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从五个方面阐述民族地区中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和激发的策略和方法,即: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习动机的前提、打造高效课堂是激发学习动机的有效手段、少年宫活动是激发学习动机的新渠道、优雅的学校文化是培养学习动机的源头活水、拓展教育资源优化学习动机。
关键词:民族地区 中学生 学习动机 培养 激发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1(c)-0058-01
笔者从教的青林回族维吾尔族乡中学是一所民族中学,学校少数民族学生占到学生总数的32%。虽然毗邻县城,但长期处于封闭发展状态,形成一种独特的小农经济形式。在文化方面依然保留着本民族文化和风俗民情,相对于汉族,思想意识具有较强的封闭性,容易满足于现状,对子女的期望普遍不高。受当地文化环境的影响,学生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着学习困难的问题,学生的学习动机呈现先天的缺陷和不足。
一切学习行为都是由学生动机引起的,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以达到目的的心理动因。学习动机对于学生的学习发挥有明显的推动作用,因此,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是保证学好的基础。本文就我校针对民族地区中学生学习动机不足的问题提出一些在操作中形成的具体的方法和措施,以资借鉴。 1 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习动机的前提
(1)师生关系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动机。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师生关系制约着学生的情感和意志,影响到他们的学习行为。教师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主动和学生交流,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还要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帮助他们解决思想上的问题,特别是当前留守儿童、离异家庭造成的亲情缺失,教师要让学生感到父母般的关怀与爱护。 (2)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在课堂中要融入新课程的理念,以学生为主体,教学生学会学习,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给每一个学生以展示才华的机会,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学习动机的形成与维持。 (3)作为民族学校的教师,要了解民族地区的文化传统,尊重民族学生的风俗习惯。利用班会、版报、课堂等不同形式介绍民族知识。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形成积极和谐的学习氛围,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学习动机。 2 打造高效课堂是激发学习动机的有效手段
高效课堂是在有效的时间里,采取符合学生实际的形式,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参与教学,最大限度地获取知识和能力的教学模式。
根据学生的具体实际,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我校形成了“提出问题—独立学习—合作交流—展示反馈—拓展提高”的“五环节”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提出问题”主要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的求知欲。“独立学习”是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在自主学习的
过程中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交流”是“五环节”教学中重要的环节,通过合作,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和能力。“展示反馈”是学生表现自我和完善自我的过程,在展示中能享受到学习的乐趣,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师生的评价(即反馈)更能燃起学习的热情,激发学习的动机。 3 少年宫活动是激发学习动机的新渠道
对于基础教育来说,“乡村少年宫”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它填补了农村青少年课外教育管理的“真空”,缩小了城乡办学差距。少年宫在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方面的功能主要有:
(1)乡村少年宫为乡村艺术教育开拓了新的空间。新课程理念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少年宫根据学生的特长,开办了声乐组、书画组、文学社、棋艺组、科技组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2)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促进了学习动机的转化。学生通过参加兴趣小组,陶冶了情操,提高了对生活的感悟能力,从而调动了课堂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3)少年宫沟通了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的联系。少年宫活动是课堂教学的拓展和延伸,它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社区、学校、家庭的互动,直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
4 优雅的学校文化是培养学习动机的源头活水
学校文化对学生的影响具有潜在和不可抗拒性。积极向上的学校
文化能在不知不觉中陶冶学生的情操,促进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动。
(1)构建积极和谐的班级文化。班级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团结向上的班级文化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他们的上进心和竞争意识,提高课堂质量和学习效率,形成优良的班风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2)营造浓郁的传统文化氛围。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魅力无穷。在学生生活区张挂《弟子规》《论语》、经典诗词和书画作品,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每天进行经典诵读,增加了学生传统文化的积淀。
(3)完善富于人性化的制度文化。规章制度当作种文化来建设,以课堂文化、食堂文化、寝室文化等的形式,给学生以提示和熏陶,学生会感到关怀与体贴,学校的教育功能就会产生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4)尊重民族文化和民情风俗。民族地区具有文化的差异,在学校文化建设中要突出民族特色,多途径多侧面宣传民族知识、民族政策和民族团结,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动机提供温馨祥和的环境。
5 拓展教育资源,优化学习动机
中学生的学习动机具有模糊性、不稳定性、差异性等特点,民族地区中学生的学习动机大多受到家庭、社区生活环境的制约。为保证学生的学习动机稳定持续发展,学校应该拓宽教育空间,挖掘教
育资源,更大程度地优化学习动机。
(1)以德育教育为阵地,开展理想前途教育,教育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的志向和正确的人生观,为学生的人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开办艺术节、体育节,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能力,促进兴趣的迁移,全面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主人翁责任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育学生关注生活,服务社会,通过活动来提升学生的动机水平。
(4)尊重学生个性,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对学生的评价自评、互评、师评相结合,月评与期评相结合,多肯定优点,爱护他们的学习兴趣。
(5)榜样激励与竞争激励相结合。多方位引进竞争机制,树立学习的榜样,利用榜样的激励作用促进学生学习动机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不断探讨,不断交流的话题,我们更希望得到各位同仁的指导和建议。 参考文献
[1] 沃建中,张璟,李琪.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学习篇[m].北京:
科学出版社,2003.
[2] 连翠娥.中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j].雁北师范学院学报,2004(3):97-9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