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余县职业中专 许开颜
摘要 中职学校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还要注重打造学
生的职业精神。职业能力包括个人能力、社会能力、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等。职业精神包括职业态度和职业习惯。只有把职业能力和职业精神的培养紧密结合,才能有效的为社会输送大量技能型人才。
关键词 职业能力 职业精神
职业教育对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就业需要,推动国家现代工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中国在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制造业梯度转移的情况下,抓住了成为世界制造大国的一个好机遇。这个制造大国已不是一个简单的加工中心,而是一个高水平的制造中心和研发中心。职业教育为这个制造中心和研发中心培养高技能型的技术工人和应用型人才起了重要作用。
我国目前仍处于工业化的中期阶段,对技能型人才——技术工人的需求尤其迫切,我国上千万产业工人中技术工人少,制约了产业的发展。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迫切需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尤其是中职教育,以培养大批新型技术工人。在中职学校怎样有效的培养大批合格技术工人,我认为必须注重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精神的培养。
一、中职学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能力是指个人、工作和社会环境中学习和独立处理问题的学
习效果,也可理解为从个人、工作和社会环境的角度考虑该学习效果的实用性。它们是由个人能力、社会能力、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等能力组成。参照德国较为成熟的职业培训计划,我们在教育教学中要突出培养学生的职业行动能力和关键能力。 (一) 职业行动能力。主要有个人能力、社会能力和专业能力。
1、个人能力。
个人能力是指对待自己的能力和态度,比如激励、自信、主观能动性、乐于工作等。在个人特征上表现为自主性、批判意识、自信、可靠性与责任感。中职学生经历中考的失败,上不了普通高中,心里会有失落感。到职校上学,出来当工人,会感觉面子上过不去,失去自信。这种情景下学校应该通过入学教育修正学生价值观。让学生明确学技术也能成才,让学生不断自我激励,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乐于学习,掌握一技之长,以便于以后更好工作。让学生明确自身责任,加强责任感,以实现个人人生价值。
2、社会能力
社会能力是指能够与他人交互作用的态度,是与他人建议性合作工作的乐意态度和能力。主要表现在个人的团队能力、处理纠纷能力、乐于助人的品质等。社会能力在学校可以通过集体活动、社团活动、团体竞赛等多种途径来培养。社会能力的提高必须克服体现在独生子女身上的一些不良习性,比如任性自私、自由懒散等。要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建立团队意识。要让学生
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培养学生适应集体生活和集体工作的能力,以达到培养学生社会能力的目的。
3、专业能力
专业能力是指按专业要求完成本职业特定任务的乐意态度和能力。表现在学生的应用技能和知识达到培训目的。学生的专业能力是学校的主要培养任务。专业能力是学生掌握某种行业的专业技术水平,是判断学生是不是某专业方面的技术人才的一个标准。学校在培养学生专业能力时必须注重实效,要努力提高实训课的质量,要聘请责任心强、专业技术水平高的实训教师。学校要保证有足够的实训设施设备和正常的实训材料供给。实训课目要尽量与接收企业靠拢。保证学生毕业后就能上岗,成为一名合格的技术工人。专业能力的强弱决定学生能否成为专业技术工人,也是区别于其他行业的根本特征。
以上三点我们强调的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行动能力,学生具备以上行动能力也就具备适应各种社会、职业和个人工作环境的能力,以及处理个人与社会的能力 (二)职业的关键能力——方法能力
方法能力是关键能力之一,基本与专业知识多少无关,但与学习和利用专业知识有一般处理问题的能力有关。方法能力与其它能力一起负责培养和卓有成效地利用专业能力,比如搜集信息、系统地实施、评价。搜集信息是将信息结构层次分清楚并进行处理和保存、然后再使用的能力,正确解释处理过程之结果并
以适当形式展示结果的能力;系统地实施是应用解决问题技巧的能力,策划解决问题过程、有时是项目管理的能力;评价是培养人的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方法能力的培养一般在课堂上难以完成,我们应该通过某些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如科技制作、校园影视广播、社会调查实践等来实现。我校数控专业有一学生对航模非常感兴趣,决心自制一架小飞机。从搜集飞行原理、飞机结构等知识入手,到网上采购相互匹配的零部件,再到小飞机的组装测试,忙活了两个月,终于让小飞机在天上飞了5、6秒。这个学生整个飞机制造的实施过程很好地诠释了方法能力与方法能力的重要性。整个过程体现了学生的初步项目管理能力。有意义的是为了收回成本,这个学生把飞机租给同学玩玩,完全像企业家的做派。
方法能力是从个人能力、社会能力、专业能力三种能力的均衡发展中衍生而来,是职业的关键能力之一,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方法能力是我们的终极培养目标,方法能力决定学生在职场的发展前景。
二、中职学校应重视打造学生的职业精神
职业教育关注的是人的发展,是长期性的,除了注重职业技能的培养还要注重职业精神的培养。我们要把职业教育跟职业培训区分开来。中职学校出来的学生很少有从事自己所学专业有关的行业,留在相关行业能成为高级技工的学生就更少了。以我校数控专业为例,学校投入上千万的资金购买设施设备,教学过程
中还要消耗大量耗材。以每年招80人来算,国家和学校花在每个学生身上的钱财应该不少于4万元。学校老师辛辛苦苦的教,学生毕业后因为是去当工人,工作相对辛苦也比较累,感觉不体面。毕业后能留在数控行业的不超过20人,一年后只剩下个位数了。其他人都去干与专业无关的事了。学生的就业去向跟学校培养目标严重偏离,造成了极大的社会浪费。
这种现象的产生跟中国的大环境分不开,当前职业教育还不能跟普通教育平等对话,人们的思想还没有转变过来。要改变学而不用的现状,作为中职学校能做的就是要重视学生的职业精神的培养。一是要端正学习态度,忠诚于专业。学生选择了某专业后,就应树立终身从事该专业的信念。学一行,干一行,专一行。要籍以此专业技术谋生,发展自己,实现人生价值。而不能把职校学习当成权宜之计,学几年后又另做打算,造成个人、社会、学校、国家的浪费。二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习惯,养成精益求精的态度。德、美、日等国家产品质量过硬靠的不仅仅是先进的技术和设备,还要的是这些国家拥有大量优秀的技术工人。我们知道某些国外的品牌,用同样的设备、原材料、原设计方案,国产化后质量就比国外产品差远了。原因就是工人不同了,少了一些良好的职业习惯。
要培养良好的职业精神,我们的实训课可以按企业生产模式实行,让学生在学校就能感受实际生产的氛围,严格要求自己,潜意识的转换身份,最终达到认同行业、认同身份的目的。
中国制造需要大量优秀技术工人,目前中职学校招生人数在不断扩大。中职教育要满足社会对优秀技术工人的需求,在教育教学中就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同时也要注重打造学生的职业精神。我们按社会行业需求培养了大量技能型人才,还能引导这些人才忠于行业,成为行业优秀技术工人,这样的教育才是有效的教育。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