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啸山庄》的婚恋悲剧分析
[摘 要]艾米莉·勃朗特的《呼啸山庄》主要讲述的是希斯克利夫和凯瑟琳之间的爱情纠葛以及希斯克利夫的复仇故事,突出了男女主人公之间强烈的爱恨情仇。这部典型的婚恋悲剧,其悲剧性主要体现为爱情和婚姻的错位。本文通过对小说中的希斯克利夫、凯瑟琳、林顿和伊莎贝拉等几个人物的婚恋错位的分析,进而挖掘其悲剧意蕴,也探究其悲剧艺术魅力之所在。
[关键词]《呼啸山庄》;悲剧色彩;婚恋悲剧;人生悲剧;悲剧蕴含
英国女作家艾米莉·勃朗特著名小说《呼啸山庄》主要讲述了呼啸山庄和画眉山庄两代人的爱恨情仇,又以希斯克利夫和凯瑟琳之间的爱情纠葛以及希斯克利夫的复仇故事最为突出。有论者对该小说改编的电影进行了评价:“《呼啸山庄》包含了太过疯狂和激烈的情感。”[1]小说中也体现出了同样的情感效果:将爱情的美好、强烈和为爱而疯狂、为得不到爱而复仇、为爱而死等情景呈现出来,令人久久难以忘怀。这是一部典型的婚恋悲剧,因为小说中几个人物之间错综复杂的情感矛盾和不幸婚恋,使其具有十分浓烈的悲剧色彩。
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几乎都在上演着各自的人生悲剧,而他们的人生悲剧主要体现为婚恋悲剧,其悲剧性又主要体现为爱情和婚姻的错位或错置。本文将对小说中的希斯克利夫、凯瑟琳、林顿和伊莎贝拉等四个人物的婚恋错位进行分析,以期进一步挖掘他们婚恋悲剧的意蕴和艺术魅力。
一、爱而不得
在《呼啸山庄》中,希斯克利夫和凯瑟琳的爱情悲剧在于彼此相爱却没能相守。他们
本来可以有情人终成眷属,可是在等级制度、看重金钱和地位等社会观念的影响下,凯瑟琳在婚姻选择时,放弃了爱情,选择了有钱、有地位的画眉山庄的继承人林顿,致使她的爱情与婚姻发生了错位,进而导致了她和希斯克利夫之间出现“爱而不得”的人生悖论。
凯瑟琳和希斯克利夫之间的感情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他们曾经在荒原上纵情奔跑、玩耍,任自由天性和无限激情挥洒。在呼啸山庄庄主老肖恩去世后,他们曾经一起抵抗凯瑟琳哥哥辛德莱对希斯克利夫的压迫和虐待,喜怒哀乐一起分享,他们就这样感情深笃地一起长大。那份至真至纯至深的爱恋,已经融入彼此的灵魂深处,融入了生命的根底,任谁都难以从中抽拔出来。
可是当凯瑟琳在画眉山庄养伤回来后,她变成了一个举止得体的淑女,一个配得上呼啸山庄大小姐身份的全新形象;她不再是那个在荒野中疯跑的野丫头了。当然,她和希斯克利夫的爱情也从此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这变化并没有破坏他们之间的真挚爱情,但是却在影响着他们爱情的结局和人生。在辛德莱的支持和敦促下,凯瑟琳在情与理的反复权衡后,决定接受富有而英俊的林顿的求婚。凯瑟琳的婚姻选择是理性的,因为她遵循了那时候的社会观念:选择了门当户对的结婚对象,选择了物质文明和上流社会。她的婚姻选择导致了她的爱情悲剧。事实上,最让她难过的是,她再也不能和希斯克利夫在一起了。与此同时,酷爱奔放、自由的她必须要压抑自己的天性,以符合上流社会对贵妇的优雅要求和规范。
得体的婚姻使凯瑟琳获得了人格尊重、社会地位和荣华富贵,但是她却难以真正地开心起来。希斯克利夫的出走,让她心都碎了,可是却只能忧伤地焦虑。当希斯克利夫发财回到她面前,她既炽烈地爱着失而复归的恋人,又要坚持对婚姻的忠诚。世俗之爱和精神之爱无法两全,她心中的情与理的冲突达到了极致,于是出现了自我分裂,严重的时候就是精神错乱,最后只有走向自我毁灭。或许,只有死亡才能使她摆脱情与理的尖锐冲突,
才能走出自我压抑、自我分裂的人生困境。
当凯瑟琳变成了一个上流社会的优雅女性时,对希斯克利夫造成了巨大的心灵冲击。那种自由自在的相处变得不那么自在了,他心中莫名而生的自卑和自尊开始发酵。当凯瑟琳决定嫁给能带给她物质享受和社会地位的林顿时,希斯克利夫对她的深挚爱情就无处放置。作为弃儿,希斯克利夫对爱的渴望和对精神的归属是非常强烈的,奈何身份卑微、身无分文,又被辛德莱奴役、歧视,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心爱之人嫁作他人妇。爱而不可得,这种痛苦和酸楚迫使他离开呼啸山庄,离开地狱般的伤心之地。人们常常说:爱得越深,恨得越深。当他再归来的时候,他有钱了,但他也成了复仇者,要向带给他痛苦的辛德莱、林顿和凯瑟琳,甚至他们的下一代索要精神补偿,他要义无反顾地报复。于是,仇恨和复仇将他人生的悲剧色彩越抹越重。
希斯克利夫和凯瑟琳的爱情,因为没有社会地位和金钱的支撑,而最终失去相守的可能,并进而影响了他们的人生走向。他们的真挚爱情,因为门当户对的观念影响和优裕的物质生活的理性选择而失之交臂,也因为道德约束而不能重新选择。这使他们因为“爱而不可得”的爱情悲剧演化成为他们人生悲剧中最为浓重的悲剧。
二、得而不爱
小说中,凯瑟琳的婚姻、希斯克利夫的婚姻都是以悲剧收束,其悲剧性体现为“得而不爱”,这是婚姻和爱情的错位。他们在各自的婚姻中失落了爱情,让婚姻变成了牺牲品,让他们的人生变得扭曲,甚至让他们的人性也发生了变异,要么自虐、要么虐待结婚对象。这样,不但导致了自己的婚姻和人生悲剧,也直接伤害了结婚对象;不仅毁掉了自己的幸福,也毁掉了对方的幸福。
凯瑟琳嫁给了画眉山庄的林顿,得到了符合她身份的婚姻,也得到了丈夫林顿对她的爱。林顿爱凯瑟琳,但是不能真正懂她。或许由于林顿自身所属上层社会的良好教养,他不可能用凯瑟琳所希望的激情的方式去爱她。如果凯瑟琳也爱林顿的话,这种爱应该属于世俗之爱,因为她爱的是林顿的社会地位和身份,爱的是林顿的年轻、富有、优雅,爱的是林顿对她的爱慕。换句话说,凯瑟琳爱的是林顿的物质的、外在的东西,显然,她对林顿的爱缺乏灵魂的契合。再加上,她心中已经“住着”希斯克利夫,没有太多心理空间留给丈夫。因此,他们的婚姻生活因缺乏激情而显得波澜不惊。这必然会使凯瑟琳对丈夫的爱缺乏情感的共鸣,对已经获得的婚姻产生缺失感,对人生产生虚无感。尤其当希斯克利夫腰缠万贯归来后,凯瑟琳对丈夫的情感更加淡漠。因为情与理的撕裂,凯瑟琳顾不上丈夫的感受,也顾不上腹中的孩子,一心只沉浸在自己的爱与不可得的矛盾中。作为妻子,她保持了对丈夫忠诚的道德底线,但是却表现出强烈的精神出轨,在情感上悖逆了对丈夫的忠诚。她不仅不顾丈夫的颜面和情感,还因为“爱而不可得”的痛苦而自虐,这使爱着她的林顿无可奈何而又备受精神的折磨。凯瑟琳得到了婚姻,但是不爱丈夫;婚姻对她而言就是一种道德的约束,而不是幸福和快乐。最后因为婚姻道德与爱情之间的无法选择,最终酿造了她的婚恋悲剧和人生悲剧。
希斯克利夫的婚姻是出于对情敌林顿的报复,因为林顿“夺走”了他心爱之人。他用虚假的情感捕获了林顿的妹妹伊莎贝拉的芳心,并唆使她和自己私奔。他用虚情假意成功引诱了伊莎贝拉。可是当他们真正在一起后,他就开始不断地用各种方式折磨咒骂伊莎贝拉,使其身心都遭受到冷酷而残暴的凌辱。他获得了婚姻,但是他并不爱妻子;因为他心中始终爱着凯瑟琳,可又不能得到凯瑟琳了。因此,他越是爱着凯瑟琳,他越觉得自己婚姻的不幸,越要报复情敌的妹妹。实际上,他的婚姻是扭曲的,因为他将自己的婚姻沦为他报仇和发泄仇恨的方式,而不是他情感的归宿。
由此可见,凯瑟琳和希斯克利夫都分别获得了自己的婚姻,但是他们都不能敞开心扉
地去理解或者爱上结婚对象,哪怕对方爱着自己。他们各自的婚姻都是不幸的。他们躲在自己的爱情创伤中,要么自我分裂,要么残酷虐待对方。他们没有想在各自的婚姻中找到爱情,所以,在婚姻中遗失了爱情。凯瑟琳为着世俗婚姻而放弃了爱情,放弃了与希斯克利夫的相守。可是当她获得了婚姻后,却不能真正地理解林顿和林顿的爱,也就不能真正地爱上丈夫。在她和林顿的婚姻中缺乏相互理解,缺乏两情相悦,这使得他们的婚姻变得不幸。希斯克利夫的婚姻则成为他报仇的手段。他和伊莎贝拉的婚姻不仅没有抚平他因爱而不可得造成的伤痛感,反而加重了爱的永远不可得的痛苦和仇恨。于是,他对妻子伊莎贝拉没有爱情,甚至没有同情,只有因为仇恨而带来的仇视和暴虐。因此,在他的婚姻中,他是一个失去善良本性的“恶魔”。他泯灭了美好的人性,冷酷无情地埋葬了伊莎贝拉的青春、爱情、幸福和生命。
三、得而无爱
在小说《呼啸山庄》中,画眉山庄的林顿和伊莎贝拉兄妹俩的人生悲剧很相似,都是得到了婚姻而没有得到对方的爱情,婚姻和爱情发生了错置。所以,当他们得到心中爱恋的对象(也即获得婚姻)时,就意味着悲剧的开始,直到死亡,也难逃这种宿命般的精神痛苦和折磨。
林顿自从结识误打误撞来到画眉山庄的凯瑟琳,就开始爱慕她。由于呼啸山庄和画眉山庄的地位匹配,又在两个家庭的支持下,他很自信地开始追求凯瑟琳,最后求婚成功。林顿没能理解凯瑟琳和希斯克利夫之间的爱情,所以也就没有意识到他和凯瑟琳之间的婚姻会走向悲剧。按理说,家世背景相当,男女彼此也有好感,婚姻应该是幸福的。而事实上,他们之间缺乏灵魂的交流,难以产生真正的灵魂之爱。当婚姻生活趋于平淡之后,凯瑟琳变成了貌似沉静的贵妇,可心里却依然向往自由、激情的生活。林顿由于职务繁忙,没有真正地了解妻子的个性,更没有去理解她内心真正的需求。在表面平静的婚姻生活中,
凯瑟琳掩饰了因希斯克利夫离去的伤心欲绝,对希斯克利夫的爱情因为愧疚反而变得更加炽热。人往往会对自己失去的东西倍感珍惜,越是得不到的越是美好无比。希斯克利夫的归来,在点燃凯瑟琳爱的激情的同时,也使林顿在嫉妒和依恋不舍中备受煎熬。凯瑟琳的难以取舍和精神错乱,给林顿带来无限的苦恼。凯瑟琳的犹疑不决和对希斯克利夫的维护,以及希斯克利夫的无所顾忌,使林顿愤怒不已而又毫无办法。当凯瑟琳生下小凯瑟琳后,她以死亡的方式摆脱了自我分裂的痛苦,将爱和恨的苦果留给爱着她的两个男人。于是,希斯克利夫因为彻底失去恋人而加深了仇恨,扭曲了人性。可怜的林顿成了年轻的鳏夫,带着对妻子的“爱和怨”抚养女儿,后来抑郁生病,抱憾终身。直到他死去,也许他都在默默地爱着妻子。林顿得到了婚姻,却没能得到妻子的爱情。对他而言,婚姻就是一场痛苦而甜蜜的单恋,或许也是一个充满精神折磨的幽怨噩梦,更是他难以冲决的人生困境。
伊莎贝拉的单纯和轻信,使她误信了希斯克利夫的虚假情义,所以她和希斯克利夫的婚姻一开始就注定是一个悲剧。归来的希斯克利夫为了报复,才向她献殷勤。她却因为爱情而心甘情愿地落入了希斯克利夫设置的情感陷阱,也陷入了婚姻的泥沼。在婚姻中,伊莎贝拉没有得到她对爱情和婚姻的美好憧憬,得到的只是丈夫无休止的残暴虐待。在忍无可忍的境况下,遍体鳞伤的她终于勇敢地逃离了婚姻的折磨,逃离了希斯克利夫的“专横
[2]。暴戾”和“对生活的绝望压抑”她在哥哥林顿的帮助下,生养了她和希斯克利夫的儿子。
在儿子要长大成人的时候,她带着因婚姻生活遭受到的身心创痛离开了人世。伊莎贝拉的婚姻很不幸,就像她哥哥一样,婚姻中缺席了另一半的爱情或怜爱。婚姻于她而言,就是埋葬她青春、爱情的坟墓。虽然伊莎贝拉的婚姻“被希斯克利夫和凯瑟琳轰轰烈烈、感天动地的爱情悲剧遮没了光辉”[3],但是却遮没不了其悲怆感。
毫无疑问,《呼啸山庄》中最为突出的是希斯克利夫和凯瑟琳的爱情悲剧。因此,很多研究者都将他们的爱情悲剧及其成因作为主要研究话题,并产生了不少成果。而笔者在此基础上,还分析了他们的婚姻悲剧,分析了他们婚姻中涉及到的另外两个人,即林顿和伊
莎贝拉;这样,就拓宽了研究视野,将爱情悲剧拓展为婚恋悲剧和人生悲剧。
爱情可以是两个人的事,也可以是一个人的事;但是婚姻则一定是两个人的事,而且婚姻还要承担世俗道德和家庭责任。如果因为两情相悦的爱情而走进婚姻殿堂,那么爱情就有了圆满的归宿,婚姻有了幸福的根基,道德和责任就不会是婚姻的累赘。可是《呼啸山庄》中的爱情和婚姻却因为世俗因素与复仇而错位。小说在讲述“爱而不得”“得而不爱”的错位以及“得而无爱”的错置等婚恋悲剧时,将这些在错位的婚恋中苦苦挣扎的生命表现得鲜活生动,并将宿命般的人生困境凸现出来:爱恨情仇始终是人难以突围的情感围城,得与失、情与理的冲突仍然在演绎着人生的悲剧性处境。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