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三国演义》不禁为三国之义所折服。世人原本皆知关羽之义举世无双,待到我读过之后也甚为拜服,但是还有一人我认为他的义当不亚于关羽,却不常为世人所知。那就是庞统,庞统字士元,号凤雏,荆州名士。水镜先生有言“得凤雏与卧龙其一者,可安定天下”。由此对于庞统之才可略见一斑。
《三国》之中的义除了刘关张三兄弟之兄弟情义之外,我认为更多的所表现的是谋臣良将与自己主公之间的忠义。“汉室倾危”以至于先有黄巾之乱,后有十常侍宫闱之祸,然而天下豪杰并且,谋士良将辈出。真所谓是时势造就了英雄的辈出。话说回来,庞统之义最直接的表现形式自然是其为了刘备对川蜀有名正言顺的出兵理由而身中乱箭死于落凤坡了。然而这只是作者其中的一个表现形式而已,我不知道作者为什么会编织出这样一个人物出来,或许是因为历史上真有其人的缘故吧!
还记得庞统首次出现是在周瑜的葬礼上,或许原本他认为周瑜一死江东再无与之匹敌之能臣,故可在江东大有作为。谁料想竟被诸葛亮设计未能如愿,诸葛亮对之如此重视,可见其才不亚于诸葛孔明呀,这也是他本人的说话,或许有谦逊之意,可从后来庞统辅佐刘备打击张鲁的战役和设计除掉张松从而引发刘璋对刘备用兵等一系列事情看,其谋略才干是不下于诸葛亮的。待到庞统归附于刘备之后是尽心竭力的为刘备出谋划策,帮助他进一步扩充实力。若是不早早死于对蜀作战之中,那么诸葛亮七出岐山的结局恐怕就得改写了,关羽
大意失荆州也是另一番结果。所以庞统之死我认为是不值得的。
另外一个人物,对于他的义也值得一提。谁呢?那就是东吴鲁肃,鲁子敬。他是东吴的第一代谋臣,在内他不与张昭争内府之权,在外一切军权尽归于周瑜,他只是尽自己的能力去帮助周瑜,对自己的两代主公更是殚精竭虑,废寝忘食的。生活中,他虽然位高权重,却比普通百姓更加的清苦。这是什么样的品行才能做得到的。
当曹操率八十万大军逼迫东吴投降时,是他果断劝谏拼死抵抗,并且还夹杂在周瑜与诸葛亮这对冤家之间不断调和二人矛盾,使得孙刘联盟继续进行。
当刘备取下荆州之后又是他三次索要,替周瑜打掩护,为东吴军事打击做外交准备,虽然没有成功,可他的目的是完全达到的。
故而,鲁肃的义是全面的,对主公,忠义可昭日月;对朋友,肝胆可感青天。
“不是英雄,不看三国,若是英雄,定看三国”这是一首歌的歌词,我认为说的很对,三国之中所描绘的不仅仅是一段兵戎历史,更多的是教我们作为一个男人的处世之道。教会的是我们对于封建社会之中的忠君爱国之义的更深层次的理解。对于《三国》,看的是战争,品位的是忠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