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 积累与运用 (共6题;共34分)
1. (2分) 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狡黠(xiá) 涉猎(shè) 矫正(jiào) 藻饰(zǎo) B . 劝诫(jiè) 阐证(chǎn) 诘难(jié) 要诀(jué) C . 聪颖(yǐnɡ) 蒸馏(liú) 暂时(zhàn) 滞碍(zhì) D . 咀嚼(jiáo) 傅彩(fù) 统筹(chóu) 伦理(lún)
2. (2分) (2018九上·杭州期中) 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注音和画线词语的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 门神被鲜亮的油彩涂满了全身,尤其是黑、红的交错,使一尊门神突出了它尖锐的穿透力,
B . 凶相必露,晚间回头一瞥(piē),让人惊骇(hài)。流经闹市的黄河悄(qiǎo)无声息,不甚透明的水纹盘旋交织,平稳的波痕在朝晖夕照里犹如铜汁浇筑的块状肌腱,透出粗犷(guǎng)的血色。
C . 自媒体要想创作自如还需恪(gè)守自律,倘(tǎng)若毫无底线蹭热点,肆无忌惮造噱头,结果只能是漫出道德水位,偏离法治轨道。
D . 史铁生的文章直指心灵,没有一点矫(jiǎo)揉造作,他引领我们剖(pāo)析生命的本质和活着的意义,他用自身的磨难诠释生命的价值所在。
3. (8分) (2016·揭阳模拟) 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①有约不来过夜半,________。(赵师秀《约客》) ②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________。(李煜《相见欢》)
③《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表达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观的句子是:________ , ________。
④《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齐王纳谏后国内即刻就收到了效果:令初下,群臣进谏,________;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________ , ________。
⑤将李贺的《雁门太守行》默写完整。 ________ , ________。 ________ , ________。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4. (10分) (2017七上·台商期末) 走入《朝花夕拾》:文学兴趣小组邀请你参加“探求鲁迅救国救民真理的思想轨迹”的活动,你会联想到《朝花夕拾》的哪些文章?尝试联系这些作品,梳理鲁迅对真理的探求与追求救国之道时的心路历程。
5. (2分) 六年级的小易是个“别字大王”,这次又把“闲暇”的“暇”、“浪费”的“费”、“教诲”的“诲”写错了。怎样才能避免写错别字呢?小易向你请教。请你从下表中任选一题,根据偏旁与字义的
第 1 页 共 9 页
关系,结合词语为他讲解。 题号 ① ② ③ 词语 闲暇 浪费 教诲 词语解释 空闲时间。 不加约束地使用财物等。 教育训导。 易错字 暇 费 诲 偏旁 日 贝 言(讠) 6. (10分) “乡愁”是众多文字作品共同的主题。在学习了余光中的《乡愁》之后,语文老师安排了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
(1) 余光中曾用对联的形式给一家报纸题词,请你根据上联对出下联。 上联:海峡无阻 下联:________ 上联:一湾浅浅的海峡 下联:________
(2) 仔细观察下面的漫画,简要说明画面的内容。(不超过40个字)
二、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5分)
7. (20分) (2016八下·福建期中) 阅读下文,按要求答题。 母亲的三句话
母亲没什么文化,也没出过远门,几十年只在小山村里跟着日升日落忙活。然而,母亲常常能说出一些很有道理的话来。在心中,我牢记着母亲的三句话。
小时候,每年冬天都要下好大的雪,漫山遍野白雪皑皑。为了让家里养的两头猪能在年前卖个好价钱,母亲每天都要把它们喂得饱饱的。尽管下了雪,母亲也每天都要到白雪覆盖的地里去砍一担白菜回来。有一次我跟母亲到地里去,空旷的田地北风呼啸,刮得皮肤生疼。我们从雪层下扒出白菜,只一下两下,我的手就冷得刺骨,似万箭穿心。偷偷看母亲,却见她一点也没有冷的意思,“哗啦哗啦”地扒开结冰的雪层,拔出已被冻结的白菜,扔到雪地上去。我又扒了几下,实在忍受不了,便袖手站在一旁,问母亲不冷么。母亲答道,不冷。见我很惊讶的样子,母亲继续说,对自己说不冷不冷,也就不冷了。
我一下怔在那里,忽然觉得懂得了母亲。我学母亲的样子弯身下去,扒开厚厚的雪,一下,两下,三下,每一下,我都咬着牙对自己说,不冷,不冷。
从此每当我遇到困难时,都会记起雪地里母亲的话,它伴我走过人生中一个又一个冬季。
读小学时的一个黄昏,我把牛从5里外的邻村牵回家。那时,我只会在前面远远地拉着牛绳走。然而这牛却跟我作对——我牵得紧,牛却偏要走得慢。我用力拉,它使上性子就是不肯迈步。这牛脾气!我只好一边骂牛一边心
第 2 页 共 9 页
急。
眼看着天越来越黑,沿路村庄里昏暗的灯一盏盏都亮了起来。我心一急,就从路旁折了一根荆条,绕到牛屁股后面狠狠地抽了它一下。这下可好,牛一惊,挣脱了牵在我手中的缰绳就向前狂奔起来。当我没命地跑了半个多小时赶上牛的时候,牛正悠闲地在村口的路边吃草。母亲也站在那里等我。当我把牵牛的事一说,母亲反倒笑开了,母亲说,你把绳子牵得太紧,牛鼻子疼了,它当然不会跟你走了。我恍然大悟。
18岁那年的高考,由于我思想压力太重,平时成绩一直名列前茅的我竟失利了。后来母亲跟我说,别把考大学看得跟命一样重。想起你小时候牵牛的事了么?绳子牵得太紧,牛反倒不跟你走了。
第二年的夏天,我终于以优异成绩被江南一所著名大学的中文系录取。离家上学那天,母亲送我到村口,眼睛红红地对我说,你现在长大了,我不能把你永远拴在身边……
毕业后到一企业里工作,因对工作不很满意,心里觉得很委屈。两个月后的一天,老板批评我整天板着脸孔并要扣我奖金时,我一时火起,跟老板吵了几句,气得他拂袖而去。
正好那几天母亲到城里来看我,知道这件事后说,孩子,一头牛不可能永远拴在一个桩上,你也不会永远待在一个地方,但是干什么都要尽量干好。你不顺心我知道,我可以告诉你一个办法,有事儿没事儿时,你就小声唱歌。
小时候和母亲一起下地,母亲总一边干活一边在嘴里小声地唱歌。在母亲的歌声里,那些繁重而枯燥的农活儿不知不觉被我们一样一样地干完了。
后来我养成一个习惯,不管是骑车上班,还是工间休息,我都轻轻地哼着歌。尽管我从小缺乏音乐细胞,但我相信,母亲从小教我的那些旋律,定然是世界上最美的音乐。
这,就是母亲给我的财富。 (1)
联系全文,说说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2)
正文部分主要写了三件事,由三件事分别引出三句话,每句话蕴含一个生活道理。 第一件事写的是拔白菜,引出的话蕴含的道理是________; 第二件事写的是________,引出的话蕴含的道理是________; 第三件事写的是________,引出的话蕴含的道理是遇到不顺要乐观。 (3) 语言品味。
①“它伴我走过人生中一个又一个冬季”中“冬季”一词该如何理解? ②开头交代“母亲没什么文化,也没出过远门”,其用意何在? (4)
本文写出了母亲的哪些特点?
8. (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
第 3 页 共 9 页
书外功夫 唐双宁
①当一个书法家的前提必须是字要写得好,但艺术源于生活,书外功夫也少不了。
②什么是“书外功夫”?我用六点来概括:“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经万件事、师万人长、抒万般情和拓万丈胸。”
③“读万卷书”。文、史、哲的书都要读,读好书,就会对人生有透彻的理解。
④“行万里路”。念小学时没条件,我就骑着自行车一个生产队一个生产队地走,行不了万里就行几十里。后来条件好了,我就尽量“行万里路”。我想说“身行”与“心行”的问题。人不可能穷尽天下路,不能“身行”,“心行”也是可以的。范仲淹写《岳阳楼记》时,并没有去过岳阳楼,也没去过洞庭湖,但因为他对当地的历史、地理、文化有非常透彻的了解,所以能写出这篇文章。
⑤“经万件事”。这里也有一个“身经”和“心经”的问题。经万件事,才能启发艺术灵感。
⑥“师万人长”。我最佩服的人物:第一是,第二是华盛顿,第三是诸葛亮。诸葛亮是典型的德才兼备,他到底是哪里人,到现在还在争,秦桧就没人争,连他的后人都是“我到人前愧姓秦”。书品即人品,人品是立足书坛的必要条件。孙中山先生写了一副对联:“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我记得那是送给蒋介石的。
⑦“抒万般情”。1999年我在庐山开会时,利用会议的间隙填了一首词《登庐山》。后来,我据此创作了一幅书法作品:“奇峰天降,扼大江,取笑黄河兄弟。看谁是中流砥柱?虢人悄然不语,一戏泰岱,二戏华岳,三戏医巫山闾。乍晴乍雨,宠得一身脾气。忽来北国游客,踏尽匡庐,觅得前朝迹。太白俯首,陶潜甘居,一代狂人泣。狂人如此,遍寻天下,谁人能驾驭?信步之间,却在双宁脚底。”我也是只有到了庐山那个地方,才有这样的激情。书法和诗词的创作是一样的。如果没有一种激情,一种胸怀,你的书法可能很工整,也可能很像古人,但肯定写不出自己的风格来。
⑧“拓万丈胸”。管仲曾一箭射中齐桓公,齐桓公后来却不计前嫌,任用他做宰相。没有这般胸怀,他能成为“春秋五霸”之一吗?从事艺术创作也一定要有胸怀,“拓万丈胸”可以用四句话来概括:“没有比双脚更高耸的山峰,没有比思想更深邃的海洋,没有比眼界更宽广的平原,没有比胸怀更博大的世界。” (节选自唐双宁《书法——人类精神的心电图》)
(1)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
选文⑥段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
请为第⑧段补写一个事例,从反面进行论证。 (4)
作者说“读好书,就会对人生有透彻的理解。”请结合你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第 4 页 共 9 页
三、 古诗文阅读 (共2题;共27分)
9. (17分) (2019八上·凤翔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 解释划线字。 ①年且九十(________) ②且焉置土石(________) ③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________) ④身已半入,止露尻尾(________) (2) 用原文回答问题。
对于愚公移山的决定,其妻的态度是:________;在移山过程中,其邻人的态度是:________;智叟的态度是:________。
(3) 上文中刻画智叟和愚公两个人物,主要运用了________人物描写方法。 (4) 翻译。 ①何苦而不平? ②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③甚矣,汝之不惠。
(5) 愚公移山的原因是什么?
10. (10分) (2017九上·成都月考)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纳凉 秦观
携扙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 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
【注】胡床,亦称“交床”“交椅”“绳床”,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
第 5 页 共 9 页
(1) 前两句,“________”字表达了诗人寻觅清凉之地的愿望。“倚”字写出了诗人________的心境。 (2) “风定池莲自在香”寄寓了诗人怎样的志趣?
四、 作文 (共1题;共5分)
11. (5分) 作文 以下两题选做一题。
⑴人生难免会有一段难忘的日子,因为其间的某个细节、某句话、某个人,或者什么,就有了一段珍贵的人生。有了那样的日子,我们懂得了珍惜;有了那样的日子,我们开始变得坚毅和勇敢;有了那样的日子,才知道其实自己真的很棒……
请以“那些 的日子”为题写一篇文章,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再按要求作文。
⑵每一条路,都在聆听远方的呼唤;每一季麦香,都在渴望风的翅膀。每一份感动,都需要有人认领;每一双眼睛,都在等候深情的注视;每一颗心,都在期待着你的解读。
请以“这一刻,我读懂了你”为标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两个题目任选其一;若选第一个,请将题目补充完整。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③不少于600字。
④书写工整,不得在文中出现真实校名、班名、人名。
第 6 页 共 9 页
参
一、 积累与运用 (共6题;共34分)
1-1、 2-1、
3-1、4-1
、
5-1
、
6-1、6-2、
二、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5分)
7-1、
7-2、
第 7 页 共 9 页
7-3、7-4、8-1
、
8-2、
8-3、8-4
、
三、 古诗文阅读 (共2题;共27分)
9-1、
9-2、9-3、9-4、9-5、
10-1、10-2、
四、 作文 (共1题;共5分)
11-1
、
第 8 页 共 9 页
第 9 页 共 9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aog.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