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节约粮食“世界粮食日”主题班会教案(范本) 活动目标: 1.知道粮食的来历。 2.懂得爱惜粮食,不浪费粮食的道理。 3、知道每年的10月16日是世界粮食日,了解2016年世界粮食日的宣传标语和珍惜粮食的重要。 活动准备: 1、熟悉各种常见的农作物,并能积极进行猜谜活动。 2、激发幼儿爱粮、惜粮的情感,懂得如何节粮。 3、收集农作物的谜语;PPT《缺粮的非洲》 活动流程: 一、引出活动: 1.导入。教师通过唐诗《悯农》引出爱惜粮食的主题。 2、师交代开展“爱惜粮食,从你我做起”的活动。 二、通过看、听、说、猜等一系列活动激发幼儿爱粮、惜粮 1、请幼儿观看PPT《缺粮的非洲》,懂得爱粮、惜粮的重要 2、说说今年2016年世界粮食日的宣传标语如: (1)爱惜粮食,节约粮食; (2)节粮从我做起,建设节约型社会; (3)崇尚节粮风气,促进可持续发展; (4)节约粮食光荣,浪费粮食可耻; (5)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6)一米一粟当思来之不易,爱粮节粮须知人人有责。 (7)爱惜粮食,节约资源 (8)增强节约粮食,爱惜粮食的意识 (9)严禁掺杂使假,以次充好的行为 (10)提高粮食品质,增强法制意识 (11)放开粮食市场,加强监督管理 3、幼儿游戏:猜猜农作物如: (1)有个矮将军,身上挂满刀,刀鞘外长毛,里面藏宝宝。(大豆) (2)脱去黄金袍,露出白玉体,身子比豆小,名字有三尺。(大米) (3)青枝绿叶颗颗桃,外面骨头里面毛,待到一天桃子老,里面骨头外面毛。(棉花) (4)农民春天种它,夏天它就开花。秋天结果象个桃,桃子裂了开白花。(棉花) (5)幼时不怕冰霜,长大露出锋芒,老来粉身碎骨,仍然洁白无双。(麦子) (6)春穿绿衣秋黄袍,头儿弯弯垂珠宝,从幼到老难离水,不洗澡来只泡脚。(水稻) (7)生在山里,死在锅里,藏在瓶里,活在杯里。(茶叶) (8)皮儿薄,壳儿脆,四姐妹,隔墙睡,从小到大背靠背,裹着一层疙瘩被。(蓖麻) (9)一团幽香口难言,色如丹桂味如莲,真身已归西天去,十指尖尖在人间。(佛手) (10)去年秋天撒下种,长出绿苗过一冬。开春它还接着长,等到夏天黄澄澄。(冬小麦) (11)身体长又长,开花黄又黄。脸蛋向太阳,子儿香又香。(向日葵) 4、讨论如何节约粮食 如:吃饭时吃多少盛多少,不扔剩饭剩菜;做节约宣传员,向家人,亲戚,朋友宣传浪费的可怕后果;剩米饭熬粥,剩粥掺面压面条,剩面条炒着吃,剩馒头炸馒头片,剩馒头片做羊肉泡膜;不偏食,不挑食;到饭店吃饭时,点饭点菜不浪费,若有剩余的要带回家等 三、师:小结,教育幼儿从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做起,从自身做起爱粮、惜粮。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 《小麦的一生:粮食与食农》 【活动目标】: 1.了解小麦的特征及用途。 2.知道农民伯伯劳动的艰辛,了解粮食的来之不易。 3.幼儿通过观察、想象、动口、动手及语言表达,进一步加强对小麦的认识,教育幼儿爱惜每粒粮食。 4.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5.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小麦生长期图片,实物麦子一小捆、麦粒一盘、面粉一小袋。 【活动过程】 1、出示小麦生长期图片,让幼儿了解小麦的生长过程。 2、出示实物麦子,让幼儿观察小麦的外形特征,知道小麦生长在土地里。小麦的茎俗称麦秸、空心、有节、光滑,麦叶狭长。茎的顶端长麦穗,麦穗有象针一样的麦芒,麦穗上的麦粒整齐地排列着,小麦未成熟时呈绿色,初夏成熟时是金黄色的。 3、发给每个幼儿一个麦穗,让幼儿看、摸,了解麦粒是椭圆形的,知道麦粒磨成面粉可以做馒头、面条、饺子、蛋糕、饼干、油条、面包等等。 4、让幼儿知道麦秸可用来烧饭、烧水,也可用来盖房子、造纸,还可编各种用品,如:草帽、扇子、凉席子、草包等等。 5、教师引导幼儿了解农民伯伯收割麦子的情景。 教师讲解炎热的夏天,农民伯伯收割麦子、捆麦子、搬麦子时汗水直淌,满脸是红的、衣服是湿湿的,腰酸悲痛,让幼儿从中感受收割麦子是辛苦的,应当尊重农民伯伯的,爱惜粮食。 结束部分:智力游戏《看谁说得快》 教师提问: 1.小麦的茎叫什么?(麦秸)麦叶是什么形状的?(狭长)茎的顶端长什么?(麦穗)小麦未成熟是什么颜色?(绿色)初夏成熟时是什么颜色?(金黄色的)面粉可以做什么?(馒头、油条、饼干等等)麦秸可以做什么?(草帽、扇子、凉席子等等)。 2.以回答速度快,正确的小朋友为胜。 【活动延伸】: 1、启发幼儿到有面粉厂的地方看麦粒如何磨成面粉的 2、引导幼儿回家观察妈妈加工馒头的过程。 【教学反思】: 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始终创造各种机会,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去发现、去思考、去学习、去实践,从而体现了《纲要》中所规定的“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幼儿的主体地位”的思想。例如,认识小麦时,先让幼儿主动去观察;用肢体语言表现小麦的生长过程时也充分尊重幼儿个体独特的表现力。 《不浪费粮食》 活动目标: 1.知道粮食来之不易。 2.懂得要爱惜粮食。 3.培养幼儿乐意在众人面前大胆发言的习惯,学说普通话。 4.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意识。 活动准备: 制作ppt课件:不浪费粮食。(可根据活动过程中的描述制作ppt课件) 活动重难点: 知道粮食是农民伯伯辛勤劳动的成果,不能浪费粮食。 活动过程: 1.通过谈话引出本课主题。 教师播放课件图2,然后向幼儿提问:这些是什么?(饺子、馒头、包子、蛋糕)知道他们从哪里来的吗?(农民伯伯种出来的。)·教师引导幼儿相互讨论,自由交流。幼儿回答后教师给予表扬。 2.教师教师播放课件图3-5《粮食来之不易》,让幼儿了解香喷喷的米饭是怎样来的?并学习儿歌《爱惜粮食》。 3.教师教师播放课件图6-7图《粮食来之不易》,让幼儿了解包谷、小麦的生产过程,知道种粮食很辛苦,要经过犁地、选种、播种、施肥、田间管理、收割等多道工序。 教师:农民生产粮食的过程是怎样的?(艰苦的。)我们吃饭时,应该怎样做呢? 幼儿讨论后回答。 4.教师教师播放课件图8-9图《议一议》,说说谁做得好。 教师小结:粮食来之不易,是农民伯伯辛苦种出来的,所以用餐时我们一定要吃完自己的一份饭菜,不浪费粮食,能吃多少盛多少。 5.结合幼儿的平时表现,教师引导幼儿说说自己应该怎样做。 活动反思: 进餐是孩子们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针对我班幼儿目前进餐时\"不想吃\"、\"不会吃\"、甚至\"吃一半、掉一半\"的现象进行《不浪费粮食》的社会活动,通过活动使我们的宝宝懂得要珍惜粮食。在这次活动中我通过幻灯片引导孩子们观察米饭、馒头的由来,观察小麦和包谷的生长过程和农民伯伯劳作的场景,不学习儿歌《爱惜粮食》,让宝宝们体会到了粮食是农民伯伯辛苦劳动的成果,小朋友在吃饭时不能掉饭粒、剩饭菜,要爱惜粮食。当然这种社会性的情感教育对于小班孩子来说相对不太好理解,为此我们结合孩子们的日常进餐继续开展这一教育。 在平时进餐时,我们耐心地指导孩子们正确的握勺方法,培养他们安静进餐、细嚼慢咽的好习惯,并引导宝宝回顾社会活动《不浪费粮食》,帮助幼儿了解饭菜的由来,使孩 子们逐步懂得尊重劳动者的劳动。通过我们反复的指导,有效的表扬与奖励,使孩子们提高了自身的能力,增强了孩子们对他人的尊重,从而让孩子们真正感悟到\"不浪费粮食、从我做起\"。 儿歌《爱惜粮食》 香喷喷的米饭哪里来? 白花花的大米做出来。 白花花的大米哪里来? 金灿灿的稻谷脱出来。 金灿灿的稻谷脱出来? 农民伯伯种出来,一粒稻谷一滴汗,爱惜粮食理应该。 小百科:粮食是指烹饪食品中各种植物种子总称,又称为“谷物”,含营养物质丰富,主要为蛋白质、维生素、膳食纤维、脂肪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