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器(Bronze Ware)是由青铜合⾦(红铜与锡的合⾦)制成的器具,诞⽣于⼈类⽂明时期的青铜时代。青铜器在世界各地均有出现,是⼀种世界性⽂明的象征。下⾯⼩编给⼤家介绍春秋战国的青铜器有什么特点? 春秋战国的青铜器历史简介
春秋中期以后的青铜器以蟠螭纹的流⾏为标志,⼭西侯马所出的陶范和旧著录中的晋公?等器物上都有细密的平⾯蟠螭纹。春秋晚期⾄战国早期, 青铜器纹饰发展成浮雕状,繁复的镂空花纹则达到了东周时期青铜器制作的顶峰。代表器物有河南新郑铜器群,安徽寿县蔡侯墓铜器群,⼭西浑源李峪村铜器群以及辉县⼭彪镇和琉璃阁,河南淅川、长治分⽔岭,湖北随县擂⿎墩等地出⼟的铜器群等。到了战国中晚期,许多铜器都变成素⾯的,⽽且服御器、⽇⽤器⼤量增加。代表器物有长沙、寿县等地出⼟的楚器,陕县后川出⼟的魏器等。 春秋战国的青铜器特点
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的主要特点是: ①列国器物⼤量出现。
西周的有铭青铜器属周王室和王⾂制作的占⼤多数,诸侯国的为数甚少。到了春秋时期,王室、王⾂的礼器⼏乎消失,代之⽽起的是列国诸侯、卿⼤夫甚⾄卿⼤夫家⾂铸造的器物。这和当时王室衰微⽽诸侯、⼤夫及家⾂势⼒不断壮⼤的形势相吻合。
②地域风格的形成。
⼤体上呈现以三晋为中⼼的中原、以秦国为中⼼的西⽅和以楚国为中⼼的南⽅三⾜⿍⽴的格局。此外,北⽅、西南⽅、东南⽅等⼏处少数民族区域也各有其独特风格。 ③各地区之间逐渐交流。
例如吴越地区流⾏的细线云雷纹在楚地也时有发现,⽽原先⽤于北⽅的带钩也传播到了南⽅,从物质⽂化⾓度反映出东周时期⾛向统⼀的历史趋势。 ④铸造技术的长⾜进步。
器物制作⽅⾯主要体现在合范法铸造的⾼度发达、失蜡法的应⽤、模印法制范、镶嵌⼯艺的普遍流⾏,以及兵器的表⾯处理技术等。湖北⼤冶县铜绿⼭的矿井遗址体现了东周时代青铜冶铸业的巨⼤规模,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产⼒的提⾼。 延伸阅读
我国的青铜器最早是以红铜或黄铜锻打的,稍后,出现了青铜铸造的铜镜。夏代青铜器种类尚少,器型⼩⽽单薄,纹饰亦较为少见。商代的青铜器已很发达。到了东周⾄春秋时期,随着王室衰微,诸侯崛起,青铜器的铸造不再是王室的“专利”,各诸侯国竞相铸器,相继出现铸造、打制、铸接、焊接、鎏⾦、嵌⾦银等青铜器⼯艺。
每个时代的青铜器器形、铭⽂和纹饰特征不同。按年代可以分为夏代、商代早中期、殷墟时期、西周、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青铜器10⼤类。
青铜器制造成本⾼,留下来的少,是⽂物收藏品中的⼀个重要的门类,通常分为饪⾷器、⽔器、酒器、兵器、乐器、⼯具、杂器等七⼤门类。
饪⾷器中最主要的是⿍,商周时多⽤于烹煮鱼⾁、祭祀或宴飨盛放⾷品。⿍始铸于夏代,⿍有⽅⿍、圆⿍、分档⿍、扁⾜⿍、导形⿍等。迄今发现最⼤的青铜⿍,是陕西淳化出⼟的⽜⾸兽⾯纹⿍,⾼122厘⽶,⼝径83厘⽶,重达264公⽄。⿍的⽣产应⽤⼀直沿⾄西汉,乃⾄魏晋。
青铜⽔器⽤于盥洗,⼤致可分为承⽔器盘、注⽔器和盛⽔器,以及碗、釜、盆、⽸等。商周时期宴飨前后要⾏活盥之礼。西周宣王时期的虢季⼦⽩盘是以铭⽂⽽闻名的青铜盘,有110字,颇为罕见。
青铜酒器主要有饮酒器爵、⾓、觯、觚,盛酒器尊、卣、壶、⽅彝、垒、勺等,尤以爵名⽓最⼤。爵有扁形、圆形、⽅形、钉形、伞形或蟠龙、蟠蛇等形。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