给予法律的保护。这是保证企业有效运作的最基础性的制度。这些制度应包括对所有权、债权、期权、契约等所作的界定和规范,还应包括各种权利流通和转让镧度的制定,对权利和权利行使收益进行保护。二是,在规范市场秩序和提升企业信誉的过程中,应强调执法的严肃性,长期一贯地依法行事。三是,从企业自身的角度而言,应加强以企业基本制度为基础各种规章制度的建设,完善企业的技术规范、业务规范和个人行为规范以及各种管理制度。第三节战略执行体系的组织再造由于企业资源投入的有限性和企业规模运作边际替代效应的存在。因此,企业不可能以无限制地进行企业规模扩张来获取衬益的增加。R科斯在1937年发表的经典论文‘企业的性质》一文中指出:企业是价格机制的替代物,其之所以存在就在于企业可以节省通过市场价格运转的交易成本。当企业内部交易成本增加并超出其外部价格的调节费用,必然导致其市场竞争能力的削弱。在新经济条件下,由于科技的发展,特别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使企业物流资源与社会物流资源进行无缝化对接成为可能。因此,我们可以依此对企业组织进行再造,在认真识别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基础上,顺应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的要求,将企业的非核心业务外包给世界范围内的。专家”企业,建立一种全新的,基于计算机网络技术支撑的诸种核心能力的动态联合体——虚拟企业组织。这样,可以克服企业传统规模运作的缺陷,以较少的物流资源投入来获取规模物流运作的效果。这是从今以后相当长时期内,企业组织运作的主流形式。第四节战略执行体系的文化再造企业文化的再造是~种较高形式的流程再造,企业文化对企业具有巨大的软约束力和驱动力,能保证企业物流流程再造的顺利完成。企业文化的再造,包括企业的使命、基本目标、战略的转变,是最为复杂和艰难的部分。成功实施企业文化的再造,需要对企业有一种全新的价值理念。应在企业高层领导的重视下进行。企业文化再造,应有远景目标的规划,强调企业组织的持续发展。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提高是基于企业所拥有的知识存量。因此,文化再造必须以提商企业的知识存量为目标,在企业内部及虚拟企业成员之间建立学习型组织,进行第五项修炼,改进其心智模式,进行自我超越。在企业文化再造过程中,激励学习和创新机制是其重要内容,它需要以人为本,重新设计企业的考评体系。以学习为手段使整个企业的知识存量得以提高,并不断刨新,最终实现企业素质的提高。第六章平衡计分卡导向的企业战略绩效管理第一节绩效管理概述所谓绩效管理是为了达成组织的目标,通过持续开放的沟通过程,形成组织目标所预期的利益和产出并推动团队和个人做出有利于组织达成的行为。绩效管理不同于绩效评估,它是一个完整的管理过程,侧重于信息沟通与绩效的提高,伴随管理活动的全过程,要有事先的沟通与承诺。而绩效评估是管理过程的局部环节和手段,侧重判断和评估事后的评价,只出现在特定的时期和事后的评价。绩效管理过程提供了管理工具澄清上级与下级就个人绩效及其他方面的期望值,事先沟通部门或团队的目标并获得承诺,记录员工在企业内部职业发展过程的绩效状况.绩效管理是一个管理过程,旨在有效分解组织目标(组织的使命一发展战略一目标一业务单元的目标一每个职位的责任)。绩效管理提供给管理者一个分解组织目标到员工的机会,使管理者能够向员工说明自己对工作的期望和工作衡量标准,绩效管理也使管理者能够对绩效计划和实施情况进行监控。对于员工可以帮助其实现从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与归属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的过渡与上升。DIIL公司的绩效管理实践是通过过程(绩效规划:辅导与反馈:评估),系统(平衡计分卡;职能部门战略关键指标;个人关键工作目标;岗位绩效考核),工具(经理人员的8项能力测评;主管人员的年度考评:普通员工的月度考评)实现的。第二节绩效管理系统“平衡计分卡“是一个衡量,评价企业的综合计分指标体系,是一系列财务绩效衡量指标与非财务绩效衡量指标的综合体,是一种战略规划和部署工具,提供给管理者更广泛,丰富的管理及决策信息,带动中层管理者参与对公司愿景,使命,价值观和主要指标拥有全面认识。它的价值在于将组织的战略目标与一组衡量指标有机的结合起来,将公司使命化为结果。它是员工业绩管理系统的一种工具,将平衡计分卡与奖励制度结合起来。平衡计分卡在企业中主要与四个方面密切相关财务面:企业在股东眼里的表现客户面:致力于优质服务,使客户满意内部运营面:什么是成功的关键因素,什么样的业务流程予以保障学习与成长面:我们坚持变革,不断创新和提高图6_1平衡积分卡的四个方面(资料来源:DHL公司平衡计分卡指导手册)如图所示平衡计分卡在其中的作用在于先期以平衡计分卡为导向制定了企业的使命和经营策略并以此为核心,四方面围绕着核心细化各自目标和考量标准,相互关联相互影响达到平衡。在DHL实际应用过程中,以物流行业的具体行业特点,纵向主要关注财务层面;服务流程层面和组织发展层面。横向主要关注并致力于满足股东需要,客户需要,员工需要。以此为核心设定指标,平衡相互之间的关系,使企业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满足股东需要,Shareholder满足客户需要Customer满足员工需要Employee财务面Rev帅ue-30%日Br丁~20%开nuclal帅lity服务滚程面TTPerformance(2fromoPs)-20%APMSS(CS)·10%组织发展性的Org.D——b脚nemHighPerformerRetentionRate·础图6-2平衡计分卡矩阵(资料来源:Ⅸ儿公司平衡计分卡应用手册)第三节绩效管理流程绩效管理是建立在年度工作重心基础之上的,根据年度工作重心进行绩效规划,明确内容和考核标准,分解到各部门和责任人;定期要进行业务回顾与跟进在业务回顾过程中要对下级进行辅导并听取在执行过程中的反馈。对绩效完成情况进行与制定的指标进行校对和评估,完成或超越指标要知道主要驱动因素。为达成指标要找出原因和制定改进方案。若外部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要适时进行调整和修订指标。各企业根据业务特点,以月度,季度为周期进行绩效管理。DHL公司是以月度为周期进行的绩效过程管理的,下面是NiL公司在绩效管理工程中的应用和具体操作要求。60鞫黪嘲熟镭鬻6如f#攀镕“^镌#q麟斜日#㈣8礴蔫—嘲—,戮速一蠢滋魏警9∑圆/沁西图6-3绩效管理过程图(资料来源:DIL公司绩效管理流程)绩效规划:通常在每年1月进行完成以下任务:(见图铲4分解图)公司平衡计分卡与职能部门战略关键指标由全国至分公司的分解与建立任职人与其上级经理/主管回顾任职人岗位描述,就岗位绩效和个人目标达成一致。任职人与其上级经理/主管回顾任职人岗位要求能力并确认所需要的发展计划。61ooo图6-4分解图(资料来源:Dn公司平衡计分卡应用手册)ooo辅导与反馈随后的跟进:职能部门战略关键指标,平衡计分卡及岗位绩效考评指标的达成情况按月度跟进个人目标,可由上级与在岗位按约定的时间进行跟进,至少在6月与7月之间要进行一次,也可按月跟迸。根据约定的绩效目标与标准回顾进展,如需要采取改进措施和根据新的工作重心修订绩效规划。上级持续地辅导与支持。评估评估公司平衡计分卡,职能部门战略关键指标,岗位绩效考评指标与个人目标的达成情况。任职人与其上级经理回顾过去时间内的绩效,进行面谈。上级经理与任职人评估能力,确定双方认同的发展计划。完成过去一年的绩效面谈表格交人力资源部根据绩效达情况及未来需求制定下一绩效年度的绩效期望.第四节绩效管理工具绩效管理是连续性的,除要关注绩效达成情况,更要关注任职人的能力指标,能力是前提,绩效是结果.下图是德国邮政对绩效管理开发的工具。图汹绩效管理工具系统结构图【资料来源:德国邮政绩效管理指导)DHL公司全球统一使用如下表格进行绩效管理(因涉及知识产权保护无法提供样本)Forml:CurriculumVitaeForm2:ABCPerformanceEvaluationExpressForm3:ManagerReeonmendationForm4:CareerAspirationsForm5:IndividualOevelopmentPlan第五节绩效管理面谈绩效面谈是绩效管理的重要环节,在绩效面谈中主要是明确工作职责和明确完成时间,和所需支持。对阶段性结果进行评估,对任职人的能力提升进行规划,探讨制定下一个具有挑战性的工作目标,为年中和年底的结果奠定基础。图6-6绩效面谈时间分解图(资料来源:OHL人力资源管理手册)绩效面谈步骤1.事前通知,充分准备2.说明目的,开始面谈3.认真倾听,自我评估4.表明观点,作出评估5.双方讨论,改进计划6.总结要点,结束面谈嚣霉攀姆撂黼季}攀燃;喜瑟爱…事前通知5;{充分准备§戮fm。魁。‰轨‰铂’l豸图6_7:绩效面谈步骤分解图(资料来源:lltl..人力资源管理手册)绩效面谈技巧开始建立关系,融洽的对话关系。达成共识,理解面谈内容.取得信任,诚恳的态度.评价一表明对任职人业绩的评价意见评估业绩,评估能力,总结任职人的强项和弱项,预测任职人今后需要发展的方面。影响—继续推进面谈,使任职人接受你的意见努力做到遵循步骤,向面谈的目标推进,确认任职人真正的理解,不断提问,关注对方的感受和意见;尽量不要与任职人争执或施加压力,忽视任职人的意见或出尔反尔。共识一面谈使双方在以下方面取得一致意见考评结果,任职人的工作职责和任务,下一阶段工作目标,给予任职人的支持和指导。转移一赋予任职人责任感任职人明确工作目标必须完成,各项工作是任职人的责任,经理的职责是给予指导,以及提供建设性反馈。总结综上所述,一个企业的成功离不开一流的战略,一流的管理团队(高素质的人员),一流的科学管理工具(平衡计分卡)。万事俱备,执行力是最终制胜的法宝l世界唯一的不变就是改变。现代科技日新月异,理论是基础,科技是关键,人是主导。由于本人学识有限,仅就平衡计分卡在当前物流行业中的实践与运用进行了论述,有一定的局限性。随着企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有待在今后的工作实践中继续努力探索与完善。主要参考文献1.罗伯特卡普兰,‘平衡计分卡)讲座讲义.中国青年出版社,2003年12月第1舨2.何明珂,‘物流系统论’,中国审计出版社,2001年3月第1版3.王佐,4.王国雄,月第1版.‘论物流整合.中国物流与采购》,中国物资出版社,2002年5月第2版(22)‘试论现代物流的整合效应与商业现代化',陕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4月第l版5.李雷鸣陈俊芳,‘组织一体化与信息整合的第三方物流>,中国流通经济杂志,2003年36.唐纳德J鲍尔所克斯(美)、戴维J克劳斯,‘物流管理嗽应链过程一体化》,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年6出版.7.DorothyLeonard.(Buildingandsustaining:thesourceofinnovation.’HarvardBusinessScb001Press,Bostonllasschusetts.1995.8.马士华,‘供应链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年6月出版9.周永亮,‘中国经济阃题前沿报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8月出版10.罗海成,王秉安,‘中小企业竞争力理论与实证',福建人民出版杜,2002年4月出版11.吴敬连,<转轨中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2年8月第2版12.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物流发展报告’,中国物资出版社.2001年12月出版.13.张培刚,‘发展经济学’,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年3月第3版14.彼得圣洁,‘第五项修炼'一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上海三联书店,2002年5月出版15.史蒂芬柯维(Stephen年8月出版16.魏杰,‘企业裂变',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年7月出版RCovey)‘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200217.加藤昌治,‘思考的利器',机械工业出版杜,2005年9月第2版18.-.钱金勒妮莫博涅,‘蓝海战略》,商务印书馆2006年出版19.史蒂芬柯维(Stephen年10月出版20.史蒂文西尔比格,《班;A十日读~组织行为,战略》中信出版社,2006年2月出版21.杨俊杰,<经理人》,经理人杂志社,2007年4月号22.王微,‘供应链一企业的上帝'财富生活杂志社2007年2月号RCovey),‘高效能人士的第八个习惯》,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2005后记1987年从学校毕业走向工作岗位,经过二十年在工作中的实践与锻炼,深感知识的重要。在信息时代社会变化与进步如此之快,深深地影响着企业与服务于企业的管理者与员工。。企业致力于建设学习型组织,管理者与员工则不断自我完善,学习充电。非常荣幸能够重返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校园与EtIBA“六班”的全体同学聆听全国知名教授,专家学者的谆谆教诲,案例剖析和分享。在整个过程中知识在不断更新,思路在不断开阀,意识在不断创新。特别是在学业进入尾声论文撰写过程中得到导师叶陈刚教授的言传身教,和悉心梳理,使我感到收获巨大。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及授课专家教授给我留下了深刻美好印象,我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学以致用,回馈企业和社会。2007年春68《平衡计分卡》理论导向的物流企业战略及其应用研究——以中外运敦豪(DHL)快递物流公司为例

作者:

学位授予单位:

张晓军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1.学位论文 赵丹 物流企业绩效评价关键指标设计——基于平衡计分卡视角的研究 2007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加强,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联系日益密切,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外资企业的进入和我国企业自身的发展,给我国物流业带来广阔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如何全面合理地对物流企业绩效进行分析,寻找出自身存在的优势与劣势,促进物流企业建立有效的经营管理机制,提高竞争力,已成为物流企业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从平衡计分卡的角度出发,对物流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研究,主要工作如下: 1.简述了物流企业绩效评价研究的背景和意义,概述了目前绩效评价的国内外研究情况。

2.论述了物流企业绩效评价基本概念与理论问题,包括物流企业的界定、企业绩效评价的理论基础以及当前我国物流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3.介绍了平衡记分卡的基本理论框架及研究现状,并对我国物流企业导入平衡记分卡进行思考。

4.分别从四个方面论述了如何建立物流企业绩效评价关键指标,平衡计分卡实施的基本流程以及应用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5.用实例分析了基于平衡计分卡视角设计的物流企业绩效评价关键指标的应用情况。

本文的研究成果希望对物流企业绩效评价提供理论依据与指标体系,对一般企业的绩效评价也有参考价值。

2.期刊论文 李昕.祖峰 平衡计分卡与物流企业绩效评价体系设计 -商业时代2007,\"\"(29)

本文以改进的平衡计分卡作为绩效评价手段,探讨了改进的平衡计分卡在物流企业绩效评价中的应用,并据此设计了物流企业绩效评价中五个层面指标体系.

3.学位论文 徐菁 基于BSC的物流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研究 2007

伴随着我国物流企业的兴起,传统运输、仓储和货运代理等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变,顾客需求瞬息万变,市场竞争对手逐渐增多。要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取持续的高绩效,我国物流企业一方面迫切需要提高长期竞争力;另一方面,评价物流企业的经营绩效也成为企业界和学术界普遍关注的问题。然而就目前而言,企业使用的传统财务评价手段存在极大的局限性,无法对物流企业的绩效进行科学全面的评价。要解决这两方面的碰撞,弥补传统方法偏重财务指标的不足,平衡计分卡(BSC)提出了解决办法。

通过引入平衡计分卡的理念,本文以战略为导向建立绩效评价体系,对具体的物流企业如何建立平衡计分卡进行了相关研究,并以此来说明它是如何推动企业战略实施的。该体系从财务、客户、内部流程和学习与成长四个维度去评价企业的经营绩效,通过它们之间相互驱动的因果关系展现组织的战略轨迹,实现绩效评价一绩效改进及战略实施一战略修正的目标。平衡计分卡不仅为企业提供了一种创新的绩效评价体系框架,同时也为企业的薪酬管理与绩效评价之间建立系统的联系提供了思路与方法,使绩效评价体系成为企业战略管理的组成部分。

文中主要运用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定量与定性相结合、比较分析和推理分析的研究方法。首先,阐述了选题的目的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研究的内容及思路方法;然后,针对物流企业的特征以及绩效评价的现状,通过介绍平衡计分卡的基本框架和核心思想,来说明物流企业使用平衡计分卡的比较优势;接着,对物流企业绩效评价的模型进行了设计,提出了如何在物流企业中建立平衡计分卡;最后,引入了X港务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对绩效评价模型进行了应用,并对如何在物流企业中建立有效的BSC评价体系提出了建议。

全文依托平衡计分卡的分析架构,在总结国内外相关方面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深入解构了平衡计分卡绩效评价体系,旨在根据其评价结果帮助企业找到弱势环节,识别和发掘能发挥竞争优势的环节,有助于确定下一步的工作目标,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

4.期刊论文 周立军.ZHOU Li-jun 平衡计分卡在物流企业绩效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中国市场2009,\"\"(23)

本文从平衡计分卡的内涵出发,分析了物流企业绩效评价的构成体系,具体论述了物流企业绩效评价的内容,最后阐明了物流企业应用平衡计分卡进行绩效评价存在的不足之处.

5.学位论文 吴小颖 基于平衡计分卡方法的物流企业绩效评价研究 2008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国内的物流业也快速发展起来,物流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如何使正处于发展初期的物流行业能够健康、有序地发展壮大成为我国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而对企业进行绩效评价及绩效管理正是保证企业健康发展的有效方法之一,因此,对物流企业进行绩效评价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随着物流理论的不断发展和物流实践的不断深入,为了科学、客观地反映物流企业的运营情况,客观上也要求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物流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确定相应的绩效评价方法。由于物流行业的发展进程不长,有明显特征的物流企业发展模式尚未完全形成,并且物流活动具有自身的特殊性,这使得已经建立起来的绩效评价体系不能很好的指导物流企业的经营管理,所以,需要将现代企业绩效评价理论和方法与物流行业特征和管理特征相结合,形成更加规范化、系统化的绩效评价模型以及相应的配套管理办法。

本文对现有物流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进行了研究,并以六家物流企业为例进行实证分析,将平衡计分卡和灰关联方法实际应用于企业绩效评价之中,为物流企业的发展提供有利的保证。主要内容如下:在对平衡计分卡、灰色系统理论以及物流企业绩效评价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平衡计分卡的物流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结合实例运用灰关联理论与方法进行处理,为动态的分析物流企业绩效情况提供决策支持。将平衡计分卡和灰色系统理论运用到物流企业的绩效评价中,改变了传统的绩效评价方法即在某一时期对某一家物流企业的独立的自我评价,分析比较了不同物流企业之间和同一企业不同时期之间各层面的差距,使物流企业管理者能够更加全面的分析物流企业现状并找到相应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以提高物流企业在整个物流行业中的地位。

6.期刊论文 秦立公.张丰展.王秋林 平衡计分卡在物流企业战略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企业科技与发展2007,\"\"(12)

平衡计分卡不仅为企业提供了一种创新的业绩评价系统框架,也为企业的战略管理与业绩评价之间建立系统的联系提供了思路与方法,使业绩评价体系成为企业战略管理的组成部分.文章结合平衡计分卡,对物流企业进行战略分析与战略制定,通过建立物流企业的绩效分析模型,全面解构物流企业各经营环节绩效对总体绩效的影响.

7.学位论文 李淑侠 基于平衡计分卡的绩效评价系统研究 2005

工业时代的企业竞争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现在信息、知识经济时代。文化、人员、战略等非财务因素越来越成为影响企业未来绩效的驱动器;竞争的加剧也需要企业加强自身的战略管理能力。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迫切需要一套能够协助组织沟通、衡量与落实战略的工具,平衡计分卡的出现为企业提供了重要的战略管理模式。

本文介绍了20世纪90年代在美国兴起,并迅速推广应用的企业绩效评价法—平衡计分,其核心是通过财务、客户、内部业务、学习与成长四个指标之间相互驱动的因果关系展现组织的战略轨迹,实现绩效考核—绩效改进以及战略实施—战略修正的目标。平衡记分卡的绩效评价指标既包含财务指标,同时又通过客户满意度、内部业务流程及组织的学习与成长等非财务指标来补充单一的财务指标,并由这些处在因果关系链上的非财务指标共同作为公司“未来财务绩效的驱动器”这些财务与非财务的考核指标都来源于企业的战略,是对他们自上而下进行分解的结果,这样,在战略与目标之间就形成了一个双向的形成与改进循环,使平衡计分卡成为连接战略、战略执行与战略业绩评估的桥梁。此时,平衡记分卡不仅为企业提供了一种创新的绩效考核系统框架,同时也为企业的战略管理与绩效考核之间建立系统的联系提供了思路与方法,使绩效考核体系成为企业战略管理的组成部分。

同时,本文将企业盈利性经营的最终绩效作为总体目标存在的,并以此为基础,构造企业绩效的层次分析模型,并指出企业运作绩效对企业长期盈

利能力存在的影响关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出各个指标的权重。借助物流企业开发平衡计分卡的实践,建立物流企业的的绩效分析模型,在此基础上,全面解构物流企业各经营环节绩效对总体绩效的影响,并为物流企业在各操作环节提供量化的决策方法,并有助于物流企业识别和发掘能够发挥竞争优势的环节。从而在实证的角度为我国企业应用战略性平衡计分卡提供有益的借鉴。

8.期刊论文 段雪松.DUAN Xue-song 采用平衡计分卡构建铁路物流企业绩效管理模式的探索 -铁道运输与经济2007,29(2)

平衡计分卡是一种绩效衡量的方法,是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策略管理工具.通过对平衡计分卡的绩效管理理论及铁路物流企业引入平衡计分卡的必要性的论述,提出采用平衡计分卡构建铁路物流企业绩效管理模式的建议.

9.学位论文 王涛 物流企业绩效评价问题的研究 2006

随着现代化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加强,各国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现代物流作为一种先进的组织方式和管理技术,被广泛认为是企业在降低物资消耗、提高生产率之后的第三利润源泉,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加快我国现代物流的发展,对于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运行质量,促进企业改革发展,推进我国经济体制与经济增长方式的两个根本性转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由于物流活动具有多方性、过程复杂性和形成多样性的特点,长期以来,物流绩效的衡量缺乏有效的方法。如何全面合理地对物流企业进行绩效分析,寻找出自身存在的优劣势,从而促进企业建立有效的经营管理机制,真正提高企业竞争力,已成为物流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主要完成以下方面的工作:

(1)认真总结前人经验和成果,对当前国内外流行的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架构进行了全面梳理和分析归纳,并在此基础上根据物流企业技术经济特点,总结其绩效评价的原则和构成因素,选择有效的体系和方法进行研究。

(2)将现代经济的管理理论和方法与物流行业特征和管理特征相结合,总结提炼已有的成果,并在此基础上纳入新的理念与方法,建立系统、全面与灵活性相结合的物流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根据物流企业本身的特点和物流客户需求的特点,以平衡计分卡为基础,包含财务、客户、内部业务、创新和学习能力四个方面的指标,将财务评价指标体系与非财务评价指标体系、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而提出一个全面衡量物流企业的子环节与总体经营绩效关系的方法。

(3)在构建物流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为该指标体系选取了一套具体的评价方法,即模糊综合评价法,并结合权值因子判断表法确定权重选择,使之能更客观、公正地反映企业整体经营状况,为物流服务提供者和需求者提供真实、可靠的信息。 本论文的研究结果有望对物流企业绩效评价提供理论依据,对一般企业的绩效评价也有参考价值。

10.期刊论文 刘秉镰.王鹏姬 基于平衡计分卡的物流企业绩效层次分析 -中国流通经济2003,17(7)

平衡计分卡是一套用于衡量与企业战略经营成功相关要素的财务与非财务指标体系,本文认为,其中财务目标作为物流企业盈利性经营的最终绩效体现是作为总体目标存在的,并以此为基础,构造了物流企业绩效的层次分析模型和回归模型,同时指出分析物流企业运作绩效对企业长期盈利能力存在影响关系.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Thesis_Y1069444.aspx

下载时间:2010年5月26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