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城市公共设施市场化
[摘 要]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以及社会变革的不断推进,现有的城市设施在一定程度上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现实的需要,在这种背景之下,城市公共设施市场化改革成为提高效率的重要方式,也必将推动我国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文章立足于这一现状进行讨论,并结合我国城市发展的具体情况展开研究,希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利用市场化方式提高公共经济与公共部门的效率。
[关键词]城市建设;公共设施;市场化
在社会变革的条件之下,城市公共设施始终是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城市居民生产生活的必要条件。本文立足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我国公共设施建设作出反思,希望在整体上全面把握城市公共设施市场化过程的全貌,给予人们一个崭新的视角来看待这一事情。
一、我国城市公共设施市场化的必然性
(一)公共财政力量不济
资金始终是公共设施建设的基础所在,而在我国,政府又始终是城市建设资金的主要来源,这种单一的投资方式显然不能够符合当前社会变革的需要。尽管近些年来,我国一直把城市公共设施建设放在重要位置重点推进,但是从整体上来看,资金投入仍然是极其匮乏的。从另一方面来看,我国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又推动着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快,人们对于城市公共设施的需求也随之加大,这与现有的状况之间产生了极大的矛盾。对于我国来说,如果仅仅将公共设施的提供看作是政府一方面的责任,那么如此巨大的项目对于政府来说显然是极具压力的,任何一个国家的政府都没有能力完全承担如此重大的项目,但是如果我们不能够及时解决城市基础设施当中的资金问题,那么将会在很大程度上阻碍城市化的进程。
(二)垄断经营效率低下
一直以来,人们普遍认为公共设施本来就应该由政府提供,因此在世界范围内,很多国家在发展当中的很长一段时间都由政府来垄断经营城市公共设施。但是大量的实践经验向我们表明,依靠政府垄断经营城市公共设施显然是不能够长久的,将会使得效率大打折扣,最终为社会总福利带来损失。就我国现状来看,垄断经营城市公共设施使得人浮于事,效率较低,也难以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果。因此,我们有必要想办法改变这种局面,为整个社会的资源配置效率和管理效率负责。
二、我国城市公共设施市场化存在的问题
(一)改革目标发生偏移
对于政府来说,城市公共设施市场化过程当中,主要就是为了解决公共领域发展资金和低效率高成本的问题。但是在这些问题面前,有的地方政府却并没有采取科学的策略,有的政府为了解决财务问题,将市场化当作自己推卸责任的一种手段,还有的地方政府在理解市场化的时候思想观念上存在偏差,认为市场化就是所谓的私有化。上述地方政府的行为无疑是与城市公共设施市场化的初衷相背离。我们应当知道,实施城市公共设施市场化并不代表着减轻政府的责任,而是要政府承担更多的责任。城市公共产品是具有公共性质的产品,如果政府不能够发挥市场监督的作用,那么公共利益受损也是极其容易发生的。
(二)制度供给不足
现阶段,我国很多城市当中的公共设施市场缺乏一套完善的市场准入机制,使得具体操作过程当中严重缺乏监督和管理,甚至存在暗箱操作的现象。有的时候,对于这种类型的市场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地区歧视或者行业歧视,很难做到公平公正。在招标投标方面,我们不难看到会出现各种利益方相互勾结的情况,进而违规操纵招投标结果,将国家颁布的规章制度抛之脑后,或者只是流于形式。除此之外,我国现有的相关法律和管理部门的规章制度已经不能够完全满足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将其运用到现阶段的公共设施建设改革当中也难免显现出差强人意的效果。迄今为止,我国尚且没有一部公共事业行规的法律,所以在涉及到这一领域的时候也往往只是能够依据一些部门的条例和规章,并不具备较强的约束力。另外,再加上我国执法力度不到位,使得城市公共设施市场化过程当中,有法不依的现象时有发生。
(三)监管缺位
在城市公共设施市场化的过程当中,政府的角色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由原来的公共服务的直接提供者成为公共服务的监管者,这一角色转换的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出来,政府的有效监管成为公共设施市场化顺利开展的重点所在。
三、完善我国城市公共设施市场化的策略
(一)树立正确的市场化改革理念
首先,我们要把城市居民的利益放在一个首要的位置上面,因为从本质上来看,城市公共设施市场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将公共福利提升到一个崭新的层次上来。政府要将公共利益放在重点解决项目之上,而不是单纯地将市场化作为民营资本和外国资本寻求投资机会的手段。当然,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公平与效率的结合理应成为政府工作中必须要注意的问题,使得经济发展能够真正意义上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结合在一起。
其次,要保证城市居民监督权利的行使,在我国,但凡涉及到公共消费的领域,都会涵盖政府、经营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利益关系。从这一点上来看,尽管城
市居民的数量呈现出越来越多的趋势,但是尚且没有形成共同利益的团体,这使得城市居民在利益关系当中始终处于弱势地位。因此,在城市公共设施市场化的过程当中,我们要避免消费者权益受损的现象发生,使得消费者在改革的过程当中充分得到参与权,使得政府和企业都能够得到有效监督,最终保证市场化改革不偏离公共利益的轨道。
最后,要详细划分公共设施市场,就现有状况来看,公共设施产品的种类很多,并且都有其自身的特点,我们要将其分为几个特点较为明显的大类,然后再进行有效的管理。除此之外,市场化的方式还应当根据实际情况来制定,防止过犹不及的现象发生。
(二)构建城市公共设施市场化研究体系
对于我国每一个城市来说,都应当依据自身的具体状况来组建城市公共设施市场化委员会,在这种组织当中,可以邀请社会当中相关人士参与其中,共同探讨实施市场化的具体方法和策略,争取能够取得最大程度上的效益。笔者认为,城市公共设施市场化要想取得最佳的效果,就必须要在事前做好规划,因为公共设施建设关系到每一个居民的生产生活,不允许在中间出现差错,构建城市公共设施市场化研究体系能够将差错和纰漏降到最低程度,防治在改革过程当中出现不必要的损失。(三)明确政府在市场化中的角色定位
在几十年前的计划经济当中,政府全部包揽了城市公共设施的建设,这使得人们心中的政府成为了全能型的角色。伴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政府的全能型角色理应得到改变,使得其自身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从宏观上来看,政府对于公共设施建设而言,不仅是居于一个裁判者的地位,更是重要的负责人。对于政府本身来说,如果自己拥有足够的能力和实力来实现公共设施市场化,那么这自然是我们愿意看到的情况,相反,如果政府没有能力和实力来完成公共设施市场化,但是又要勉强去完成这项工作,那么最终所取得的结果显然是差强人意的。对于这种情况,政府完全可以寻找有能力的企业或者组织来负责完成城市公共设施的建设,使得城市公共设施能够得到有效供给。
在内部环境和外部供需的变化环境之下,政府应当始终坚持以服务为重要责任,改变传统的一刀切式的管理模式,要尽量将自己的有限资源集中到城市居民最需要的公共设施领域当中。政府在不同的利益主体面前确定好自己的角色属性,从而对城市公共设施建设实现更好地调控。
(四)加强政府驾驭市场化的能力建设
政府的主导作用是进行公共经济管理的重要动力,也终将能够强有力地推动公共设施市场化改革的完善,想要发挥政府的主要作用,就必须不断加强政府驾驭市场化的能力建设。在面对一些较为复杂的问题的时候,应当先做好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然后决定采用哪种市场化方式才能够贴近实际情况,为后期的具体工作奠定强有力的基础。事实上,对于政府本身来说,利用市场化的管理模式需
要较强的技术性,如果政府不具备驾驭市场的能力,那么市场不会自动达成公共目标,城市公共设施市场化的目标也终将难以实现。因此我们必须要重视起政府能力建设,使得政府官员能够得到相应的培训,从而提高专业素质和工作能力,为市场化目标的实现保驾护航。
四、结语
总的来说,城市公共设施市场化的实现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并不能一蹴而就,在这一过程当中,政府要坚定目标,利用有效资源顺利完成职责的转换。就目前我国市场的具体状况来看,之所以公共设施市场化当中出现种种问题,主要是因为政府的管理模式方面存在不足。基于此,想要完善公共设施市场化的目标,必然需要政府的不懈努力,使得市场化过程能够真正实现有条不紊。
参考文献
[1]许静波,郭祥玉.我国农村公共事业管理模式的变迁[J].学术交流.2008(03).
[2]陈相明,何克祥.城市公共设施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理论前沿.2007(18).
[3]艾丽娟,蔡艳红.我国城市化进程对公共管理的挑战、原因与对策[J].农村经济.2007(03).
[4]徐祖荣.城市公共设施偷盗现象探析——以杭州为例[J].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0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