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好走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全国高考文言文练习题10《明史》蔡子英

全国高考文言文练习题10《明史》蔡子英

来源:好走旅游网
文言文练习——《明史》蔡子英

蔡子英,永宁人,元至正中进士。察罕开府河南,辟参军事,累荐至行省参政。元亡,从扩廓走定西。明兵克定西,扩廓军败,子英单骑走关中,亡入南山。太祖闻其名,使人绘形求得之,传诣京师。至江滨,亡去,变姓名,赁舂。久之,复被获。械过洛阳,见汤和,长揖不拜。抑之跪,不肯。和怒,爇火焚其须,不动。其妻适在洛,请与相见,子英避不肯见。至京,太祖命脱械以礼遇之,授以官,不受。

退而上书曰:“陛下乘时应运,削平群雄,薄海内外,莫不宾贡。臣鼎鱼漏网,假息南山。曩者见获,复得脱亡。七年之久,重烦有司追迹。而陛下以万乘之尊全匹夫之节不降天诛反疗其疾易冠裳赐酒馔授以官爵陛下之量包乎天地矣。臣感恩无极,非不欲自竭犬马,但名义所存,不敢辄渝初志。自惟身本韦布,智识浅陋,过蒙主将知荐,仕至七命,跃马食肉十有五年,愧无尺寸以报国士之遇。及国家破亡,又复失节,何面目见天下士。管子曰:‘礼义廉耻,国之四维。’今陛下创业垂统,正当挈持大经大法,垂示子孙臣民。奈何欲以无礼义、寡廉耻之俘囚,厕诸维新之朝、贤士大夫之列哉!臣日夜思维,咎往昔之不死,至于今日,分宜自裁。陛下待臣以恩礼,臣固不敢卖死立名,亦不敢偷生苟禄。若察臣之愚,全臣之志,禁锢海南,毕其余命,则虽死之日,犹生之年。或王蠋闭户以自缢,李芾阖门以自屠,彼非恶荣利而乐死亡,顾义之所在,虽汤镬有不得避也。渺焉之躯,上愧古人,死有余恨,惟陛下裁察。”

帝览其书,益重之,馆之仪曹。忽一夜大哭不止。人问其故,曰:“无他,思旧君耳。”帝知不可夺,洪武九年十二月命有司送出塞,令从故主于和林。

(选自《明史》卷一百二十四列传第十二) 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3分)

A.而陛下以万乘之/尊全匹夫之节/不降天诛反/疗其疾/易冠裳/赐酒馔/授以官爵/陛下之量包乎天地矣/

B.而陛下以万乘之尊/全匹夫之节/不降天诛/反疗其疾/易冠裳/赐酒馔/授以官爵/陛下之量包乎天地矣/

C.而陛下以万乘之尊/全匹夫之节/不降天诛反/疗其疾/易冠裳/赐酒馔/授以官爵陛下/之量包乎天地矣/

D.而陛下以万乘之/尊全匹夫之节/不降天诛/反疗其疾/易冠裳/赐酒馔/授以官爵陛下之量

/包乎天地矣/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元、明、清时,贡士经乡试后,及第者皆赐出身,称进士。且分为三甲:一甲三人,即状元、榜眼和探花,赐进士及第。

B.长揖,古代汉族交际礼仪风俗,流行于全国大部分地区,即拱手高举,处上而下(双手抱拳举过头顶,鞠躬)。

C.古代中原人通常称胡须为“须”,“胡”是对北方和西方少数民族的称呼,后天下一统,汉胡一家,遂称“胡须”。

D.士大夫是古代对于社会上具有声望、地位的知识分子和官吏之统称。“士人”,是指没有官衔、介乎官民之间的读书人。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蔡子英仕途多舛。在元朝时,曾担任过各种职务,终官至行省参政,后跟从扩廓到定西,明军攻克定西,蔡子英只好独自逃入南山。

B.蔡子英机智灵敏。明太祖派人找到了他,传令用驿车将他送到京师,但到长江边时,他逃走了,后变换姓名,受雇替人舂米。很久以后,又被抓获。

c.蔡子英知晓廉耻。经押解路过洛阳时,他的妻子恰巧在洛阳,请求和他相见,蔡子英因为被俘而失去了气节害怕妻子骂他只好躲避不肯相见。

D.蔡子英不卑不亢。到京师后,皇上授予他官职,他誓不相从,还上书给皇上,太祖看了他的信后更加看重他。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

(1)陛下乘时应运,削平群雄,薄海内外,莫不宾贡 (5分 )

(2)若察臣之愚,全臣之志,禁锢海南,毕其余命,则虽死之日,犹生之年。(5分 )

参考答案

1.B 解析: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等断句。如本句中的“万乘”“匹夫”等专有名词是断句的重要参考因素。 2.A(\"乡试 \"错误,应该是\"殿试\"。)

3.C(\"害怕妻子骂他只好躲避不肯相见\"于文无据,应是感到内疚而不相见。)

4(1)陛下利用时机,顺应天运,消灭群雄,海内海外,没有不归顺纳贡的。(\"乘时\"\"宾 \"贡 \"各 l分,句意2分)

(2)如果 (陛下)体察到我的愚忠,成全我的志向,把我禁锢在海南,结束我的余生,那么即便死去,也像活着的时候一样。(\"若\"\"全\"\"毕\"\"虽\"各1分,句意1分) 参考译文:

蔡子英,永宁人,元朝至正年间中进士。察罕在湖南设幕府,征召他任参军事,被

多次荐举,官至行省参政。元朝灭亡,(蔡子英)跟从扩廓逃到定西。明军攻克定西,扩廓的军队战败,蔡子英独自骑马逃往关中,逃入南山。太祖听说了他的名字,让人画下他的容貌找到了他,用驿车送到京师。(蔡子英)到了长江边,逃走了,变换姓名,受雇替人舂米。很久以后,又被抓获。用木枷和镣铐之类的刑具押他经过洛阳,见到汤和,(蔡子英)作长揖而不跪拜。强迫他下跪,不愿意。汤和发怒,点火焚烧他的胡须,他一动也不动。他的妻子恰巧在洛阳,请求和他相见,蔡子英躲避她而不肯与她相见。到了京城,太祖命令解除他的刑具以礼相待,授予他官职,他不接受。

回来后(蔡子英)上书说:“陛下利用时机,顺应天运,消灭群雄,海内海外,没有不归顺纳贡的。我是鼎里的鱼漏网了,借助于南山栖息。先前被抓获,又得以脱身逃亡。长达七年的时间里,十分麻烦有关官员追索我的踪迹。而你以万乘的尊贵地位,成全一个平民的节操,不降杀头之罪,反而治疗我的病,更换衣冠,赐予酒食,授予官爵,陛下的气量是能够包容天地的呀。我感恩不尽,不是不想效犬马之劳,只是关乎名节大义的事情,不敢任意违背当初的志愿。自己思量我本是平民,智慧知识浅陋,过分蒙受主将的知遇和举荐,做官到封疆大吏,乘马吃肉十五年,惭愧没有丝毫贡献来回报所受到的国士礼遇。等到国家灭亡,又再失去节操,有什么面目去见天下士人。管子说:‘礼义廉耻,是维系国家的四条准则。’

如今陛下创立基业传承皇统,正应坚持重大的原则法度,以向子孙臣民垂范。为什么想把我这没有礼义、缺少廉耻的俘虏,混杂在新朝贤明的士大夫的行列呢!我日夜思索,内疚过去没有为国而死,到了今天,自认为也应该自杀。陛下用恩宠礼仪对待我,我本来

不敢靠卖死来树立名声,也不敢偷生求福。如果体察到我的愚忠,使我保全我的志向,把我禁锢在海南,结束我的余生,那么即便死去,也像活着的时候一样。从前王蠋闭门自缢而死,李芾关门而自杀,他们不是厌恶荣华富贵而喜欢死亡,只是事关大义,即使赴汤蹈火也不会躲避啊。我本身太渺小了,上愧对古人,死了都留有遗憾,只求陛下裁度明察。” 太祖看了他的信,更加看重他,把他安置在礼部。忽然一天夜里(蔡子英)痛哭不止。有人问他原因,他说:“没有别的,思念过去的君主罢了。”太祖知道不能改变他的志向,洪武九年十二月,命令有关官员送他出塞,让他到和林去跟从他原来的君主。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aog.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