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好走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中级主管药师(专业知识)-试卷27

中级主管药师(专业知识)-试卷27

来源:好走旅游网
中级主管药师(专业知识)-试卷27

(总分:70.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 A1型题(总题数:28,分数:56.00)

1.对药物较全面的描述是 (分数:2.00) A.一种化学物质

B.能干扰细胞代谢活性的化学物质 C.能影响机体生理功能的物质

D.能用于疾病的诊断、预防与治疗或计划生育的特殊商品 √ E.具有滋补营养、保健康复作用的物质

解析:解析:药物是用于诊断、治疗或预防人或其他动物疾病的特殊物品;预期用于影响人或其他动物身体结构或任何功能的物品、食品不包括其中。 2.药物效应动力学(药效学)研究的是 (分数:2.00) A.药物的作用机制 B.影响药物疗效的因素 C.药物对机体的作用规律 √ D.药物在体内的变化 E.药物的临床疗效

解析:解析:药物效应动力学是药理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过程及作用机制,也就是其作用规律。所以答案为C。 3.下列哪一项不属于药代动力学研究范围 (分数:2.00) A.吸收 B.分布 C.代谢 D.耐药 √ E.排泄

解析:解析:药物代谢动力学主要研究机体对药物的处理过程,包括吸收、分布、代谢(生物转化)、排泄。所以答案为D。

4.关于非竞争性拮抗药不正确的描述是 (分数:2.00)

A.可以不与激动剂争夺同一受体 B.可使激动剂量一效曲线右移

C.能与受体发生不可逆结合的药物也能产生类似效应 D.与受体结合后能改变效应器的反应性 E.不能抑制激动剂量一效曲线最大效应 √

解析:解析:非竞争性拮抗药与激动药并用时,可发生两种情况:1、与激动剂不争夺相同受体,但它与受体结合后,可妨碍激动剂与特异性受体的结合;2、与激动剂争夺同一受体,且与受体呈不可逆共价结合。这两种情况均可使激动药的亲和力与内在活性降低,即不仅使得激动药的量效曲线右移,而且降低其最大效能。所以答案为E。

5.下列哪一项符合部分激动剂的特点 (分数:2.00)

A.与受体有一定亲和力,但内在活性较弱 √ B.与受体无亲和力,而有内在活性 C.与受体亲和力高,也有内在活性 D.与受体无亲和力,也无内在活性

E.与受体亲和力高,而无内在活性

解析:解析:部分激动剂的定义为:具有一定的亲和力,故能与受体结合;但内在活性低,与受体结合后,只能产生较弱的效应,即使浓度增加,也达不到完全激动剂那样的最大效应,却因占据了受体,而拮抗完全激动剂的部分生理效应。所以答案为A。 6.以下有关新药药理学研究,叙述不正确的是 (分数:2.00)

A.包括临床前药理学研究和临床药理学研究 B.临床前药理学研究不包括毒理学研究 √ C.药动学属于新药药理学研究内容之一

D.临床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人体之间相互作用规律的学科 E.临床药理学研究分为I、Ⅱ、Ⅲ、Ⅳ期临床试验

解析:解析:临床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人体之间相互作用规律的学科,属药理学的一个分支。新药药理学研究包括临床前药理学研究和临床药理学研究。临床前药理学研究分为主要药效学、一般药理学、药动学和毒理学研究(急毒、长毒、一般毒性、特殊毒性)等。临床药理学研究分为I、Ⅱ、Ⅲ、Ⅳ期临床试验。故选B。

7.药物作用的两重性是指 (分数:2.00)

A.既有局部作用,又有全身作用 B.既有治疗作用,又有不良反应 √ C.既有对因治疗,又有对症治疗 D.既有原发作用,又有继发作用 E.既有变态反应,又有毒性反应

解析:解析:药物的选择性是相对的,故多数情况下,治疗作用和不良反应会同时发生,这是药物的两重性的表现。所以答案为B。

8.下面关于半数有效量和治疗指数的叙述错误的是 (分数:2.00)

A.在量反应中是指能引起50%最大反应强 度的药物剂量 B.在质反应中指引起50%实验动物出现阳性反应的药物剂量 C.半数致死量越大,半数有效量越小,则表明药物的安全度越高 D.治疗指数比值越小则安全度越高 √

E.常用治疗指数(LD 50 /ED 50 )作为药物安全度的指标

解析:解析:半数有效量在量反应中是指能引起50%最大反应强度的药物剂量;在质反应中指引起50%实验动物出现阳性反应的药物剂量。半数致死量越大,半数有效量越小,则表明药物的安全度越高。因而常用治疗指数(LD 50 /ED 50 )作为药物安全度的指标。其比值越大,则安全度越高;其比值越小,则安全度也就越小,所以答案为E。 9.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分数:2.00)

A.异烟肼的代谢分为快代谢型和慢代谢型 B.控释制剂按零级速率缓慢释放 C.缓释制剂按一级速率缓慢释放 D.老年人对药物敏感性降低 √

E.老年人的用药剂量一般为成人的3/4左右

解析:解析:异烟肼的代谢由于人种不同可分为快代谢型和慢代谢型,中国人快代谢型较多。控释制剂是指药物按零级速率缓慢释放,使血药浓度稳定在有效浓度水平,产生持久药效。缓释制剂可使药物按一级速率缓慢释放,吸收时间较长,药效维持时间也长。老年人生理功能逐渐减退,对药物的耐受性相应较差,对药物的敏感性增加。老年人的用药剂量一般为成人的3/4左右。故选D。 10.拮抗剂的特点是 (分数:2.00)

A.对受体有亲和力且有内在活性

B.对受体有强亲和力但无内在活性 √ C.对受体无亲和力但有内在活性 D.对受体无亲和力也无内在活性 E.直接抑制神经递质

解析:解析:拮抗剂能与受体结合,但缺乏内在活性,由于占据了受体,可拮抗激动剂的效应,使其最大效应减弱,通过增加激动剂的浓度,仍然可以使激动剂达到最大效应。随着拮抗剂浓度增加,激动剂的浓度一效应曲线平行右移。而只有非竞争性拮抗剂才能与受体呈不可逆结合。所以答案为B。 11.下列关于治疗指数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分数:2.00) A.值越大越安全 B.反映治疗窗大小 C.可用LD 50 /ED 50 表示

D.可用LD 5 /ED 95 表示,但不如C项合理 √ E.可从动物实验中获取数据

解析:解析:治疗指数是:LD 50 /ED 50 ;安全指数是:LD 5 /ED 95 ;安全界限是:(LD 1 一ED 99 )/ED 99 ;三者均是评价药物安全性的指标,数据越大,表明相应药物的疗效越大,对机体的毒性越小,即临床应用价值越高,但后两者比治疗指数更为可靠。所以答案为D。 12.副作用是在下述哪种剂量时产生的不良反应 (分数:2.00) A.无效量 B.极量 C.LD 50 D.治疗量 √ E.中毒量

解析:解析:副作用是在治疗剂量下发生的,是药物本身固有的作用。 13.关于受体的概念哪项是正确的 (分数:2.00)

A.与配体结合无饱和性 B.与配体结合不可逆性 C.结合配体的结构多样性 D.是位于细胞核上的基因片段 E.均有相应的内源性配体 √

解析:解析:受体是对生物活性物质(配体)具有识别能力,并可与之选择性结合的生物大分子,位于细胞膜表面或细胞内;能够与受体结合的配体其化学结构具有相似性;受体的数目是一定的,因此受体与配体的结合具有饱和性;配体与受体复合物可以解离,是可逆的;受体均具有相应的内源性配体。 14.下列关于受体调节描述错误的是 (分数:2.00)

A.受体与配体作用,其有关的受体数目和亲和力的变化称为受体调节

B.长期用异丙肾上腺素治疗哮喘,可使受体数目减少,疗效逐渐下降,称向下调节 C.配体作用于其特异性受体,使自身的受体发生变化,称同种调节

D.配体作用于其特异性受体,对另一种配体的受体产生的调节作用,称异种调节 E.β一肾上腺素受体可被甲状腺素、糖皮质激素和性激素所调节,属于同种调节 √

解析:解析:配体作用于其特异性受体,对另一种配体的受体产生的调节作用称异种调节,β-肾上腺素受体可被甲状腺素、糖皮质激素和性激素所调节就属于异种调节。所以答案为E。 15.pD 2 值可以反映药物与受体亲和力,pD 2 值大说明 (分数:2.00)

A.药物与受体亲和力大,用药剂量小 √ B.药物与受体亲和力大,用药剂量大 C.药物与受体亲和力小,用药剂量小

D.药物与受体亲和力小,用药剂量大 E.以上均不对

解析:解析:药物一受体复合物的解离常数KD的负对数(一lgK D )称为亲和力指数,pD 2 其值与亲和力成正比。pD 2 值越大,亲和力越大,用药剂量越小。 16.下列关于受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分数:2.00)

A.受体指糖蛋白或脂蛋白构成的生物大分子,存在于细胞膜、胞浆或细胞核内。不同的受体有特异的结构和构型

B.根据存在位置,受体可大致分为三类:细胞膜受体、胞浆受体和胞核受体 C.已分离出来的受体都是蛋白质 √

D.受体具有两个功能:识别特异的信号物质——配体,识别的表现在于两者结合。把识别和接受的信号准确无误的放大并传递到细胞内部,启动胞内生化反应,引起特定的细胞反应 E.受体具有抗原性。在某种情况下通过自身免疫机制,可以产生抗受体的抗体 解析:解析:目前已知除吗啡受体外,分离出的受体均为蛋白质,所以答案为C。 17.下列属于特异性药物作用的是 (分数:2.00) A.甘露醇脱水 B.硫酸镁导泻

C.大剂量的碘抑制甲状腺素的释放 √ D.氢氧化铝治疗胃溃疡 E.络合剂解救重金属中毒

解析:解析:特异性药物作用是指结构特异性药物与机体生物大分子(如酶和受体)功能基团结合而发挥的作用;A、B、D、E是通过改变细胞周围的理化条件而发挥作用的,属于非特异性药物作用,答案C是通过影响激素分泌而起作用的,属于特异性药物作用,所以答案为C。 18.药物的内在活性是指 (分数:2.00) A.药物脂溶性的强弱

B.药物与受体结合后,檄动受体产生效应的能力 √ C.药物水溶性的强弱 D.药物穿透生物膜的能力 E.药物对受体亲和力的强弱

解析:解析:答案A、C、D描述的是药物的理化性质。根据亲和力与内在活性的不同,可以将作用于受体的药物分为激动剂、部分激动剂和拮抗剂三种,可见”亲和力”与”内在活性”是两个平行的概念。内在活性是指药物与受体结合后,激动受体产生效应的能力,它决定药物效应的大小。所以答案为B。 19.下列哪种药品的使用不受肝功能的影响 (分数:2.00) A.甲苯磺丁脲 B.可的松 C.泼尼松 D.氯霉素 E.泼尼松龙 √

解析:解析:严重肝功能不全者如用甲苯磺丁脲、氯霉素等,由于肝的生物转化速率减慢,因而作用加强,持续时间延长。而氢化可的松、泼尼松龙不需经肝转化即产生药效,可的松、泼尼松等需在肝经生物转化后才有效,而对肝功能不全的患者作用减弱。故选E。 2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分数:2.00)

A.日服给药的吸收速率为:水溶液>散剂>片剂

B.药效出现时间从快到慢的顺序为:静脉注射>肌内注射>吸入>皮下注射>口服>皮肤给药 √ C.肾上腺皮质激素一日量早晨一次服用,可减轻对腺垂体抑制的副作用

D.在连续用药过程中,有的药物药效逐渐减弱,需加大剂量才能显效,称耐受性 E.药物相互作用可使药效加强,也可使药效降低或不良反应加重

解析:解析:不同给药途径可影响药物的作用,按药效出现快慢,其顺序为:静脉注射>吸入>肌内注射>皮下注射>口服>皮肤给药。所以答案为B。 21.属于“质反应”的指标是 (分数:2.00)

A.动物死亡或生存的个数 √ B.心率增减的次数 C.血压升降的毫米汞柱数 D.血糖浓度的摩尔数 E.尿量

解析:解析:观察的药理效应,用阴性或阳性来表示就是质反应,比如死亡、睡眠、麻醉等出现与否,结果用阴性或阳性发生率来作为统计指标(计数指标),上述答案中,B、C、D、E均为计量指标,所以答案为A。

22.极少数人对药物特别敏感产生的反应是 (分数:2.00) A.变态反应 B.敏化作用 C.不良反应 D.特异质反应 √ E.遗传反应

解析:解析:个别患者用治疗量的药物后,出现极度敏感或极度不敏感的反应,或出现与往常性质不同的反应,称为“特异质反应”。所以答案为D。 23.关于药物的排泄,叙述不正确的是 (分数:2.00)

A.阿托品不易自乳汁排出 √

B.阿司匹林合用碳酸氢钠可使其排泄加速 C.弱酸性药物在碱性尿液中解离型增加 D.弱酸性药物不易自乳汁排出 E.许多药物可经胆汁排泄

解析:解析:弱酸性药物(如阿司匹林、苯巴比妥等)在碱性尿液中解离型增加,脂溶性减小,不易被肾小管重吸收,排泄加快。乳汁偏酸性,弱碱性药物(如吗啡、阿托品等)易自乳汁排出。许多药物经肝脏排入胆汁,由胆汁流入肠腔,然后随粪便排出。故选A。 24.决定药物起效快慢的是 (分数:2.00) A.血浆蛋白结合率 B.消除速率 C.剂量 D.生物利用度 E.吸收速度 √

解析:解析:决定药物起效快慢的是药物的吸收速度,所以答案为E。 25.易化扩散的特点是 (分数:2.00)

A.不需ATP,逆浓度差,特异性不高,有竞争抑制 B.需ATP,顺浓度差,特异性高,有竞争抑制 C.不需ATP,顺浓度差,特异性高,有竞争抑制 √ D.不需ATP,逆浓度差,特异性高,有竞争抑制 E.需ATP,逆浓度差,特异性高,无竞争抑制

解析:解析:易化扩散是借助膜内特殊载体的一种跨膜转运方式,特点是顺浓度梯度进行,需要载体,不耗能,有竞争抑制,所以答案为C。 26.药物简单扩散的特点是 (分数:2.00) A.需要消耗能量 B.有饱和抑制现象 C.可逆浓度差转运 D.需要载体 E.顺浓度差转运 √

解析:解析:多数药物经被动转运跨过细胞膜,其机制是简单扩散,特点是药物转运依赖于膜两侧的浓度差,不需要载体、不消耗能量、无饱和性、无竞争性抑制,所以答案为E。 27.下列有关药物吸收的描述,错误的是 (分数:2.00)

A.舌下或直肠给药吸收少,起效慢 √ B.药物从胃肠道吸收主要是被动转运

C.药物吸收是指药物从用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 D.弱碱性在碱性环境中易吸收 E.皮肤给药脂溶性药物易吸收

解析:解析:舌下及直肠给药,其吸收途径不经过肝门静脉,可避免首关消除,吸收也比较迅速,故起效较快,所以答案为A。

28.关于消除半衰期的叙述错误的是 (分数:2.00)

A.是血药浓度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B.一级动力学半衰期为0.693/Ke C.一级动力学半衰期与浓度有关 √

D.符合零级动力学消除的药物,半衰期与体内药量有关 E.一次给药后,经5个半衰期,体内药物已基本消除

解析:解析:一级动力学是指血中药物消除速率与血药浓度成正比,血药浓度高,单位时间内消除的药量就多,反之消除就少,其半衰期等于0.693/Ke,由于Ke是一个常数,因此符合一级动力学消除的药物,其半衰期是一个常数,而与血药浓度无关,所以答案为C。

二、 B1型题(总题数:2,分数:14.00)

A 药理学 B 药动学 C 药效学 D 毒理学 E 临床药理学(分数:4.00) (1).研究药物与人体之间相互作用规律(分数:2.00) A. B. C. D. E. √ 解析:

(2).研究机体对药物的处置过程(分数:2.00) A. B. √ C. D. E.

解析:解析:临床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人体之间相互作用规律的学科,属药理学的一个分支。药动学是研究机体对药物的处置过程,即研究药物的体内过程,包括吸收、分布、生物转化(代谢)和排泄及血药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A 特异质反应 B 变态反应 C 继发反应 D 后遗反应 E 不良反应(分数:10.00)

(1).先天性胃内缺乏内在因子可导致(分数:2.00) A. √ B. C. D. E. 解析:

(2).与治疗目的无关的,对患者不利的作用是(分数:2.00) A. B. C. D. E. √ 解析:

(3).反复应用氯霉素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是(分数:2.00) A. B. √ C. D. E. 解析:

(4).长期用肾上腺皮质激素,一旦停药后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数月难以恢复的是(分数:2.00) A. B. C. D. √ E. 解析:

(5).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时,不敏感细菌如葡萄球菌大量繁殖导致葡萄球菌肠炎的是(分数:2.00) A. B. C. √ D. E.

解析:解析:患者用治疗量的药物后,出现极敏感或极不敏感的反应,或出现与往常性质不同的反应,称特异质反应。先天性胃内缺乏内在因子,可使维生素B 12 在机体内不被吸收,因此,该类患者对口服维生素B 12 极不敏感。与治疗目的无关的,对患者不利的作用是不良反应。反复应用氯霉素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是机体接受药物后发生的免疫病理反应,又称变态反应。后遗效应是指停药后,血浆中药物浓度虽已降至阈浓度以下,但仍残存的生物效应,可能非常短暂,也可能比较持久。继发反应是在药物治疗作用之后的一种继发反应,是药物发挥治疗作用的不良后果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导致二次感染是一种继发反应。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aog.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