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好走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实施农民素质提升工程,助力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

实施农民素质提升工程,助力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

来源:好走旅游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实施农民素质提升工程,助力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

作者:郑璐 鲁庆波

来源:《经营管理者·上旬刊》2016年第09期

摘 要:农民是农业的主体,实现农业的现代化需要一批懂经营、善管理、会技术的新农人。只有从根本提高农民素质,掌握现代化农业科学技术,才可能实现农业转型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现阶段,农民组织化程度低、素质差、依赖传统耕种经验等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农业发展的瓶颈。有效整合培训资源和实施推动,充分调动农民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升农民素质,是实现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关键词:农民素质提升工程 新型农民教育培训 一、我国职业农民的发展现状及必要性分析

自2012年起,“以提高科技素质、职业技能、经营能力为核心,实施农民素质提升工程,开展多元化的职业农民培训”,被写入了1号文件。大力发展职业农民培训,对农村高中、中职的应届毕业生免费提供农业技能培训,对符合条件的农村青年回乡创业给予补助和贷款支持等优惠,先后写入《农业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全国农民教育培训“十二五”发展规划》。发展职业农民培训,提高农民在农业生产中的综合素质,已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着力点和落脚点。实施农民素质提升工程,大力培育懂经营、善管理、会技术的现代农民,是我国现代农业发展保持不竭动力的根本保障。 二、潍坊市职业农民发展实证研究

1.我市职业农民发展情况。目前,我市已建立专业职业农民培训机构20余家,带动就业36230人,创业成功率达96%,初步形成了以教育培训、孵化创业、实习实训就业为主的一条龙式职业农民培训教育体系。通过开展职业农业培训,造就一大批懂经营、善管理、会技术的农业生产人才,为全面提高发展水平,加速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健康稳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存在的问题。

2.1农民的自主学习意识不强。当前多数农民对“要我培训与我要培训”观念模糊,参培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部分农民在生产中还严重依赖传统和经验,接受现代农业新的理念、新的技术、新的管理方式等方面缺乏主动性。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2培训设施设备较为落后。目前开展的职业农民培训,多以村为单位,以田间指导和农情诊断的等培训形势为主,缺乏系统的培训课程和规范的培训机构;从调查情况看村级培训场地拥有多媒体教学设备非常少,农户可用于学习科技知识的工具仍处于落后状态。

2.3培训主体不健全无法满足发展需求。随着农业产业化和规模化发展,各类新型经营主体不断涌现,农业结构发生变化,面对农业的接二连三,合作社经营管理、市场预判和农业企业转型发展等方面的知识和理念需求不断增高,但培训主体和培训师资远不能满足其发展的需求。

三、实施农民素质提升工程应对措施

1.总体思路。紧紧围绕“四化同步”的要求,按照“主导、多方参与、梯次推进”的原则,以农村实用人才为主要培育对象,以增加农民收入为重点,以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可持续为目标以理念更新、专业提升、创业创新为工作重点,加大引导,完善培训体系,健全服务机制,创新培训方式,强化规范管理,推进农民培训管理、内容体系和保障机制不断完善,形成适应新农村建设人才需求的多元化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工作体系。

2.目标要求。以提高经营管理技能和带领农民致富能力为重点,强化产学结合,从传授单一技术技能向市场经济、农业科技、法律法规等多个领域延伸,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依托我市高职院校培训资源优势,进一步拓展社会服务功能,重点开展對农民和合作社经营管理人员、技术服务人员和合作社普通社员三类培训,逐步壮大职业化农民队伍,造就一批善经营、懂管理、勇于创业、敢于担当、能够带领社员致富的农民带头人。 3.推进措施。

3.1强化领导,合力推进。开展农民素质提升工程须由主导,突出其的性、基础性、公益性的主题,形成多部门齐抓共管、合力推进的工作局面,确保农民素质提升工程顺利实施,为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提供组织保障。

3.2培育主体、整合资源。整合社会培训资源,积极培育教育培训实施主体,加强农民素质提升工程实施过程中的对外联络和对内协调。各级农业部门的涉农培训应依托教育培训实施主体,合理制定规划、推进措施、明确职责、落实责任。多部门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共同搭建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平台,形成资源统筹、共享,专家教师相互交流、市场信息相互沟通、技术技能相互切磋、教师学员积极互动的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新格局。

3.3立足产业,面向农民需求。在职业农民培训课程设置上,要以立足本地主导优势产业和面向农民需求为培训工作的切入点,强化培训工作的示范带动作用,加快推动农业生产标准化和职业农民鉴定工作。培训内容应遵循其科学性、适用性、通俗性和规范性的原则,力求达到难易与点面结合,教学与实践结合,短期与长远结合,规范与特色结合,传统与实际结合。要围绕现代农业产业发展趋势和优势特色产业、主导品种、主推技术,突出节水高效农业、土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壤改良、田间管理等科技性、实用性强课程的设置,注重产前、产中和产后的衔接,立足农民需求、市场需要,开展多样化、优质化、多元化职业培训,切实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3.4完善配置、提升服务。一是建立高职院校培训体系。整合全市高职院校培训资源,吸收组织农业专家、农技推广专业人才、种养能手,共同组建专兼结合的培训专家团队,充分发挥各参与机构的特点和优势,举办各类涉农专业的特色教育,形成院校、企业、合作社、种养能手、实训基地链条式“五位一体”的多元化办学体系。二是建立农技推广实践体系。建立农民教育综合培训基地,整合农业科研院所、乡镇社区服务中心、为农服务中心、农技推广站等教育培训、农技推广资源,进一步合理规划,统一协调,充分发挥教育培训和科技推广的功能,形成自上而下的有效的教育培训和实训网络。由农业部门牵头,教育、财政、人社、妇联、共青团、供销社等部门配合,统筹培训和服务资源,分别建立县级和乡镇农民教育培训基地,共同开展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三是农业科研培训支撑体系。建立多元化职业农民培训体系。通过部门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农业科研院所等多方参与,建立新型职业农民教育信息服务平台。建立集热线服务、创业孵化、云专家库等与一体的专业培训平台,实行远程管理、信息共享,方便学员对培训资料的查找、统计和利用,实现对参训农民信息检索和动态管理,积极开展线上培训和网上自学,完善培训方式,逐步建立集辅导授课、现场教学、远程教育于一体的职业农民培训基地,为职业农民培训体系建设提供有效科技支撑。

3.5强化支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占比大,农民是农业实施主体,发展职业农民培训应突出的主导性和培训的公益性。各级应把发展职业农民教育列入财政专项资金,用于培育扶持培训机构发展。税务等部门对符合条件的培训机构,经人社等部门认定审核后,给予税收全征全奖或全征奖半的支持。对农业相关的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精准扶贫开发、农村培训等专项资金,实行切块建立创业孵化补贴,重点对培训示范机构建设和农民创业提供资金支持;银信部门应加大对示范培训机构和农民创业的支持力度,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和个人提供担保贷款资金和贴息服务等,为职业农民培训创造良好发展软环境。 参考文献:

张元娇,达拉特旗农牧民信息技术基础培训的系统设计,2012年.

作者简介:郑璐(1983—),女,本科,山东经贸职业学院工商管理系教师,研究方向:营销策划、农产品营销。鲁庆波(1963—),男,本科,山东经贸职业学院,研究方向:职业教育。

※基金项目: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2015年度职业教育专项课题;项目名称:为新型农民社员素质提升服务的职业教育培训实证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GX1505。本文系山东经贸职业学院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研究创新团队阶段性研究成果.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aog.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