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第四章 醌类化合物 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醌类化合物的基本结构及分类。
•2.掌握蒽醌类化合物酸性大小的规律以及重要的呈色反应 。 •3.掌握PH梯度萃取的原理和方法。
•4.熟悉IR、 NMR谱及MS在结构鉴定中的应用。 •5. 了解蒽醌类化合物衍生物的制备。
•教学时数:4学时。 教学内容[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具] 一、概述:
1、概念:分子内具有不饱和醌式结构(不饱和环二酮结构)或容易转化成这种结构的天然色素有机化合物。 2、分布:
3、生物活性:抗菌、抗病毒、抗肿瘤、泻下、解痉、凝血等。 二、醌类化合物的基本结构类型: 1、苯醌的基本结构 2、萘醌的基本结构
3、菲醌的基本结构及重要化合物:丹参醌II A4、蒽醌的基本结构及蒽醌衍生物(大黄素型和茜素型)及其不同程度的还原产物,如氧化蒽酚、蒽酚、蒽酮及蒽酮的二聚体。
三、醌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
1、重要的物理化学性质:性状、升华性、溶解度、酸性强弱与取代基位置的关系,及其在提取分离与结构测定中的意义。
2、重要的呈色反应,如Feigl反应、Borntrager反应、醋酸镁反应、无色亚甲蓝显色实验等。
四、醌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方法
1、游离醌类的提取:有机溶剂提取法、碱提取-酸沉淀法、水蒸气蒸馏法 2、游离羟基蒽醌的分离:PH梯度萃取法、吸附硅胶层析。 3、蒽醌苷类与蒽醌衍生物苷元的分离。
4、蒽醌苷类的分离:主要应用层析法(硅胶、葡聚糖凝胶LH-20、反相硅胶),一般用溶剂法或铅盐法处理粗提物,除去大部分杂质。 五、醌类化合物的结构鉴定:
1、蒽醌类化合物的紫外光谱:羟基蒽醌有五个主要吸收带。
2、蒽醌类化合物的红外光谱:主要为羰基吸收峰(1675-1653),羟基吸收峰(>3000),芳环(1500-1600),羰基的峰位与羟基的数目及位置有关。 3、蒽醌类化合物的氢谱:δ α-H>δ β-H,以及H质子之间的偶合特征。 4、蒽醌类化合物的MS裂解规律。 六、醌类化合物衍生物的制备:
1、甲基化反应的试剂组成、活性、及反应官能团。 3、乙酰化反应的试剂组成、活性、反应条件及作用位置。 重点:
1、醌类化合物的基本结构及分类。
2、蒽醌类化合物酸性大小的规律以及重要的呈色反应 。 3、PH梯度萃取的原理和方法。
4、蒽醌类化合物的IR和1H-NMR在结构鉴定中的应用。 难点:
1、醌类化合物的结构鉴定。 2、醌类化合物衍生物的制备。
教具:多媒体教学法(PowerPoint课件)
课后小结:
本章蒽醌类波谱特征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关于其结构测定实例部分,除了讲解课本例1外,适当补充一些例题和结构鉴定的习题,帮助学生掌握。
思考题:
1、醌类化合物有哪些结构类型?各类型母核是什么? 2、醌类化合物的鉴别反应有哪些,反应试剂及现象是什么? 3、PH梯度萃取法分离蒽醌类化合物的原理是什么? 4、蒽醌类化合物的核磁共振氢谱特征是什么? 5、蒽醌类化合物常用的甲基化试剂有哪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