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共26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 1 个事最符合题意) 1、世界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专著是____ A.《大教学论》 B.《理想国》 C.《学记》 D.《论语》 2、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____
A.涂尔干 B.卢梭 C.赞科夫 D.福禄培尔 3、学校课外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是____
A.群众性活动 B.小组活动 C.个别活动 D.集体活动 4、下列能够促进创造力发展的是____
A.发散思维 B.聚合思维 C.具体形象思维 D.抽象逻辑思维 5、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教学促进智力发展的最佳途径是____
A.发展认知结构说 B.习得三类知识说 C.培养认知过程品质说 D.认识发生论
6、美国心理学家孟禄认为模仿心理是教育的基础,但模仿心理说抹杀了教育的____
A.遗传性 B.自然性 C.目的性 D.获得性 7、小学生的思维____
A.正处于具体思维与抽象思维并行发展阶段 B.正处于抽象思维向具体思维过渡阶段 C.正处于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阶段 D.完全属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
8、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并对后世的文化教育及选士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的人是____
A.汉武帝 B.董仲舒 C.郑玄 D.朱熹
9、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其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这表现身心发展的 ____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不稳定性 10、教科书上的练习题大多是一些要求学生按照一定的思维方式获得答案的问题,这类问题属于 ____
A.无结构问题 B.有结构问题 C.界定含糊问题 D.情景不清问题 11、要解决《学记》中提到的学生学习“过少、过急、过难、过易”的问题,应当贯彻____原则。
A.教学相长 B.综合课程 C.长善救失 D.藏息相辅
12、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____主要表现在教育的领导权和教育目的的制定上。 A.公平性 B.民主性 C.阶级性 D.社会性
13、一般来说,认知风格中场依存性者更感兴趣的学科是____ A.文学 B.数学 C.化学 D.物理
14、智力接近成熟,抽象逻辑思维从经验性向理论性转化,开始出现辩证思维的时期是____
A.儿童期 B.少年期 C.青年初期 D.青年期
15、墨子的教育思想中,除注重文史知识的掌握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外,主要的思想是____
A.“兼爱”和“非攻” B.“弃仁绝义” C.“道法自然” D.“化性起伪”
16、教学活动的本质是____
A.认识活动 B.实践活动 C.交往活动 D.课堂活动
17、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的教育家是____
A.培根 B.夸美纽斯 C.赫尔巴特 D.赞科夫
18、按照学习迁移内容的抽象与概括化水平进行的划分,迁移可以分为____
A.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 B.正迁移与横向迁移 C.普通与特殊迁移 D.顺向与逆向迁移
19、第一次提出“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的国家法律文件是____ A.《教师资格条例》 B.《教师资格认定的过渡办法》 C.《(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20、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阶段为____
A.生理自我 B.心理自我 C.社会自我 D.个体自我 21、技能的种类有____ A.工作技能和生活技能B.动作技能和操作技能C.智力技能和认知技能D.认知技能和动作技能 22、科学家利用蝙蝠飞行的原理发明了声纳和雷达,其中促进科学家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是____
A.问题表征 B.迁移 C.定势 D.原型启发
23、一个测验能测出它所要测量的属性或特点的程度是指其____ A.难度 B.信度 C.效度 D.区分度
24、整合所学新知识之间、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的学习策略称为____
A.组织策略 B.复述策略 C.计划策略 D.调节策略 25、教案也叫____
A.单元计划 B.课题计划 C.课时计划 D.学期计划 26、根据认知同化学习论,例证规则的学习,属于____
A.下位学习 B.上位学习 C.并列学习 D.组合学习
二、多项选择题(共26题,每题的备选项中,有 2 个或 2 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 个错项。)
1、教学活动的本质是____
A.认识活动 B.实践活动 C.交往活动 D.课堂活动
2、根据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我们可以把中学生的学习动机分为 ____
A.近景动机和远景动机 B.直接动机和间接动机 C.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 D.高尚动机和低级动机
3、19世纪末,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通过对____的学习研究,建构了科学教育心理学的体系。
A.动物 B.人类 C.学生 D.儿童 4、人的发展的互补性要求教育应该做到____
A.相互衔接 B.循序渐进 C.长善救失 D.教学相长
5、先于所要学习的新材料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对新学习材料的简化与概括,在新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观念之间起认知桥梁的作用,这种学习的内容的
组织技术或者教学策略叫 ____
A.先行组织者 B.认知结构 C.比较性组织者 D.固定点 6、我国的《教师法》颁布于____
A.1991年 B.1992年 C.1993年 D.1994年 7、小学低年级学生记忆的主要形式是____
A.机械记忆 B.理解记忆 C.联想记忆 D.概括记忆
8、建构主义者一般认为,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只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它并不是问题的____
A.最终答案 B.唯一结论 C.绝对解释 D.不变实质 9、在下列四个选项中,不属于尝试一错误学习的基本规律的是 ____ A.接近律 B.效果律 C.练习律 D.准备律
10、根据教师关注的内容,把教师生活分成四个阶段,并提出教师生活关注理论的美国学者是____
A.福勒 B.费斯勒 C.赫尔巴特 D.杜威
11、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或实验使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是____
A.演示法 B.实验法 C.实习作业法 D.练习法
12、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小学生是指学龄初期儿童,年龄大约在____ A.3、4岁~11、12岁 B.5、6岁~11、12岁 C.6、7岁~11、12岁 D.5、6岁~12、13岁
13、智力的高低可以通过智力测验得到的值来进行衡量,这个值是____ A.意商 B.情商 C.智商 D.财商
14、根据学习者心理反应活动形式的不同,知识可分为两种:一是陈述性知识;二是____
A.感性知识 B.程序性知识 C.理性知识 D.元认知知识 15、遗忘的发展规律是____
A.先快后慢 B.先慢后快 C.快慢交替 D.均衡发展
16、萌芽于1 6世纪、兴起于17世纪,经夸美纽斯总结、改进和理论升华的教学组织形式是____
A.特朗普制 B.分组教学制 C.班级授课制 D.道尔顿制 17、下列不属于意志品质的是____
A.自觉性 B.果断性 C.自制力 D.稳定性 18、对教育性质起决定作用的是____
A.生产力 B.意识形态 C.执政党 D.政治经济制度 19、个性中具有核心意义的、表现一个人对现实稳定的态度和相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叫 ____
A.能力 B.气质 C.性格 D.习惯
20、在小学教育中,往往把学生分为高、中、低三个年级段,这遵循的儿童发展规律是____
A.同一年龄阶段的儿童年龄特征是相对稳定的 B.发展是跳跃的 C.发展是平均进行的 D.发展是有个别差异的 21、创造力的两种主要成分是____
A.创造和想象 B.创造性想象和创造性思维 C.普通的创造力和伟大的创造力 D.幻想和憧憬
22、皮亚杰认为,12至15岁的儿童认知发展处于____
A.思维准备阶段 B.思维阶段 C.感知运动阶段 D.抽象思维阶段 23、”杀鸡儆猴”的教育效应最适宜的解释是____
A.期待强化 B.自我强化 C.直接强化 D.替代强化 2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的教师考核内容为“政治思想、业务水平、____、工作成绩”几个方面。
A.工作态度 B.工作热情 C.工作效率 D.工作质量 25、教育从生产劳动中第一次分离的标志是____
A.国家的出现 B.阶级的分化 C.学校的产生 D.文字的出现 26、根据认知同化学习论,例证规则的学习,属于____
A.下位学习 B.上位学习 C.并列学习 D.组合学习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aog.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