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叙的作文难忘的一张照片
【篇一:倒叙作文的写法】
倒叙作文的写法
倒叙开头的好处:运用倒叙手法构思的作文,其最大的优势是能突出作者最想表现的重要情节,突显文章最能体现主旨的片段,使作文的结构富有变化,情节错落起伏,从而达到吸引读者的目的。
范例:
由眼前事物引起对往事的回忆:站在舞台上,望着台下一张张笑脸,听着台下雷鸣般的掌声,我忽然想起了七年前我第一次坐在钢琴前,第一次尝试着碰触黑白琴键的瞬间。
把最扣人心弦的情节提前:今天早晨,在桃李街上,一位初中生急匆匆地赶往学校,后面,一位老大爷正在紧紧跟随。转眼间,这位初中生闪进了学校,径直朝班级走去,老大爷也急 忙跟了进去。老大爷为什么要跟踪这位初中生呢?事情还得从上个星期天下午说起。
预先告诉结局:在我的抽屉里,珍藏着一枚胸针。这不是一枚普通的胸针,这胸针,凝聚着奶奶对我无微不至的关怀,每当我看到它,奶奶那慈爱的面容就浮现在了我的眼前,每当我捧起它,就不由得令我回想起那件难以忘怀的往事。 注意事项:倒叙和顺叙的转换要有必须的文章过渡,做到衔接自然。如:在倒叙和顺叙的转换之处,很清楚地交代了“事情还得从上个星期天下午说起”、“就不由得令我回想起那件难以忘怀的往事”、“那一幕幕的往事从脑海里汩汩地流淌出来”等事件的起点。
习作题目:尘封的记忆
习作要求:
1.倒叙开头。
2.综合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刻画人物,突出主题。
3.不少于500字。
范文引路:
【篇二:最难忘的一刻 作文教案】
《难忘的一刻》教学设计
【习作要求】
1、选择合适的材料,表达自己难忘的“一刻”。
2、展开回忆,把事情写清楚,把难忘的“一刻”写具体,并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教学过程】
一、指导审题,明确要求
1、出示习作题目:难忘的一刻
2、指导学生审清题意
(1)理解“一刻”。(“一刻”是题目中的关键词,是指短暂的时间;片刻)
(2)辨析文题:“难忘的一刻”与“难忘的一件事”这两个作文题,有什么不同?(同样是写“难忘”,但本次作文的重点是要把一件事中令人印象深刻的某段时刻写具体。)
说明:对学生进行审题训练,策略很重要,因为“写作知识的教学”须“力求精要有用”。
二、指导选材,打开思路
1、讨论:怎样的“一刻”称得上是“难忘”呢?
2、学生交流,教师概括提炼。(感动、激动人心、后悔莫及、骄傲、伤感、温馨……)
3、学生思考,简要说说自己选材的内容。
4、教师点拨:这“一刻”可以是自己亲身经历的,也可以是自己亲眼看到的。
5、学生再次交流。(可结合身边的实事:1、南方雪灾,看到电视上灾区的情景——站着睡着的战士。2、北京奥运会上的情景——运动员努力拼搏、力争冠军。)
说明:本次习作在选材上有一定的难度,故设计了两次全班性地写作题材交流。教师以学习引导者的角色出现,积极引导学生正确理解“难忘”,由浅入深,由此及彼,帮助他们打开
思路,给他们一双飞翔的翅膀,使其在下一环节中能自由翱翔。
三、例文引路,学写“一刻”
1、出示一个材料为例:我在现场作文比赛中第一次获奖,难忘上台领奖的一刻。
2、学生讨论这篇习作的重点,引导学生先要写清楚写作比赛这件事情,再重点把上台领奖的那“一刻”写具体。
3、出示学生习作片段,自读例文。思考小作者是如何把上台领奖的“一刻”写具体的?
在宣布获奖名单的那天,我早早地在教室里等候。俞老师走进教室后,我的每一根神经都绷紧,每一滴血都凝固了,每一个细胞都停止活动了。当俞老师报到“夏天泽一等奖”时,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不,我没有听错!我就是一等奖!这时,我长舒了一口气。走上领奖台,我骄傲地抬起了头,因为我这只雏鹰已经突破阻碍,直冲蓝天。我郑重地用双手接过奖状,望着老师那充满鼓励、充满赞扬、充满欣慰的目光,我内心就无比的兴奋、无比的激动、无比的自豪……
4、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及时归纳梳理:
(1)、写自己等待宣布获奖名单时的心情(心理活动);
(2)、写听到自己获奖时的表现(神态、动作、心情);
(3)、写自己走上领奖台时的表现(动作、心情)
(4)、写自己接过奖状时,自己的心情(心理活动);
(5)、 写举起奖状的一刹那,自己的感受(心理活动、神态)以及台下大家的目光和掌声。……
5、教师小结:在描写那短暂的一刻时,我们要通过一些细节描写来表现这“一刻”的难忘。可以是当时的场景,可以是人物的动作、神态和语言,也可以是自己的内心感受。这样才能将“一刻”写具体,让这“一刻”留在读者的记忆中。
说明:
例文有助于学生在理解与表达、学习与运用之间架设起一座桥梁,从而降低作文的难度。在每次习作时,都必须恰当地用好例文,重视例文的作用,不仅引导学生读懂例文,还要重视学生领悟方法,归纳方法。
四、“读”中借鉴,构思头尾
1、出示三篇习作的开头和结尾,自由朗读。
(一)
在人生这漫长的道路中,都会遇见许多难忘的一刻。它们像一个个小贝壳,有的光彩夺目,而有的却黯淡无光,今天我要说的是一个光彩夺目的小贝壳。
……
这张照片一直放在我的床头,每当我看见它时都会回忆起那难忘的瞬间,它象一只色彩斑斓的小贝壳永远珍藏在我的记忆里。
(二)
……
我和茅慧隽紧紧拥抱在一起,刚才的疲惫一扫而光了。我之所以忘不了那一刻,是因为它记载着我们这对好朋友最珍贵的友谊。
(三)
那一刻,简直太美妙了。就在我觉得自己要飞起来的时候,却突然被“扔”进了“大海”,四周除了水还是水。我本能地划动手脚,一只有力的手从岸上把我拎了起来。我抹了一把脸上的水珠,回头看看,啊!我胜利了!
……
那自由飘荡的一刻真是难忘的一刻。
2、交流,说说喜欢的理由,谈谈有何收获。
(习作一:小作者运用比喻,把自己经历过的“难忘一刻”比做小贝壳,以讲故事的形式开始叙述,结尾处又照应开头。习作二:以故事的起因直接开头,结尾时点出“难忘”的原因。习作三:小作者用倒叙的方法设计了习作的开头,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文末又点明了题意。)
3、教师小结:无论选择何种写法设计开头和结尾,都要注意开头和结尾不是习作的主要部分,要注意语言的简练。
说明:
在这里对三篇例文开头和结尾的阅读,并不是要区分孰好孰劣。通过阅读让学生在比较和交流中打开思维,借鉴写法是例文学习的目的所在。对于有能力的学生,教师可以指导他们尝试用倒叙的方法引出全文。
五、当堂写作,交流修改
1、练习写稿,教师巡视指导。
2、互相交流,修改习作。
【篇三:一张照片】
一,照片导入,引出课题。 在过去的时光中,有很多事情、很多人、很多景点让我难以忘
怀,我们用照片拍下的是一瞬间的场景,留下的是永久的回忆。 二、讨论交流,明确要求
1.提出要求: ⑴?人人都表达,个个都要说,先想后说,通顺流利
⑵展示的时候,要讲清楚拍照片的时间和地点,还要简单说说照片的内容。 (3) ?听
的同学要认真地听,学会抓重点和要点
2.分小组展示,相互传看,分别向组内同学介绍。如: (1)家庭里值得纪念的日子:爷
爷奶奶过生日、“我”获奖、远方亲人回乡来、哥哥姐姐上大学…… (2)值得纪念的地方:
随家人浏览名胜古迹、乔迁新居、海滨度假…… (3)难忘的童年趣事:坐碰碰车、抢洋
同学们闭上眼睛,一起去穿越时空的隧道,去看一看发生在自己照片上的故事。 1,集体交流,每组派代表上台向全班进行展示。一边展示,一边讲述
教师组织大家评议,逐个评点,肯定优点并具体提出修改意见。 再次分组交流,把照片
的故事说得更好些,相互评点,探究改进意见 五,引导写作,抒发真情 1,一吐为快,把
自己喜欢的照片背后的故事写出来! 2,方法指导 a,心里怎么想,就怎么说,怎么写。 b,
按照一定的写作顺序来写,倒叙,顺叙,说明事情的时间,地点,经过等要素要交代清楚 c,
写的时候应该融入自己的感情 六、动手练笔,评改习作 1,选择典型习作,全班评点, 2,
在练说基本上,学生当堂练笔写稿3,学生修改习作后认真誊抄。 * 习作指导— 一张
照片 东张中学 林圣剑 四、讲述照片,指导习作 1.指导:大家的脑海中一定浮现了一
幕幕令你们难忘的画面,讲述自己的故事。除了要把拍照片的时间和地点讲清楚之外,还要
把照片内容、或者拍照时发生的事说具体些。比如照片上有些什么人、在什么情景下干什么、
人物的神情、动作怎么样?也可以说说拍照时发生了什么事,这件事是怎么发生的、结果怎
样。总之,只要是你想说的,都可以。 *
习作指导《一张照片》ppt课件.pp t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课。
1、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描写战争的词语。
2、交流有关抗日战争中日本侵略者的罪恶行径。
师:战争,让年老的双亲为失去儿女而心碎,让年轻的妻子为失去丈夫而悲泣,让年幼
的孩子为失去父母而痛苦……今天我们来写一篇关于战争的习作。
二、明确习作要求。
1、 请同学们看书,自由读习作要求,思考:题目中有哪些具体要求?
明确本次习作属于看图作文。
(引导学生归纳,板书: 仔细观察 展开想象 内容具体 真情实感)
2、出示照片,介绍拍照的背景。
这是 1937年8月28日日军轰炸上海的情景,看,敌人的飞机来了,投下了罪恶的炸弹,战争在瞬间爆发。下午2时,日机疯狂轰炸上海南火车站。当时上海及其附近的难民蜂拥而至,争相出逃、南站拥挤不堪。这一天,日本侵略者两次轰炸了上海火车南站。第一次炸死了五百多人,第二次又炸死二百多人。车站天桥、月台、铁轨被炸得稀烂,血流成河,地上横七竖八地躺着满是焦黑残缺的尸体,很多被炸死的妇女紧抱着无头缺肢的孩子。 战争多么残酷,给人们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这张照片就是那天——1937年8月28日,日军轰炸上海火车南站时记者拍下来的真实情景。现在我们就来探寻这张照片背后的故事,想象再现那段悲惨的往事。
三、指导看图。
1、整体观察
同学们,这张照片上你首先看到了什么?用一两句话描述一下你看到的情景。
(整个火车站变成了一片废墟,只剩下一个孩子坐在铁轨上嚎啕大哭)(一个孩子正坐在铁轨上无助地大声哭喊;孩子面前一片狼藉,房屋倒塌,人行天桥断裂,火车轨道扭曲变形。) 用两个关键词概括。 板书:废墟 孩子
2、局部观察。
(1)学生仔细观察照片。
同学们,请你仔细观察这张照片的人和景,你看到了什么?用上积累的词语说说。
(2)同桌交流,把自己看到的情景讲给同桌听。
(2)全班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指导学生有顺序地观察,从近处(小孩)到远处(背景),或者从远处到近处。
①背景。那我们就把目光聚焦到远处的景物去吧。同学们看到了什么?
提示:候车大厅、站台、人行天桥、铁轨等变成了什么模样?
(废墟的火车站 月台建筑倒塌 钢架摇摇欲坠 破壁残墙一片悲凉)
如果这张照片是彩色的,你还会看到什么?
真让我们触目惊心啊!
②我们重点观察孩子—哭泣的小孩。
师:在这令人恐怖的废墟旁边,坐着一个孩子,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谁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
指导学生抓住他的年龄、外貌、动作、神态、语言、心理活动等展开想象。
(两岁左右,满身是血,声嘶力竭地哭喊着……)
3、感悟主题。
记者拍下这张照片用意何在?他渴望什么?厌恶什么?(板书:要和平,不要战争)
三、展开想象,拓展思维。
1、师:这张照片记录的是静态的画面,它无声地讲述着这个小孩的悲惨遭遇。那么这个小孩怎么会在这里呢?(板书 ?)他为什么哭?他的父母又在哪里?当时可能发生了什么事?来,请同学们都闭上眼睛,结合听到的声音,大胆想象:那天可能发生了什么事?(师:日军的飞机呼啸而来,轰鸣声、爆炸声不绝于耳……)
2、组内交流。
请同学们睁开眼睛,先在小组中交流交流你的想象,等会全班交流。
3、、这个孤独的孩子以后的命运如何?全班交流。
四、谈感受。
同学们,我们仔细观察了这照片,并由照片联想想象了发生的事情,那么写这篇习作,你还想写些什么?
对日本侵略者的仇恨。
我明白了落后就要挨打,今后我们要努力学知识,学本领,将来报答祖国,让我们的祖国更加强大,不再受人欺负。
战争的残酷 孩子的可怜侵略者的凶残 渴望和平,制止战争
师:听到这,老师很欣慰,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孩子们,作为世界上最坚韧民族的一员,作为龙的子孙,让我们时刻紧记着“不忘国耻振兴中华”!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五、构思拟题。
1、 师:俗话说得好:题好文一半。好文章得有个好题目,它就像人的眼睛一样重要,别人读你的文章就是从读题目开始的,可是老师绞尽脑汁就只会想到:《一张照片》不知你们有什么高见?相信聪慧的你们会想得很多,很新颖。
可选择的题目《一张旧照片》《忘不了的历史》、《沉重的教训》、《废墟中的孩子》、《幸运的战争孤儿》《战火中的哭泣》……
六、学生写作,自由表达。
同学们,这张旧照片使我们每个中国人的心灵受到极大震撼,侵华日军的滔天罪行让我们无法忘记。愿这样的历史悲剧永远不再重演,让全世界的儿童都能拥有幸福美好的童年,要和平,不要战争。那就请同学们拿起手中的笔,拟定题目,把我们从这张照片中看到的、想到的按一定的顺序具体地写下来。想清楚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注意把字写工整、写漂亮,用心书写是一种习惯干净整洁是一种享受。
七、板书设计
看图作文
一张旧照片
仔细观察废墟
孩子
展开想象 轰炸前后的情景、孩子此时的状况、他的父母等
你的感想:孩子可怜、侵略者可恨等等
内容具体 真情实感
六、筛选词语,引导积累。
师:回顾刚才同学们的精彩发言,盘点其中的好词佳句,如数家珍般的宝贵,老师也准备了一些好词好句,希望在写作时,能有所帮助。(出示好词好句)
惊惶失措 硝烟滚滚,血肉横飞血肉模糊一脸惊慌 血流成河 嚎啕大哭 尸骸狼藉 呻吟惨号 断肢残躯烟雾弥蔓 哭声四起 满目疮痍,惨不忍睹 野蛮屠杀 狂轰滥炸 断壁残垣流离失所 血流成渠 景象之惨,无以复加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