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好走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建筑工程造价管理(1)

建筑工程造价管理(1)

来源:好走旅游网


浅议建筑工程造价管理

摘要:本文从我国当前建筑工项目造价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出发,结合市场运行规则,提出并详细阐述了立项阶段、设计阶段和施工阶段的造价管理应注的问题及具体应对措施,以期使建筑工程项目造价管理工作达公平、有序、竞争、统一的目的。 关键词:经济;市场;管理 1.建筑工程造价管理方法 1 .1建筑工程项目造价的构成

建筑工程项目造价是指通过特殊的计价程序,以货币指标表示的从工程项目筹建到竣工验收的全部建设费用的总称。作为建设工程这一特殊商品的价值表现形式,工程项目造价的运动除具有一切商品价格运动的共同特点之外,同时又具有其自身的特点,即:计价的单件性、计价的多次性、计价的组合性、计价方法的多样性及计价依据的复杂性。由于所有的建筑工程活动都可以划分为立项阶段、设计阶段和实施阶段,每个阶段由一系列的活动或步骤构成,并且有明确的阶段性成果,所以我们可以把建筑工程项目造价分成立项阶段的造价、设计阶段的造价和实施阶段的造价来分别进行管理,如图1 所示。

1.2 立项阶段的造价管理

投资估算是工程项目建设前期从投资决策直至初步设计之前的

重要工作环节。但是由于投资管理体制不完善,审批制度不完善,长期以来造价管理侧重于工程实施阶段的管理,放松了前期的投资估算管理,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一套完整的估算指标和相应的管理办法。

在建设项目立项阶段,投资估算是不是准确,不仅影响到建设项目前期的投资决策,而且也直接关系到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的编制及项目建设期的造价管理和控制。立项阶段的造价管理是建设工程造价控制的“龙头”,必须对其给予足够的重视,具体措施如下: 1) 行业应颁布统一的项目估算指标,并配以相应的造价修正系数,定期公布价格调整指数。编制的估算指标在内容、范围和深度上,应与规定的建设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相适应,应有与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深度适应的多项指标的量化值,并能满足以后一定时期编制投资估算的需要;估算指标的编制资料应选择符合行业发展方针政策、有代表性、有重复使用价值的资料;估算指标的分类需要结合多专业工程特点。

2) 制定投资估算编制的管理办法,在科学合理的估算指标的基础上,实施动态管理与控制,为项目决策、控制投资提供可靠据。 3) 在建设工程全过程中,严格执行以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的投资估算为拟建项目的控制造价,以后各阶段的工程造价均控制在确定的造价额度之内。无特殊情况不得任意突破,如必须超支,应重新报审批部门和造价主管部门审批。

1.3 设计阶段的造价管理

设计阶段的造价管理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 不以批准的可行性研究作为初步设计的依据; 2) 设计深度不够,随施工不断变动; 3) 设计只重技术,不按限额设计,超标严重; 4) 设计方案不重视技术经济分析与评价结果;

5) 设计部门及设计人员对新技术、新材料的掌握和运用程度差别较大。

加强设计阶段造价管理的具体方法如下:

1) 设计单位应严格按照已批准的可行性报告中的投资估算做设计,对建设单位提出的建设内容、建设标准,只能作为参考,不得增加、改变建设内容,提高建设标准;初步设计编制概算和施工图设计编制施工图预算的造价必须控制在估算造价范围内。

2) 工程造价人员要做好设计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在设计过程中应及时对工程造价进行分析、比较,反馈造价信息,能动地影响设计,以保证有效的控制造价;在做好多方案优化比较的同时,要力求采用先进工艺、技术,以降低工程造价,使选择的设计方案达到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建设上可行。

3) 设计中必须严格推行限额设计,既要严格按照估算控制概算,按概算控制预算,要在保证工程功能要求的前提下按各专业分配造价限额。

1.4 施工阶段的造价管理

施工阶段是建筑工程项目投资发生的主要阶段,是形成工程 实体的关键阶段,也是工程造价受材料价格、市场变化、工程变更与索赔及政策性等各种因素影响最直接的阶段;同时,施工阶段周期长,控制面广,费用收支点多,造价管理实施具有一定难度。 施工阶段造价管理应主要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1) 在施工阶段,应注重对工程变更的有效控制,抓好合同管理,减少工程索赔,减少不必要的工程费用支出,避免投资失控;另外,对施工单位及材料供应商不履行约定义务及时提出反索赔,使成本得到有效控制;

2) 在工程设计确定以后,应在工程质量、进度以及工程变更方面把好管理关,加强对施工过程及其效果进行管理。特别对施工单位来讲,加强施工过程的全面管理,不仅是对造价的控制,也是确保工程质量取得一定经济效益的手段;

3) 在施工过程中,应注重对施工组织设计的优化,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并且充分利用“四新”技术(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 及合理化建议,优化施工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每一道工序,降低工程施工本和措施费用,达到节约工程成本的目的; 4)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材料费一般要占总成本的60 %左右,所以,控制材料成本是成本控制的重头戏。项目开发过程中,可以对某些材料采用指或限价方式进行成本控制,同时,也应在关注机构

公布的价格之上,与社会咨询机构保持联系,并在系统分析价格的基础上,定绘制主要材料时间—价格曲线图,把握材料的周期变化规律,分析材料单价的走向趋势,并将分析成果应用在开发生产中; 5) 由于施工现场条件、气候条件的变化,施工进度、物价的变化,以合同条款、规范、标准文件和施工图纸的变更等因素的影响,造成施工中不可避免地发生索赔。施工现场各层机构及有关人员应对合同基本条款、涵盖内容有较深入的了解,并通过教育增强全员的合同意识,加强索赔意识。熟悉索赔程序,当发生索赔时能够随时跟踪索赔处理情况,及时得到反馈信息,做到心中有数,善处理好索赔事故,使得损失降到最低。 2.工程造价审核方法 2.1工程造价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定额换算不合理, 由于新技术、新结构和新材料的不断涌现, 导致定额缺项或需要补充的项目与内容也不断增多。然而因缺少调查和可靠的第一手数据资料,致使换算定额或补充定额含有较大的不合理性; 二是高估冒算现象在结算时较普遍,一些施工单位为了获得较多收入, 不是从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工程质量及社会信誉等方面入手, 而是采用多计工程量、高套定额单价、巧立名目等手段人为地提高工程造价。另外, 由于工程造价构成项目多, 变动频繁, 计算程序复杂等均容易造成错误。 2.2工程造价审核的内容

(1) 工程量的审核

工程量的误差分为正误差和负误差。正误差常表现在土方实际开挖高度小于设计开挖高度, 计算时仍按图计。楼地面孔洞、地沟所占面积未扣; 墙体中的圈梁、过梁所占体积未扣; 钢筋计算常常不扣保护层; 梁、板、柱交接处受力筋或箍筋重复计算等等; 正误差表现在完全按理论尺寸计算工程量, 项目的遗漏。因此对施工图工程量的审核最重要的是熟悉工程量的计算规则。

一是分清计算范围, 如砖石工程中基础与墙身的划分、混凝土工程中柱高的划分、梁与柱的划分、主梁与次梁的划分等。 二是分清限制范围, 如建筑层高大于3.6m 时,顶棚需要装饰方可计取满堂脚手架费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构件方可计取支模超高增加费。

三是应仔细核对计算尺寸与图示尺寸是否相符, 防止计算错误。对签证凭据工程量的审核主要是现场签证及设计修改通知书应根据实际情况核实, 做到实事求是,合理计量。审核时应作好调查研究, 审核其合理性和有效性, 不能有签证即给予计量,杜绝和防范不实际的开支。

2.3 套用单价的审核

(1)对直接套用定额单价的审核。

首先要注意采用的项目名称和内容与设计图纸标准是否要求相

一致, 如构件名称、断面形式、强度等级( 混凝土标号、水泥砂浆比例) 等。其次工程项目是否重复套用。如块料面层下找平层; 沥青卷材防水层, 沥青隔气层下的冷底子油; 预制构件的铁件; 属于建筑工程范畴的给排水设施。在采用综合定额预算的项目中, 这种现象尤其普遍, 特别是项目工程与总包及分包都有联系时, 往往容易产生工程量的重复。另外定额主材价格套用是否合理, 对有最高限价的材料的定额套用的规定等。如花岗石、大理石、木地板、外墙装饰板等, 主材价格未超过最高限价的, 按定额规定, 以预算价进入直接费, 按实计补价差;主材价格超过最高限价的, 则以最高限价进入直接费, 按实计补价差。

(2)对换算的定额单价的审核。除按上述要求外, 还要弄清允许换算的内容是定额中的人工、材料或机械中的全部还是部分? 同时换算的方法是否准确? 采用的系数是否正确? 这些都将直接影响单价的准确性。

(3)对补充定额的审核。主要是检查编制的依据和方法是否正确, 材料预算价格、人工工日及机械台班单价是否合理。 2.4 费用的审核

取费应根据当地工程造价管理部门颁发的文件及规定, 结合相关文件如合同、招投标文件等来确定取费费率。审核时应注意取费文件的时效性; 执行的取费表是否与工程性质相符; 费率计算是否正确; 价差调整的材料是否符合文件规定。如计算时的取费基础

是否正确, 是以人工费为基础还是以直接费为基础。对于费率下浮或总价下浮的工程, 在结算时特别要注意变更或新增项目是否同比下浮等。

2.5 分组计算审查法

就是把预结算中有关项目划分若干组, 利用同组中一个数据审查分项工程量的一种方法。采用这种方法, 首先把若干分部分项工程, 按相邻且有一定内在联系的项目进行编组。利用同组中分项工程间具有相同或相近计算基数的关系, 审查一个分项工程数量, 就能判断同组中其他几个分项工程量的准确程度。如一般把底层建筑面积、底层地面面积、地面垫层、地面面层、楼面面积、楼面找平层、楼板体积、天棚抹灰、天棚涂料面层编为一组, 先把底层建筑面积、楼地面面积算出来, 其他分项的工程量利用此基数就能得出。这种方法的最大优点是审查速度快, 工作量小。 2.6 筛选法

筛选法是统筹法的一种, 通过找出分部分项工程在每单位建筑面积上的工程量、价格、用工的基本数值, 归纳为工程量、价格、用工三个单方基本值表, 当所审查的预算的建筑标准与”基本值”所适用的标准不同, 就要对其进行调整。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简单易懂, 便于掌握, 审查速度快, 发现问题快。但解决差错问题尚需继续审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aog.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