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文化与文明

来源:好走旅游网
生态论坛 文化与文明 口余谋昌 文化是社会的关键因素,作为国家软实力的主要方 面,是指引和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党的十八大报 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 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 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 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 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 文化与文明是两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概念 什么是文化?文化是人类社会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和 物质财富的总和。学术界提出了数百种有关文化的定义。 我们认为,文化是人类的生存方式。人以“文化”把自 己同动物区别开来。动物以本能的方式生存,它现成地 利用地球资源,当环境发生变化时,动物以自身的变化 去适应环境。人以文化的方式生存,用劳动改变环境, 以使自然界满足自己的需要,包括适应和使之适应这两 个方面,即适应环境,或改变环境使之适应自己的生存。 这是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 什么是文明?文明是人类社会的进步状态,或者 说,它是人类创造的文化成就,包括物质文明和精神 文明,是两者的总和。1 877年,美国著名学者摩尔根 在《古代社会》一书中把人类社会发展分为蒙昧、野 蛮、文明三个阶段,在人类最近的十万年历史中,蒙 昧时期占6万年,野蛮时期占5.5万年,文明时期只 有5000年。 “文明”以文字发明和铁器使用为主要标志。恩格 斯说,人类“从铁矿的冶炼开始,并由于文字的发明及 其应用于文献记录而过渡到文明时代”。 人靠劳动从动物分化出来。300万至700万年前, 从制造和使用石器开始就有了人,有了人就有了文化。 人类文化发展已经有数百万年的历史。文明是人类社会 发展到高级阶段才出现的,从文字发明和铁器使用开始, 人类文明的历史只有5000多年。 这就是说,人类的创造经由文化到文明,构筑了人 类世界的历史。 4 人类文化和文明是历史地发展的 人类世界是历史地发展的。从文化的角度,人类世 界已经经历了自然文化、人文文化、科学文化三个阶段, 现在正向生态文化的方向发展。 远古时代,人类最早的文化是自然文化。那时人类 的生活,既是自然而然的,又是与自然融为一体的,以 捕鱼和狞猎为生,人的生活同动物一样服从于生态规律, 完全受自然条件的制约,具有更多的“自然性”。 古代社会的人类文化是人文文化。它的重要特点是 在重视自然的同时,也重视人伦和人事,人文科学已经 达到非常高的成就,自然科学仍以经验的形式存在和发 展,古代光辉灿烂的农业文明主要是人文文化的成果。 中国人文文化达到当时世界最高成就。 现代社会的人类文化是科学文化。工业文明以科学 技术进步为核心。科学技术发展对社会的影响,不仅表 现在经济方面,使人类生活现代化,而且还表现在政治 和其他文化方面,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 人类社会的发展,从文明的角度看,人类社会已经 经历了前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三个阶段,现在正 向生态文明的方向发展。 远古社会是前文明时期,一万年前产生农业,农业 成为社会的中心产业,马克思把农业称为“本来意义上 的文明”。农业社会是第一个文明社会,称为农业文明 时代。它经历了约一万年。中国农业文明达到世界古代 文明的最高成就。 三百年前,英国工业革命开启了工业文明新时代, 机械化自动化生产发展,工业成为社会的中心产业,建 设以科学技术进步为核心的文明。 二十世纪中叶,以生态危机和社会危机成为威胁人 类生存的全球性问题为标志,人类文明开始走向新阶段, 以信息化智能化为特征的生态产业将成为社会的中心产 业,人类迎来了生态文明新时代。 学术界普遍主张人类社会发展的“五阶段”说,即原 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 我们从文化和文明的历史分析,主张人类社会发展 “四阶段”的说法,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是同一个社会 发展阶段,它的主要社会特征是,社会阶层明显分化的 专制主义社会时代。这是有考古学根据的。 据报道,五千年中华文明史探源取得重大成就。《中 华文明探源工程》负责人、中国社科院考古所所长王魏教 授报告说:“一南一北的良渚文化(长江下游,浙江)和 陶寺文化(山西)都早于夏王朝建立的时期,证明距今 4500年前的中华民族已经进入初级文明社会,为我们提供 了探索五千年文明的支点。安徽凌家滩的时代在距今五千 年左右,随葬精美玉器的高等级贵族的大型墓葬和簋、规 模宏大的祭祀遗迹的发现,反映出早在五千多年前,一些 地方的阶层分化已经相当严重,权贵阶层已经形成,他 们通过宗教祭祀权力的垄断,已经掌握了对整个社会的 控制权。可以推断,当时已经初现了王权或其雏形,已 经进入初期文明不无可能,中华文明五千年恐非虚言。” 关于中华文明,王魏教授说:“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根 据中国自己的考古材料,提出了既有自身特点,又具有一 定普遍意义的判断文明形成的标志。这其中包括:农业发 展和手工业进步;某些高端手工业的专业化;珍贡物品的 制作和稀缺资源被权贵阶层所控制;人口增加和人口的集 中,出现了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都邑;社会分化加剧, 出现了集军事指挥、宗教祭祀和社会管理于一身,凌驾于 全社会之上的王权和区域性政体——早期国家。”(代丽丽 ((5000年文明史探源》《北京晚报》2012,7,1 7。) 这里我们注意到,第一,人类社会从五千年前起建 立文明国家,权贵阶层已经形成,主要性质是“王权” 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第二,社会贵重物品的制作和稀缺 资源为持有王权的权贵阶层所控制;第三,权贵阶层通 过对宗教祭祀权力的垄断,掌握对整个社会的控制权。 值得注意的是,第一,五千年来,这种社会发展的 实现形式或表现形式随着时代变化而有所变化,但是它 的性质没有变化。权贵阶层凌驾于全社会之上,它对自 然资源和社会资源实施控制,以及对话语权和整个社会 的控制,“王权”或权贵阶层至高无上,这样的性质至 今没有变化。第二,对它的社会意义、它的生态意义缺 乏全面系统研究。也就是说,它对人与人的社会关系的 影响,对人与自然的生态关系的影响,引起社会矛盾和 生态矛盾不断加剧甚至出现危机,缺乏全面系统研究。 第三,解决这样的问题至今没有找到出路。这些问题的 解决,需要我们建设生态文明的新社会。 关于人类文明的历史发展,有两点是需要注意的: 第一,把农业文明以前的社会称为“原始文明”,这是 生态论坛 不确切的。农业社会是第一个文明社会。农业文明以前, 人类长期处于蒙昧时期和野蛮时期。人类社会发展的这 一阶段,如果要用“文明”来定义,只能说是“前文明” 时期。第二,人类文明发展是一个非常长期的过程,鉴 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社会,在人与自然的生态关系, 在人与人的社会关系,无论是人统治自然,人剥削、破 坏和浪费自然方面,还是人统治人,少数人控制、剥削 和压迫多数人方面,存在普遍的和严重的野蛮、不平等 和不公正的现象。这是非常不“文明”的。因而农业文 明和工业文明只能说是“原始文明”。现在正在建设“生 态文明”,因为人类文化、思想、理论和行为的惯性, 上述野蛮、不平等和不公正的现象,会以不同形式存在 和表现,因而生态文明也许只是人类文明的“初级阶段”。 迎接生态文明新时代 二十世纪中叶,工业文明达到它的最高成就,工业经 济增长率和人口增长率达到最高峰。同时,与之相伴的问 题以全球性危机出现:以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资源短缺 表现的生态危机成为全球性问题;第一次出现全球性的资 源短缺和资源危机现象;人类第一次变老,人1:7老龄化开 始出现;21世纪,全球信贷危机、经济危机和社会危机 接连不断。全球“危机”对人类生存遣成严重威胁。它 表示人类社会一次转折的开始。这是世界历史一次根本 性转折,人类从工业文明社会到生态文明社会的发展, 一个新时代的到来。这应该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 从工业文明到生态文明的转变,将是一个长期复杂 的过程,需要很长时间。现在,我们处于这个转变的过 渡时期。需要注意的是,我们都按照习惯而生活和工作, 工业文明的惯性力量是巨大的,需要努力突破工业文明 的惯性。只有突破工业文明的惯性,才能走向生态文明。 在这里,生态学是颠覆性科学,它是我们的重要武器。 走向生态文明,突破工业文明的惯性力量,应对各种 挑战,努力实现转变,需要生态设计:我们每一个人的发 展,需要运用生态学的观点,开展生态学思维,进行生态 设计;每一个学科的发展,需要运用生态学的观点,开展 生态学思维,进行生态设计;每一个单位的发展,需要运 用生态学的观点,开展生态学思维,进行生态设计;每一 个企业的发展,需要运用生态学的观点,开展生态学思维, 进行生态设计;每一个地方的发展,甚至一个国家的发展, 需要运用生态学的观点,开展生态学思维,进行生态设计。 生态学思维和生态设计有助于我们走向生态文明的 新社会。一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