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心理
作者:程绍敏
来源:《读与写·中旬刊》2017年第12期
摘要:小学阶段是小学生心理发展的敏感时期,也是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佳时期,了解掌握这个时期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结合小学美术学科教学特点,如何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心理尤其重要。
关键词:小学美术;言传身教;以人为本;发展个性
中图分类号:G623.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7)12-0252-01
小学阶段是小学生心理发展的敏感时期,也是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佳时期,了解掌握这个时期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结合美术学科教学特点,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尤其重要,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结合小学美术学科的教学特点,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心理,谈点个人的初浅认识。
1.提高教师自身素质,言传身教影响学生
教育不仅是教给学生知识和技能,教育的本质要求我们教师更要培育身心健康的人。那么,首先要求我们教师是一个身心健康的人,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精湛的教学技能,更要有稳定的情绪,饱满的精神,乐观的态度,公平地对待每一名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课前充分备课,课上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使整个教学活动有活力、有动力、有效果。教师良好的心理状态直接影响学生的听课情绪,教师是学生最亲近、最信任、最尊敬的人,往往成为学生最直接的榜样,我们要用丰富的知识、高尚的人格魅力、生动风趣的语言感染学生,真正达到言传身教的目的,为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心理发挥榜样的作用,促进学生形成乐于学习、善于思考、勇于创新、乐观向上的心理素质。 2.树立\"以人为本\"理念,培养积极健康心理
在小学美术学科教学中,要把学生置于教学活动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主体性需求,关注学生的全面成长,把学生真正当做\"人\"来开展教学活动,尊重学生自主意识,不以教师的个人意志去支配学生,按照学生的成长规律,开展具体的教学活动。同样的教学内容,由于学生存在各方面的差异,学习后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应用中自然会呈现出不同的结果。因此,在美术作品的创作中,就会出现不同的表现内容和表现形式,对于打破常规的想法和作法,教师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首先要学会倾听学生创作的理由,不要急于去否定它,然后教师适时加以正确引导,让学生确实感受到教师对他的尊重和理解,使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心理。 3.创设和谐课堂氛围,充分发展学生个性
美术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注意建立民主、平等、轻松、和谐的师生关系,不但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平等地对待学生,不歧视特殊学生,而且要理解、信任、欣赏、鼓励学生,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课前积极搜集资料,课上与同学交流分享,大胆构思、绘画、设计、制作,能够客观地评价同学的作品。教师要主动接触学生,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征、兴趣爱好、身体素质、美术特长、心理健康状况,并进行认真分析比较,掌握学生个性特征,因材施教,以学生终生发展为根本,时刻关注学生的点滴进步,利用自己的教学机智,为学生保留成长的空间,保护学生身上那些脆弱的东西。创设一种和谐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学生个性充分发展,形成健全人格。
4.巧妙处理突发事件,化解学生之间矛盾
课堂教学是一个开放的、不断生成的过程,有许多不可确定的因素,它们无法预料,教师要巧妙地处理课堂上的突发事件,首先要了解突发事件的真实原因,选择正确的处理方式,认真对待每位学生认为很\"委屈\"的事,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化解学生之间的小矛盾,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爱,在他们寻求教师帮助解决问题的时候,能够得到教师对他们的重视和尊重,不能不分青红皂白地训斥学生,这样,不但能够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而且能够引导他们自己认识到错误,自觉改正错误,消除他们觉得\"委屈\"的心理。教师在课堂上处理突发事件时,尊重了学生,反过来,学生也会更加尊敬教师,从而达到一种师生和谐、问题解决的双重效果。
总之,美术教师也要多钻研心理学,善于运用教育心理学,要将自己的心理和学生的心理相结合,运用到美术学科的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其影响效果是深远的,只要我们善于抓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尊重和关爱他们,让学生内心充满阳光,快乐健康地成长。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aog.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