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烈士忠魂,担报国之志
——高一4班纪念建党90周年主题班会
时间:2011年3月19日
地点:南京雨花台革命烈士纪念馆
主持人:张炜 祝依一
主持稿撰写:史美程
设计思路:
让成长在新时代的中学生在特殊的环境下接受一次革命历史教育,在雨花台通过了解烈士事迹感受革命烈士的崇高信仰和伟大信念,通过多种形式寄托对烈士的哀思,谈自己的感受体会。明确自身作为祖国未来接班人所承担的历史责任,坚定为祖国崛起于世界民族之林而勤奋学习的信念。
活动过程:
男:风华千秋雨花韵,雨花台这片古老的土地自古以来就是江南登高揽胜之佳地。
女:忠魂万世烈士情,雨花台这片英雄的土地如今却长眠无数革命烈士的忠骨英魂。
男:那是敌人的刀枪刺破了这千百年的烟雨如画。
女:那是战士的鲜血淹没了这千百年的宁静如诗。
合:即使此刻枪炮声已寂静许久,即使此刻故国烈士已入土为安,但国殇难愈,国耻难忘!《敬烈士忠魂,担报国之志》,高一四班纪念建党九十周年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雨花台背景知识介绍
男:雨花台是个怎样的地方,为什么来到这里的人总是深情肃穆,低声慢步?下面请丁圆同学为我们介绍雨花台的背景知识。
男:革命烈士在这里倒下,一个又一个革命烈士在这里倒下。于是这里注定回不去那“多少楼台烟雨中”中柔情江南了。
女;神圣的信仰在这里扎根,一辈又一辈从这里开始传承。于是这里注定化柔情为坚毅,肃穆庄严、万世敬仰。
男:今天我们来到烈士长眠的地方,烈士们的事迹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行。
烈士事迹介绍
交流感想
冯秋桐:恽代英出生在官员家庭,从小家庭条件是比较好的,相当于现在的“官二代”或“富二代”,不同于很多人投身革命的原因,他并不是迫于生活,为了填饱肚子才闹革命的。我觉得他从读书中明白了很多道理,知道理想中的国家社会应该使得普通民众安居乐业,生活无忧。对比他眼中看到的中国社会现状,百姓的疾苦,使得他有了用自己的力量
拯救百姓的思想。后来因为接触到了共产主义进步思想,使得他坚定了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的信念。
彭子安:从恽代英烈士的事迹来重新看雨花台,它虽以神话而得名,但如今成为人们心中的景仰之地,我看到的是大义,还有对待革命事业的执着。很多革命以起义开始,起义源于人民对真理的追求,对美好生活的盼望。恽代英的革命道路并非一帆风顺,期间经历很多的磨难,遇到了很多困难。他能一直坚持下去,我觉得这是与他坚定的革命信念分不开的,他坚信革命一定会获得成功,广大中国人民必将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获得解放,走向繁荣发展的道路。
仇丽娟:听了恽代英烈士的事迹,我觉得对我是有一定启示的。首先要学习的是他坚定的信念,能够朝着目标不断前进,让自己的生活更有意义,生命更有价值。其次是他克服困难的勇气。从刚才同学的介绍中我发现他的革命历程经历了很多地方,采用了多种斗争方式,但目的始终是一样的。在我们的学习中也会遇到很多困难,需要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但坚持进步向上是不变的,这也是学习的动力。
演讲
女:听了几位同学的发言,我们明白了为什么烈士的生命虽短暂却获得了永生,叛徒苟活一时而遗臭万年。下面请王荣耀同学发表演讲:
唱革命歌曲
男:当钢刀举起,当铁烙燃起,是革命者的不屈换来了我们今天幸福生活。
女:历史没有忘记他们,祖国没有忘记他们,人民更没有忘记他们!听听人民对他们的颂歌,在心底为他们致敬!
歌曲《在灿烂阳光下》。领唱:杨张韫宇,小组:李英诚,杨采,马振伟,何骁祺。
总结
男:请团支书史美程为我们总结一下今天的主题班会。
结语
男:让我们把对烈士的敬重与仰慕深埋心底。
女:让我们把报效祖国的斗志从心底激发。
男、女:永敬烈士忠魂,永怀爱国热忱,勇担报国壮志。
高一四班《敬烈士忠魂,担报国之志》主题班会到此结束。
效果与反思:
这是一堂由班级同学设计组织实施的主题班会。班长马恒益负责主体设计和分工。总体效果非常好。从整个过程来看,同学们以多样的形式表达了对烈士的敬意,能把国家发展与自身学习紧密联系起来。通过这次活动使得学生的多项能力得以锻炼提高,使得全体同学接受了一次爱国爱党的主题教育。
班会之所以成功,在雨花台烈士陵园这样的环境中举办是一个必要因素。同学们从一进去陵园开始就受到了感染,开始轻声慢步,迅速列队集合。班会过程中更是神情肃穆,全神贯注。在班会后,全班又来到烈士墓前给烈士献上自己制作的小白花,整个过程没有一个同学讲话聊天,全体同学默默排队向烈士墓碑鞠躬,俯身将白花插进墓碑前地泥土里。
如今的中学生往往被打上了信仰缺失,吃不起苦的标签。我认为这样的理解是片面的。当他们处于一定的情境,加上正确的引导,也可以激发起强烈的爱国爱党情怀,可以树立为了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志向,可以将理想信仰转化为勤奋学习的坚实动力。这次我们高一4班的同学就做到了这一点。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