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Electronic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 Literature
69
间歇性气囊加压与低分子肝素预防妇科良性病变手术
治疗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对照探讨
侯 静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六九〇五工厂职工医院,重庆 400712)
【摘要】目的 对照探究妇科良性病变手术治疗后分别采用间歇性气囊加压与低分子肝素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效果。方法 择取我院收治并行妇科良性病变手术治疗的48例病人为对象,将其划分作A组、B组,各组24例;A组应用间歇性气囊加压预防DVT,B组应用低分子肝素预防DVT。结果 A组DVT形成率及术后出血率均稍低于B组,但组间对照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接受妇科良性病变手术治疗者,间歇性气囊加压和低分子肝素均能发挥DVT预防作用,但使用间歇性气囊加压预防的术后出血率稍低,临床医师应按照病人实际情况酌情选择合适的血栓预防措施。
【关键词】妇科良性病变手术;下肢深静脉血栓;间歇性气囊加压;低分子肝素
【中图分类号】R7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8242.2019.31.69.02
DVT(深静脉血栓)是妇科手术后较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DVT多因静脉血流滞缓不畅,血管内皮受损、血液呈高凝状态等因素所致,如果下肢DVT未得到及时诊治,很可能诱发下肢功能障碍及一系列严重并发症,使病人处于病危状态,生命受到很大威胁。国际上针对妇科盆腔手术后的DVT预防提出相应措施:手术时间为30~45分钟以上者建议使用间歇性气囊加压(IPC)、普通肝素(UFH)、低分子肝素(LMWH)等预防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1]。为了掌握IPC与LMWH分别用于预防妇科良性病变手术后下肢DVT的效果,此文择取我院收治并行妇科良性病变手术治疗的48例病人为对象,内容报道如下。
(n/%),经x2检测;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DVT形成率
A组病人中,共有1例形成DVT,未合并PE,DVT形成率4.17%(1/24);B组病人中,共有2例形成DVT,未合并PE,DVT形成率8.33%(2/24)。两组DVT形成率较为接近,对照无显著差异(x2=0.355,P=0.551);且两组DVT病例的年龄均超过55岁。
2.2 术后并发症
A组有1例出现术后出血,没有形成血肿,予以阴道局部压迫止血处理。B组有2例出现术后出血,当中1例形成盆腔血肿,1例形成腹壁伤口血肿;2例出血病例经药物止血、抗炎等常规治疗后均有效,清除伤口血肿,在确诊出血后停用抗凝药物。两组都无感染病例出现,A组病人术后出血率稍低于B组,但二组术后出血率对照无显著差异(x2=0.355,P=0.551)。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择取2017年1月~2018年9月我院收治的因患妇科良性疾病而接受手术治疗的48例病人为对象,术前完善临床检查,确定无手术禁忌证;排除合并妊娠、肝肾心等重要脏器功能不全、术前使用过抗凝药等病人;年龄40~64岁,中位年龄(52.8±8.35)岁,手术方式包括腹腔镜、开腹、阴式手术;疾病分类:24例子宫肌瘤,9例子宫腺肌症,11例卵巢良性肿瘤,2例盆腔器官脱垂,2例盆腔炎性疾病。将上述病人划分为A组、B组,各组24例,两组病人临床资料完整,且于手术前签订了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A组应用间歇性气囊加压预防DVT,手术中麻醉开始以后既可使用,直至病人能够下床运动为止;仪器为国产空气波压力治疗仪,该仪器属于阶梯式序贯加压装置,空气循环加压,由踝、小腿到大腿部进行序贯加压,常规压力依次设置为45 mmHg、35 mmHg、30 mmHg,压力可调节,持续加压11 s,可按照下肢静脉充盈速度自行调节排空无压力时间。B组应用低分子肝素预防DVT,予以低分子肝素钠注射液(产自齐鲁制药有限公司,规格:2500IU/0.2ml),手术后24小时开始使用,皮下注射,5000 IU/次,持续给药5日。
1.3 观察指标及标准
记录两组病人DVT形成率及术后并发症出现情况;DVT临床诊断标准:术后1周以内,使用下肢血管加压超声探查有无DVT形成;若双下肢静脉超声显示静脉管腔中没有血流信号,之后用探头压迫患处扩张静脉,探查可压缩性,如果仅有部分可压瘪或不能压瘪,则表示存在血栓。
1.4 数据处理
使用SPSS 22.0软件对数据予以分析,计数数据表达为
3 讨 论
妇科手术创伤所致的血液高凝状态、血管内皮受损、血流状态改变等是出现血栓的主要因素。而采用血栓预防措施以后,可降低血小板含量,使血液高凝状态得以改善,有利于防止血栓形成。此研究旨在探究IPC、LMWH用于预防妇科良性病变手术后下肢DVT的效果情况;IPC主要对下肢进行周期性的加压机械作用,使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的含量下降,同时激活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的反应活性,增强纤溶活性,加快静脉血流速度,达到改善血流瘀滞、血液高凝的效果,以防止DVT形成。而LMWH是临床上常见的血栓预防性药物,通过降低Xa因子的活性,并加强发挥抗凝血酶的作用,继而避免下肢DVT形成。此次研究提示,IPC和LMWH都可有效预防妇科术后DVT形成。
综上,对接受妇科良性病变手术治疗者,应于术后尽早应用DVT预防措施,IPC与LMWH均可发挥DVT预防作用,但使用IPC预防的术后出血率稍低,临床医师可按照病人的实际情况酌情选择血栓预防措施。
参考文献
[1]
瞿 红,吕静敏,张震宇,等.间歇性气囊加压与低分子肝素预防妇科良性病变手术治疗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对比研究[J].现代妇产科进展,2016,25(05):333-336.
本文编辑:吴 卫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aog.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