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贵州省盘县陇英大地金矿床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评价

来源:好走旅游网
第7卷第3期 2010年6月 工桎 球物理学赧 CHINESE JOURNAL 0F ENGINEERING GE0PHYSICS V01.7。No.3 June,2010 文章编号:1672—7940(2010)03一O394一O5 doi:10.3969/j.issn.1672—7940.2010.03.026 贵州省盘县陇英大地金矿床成矿 地质特征及找矿评价 李卫民,冯 琳,周玲玲,胡桂明 (贵州省地矿局105地质大队,贵阳550018) 摘 要:通过对贵州省盘县陇英大地金矿床金矿矿区地层、构造、矿体特征、矿石特征等方面的研究,初步认 为该区金矿体主要产于峨眉山玄武岩组一段及二段玄武质熔岩底部,受断层旁侧的节理、裂隙控制金矿体在 断层破碎带内呈顺层和穿层两种状态产出。此外,通过对贵州省盘县地区峨眉山玄武岩底部和玄武岩之间的凝 灰岩中的微细粒浸染型金矿床的研究,认为此类金矿的区域分布受控于峨眉山玄武岩及其边缘凝灰岩分布区; 区域性控矿构造如扬子陆块西南缘的深部构造和区域性深大断裂,控制了金矿成矿及矿体的形成和分布,局部 性构造决定了矿体的空间分布及产出特征。最后提出在该区寻找相同类型金矿的找矿标志及找矿远景。 关键词:断层破碎带;凝灰岩;浸染型金矿床;成矿地质特征 中图分类号:P631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o1o—o5一o5 The Ore——forming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Dadi Gold Deposit in Longying,Panxian and Assessment for Prospecting Li Weimin,Feng Lin,Zhou Lingling,Hu Guiming (105 Geological Prospecting Party of Geology and Mineral Resources Prospecting and Developing Bureau of Guizhou,Guiyang 550018,China) Abstract:Based on the study of ore mining formation,structure,orebody characteristics, ore characteristics of Dadi gold deposit in Longying,Panxian,it is considered that the gold ore mainly originated in the bottom of connection basaltic lava of Emeishan basalt group pe— riod one and two.Jointed by lateral fault,fissures ore bodies in the fault fracture zone are output in the state of bedding fault and fault.Besides,according to the study on micro— disseminated gold deposits in tuff existed between the bottom of Emeishan basalt and basalt in Panxian,Guizhou,we believe that the area distribution of this kind of gold is decided by the area distribution of the Emeishan basalts and its edge of tuff.The formation and distri— bution of Gold mineralization and ore body are controlled by Regional ore—controlling structure,such as the southwestern margin of Yangtze block deep structures and regional deep fault,whil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output are decided by partial structure.In the end,we come up with prospecting and exploration potential of the same type of gold mine in this area. Key words:fault zone,tuff;disseminated gold deposits;geological features 作者简介:李卫民(1969一),男,河北石家庄人,工程师,主要从事固体矿产勘查工作。E mail:fenglintt@126.corn 第3期 李卫民等:贵州省盘县陇英大地金矿床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评价 395 潭组(P。z)以及第四系(Q)地层(表1)。 1 引 言 贵州省金矿床查明资源储量产地3O余处,而 3.2矿区构造 矿区位于莲花山背斜的南东翼,北东向强构 造变形区内,主要发育一系列北东向高角度正断 层和逆断层,北西向和近东西向次之。根据构造 的交错、限制关系,北东向构造形成早,北西向、近 大中型金矿主要分布在黔西南地区。目前,对黔 西南金矿的研究特别是对黔西南地区与峨眉山玄 武岩喷发有关的研究已经很多。笔者通过对贵州 东西向形成晚。 省盘县地区峨眉山玄武岩底部和玄武岩之间的凝 矿区褶皱主要有坎者向斜及大黑山背斜。 灰岩中的微细粒浸染型金矿床地质特征的研究, 1)坎者向斜:位于矿区东段,走向NE、轴线 希望对今后在该区找寻同类型金矿有所帮助。 长约6800m,北东端扬起,南西端倾伏,翼部宽 2 区域地质概况 800~l500m,核部及两翼出露地层为P。口 、 P。口 、P。7Yt,NW翼岩层倾向SSE倾角l2。~20。、 NE翼倾向NNW,倾角15。~20。。 陇英大地金矿床位于贵州省盘县以东 2)大黑山背斜:位于矿区北东端,走向NE, 45kin,属该县珠东乡、老厂镇管辖。交通位置便 利。该区地处扬子准地台黔北台隆六盘水断陷普 轴线长约6500m,北东端倾伏,南西端扬起,在石 安旋扭构造变形区,盘县老厂一乐民所成矿远景 垭口处被F 断层错断,背斜核部出露茅口组灰 区东段,莲花山背斜的南东翼。出露地层主要为 岩,两翼为峨眉山玄武岩,两翼岩层倾角10。~ 二叠系地层,其次为石炭系地层。 2O。,为宽缓状背斜。 此外,矿区还发育一系列高角度逆冲断层和正 3矿床地质特征 断层,由于受多期构造运动影响,使得多数断层具 有分枝复合的特点。金矿体主要受北西向、近东西 3.1矿区地层 向断层控制。在控矿断层经过的茅口灰岩古风化 矿区内出露地层主要包括:下二叠统包磨山 面之上,玄武质熔岩与凝灰岩、沉凝灰岩由于岩石 组(P 6),中二叠统梁山组(P Z)、栖霞组(P q)、茅 能干性的差异形成层间软弱带、破碎带,是金矿富 口组(P2 )、峨眉山玄武岩组(I)3 ),上二叠统龙 集的有利场所。在本矿区青山坡矿段,矿体受F1 表1矿区地层 Table 1 Mining area stratum 396 工程地球物理学报(Chinese Journal of Engineering Geophysics) 第7卷 圈回一…潭组回 回 圈 统 仍I[ 二 地质界线 逆断层及编号 正断层及编号L 二 性质不明断层 园背斜 向斜 囫一状圃… 图1 陇英大地金矿地质构造 Fig.1 Geologic structure of Longying dadi gold ore area 断层控制;而在陇英大地矿段,矿体受F2断层旁侧 二段玄武质熔岩底部,受玄武岩中北东向、近东西 的节理、裂隙以及层间破碎带、层间软弱带控制。 向断层、节理、裂隙以及层间滑动面、层间软弱带 F 。断层:走向Nw、倾向SE,倾角15。~25。, 控制。矿体在断层破碎带内呈不规则透镜状产 受F 、F。限制,长700m,为逆断层。该断层北西 出,在破碎带两侧的节理、裂隙中呈脉状、树枝状 端切割茅口灰岩,其中发育串珠状溶蚀洼地,洼地 产出,在破碎带两侧的层间破碎带、层间软弱带内 中残存金矿体,断层南东段切割峨眉山玄武岩组 呈透镜状顺层产出(图2)。 地层,沿玄武质熔岩与凝灰岩软弱带顺层产出,局 部地带穿层。破碎带宽15~20m,具强硅化、褐铁 矿化,其中见大量石英脉,脉宽0.5~20cm,产状 为245。 20。。 F。断层:走向EW,倾向N,倾角65。,延伸长 1800m,断层东段被F 限制,西段在陇英大地消 失,为正断层。断层切割峨眉山玄武岩组二段地 层,形成矿化蚀变带宽200 ̄300m,沿断层带分布 有多个泉点。断层两侧节理、裂隙发育,节理、裂 隙中充填褐铁矿脉或石英脉,石英脉有穿层和顺 层两种,穿层石英脉三组,产状分别为3O。 75。、 图2 陇英大地金矿地质剖面 312。 66、10。 6O,宽5~25cm;顺层石英脉产状 Fig.2 Longying dadi gold ore area geological section 为5。~1O。 25。~3O。,脉宽0.1 ̄2cm(图1)。 33矿体特征 3.4矿体产出特征 矿区金矿体主要产于峨眉山玄武岩组一段及 陇英大地金矿床位于大黑山背斜北面,矿体 第3期 李卫民等:贵州省盘县陇英大地金矿床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评价 397 表2岩石、矿石化学成分 Table 2 Rock and ore chemical composition form 产于峨眉山玄武岩组第二段底部,受F 断层旁侧 试结果,围岩与夹石仅仅只是蚀变矿物和金的含 的节理、裂隙控制,金矿体在断层破碎带内呈顺层 量相对较弱,达不到圈定矿体的要求。因此,造成 和穿层两种状态产出。 矿体与围岩和夹石较难以区分,围岩和夹石主要 1)顺层矿体:产于F。断层两侧峨眉山玄武岩 有凝灰岩和拉斑玄武岩(表2)。 组二段的拉斑玄武岩与其夹的凝灰岩、沉凝灰岩 4.2矿石质量及类型 中的层间破碎带、层问软弱带内。矿体顶底板岩 4.2.1矿石结构构造 石为峨眉山玄武组二段的拉斑玄武岩,容矿岩石 矿石结构主要有砂状结构、不等粒结构、交代 主要为凝灰岩、沉凝灰岩以及凝灰质玄武岩。矿 结构、泥质结构、拉斑玄武结构等;矿石构造主要 体在层间破碎带、软弱带内呈透镜状顺层产出,矿 为块状、土状、角砾状、条带状构造。 体厚1~2.5m。矿体倾向320。~25。,倾角25。~ 4.2.2矿石矿物组分 35。,品位Au(1~4.38)×10一 。矿体厚度、矿石 1)矿石矿物成分:金矿石主要赋存在峨眉山 品位在走向和倾向上的变化均较大。 玄武岩组一段的凝灰岩以及二段的拉斑玄武岩 2)穿层矿体:产于F 断层形成的节理、裂隙 中,其矿石矿物成分见表3。 及其交汇部位,容矿岩石主要为破碎蚀变的凝灰 2)矿石化学成分:根据陇英大地金矿区两件 岩及拉斑玄武岩。矿体呈脉状、树枝状、囊状、透 样品分析结果可知,矿石中的有益组分含量较低, 镜状产出,含金品位(1~13.5)×10~。矿体规模 在金矿选冶中不能综合利用。其有害成分也较低, 小,形态不规则,厚度、品位在几米范围内都会发 但As含量相对较高,一般在(O.51~1.49)×10 生较大变化。 之间,对矿石选冶有一定影响,特别是在氧化矿的 氰化法提金工艺中,As会消耗氰化钠,增加生产 4 矿石特征 成本(但不影响金的浸出率)。 4.3矿石类型 4.1岩石、矿石化学成分 在陇英大地金矿区内,由于玄武岩保存较好, 矿区内金矿属微细粒浸染型,矿体与围岩均 次生风化淋滤作用较弱,以原生矿石为主,仅在地 呈渐变过渡,矿体与围岩的划分需靠化学分析测 表浅部数米范围内为氧化矿石;而在矿区附近的 表3 陇英大地金矿区矿石矿物成分 Table 3 Ore mineral component form of Longying Dadi gold ore area 398 工程地球物理学报(Chinese Journal of Engineering Geophysics) 第7卷 砂锅厂至羊禾地一带,由于含矿的玄武岩呈残积 或坡积体出现,其中的金矿石主要为氧化矿石。 造;背斜之中的高角度逆冲断裂及其断层角砾岩 等。 6)特殊地形地貌标志。P m灰岩的古岩溶凹 5 找矿标志 1)已知金矿床(点)露头标志。包括目前已知 陷也是找残积、坡积型金矿体的靶区之一。 6找矿远景评价 的原生矿和氧化矿露头,为重要的直接找矿标志。 2)化探异常。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测量、土 壤地球化学测量所圈定的金、汞、砷、锑综合异常 是很好的间接找金标志。若金元素异常一旦被证 实为矿致异常或者已达金矿体品位,则是直接的 找金标志。 3)近矿围岩蚀变标志。由于含金热液中的 SiOz使围岩发生硅化,并形成次生石英岩,而黄铁 矿常是金矿的主要载金矿物,因此最具指示意义 的是硅化及黄铁矿化。硅化常与粘土矿化、绢云 母化 绿泥石化等共生,黄铁矿化在地表常氧化为 褐铁矿,因此粘土矿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褐铁 矿化等也可作为间接找矿标志。 4)特定地层、岩性组合标志。如泥堡矿床 P。 下部碎屑状凝灰岩、P 顶部的角砾状凝灰 质次生石英岩、P。z 底部的角砾状、蜂窝状硅化含 生物碎屑灰岩(或次生石英岩),陇英大地矿床玄 武岩中部所夹凝灰岩常产生金矿化,而这些含金 岩石之上一般都有相对细粒的岩石(如黏土岩)为 屏蔽层。 5)构造标志。P。 、P。Z地层内部的层问柔皱 及层间剥离带;P。 P mdc、P。l/P。 地层之间的 层间滑脱构造;区域性断裂附近的次一级断裂构 通过对贵州省盘县地区峨眉山玄武岩底部和 玄武岩之间的凝灰岩中的微细粒浸染型金矿床的 研究,认为此类金矿的区域分布受控于峨眉山玄 武岩及其边缘凝灰岩分布区;区域性控矿构造如 扬子陆块西南缘的深部构造和区域性深大断裂, 控制了金矿成矿及矿体的形成和分布,局部性构 造决定了矿体的空间分布及产出特征。笔者认为 应加强对以盘县一兴义和册亨一望谟等地为重点 的贵州西南部地区微细粒浸染型(卡林型)金矿的 研究。 参考文献: [1]陶平,杜芳应,杜昌乾,等.黔西南凝灰岩中金矿控矿 因素概述[J].地质与勘探,2005,41(2):12~16. [2]陶平,马荣,雷志远,等.扬子区黔西南金矿成矿系统 综述[J].地质与勘探,2007,43(4):24~28. [3]刘平,李沛刚,李克庆,等.黔西南金矿成矿地质作用 浅析[J].贵卅l地质,2006,23(2):83 ̄87. [4]韩至钧,王砚耕,冯济舟,等.黔西南金矿地质与勘查 [M].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1999. [5]李文亢.黔西南微细金矿床地质特征成矿作用[A]. 中国金矿主要类型区域成矿条件文集(第六集)[c1. 北京:地质出版社,198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