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掀开“风月”的面纱——关汉卿“风月”剧的解读

来源:好走旅游网
掀开 ‘‘ 风 月'' 的面纱 一一关汉卿“风月’’剧的解读 。王焕荣 周新华 摘 要:关汉卿的旦本戏中对“风月”的描写各具特色,不仅传达出底层女性抗争的声音,而且显示了她们在艰 难的生存环境与重压下的心理危机,充分体现出关汉卿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及对底层女性的同情与赞赏。 关键词:关汉卿 t 风月,, 特征内涵审美价值 关汉卿是我国戏剧史上最多产、最伟大的剧作家,他现 谢天香相爱。当柳永被迫科考,把天香托付给地方官钱大 存十八种杂剧,旦本戏十二种, 《救风尘》《望江亭》《谢 尹,钱大尹对天香极为鄙视。在深不可测的环境中,对如何 天香》《金线池》《玉镜台》等都是优秀之作。这些剧作塑 保全自己,谢天香采取了才艺“风月”的手段。钱大尹要天 造了一批光彩照人的女性形象,尤其是那些“风月”戏,更 香唱柳永的《定风波》,当唱到“芳心事事可可”时,天香 是千姿百态,摇曳生姿。 一却唱出“芳心事事已已”,改的绝妙!这样做一是避了钱大 尹名讳,二是表现出天香的才气,这样一改牵一发动全身, 、“风月”的特征 关汉卿风月剧中的女性形象,聪明美丽、乐观坚韧,身 使整首词从韵脚到平仄再到宫商,全都改动,如行云流水, 处弱势不怨天尤人,饱受蹂躏不自暴自弃,运用“风月” 手段勇敢自救。其“风月”手段各有特色,可谓“风情” 万种。 智慧型: 《救风尘》、 《望江亭》等。 《救风尘》是关 一气呵成,令钱大尹对天香刮目相看。在与钱大尹的交往 中,她总能洞察幽微,曲意逢迎,才气与智慧交融,最终保 全自己,与柳永结合。 应该说,谢天香是聪明的,她知道如何在特定的环境中 汉卿风月剧的代表作,它演绎了风尘女子风月救风尘的感人 保护自己,虽然没有赵盼儿的泼辣与勇敢,但凭着机变与才 故事。妓女宋引章原与老实的秀才安秀实定有婚约,但她却 情,为自己赢得了时间,等待柳永归来。关汉卿借谢天香的 被纨绔子弟周舍迷住并嫁给了他,但周舍很快厌倦了她, 儿。赵盼儿运筹帷幄,精心策划,用风月手段,“智”赚周 形象说明,勇敢抗争的方式多种多样,谢天香的价值在于,  “朝打暮骂”,宋引章痛不欲生,写信求救于风尘姐妹赵盼 她无言的挣扎,艺术的表现保全了自己。执着型: 《调风月》中的“风月”,则表现在燕燕孤注 一舍。其“智”有三:先是以迷人的风姿,挑逗性的语言,打 掷的追求。这是一个残本,但人物描写非常鲜明。千户尚 情骂俏,迷惑周舍;接着挑拨周舍与宋引章的关系,逼周舍 书之子到洛阳探亲,夫人让聪明伶俐的丫头燕燕照顾他,燕 休掉宋引章;最后发誓,表示自己嫁周的决心。这样,她欲 燕与小千户一见钟情,她主动接近小千户,施以迷惑加照 擒故纵,步步为营,迂回包抄,最终得到周舍对宋引章的休 顾,小千户答应让她做妾。而后,小于户移情别恋,违背誓 书,救出姐妹。她打的是风月牌,玩的是智力战,赵盼儿的 言,燕燕痛苦万分,为了能与心爱的人在一起,燕燕做出了 大智大勇令人击节赞叹! 一般人做不出的事情。当夫人'止燕燕为小干户做媒,而且在 《望江亭》与《救风尘》被称为关汉卿喜剧艺术的双 婚礼上服侍新娘时,燕燕忍无可忍,在婚礼上,她愤然揭露 璧。谭记儿美丽聪慧,当生活面临灭顶之灾的时候,她临危 小千户的无耻行径,表达对新娘子的不满,最后老爷夫人答 一个有 不惧,处变不惊,假扮渔妇,中秋切脍,传杯递盏,联诗作 应让燕燕做妾。尽管燕燕是个有争议的形象,但却是~词,最终也以“风月”的手段,拯救了自己。与赵盼儿不同 的是,谭记儿有文化素养,性格较为温柔。 血有肉的人物,她活得真实,她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而且义 无反顾甚至不择手段地争取追求。关汉卿重视女性的生存质  关汉卿笔下的女性大都具有勇敢机智的特征,面对强大 量,写出了她们生活愿望的真实性及愿望实现的艰难性。的黑恶势力,她们不悲观、不蛮干,轰轰烈烈而又巧妙机智 地与之周旋,最终得以自救。 二、风月的内涵 关汉卿是一位极具人文情怀的作家,在风月剧中,他充 命运,展示她们的生存困境,并以独特的视角,敏锐的洞察 才艺型: 《谢天香》写开封官妓谢天香与书生柳永的爱 满悲悯之情地描写了底层妇女的苦难生活,关注她们的悲惨 情离合。此剧中谢天香的形象最为成功。她的身份是妓女,  实际上却是关汉卿塑造的一个风尘才女。柳永沦落妓院,与 力,揭示了她们生活重压之下的精神危机。第一,理学的禁锢 之内,温峤在“暗处”,从容出招,招招见效。刘倩英的屈 服,不是败在金钱门第、权豪势要等“硬实力”上,而是输 《谢天香》对“风月”描写显得温情脉脉。身为妓女, 谢天香比较幸运,既有柳永的钟情,又有钱大尹的保护。但 在人生经验和心理机制等“软实力”上,就这样,刘倩英就  关汉卿着意表现她的生存处境,传达她内心的隐忧。谢天香 像羔羊一样被温峤一步步牵到待宰的祭台上,尽管她也反抗、 精神的重压主要来自钱大尹。初到钱府,钱大尹一脸的冷酷 挣扎,但这就如同一个石子扔向深潭,涟漪之后,终归寂静。第四,心灵的防范 与鄙视,接着钱大尹发难,让天香唱柳永的《定风波》,借 题发挥,试探天香是否“懂礼”。谢天香深知,在钱大尹眼 《金线池》写的是妓女“从良”的故事,主线是妓女杜 中,妓女是被贱识的,何曾懂得“礼数”。天香到钱府名义 蕊娘与秀才韩辅臣的感情纠葛。这出戏是一个写情的戏,它 上做妾,实际是“笼中之鸟”。三年来,她如履薄冰,生怕 的“情”不是“卿卿我我、海誓山盟”的俗套,而是表面不 失了礼数。柳永考中归来,钱大尹“完璧归赵”,他解释其 理不睬,铁石心肠,内心忐忑不安,惶惶不可终日的矛盾心 中的原因,竟是“歌妓女怎做的大臣妻妾”。可以说,白始 理,由此折射出妓女在从良过程中的心路历程,貌似无情的 至终,钱大尹对天香只是鄙视与耍弄!“笼中鹦鹉”的生 活,让她感受Nil.,教的风霜刀剑,钱大尹就是礼教的化身, 他处处以礼的规范“驯服”天香,她可怜的…点自由、自尊 消失殆尽,当大香与柳永再度相逢时,再也没有往日的欢快 与兴奋。 第■,嫖客的蹂躏,社会的贱识 如果说谢天香忍辱偷生,那么,赵盼儿与谭记儿则是绝 地反击,她们在绝境之中奋身自卫的行动的确令人赞叹,但 行为背后又有怎样的辛酸和悲凉、屈辱与绝望呢? 和所有女子一样,赵盼儿也想结婚成家过正常人的生 活,但是,沉沦妓院的现实处境无情地粉碎了她生活的梦 想,长期的卖笑生涯历练了她惊人的观察力,她明白自己的 处境,这种明白透露着她的绝望。第~,她对正常家庭妇女 的境遇感到绝望,“待装一个老实,学三从四德”,没有自 尊,没有自由。第二,她对男人的绝望。她从周围男子的虚 伪冷酷中感受到无形的巨大压力, “那做丈夫的,做不的子 弟;做子弟的,做不的丈夫”。第三,对自身命运的绝望, 妓女的命运无法改变,“县君的则是县君,妓人的则是妓 人”。为了生存,她只能选择妓院,在被蹂躏中麻木苟活。 出手相救宋引章就是拯救自己,赵盼儿以“风月”的手段救 宋引章出了“虎口”,大团圆结局的确暂时宽慰了观众悲伤 的心理,但是,当赵盼JIAI'J回归“狼窝”之后,命运会有所 改变吗? 第三,“软实力”的欺凌 《玉镜台》写了一场婚姻骗局,施骗的主角是学士官人 温峤,年纪老大,学问颇高,身份地位显著,人生经验丰 富,他凭着这些“软”“硬”实力,自编自导自演了一场婚 姻骗局。 温峤以先生的身份出现在刘倩英面前,他一见年轻貌美 的倩英,立刻色相毕露,暗中观察,串通刘母,瞒婚骗婚。 当真相大白时,倩英大骂,他低眉JilNl ̄.,温言分辩;倩英泼 酒,他不愠不怒,下跪相求,一副无赖嘴脸。温峤不愧是高 官学士,行骗高明,懂得“攻心为.E”,他要让倩英,13N口 服,又巧设“水墨宴”,在宴席上卖弄诗才,以己之长,克 己之短。刘倩英不是趋慕荣利之辈,她性格单纯,人生经验 不足,尽管她有强烈的抗争行动,因双方“软实力”相差悬 三殊,刘倩英的反抗总是在“明处”,一举…动全在对方视线 三 田 2011.01 外表下有一颗脆弱的心。 杜蕊娘的矛盾心理通过“误会”表现出来。三卜岁的杜 蕊娘和韩辅臣两情相悦,杜母从中阻止,韩辅臣苦恼又无 奈, “一去半月不来家”,杜蕊娘认定韩辅臣沾}=_别处“花 草”,于是,闭门不见。不管韩辅 怎样哀求,决然不予理 睬。老实的韩辅臣束手无策,只好求助于官员朋友石好问的 帮助,金线池设宴,杜蕊娘大骂韩辅臣。 原本很简单的误会,为什么在杜蕊娘心中形成那么顽固 的心结,致使她对韩辅臣几近残酷的折磨呢?杜蕊娘外表强 势,心灵却极其脆弱,脆弱的心灵在承受巨大压力的时候, 其表现13然不是常态,自卑心理与乖张行为是其主要特征。 她的自卑源于当时的社会对妓女的看法,“全凭着五个字迭 办金银,恶、劣、乖、毒、狠”,为赚钱不择手段,毫无人 情。尽管这是不实之词,但谁又明白妓女的真实处境呢?谁 又能体察她们未泯的良知呢?她的乖张则是对男人的仇恨。 “投奔我的,都是矜爷害娘、冻妻恶子、折屋卖田”之流, 谁才是可以寄托终身的人呢?因此,她不得不时时防范。如 果说赵盼儿承受的多是现实的压力,那么,杜蕊娘则忍受着 心理的煎熬,杜蕊娘从良的过程更多的是战胜自己的过程, 所以显得异常艰难。 三、“风月”的审美价值 关剧中诸多对“风情”的描写,说明关汉卿非常注意妇 女问题,尤其是身处底层的妓女的问题。妇女问题就是社会 问题的集中体现。他以妇女问题为突破口,把批判的矛头直 接指向这个干疮百孔的社会。因此,他“风月”剧的审美价 值在于揭露了兽性世界的丑恶,张扬了人性的光辉。 我们知道,元代时蒙古族入主中原,他们为加强自己的 统治,实行种族歧视政策,妇女则处于底层的深渊。如不幸 沦陷风尘,更是奴婢不如。《元典章》明文规定,杀死妓女 可以不偿命;妓女不准从良;妓女怀孕,“或未生堕其胎, 或已生残其命”。 (《元史》卷一百五)她们如侥幸活下 来,也要注册乐籍,继续沉沦烟花火海。关汉卿不愧是一一个 伟大的现实主义剧作家,他以犀利深刻之笔解剖社会,揭露 了社会对女性的歧视、欺凌与迫害,卖淫制度的蹂躏,权豪 势要的欺凌,显示了她们极其艰难的生存状态,不仅如此, 关汉卿进一步揭示了女性重压下的心理危机,理学思想的禁 铜,社会习俗的贱识等。关汉卿对女性的描写不是客观冷静 再读《天净.沙 。路长伟 ● 秋思》 “伤春悲秋”,是我国古典文学中表现得最繁多最丰富 之情。作者运用传统的寄情于物的写法,把这种“羁旅行 的情感,而文人们似乎更偏爱“悲秋”这种情绪。自宋玉在 愁,游子思归”的凄苦之情,刻画得淋漓尽致。这篇千古绝 《九辩》中发出“悲者,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 唱的“秋思”,美得让人心醉,痛得使人心碎。《天净沙・ 衰”之嗟叹起,悲秋情绪便缓缓地在文人的意识中沉淀下 秋思》的高度审美艺术成就,在元朝当代就产生了轰动性效 来,悲秋形象便渐渐地在文人的作品里定格起来,萦绕盘 应,时人周德清将其推崇为“秋思之祖”,清代美学大家王 旋,挥之不去。“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杜 甫)、“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柳宗元)、 国维则誉之为“寥寥数语,深得唐人绝句妙境”,是“小令 之最佳者”。这些评价,并非溢美之辞。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李商隐)、“江声 文因情而生。 《天净沙・秋思》所表达的是“羁旅行 不尽英雄恨,天意无私草木秋”(陆游)……数千年来,他 愁,游子思归”的凄苦之情,这一传统主题历来为人们所认 们把秋作为感怀、思恋、悲凉、孤孑的意象,进而在这种悲 同,是毋庸置疑的。 境中创造了不少的经典和大美。 诗为志而存。孔子云: “士志于道。”儒学确立了中国 在这繁博的悲秋诗文中,最悲的莫过于马致远的那首俊 文人的基本思想观念和道德标准,因而中国古代文人大多都 逸疏宕、别具情致的《天净沙・秋思》了。让我们共同来温 有着以道自任的强烈使命感。许多儒士就把读书、修身、治 习一下这首早已上口的小令: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国、平天下作为人生惟一的目标。在元代文人中,马致远可 以说是传统情结最深的一位。他出生于金朝的中都,年轻时 热衷功名,“且念鲰生自年幼,写诗曾献上龙楼”,有“佐 国心,拿云手”的政治抱负,希望凭借自己的才能做一番事 业,流芳青史。然而,马致远生活的元朝是蒙古贵族统治中 断肠人在天涯。 国的时代,他们认为儒生无用、“用儒亡国”,连科举也废 短短二十八字,简约而深远地描绘了一幅凄凉动人的深 除了,知识分子被降到与娼妓、乞丐相近的地位。 《心史》 秋晚景图:枯藤缠绕,老树栖鸦,小桥溪水,温馨人家,边 记载:“鞑法: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 关古道,飒飒西风,赢赢瘦马,浓浓暮色,踽踽游子,断肠 猎、八民、九儒、十丐。”以往朝代,从汉代的举孝廉,到 天涯。看似溢满了苍凉、凄楚、衰残、落寞意绪的单独画 唐宋科举,士人无不生活在社会的上层,社会地位高,经济 面,一旦贯串而成一帙秋景长轴,整个静态的画面就仿佛立 上也受到优待。而在元代,士人不但在政治上没有出头之 刻有了灵魂和生命。那四海跋涉的艰辛,那人在旅途的孤 日,经济上也极窘迫。尽管后来时行时辍地恢复过科举考 独,那夕阳西下的凄怆,那归期难卜的无奈,种种况味,幽 试,但极为不公,蒙人与汉人分榜考试, “以至于所取蒙人 幽思绪,一齐涌上心头。于是化景为情,情从景出,抒发了 多不能执笔行文,以汉人小吏配之”。“学而优则仕”,而 那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冷秋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 元代科举用人多是选拔下层行政小吏,即使由吏入官,对汉  的描写,而是充满感情的描写,他感受她们痛苦,赞扬她们斗 之处,透过“风月”的面纱,我们看到人性的光芒。争的勇气。透过“风月”的面纱,我们看见女性晶莹的泪花。 关汉卿肯定人的尊严,表现人的力量,追求人的平等, 这些核心价值通过笔下女性强烈的反抗精神体现出来,尽管 (本文为河北省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课题论文。)  这些女性地位卑微,但她们对自身所处的恶劣环境毫不示 参考文献:弱,奋身自救。不仅如此,这些被贱识的女性,在极其艰难 的斗争中,总那么坚定乐观,潇洒率意,那么个性飞扬,风 情万种。这些人物的出现,不仅填补了戏剧人物的空白,而 且充分证明了关汉卿首次在戏剧中表现对底层女性的尊重与 [1】马欣来校注.关汉卿集[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 9 9 6. [2】王学奇等校注.关汉卿全集校注[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 社,1988. [3】黄克.关汉卿戏剧人物论[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 9 8 4. 赏识,他为那个时代的妇女开拓了一个家庭以外的更为广阔 的空间,让她们嬉笑怒骂、自由驰骋,这正是关汉卿的伟大 (王焕荣,周新华 河北保定学院中文系071 00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