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情境促进自主学习
作者:洪丽彩
来源:《广西教育·A版》2011年第06期
兴趣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不竭动力。教师在教学中,要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一、创设探索性情境,使学生勇于自主学习
“学习数学的有效方法之一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习的东西自己去发现和创造出来。”因此,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及认识规律,努力为学生提供再创造的条件,让学生发现和创造出新知识、新方法。如,教学《长方形面积计算》时,在学生初步明白用面积单位来测量长方形面积之后,我不失时机地提出:“如果要知道教室或操场的面积呢?怎么办?”学生感到操作难度大,又麻烦。这就迫使学生去寻求和探索一个较为简单的计算方法。实践证明,多让学生参与探索、实践,手脑并用,可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二、创设兴趣情境,使学生乐于自主学习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每个教师都要具备调动学生积极因素的能力,要善于导入情境,捕获学生的心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乐学的目的。如,教学《和6交朋友》这一课时,我以讲故事导入:“今天,老师给同学们讲一个关于猪八戒的故事。不过,老师有一个小要求,大家在听故事的时候,一定要听清楚在这个故事里用了哪些数字。”(故事中出现了0-7各个数,遇到数字时教师用手势表示,便于记忆。)学生在听完故事后一一说出了用到过的数字。根据学生的回答。我逐一贴出相应的数字卡片。然后让学生从数字卡片中说出“老朋友”,找出“新朋友”,从而引出课题。这样,营造了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不由自主地积极参与学习。
三、创设问题性情境,使学生善于自主学习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好的问题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学中,教师对整个教学过程要进行匠心独运的设计,创设问题情境,营造问题氛围,使学生有问题可提。如,教学《小数的意义》时,教师给学生提出这样一个任务:“请同学们用米尺量一量课桌的长度,再用‘米’作单位记下来。”听到有任务后,学生便不可开交地忙乎起来,可是没过多久,有的学生就犯愁了:“老师,用米作单位,不够1米怎么办?”“老师,用厘米作单位行吗?”……通过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学生产生了强烈的认知冲突,教师抓住时机,适时向学生介绍:“在进行测量和计算时,当遇到结果不是整数的情况时,常用小数来表示。”这样,学生体验了问题的产生过程,切实感受到问题来源于现实生活,由此产生了强烈的探究欲望,使他们的思维处在积极主动的状态。
四、创设竞争性情境,使学生勤于自主学习
在一个大的竞争环境中,如果在我们的课堂引入竞争机制,为学生展示自我、表现自我创造机会,就能促进所有学生互相赶超。如,在教学《圆柱的体积》一课时,我通过教具直观演示,让学生发现可采用“底面积×高”进行计算之后,又提出一个竞争性问题:“哪个同学不用以上方法同样可以计算出圆柱体积?”这一问题的创设再次把学生引入思考探究热潮中,学生迸发出新的探究激情,增强了“自主发现”意识,从而得出了也可以采用“侧面积的一半×半径”即“底面周长的一半×高×半径”的方法。这样,学生在探究中获得了成功,赢得了自信,感受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
五、创设生活情境,使学生巧于自主学习
学生的数学学习不能单纯是知识的传授,它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越贴近学生生活的内容越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所以,学生的数学学习应从学生熟悉的情境出发,让学生体会数学就在他们身边,数学就在他们的生活中。如,在教学《加法的实际运用》时,我结合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提问:“从图上能获取哪些关于兔子的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想提出什么问题?能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它吗?”随着问题的深入,学生的思维也逐渐拓展、活跃起来了,有的观察,有的动手分黑兔、白兔,有的合作……最后由小组派代表汇报探究结果,得到了不同的方法:①按点数出兔子总只数,有一只一只数,也有两只一起数的方式。②按群计数(左边8只,右边7只),画出总只数。③按颜色分类计数后(白兔10只,黑兔5只),算出总只数。这种贴近学生实际的生活情境,能够使学生对学习产生亲切感,体会到数学题目源于生活实践,又运用于生活实践的真谛,产生浓厚的数学兴趣。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aog.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