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程及教师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资源环境经济案例分Case Analysis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学分 2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公共事业管理、环(中/英文) 析 课程编号 课程性质 先修课程要求 任课 姓名 石磊 专业选修 授课对象 无 职称 境科学、环境工程以及全校对于环境经济与管理感兴趣的大二-大四的同学 副教授 教师 办公时间及地点 周一8:30-11:30 环境学院楼208 信息 办公电话、邮箱地址 助教 信息 姓名 无 助教办公(答疑或辅导)时间 邮箱地址 本课程的目标在于基于经济学和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围绕着环课程 教学 目标 境保护的热点问题,采用原理解析、模型分析、效应测度和典型案例分析的思路,使得学生更为深入了解我国环境保护的基本状况,掌握经济学与管理学基本原理、方法如何运用与资源环境管理领域,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英文文献的研读,增强学生英语运用能力。 环境学的发展是伴随着环境问题出现而不断前行的。本课程以环境为导向,以经济学和管理学基本原理方法为方法论,围绕着国内外重大课程 简介 环境问题与环境管理热点(环境税、环境金融、碳交易、环境保险等),运用案例分析的经典模式,分析环境问题,揭示问题产生的根源,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以期将经济学与管理学基本原理方法与环境科学与工程基本内容相融合,提升听课者认识环境问题、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 考核类型 平时考核(50%) 考核 方式 期末考核占总考核比例( %) 课程作业 课堂表现 期中考试 60 20 20 采用开卷课堂结题报告的形式,着重考察同学们对于课堂所讲授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同时考察同学们对于析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了解当前环境领域的热点、难点问题,运用经济学与管理学基本原理、方法解析环境问题,掌握相关数据信息查找、归类、分析的方法体系,熟练运用环境经济领域几种常用的模型与方法;要求能够基本流畅的阅读相关领域的英文文献;具备对环境问题解析的基本思路、框架和能力。 ( 50%) 环境热点、难点问题识别、分析的能力,和运用数理分学习 要求 注1:平时考核( %)=课程作业( %)+研讨交流( %)+期中考核( %); 2:平时考核应占总成绩的40-70%。
二、教学进度及基本内容
研究型学习要求 教学周 章节名称 讲授内容及掌握程度 学习内容 以当前环境管理热点问题展开学习时间(小时) 教 学 进 度 安 排 第2周 第二讲:中国环境状况的再审视 (环境资源定价、环境突发事件处理)介绍课程的基本框架、主干内容、学习方法、课程要求以及考核方式。通过本节课的授课,使同学们对本门课程的基本框架有所了解。同时提出本学期所需要读的资料书目。 讲授我国环境污染与质量演进的历程(了解),归纳总结我国环境污染的基本特征(掌握),阐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耦合关系(EKC曲线,脱钩理论)(熟练掌握)。 课后阅读《环境经济学与政策(第5版)》第一章 2.0 第1周 第一讲:绪论 课后阅读《环境科学概论(第2版)》第一章 2.0 分析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与特征(了解),重点阐述可持续第三讲:可持续发展与效率 发展时代间公平(掌握),运用数理模型分析资源在时代间的有效分配;解析效率在环境中的应用(数量掌握)。 介绍环境政策的含义(了解),课后阅读《环境经济学与政策(第5版)》第三章 课后作业《环境标准的效应分析》 2.0 2.0 小组讨论《资源该如何配置》 2.0 第3周 第4周 第四讲:资源环境政策手段概述 划分环境政策的基本分类与特征(掌握),重点阐述三种环境政策种类的特点、适用范围及典型事例(数量掌握) 讲述命令控制型政策的定义与效应(了解),以环境保护法修第5周 第五讲:命令控制型政策解析 订为案例,分析命令控制型政策的效应与功能(掌握),围绕环境标准解析命令控制型政策有效执行的先决条件(数量掌握)。 讲述经济激励型政策的定义与效应(了解),讲授经济型手段小组讨论《环境经如何更有效地发挥作用》,下节课展示 2.0 第6周 第六讲:经济激励型政策解析 的不同分类方法和表征(掌握),济政策该阐述经济激励型政策的特点和宏观、微观效应(经济学模型应用)(数量掌握);阐述典型经济型政策(了解)。 按照“概念解析-理论模型-典型案例”的案例分析框架,阐述税费政策的概念(了解),分析税第7周 第七讲:环境税费政策分析 费政策的宏观、微观效应(数量掌握),了解我国环境税费政策的基本改革思路和走势(掌握),熟练掌握封闭系统和开放系统环境税费政策的特点和效应. 阐述环境补贴的基本概念(了解),提出环境补贴的基本分类课堂展示 1.0 课后阅读《环境经济学》第六章 2.5 第8周 第八讲:环境补贴政策分析 (掌握),分析环境补贴的宏观微观效应(数量掌握),分析我国环境补贴政策的基本发展(掌握)。 按照“概念解析-理论模型-典型案例”的案例分析框架,讲述押实地调查《中国人2.0 旧物资回收现状》 金返还政策的概念(了解),特解析押金返还政策的效应(数量掌握),讲述国内外典型押金返还政策及其实践(了解)。 按照“概念解析-理论模型-典型案例”的案例分析框架,讲述何谓交易(了解),排污交易的几本经济学思想(掌握),交易发生的基本条件(掌握),排污交易的宏微观效应(数量掌握),美国排污交易体系的具体实践和我国碳交易体系的构建(掌握)。 专家讲座 2.0 第9周 第九讲:押金-返还政策解析 点(掌握),利用图形分析法,民大学废第10周 第十讲:排污交易体系分析 第11周 第十一讲:现场展示与点评 同学课后小作业展示与点评 课前材料准备 1.5 了解信息的基本内涵,分析信息第十二讲:环境经不对称条件下环境经济政策的效应变化(模型与图形分析法的数量掌握);利用模型解析补贴与税费政策在开放系统和闭合系统中的效应差异(了解)。 当前我国环境风险的基本态势(了解),环境金融、环境风险课后作业“信息不对称下的补贴与税收比较” 2.0 第12周 济政策的进一步探究 课后阅读《中国绿2.0 展与案例研究》 第13周 第十三讲:环境金融与保险 的概念、特征(了解),环境金国外环境金融与保险的时间案例(了解);未来我国环境金融与保险的发展趋势(掌握)。 什么是环境宣教手段(了解),融与保险的功能与效应(掌握),色金融发第14周 第十四讲:环境宣教手段分析 其分类和特点(掌握),典型环境宣教手段的适用条件和范围(数量掌握),公众参与宣传教育(了解)。 专家座谈 2.5 单一手段应用的弊端(了解),第15周 环境经济与管理政策组合 政策组合时需要考虑的问题(掌握),如何实现政策组合手段的协同效应(数量掌握),绿色贸易与绿色壁垒的环境效应分析。 小组讨论“大气污染治理的政策组合” 课后阅读3.0 第十六讲:几种环EKC的再分析(数量掌握),污染避难所假说及其探索(掌握),城市化与环境演变(了解)。 《城市与自然过程:迈向可持续性的基础》 2.0 第16周 境假说与热点问题剖析 第17周 期末考试 注:1. 掌握程度指学生应掌握教师讲授内容的程度,分为“熟练掌握、熟悉、了解”等; 2. 学习内容包括课前阅读、课程作业、课后复习、文献综述、课下实验、课程论文等; 3. 在教学过程中,“教学进度及基本内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有小幅度调整。
三、推荐教材及阅读文献(包括按章节提供必读文献和参考文献) 1. 汤姆•泰坦伯格主编. 高岚,等译. 环境经济学与政策(第5版).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1.
2. Erickson, Stevens L.; King, Brian J.; Erickson. Fundamentals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John Wiley & Sons, 1999.
3. 伯克,赫尔方 著,吴江,贾蕾译. 环境经济学. 中国人民大学, 2013.
4. 西德南科,耶申科 著,申笑颜译. 经济、生态与环境科学中的数学模型. 中国人民大学, 2011.
5. Tim O'Higgins. A Systems Approach to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It's Not Easy Being Green. Dunedin Academic Press,2015.
6. 菲尔德 著.环境经济学(第5版)(双语经济学英文版).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2010.
7. Roger Perman. Natural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3rd edition), Pearson Education, 2003.
8. 迈克尔·哈夫 著. 城市与自然过程:迈向可持续性的基础.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9. 马骏. 中国绿色金融发展与案例研究. 中国金融出版社,2016.
10. 汤姆·蒂坦伯格主编. 王晓霞,等译. 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第十版).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6.
课程负责人(签字):
基层教学组织(教研室)负责人(签字): 学院(系)、部主管领导(签字): 学院(系)、部(盖章)
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