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本色纱线(Cotton grey yarns)国家标准(GB/T398-93)(范围、引用标准、规格、技术要求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棉本色纱线(以下简称“棉纱线”)的产品品种规格、技术要求、所采用的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
本标准适用于鉴定环锭机制棉纱线的品质,不适用于鉴定特种用途棉纱线的品质。
2 引用标准
GB 23.1 纱线捻度的测定 直接计数法
GB 23.2 纱线捻度的测定 退捻加捻法
GB 3292 电子均匀度仪测定纱条短片段不匀率方法
GB 3916 单根纱线的断裂强力及伸长试验方法
GB 4145 纱线疵点的分级试验方法
GB 4743 纱线的线密度(或支数)的测定方法 绞纱法
FZ/T 10007 棉及化纤纯纺、混纺本色纱线检验规则
ZBW04 006.1 温度与回潮率对棉及化纤纯纺、混纺制品断裂强力的修正方法
ZB W08 001 棉及化纤纯纺、混纺本色纱线包装和标志
3 产品品种规格
3.1 棉纱线的线密度以1000m纱线在公定回潮率的重量(g)表示,称为特克斯(tex)
3.2 棉纱线的公定回潮率为8.5%。
3.3 棉纱线的标准重量
100m纱线在公定回潮率8.5%时的标准重量(g)=特克斯/10------(1)
100m纱线的标准干燥重量(g)=特克斯/10.85--------------(2)
3.4 单纱和股线的最后成品设计特克斯数必须与其公称特克斯数相等。纺股线用的单纱设计特克斯数值应保证股线的设计特克斯数与其公称特克斯数相等。
3.5 棉纱线的公称特克斯数系列与其100m的标准重量规定
3.6 棉纱的公称特克斯数系列及其100m的标准重量见表1
4 技术要求
4.1 梳棉纱的技术要求见表4。
4.2 精梳棉纱的技术要求见表5。
4.8 分等规定
4.8.1 棉纱线规定以同品种一昼夜三个班的生产量为一批,按规定的试验周期和各项试验方法进行试
验,并按其结果评定棉纱线的品等。
4.8.2 棉纱线的品等分为优等、一等、二等,低于二等指标者作三等。
4.8.3 棉纱的品等由单纱断裂强力变异系数CV(%)和百米重量变异系数CV(%)、条干均匀度和一
克内棉结粒数及一克内棉结杂质总粒数评定,当五项的品等不同时,按五项中最低的一项品等评定。
4.8.4 棉线的品等由单线断裂强力变异系数CV(%),百米重量变异系数CV(%)和一克内棉结粒数
及一克内棉结杂质总粒数评定,当四项的品等不同时,按四项中最低的一项品等评定。
4.8.5 单纱(线)的断裂强度或百米重量偏差超出允许范围时,在单纱(线)断裂强力变异系数CV(%)
和百米重量变异系数CV(%)原评等的基础上作顺降一个等处理,如两项都超出范围时,
亦只顺降一
次。降至二等为止。
4.8.6 优等棉纱另加十万米纱疵一项亦作为分等指标。 .
4.8.7 检验条干均匀度可以由生产厂选用黑板条干均匀度或条干均匀度变异系数CV(%)两者中的
任何一种。但一经确定,不得任意变更。发生质量争议时,以条干均匀度变异系数CV(%)为准。
4.9 棉纱线重量偏差月度累计,应按产量进行加权平均,全月生产在15批以上的品种,应控制在
土0.5%及以内。
5 试验方法
5.1 试验条件
5.1.1 各项试验应在各方法标准规定的标准条件下进行。
5.1.2 快速试验:由于生产需要,要求迅速检验产品的质量,可采用快速试验方法。快速试验可以在接
近车间温湿度条件下进行。但试验地点的温湿度必须稳定,并不得故意偏离标准条件。
5.2 试验周期:生产厂可根据各自的具体情况,决定一天或二天试验一次,作为该周期内纱线的分等依据,但周期一经确定,不得任意变更。
5.3 取样:纱线的黑板条干均匀度、一克内棉结粒数及一克内棉结杂质总粒数、十万米纱疵的检验皆采用筒子纱(直接纬纱用管纱),其他各项指标的试验均采用管纱,用户对产品质量有异议时,则以成品质量检验为准。
5.3.1 百米重量变异系数CV(%),百米重量偏差的取样数及试验次数见表11。
生产厂为减少拔管数,开台数在5台及以下的品种,可拔取15管,每管摇取2缕。
5.3.2 百米重量变异系数CV(%)和百米重量偏差的试验方法按照GB 4743执行,其中百米重量变异系数CV(%)采用程序1,线密度采用程序3。百米重量偏差的计算公式如式(3):
百米重量偏差(%)=(试样实际干燥重量-试样设计干燥重量)/试样设计干燥重量*100------(3)
5.4 单纱(线)断裂强度及单纱(线)断裂强力变异系数CV(%)的试验可与百米重量变异系数CV(%)、百米重量偏差用同一份试样,单纱每份试样30个管纱,每管测试2次,总数为60次(开台数在5台及以下者可每份试样15个管纱,每管试4次),股线每份试样15个管纱,每管测2次,总数为30次。采用全自动纱线强力试验仪的取样数,纱线均为20只管,每管测5次,总数为100次。试验报告应注明所用的强力试验仪类型。
5.4.1 单纱(线)断裂强度及单纱(线)断裂强力变异系数CV(%)的试验方法按照GB3916执行。
5.4. 2 单纱<线)断裂强度如不在标准大气条件下进行试验,其测试强力应按ZB W04 006.1进行修正。
5.4. 3 单纱(线)断裂强度的回潮率可采用百米重量偏差试验的同一份回潮率数据,核算修正强力,但如两种试验不在同一条件下测试时,其回潮率应另行测试,每份试样重量不少于50g。
5.5 黑板条干均匀度试验方法、一克内棉结杂质总粒数试验方法,按附录A(补充件)执行。
5.6 条干均匀度变异系数试验方法按照GB 3292规定执行。
5.7 十万米纱疵检验方法,按照GB 4145规定执行。
5。8 纱线捻度试验方法按GB 23.1~23.2规定执行。
5。8.1 纱线捻度试验的取样:各品种、各机台每季度至少轮试一次,试样在各机台上均匀随机采取每台2只管纱,但不得在同一锭带上拔取,每管测2次,总数40次。捻度齿轮调换或其他机械工艺上的调整影响捻度时,都应随时试验,以便采取措施,务使实际捻系数符合技术要求的规定范围。
5.9纱线成包重量
5.9.1 在确定纱线在公定回潮率时的重量时,应进行回潮率试验,然后计算公定回潮率时的重量,测试
回潮率的仪器,管纱线和绞纱线用电热烘箱,筒子纱线可用电热烘箱,也可用筒子测湿仪。
5,9.2 管纱线或筒子纱线的取样,每批量在2t及以下,每0.2t取样一个,但不得少于六个,批量在2t以上,其超过2t的部分,每0.5t取一个,取样应随机均匀,并注意生产班次的代表性。管纱线或筒子纱线采用烘箱试验方法时(筒子纱线应采取距边纱层厚度的三分之一处),可采用间接称重法或直接称重法。
5.9.2.1 间接称重法:采样前将管纱线或筒子纱线称重,然后摇取试样,采样后再将管纱线或筒子纱线称重;两次称重的差数即为试样烘前重量。然后将试样放入烘箱中烘干,称重,再计算回潮率。
5.9.2.2 直接称重法:先将筒子纱外层去除到约6mm厚处,用刀子划断内层棉纱,并将其剥下称重,作为试样烘前重量。然后放入烘箱中,烘干称重,再计算回潮率。
5.9.3 绞纱线的取样,每批量在2t及以下的取样总重量,不少于75g,2t以上取样总重量不少于150 g。
5.9.4 烘箱测试回潮率按照GB 4743执行。
筒子纱线采用测湿仪试验时,应按筒子纱线测湿仪试验方法进行,在取得筒子试样后,立即进行测试以避免回潮率变化。每月至少一次应以烘箱测试法核对回潮率的测试结果,
并根据核对的数据,核正修正系数。
5.9.5 在成包过程中,如因温湿度升降而影响回潮率变化时,可按温湿度情况,分阶段进行回潮率试验,根据不同阶段的试验回潮率,分别计算不同阶段的成包干燥重量,不得混淆。
5.9.6 根据实际回潮率,按式(4)计算纱线在公定回潮率时的重量。
5. 10 绞纱线成包净重量偏差按同一批的纱线试验,每份试样采取三个中包或大包,每个中包或大包中采取六个小包,每个小包中采取二个大绞,每个绞取一小绞,共取36整绞,称其重量,计算每小绞实际平均重量,并立即取出六个整绞作回潮率试验,求得实际回潮率,按式(5)计算公定回潮率时的每小绞平均重量。
从其余30绞中,每绞各摇取一缕作线密度试验,求得公定回潮率时的实际特克斯数,然后按式
(6)计算该批绞纱线成包净重量偏差。
5. 11试验结果的表示
一批纱线的各种试验结果是由该种试验的全部试验值的计算结果表示,各种试验结果的计算精确度,除已规定者外,按表12规定。
6 检验规则
按照FZ/T10007规定执行。
7 标志、包装
按ZB W08001执行。
8 其他
用户对本标准有特殊要求者,生产厂与用户可另订协议。
附录A
棉结杂质条干均匀度试验方法(补充件)
A1 取样
每种纱线(包括纱线的棉结杂质和纱的条干)每批检验一次。
检验以最后成品为对象,自用经纱线取筒子检验,绞纱线亦可用筒子检验。不得固定机台或锭子取样,每个筒子或每绞摇一块黑板,每份试样共检验十块黑板。
A2 棉结杂质的检验条件
A2.1 棉结杂质的检验地点,要求尽量采用北向自然光源,正常检验时,必须有较大的窗户,窗户不能有障光物,以保证室内光线充足。
A2.2 棉结杂质的检验一般应在不低于400lx的照度下(最高不超过800lx)进行,如照度低于400lx时,应加用灯光检验(用青色或白色的日光灯管)。光线应从左后方射人。
检验面的安放角度应与水平成45°±5°的角度(如图A1)。检验者的影子应避免投射到黑板上。
A3 棉结杂质的检验方法
A3. 1 棉结杂质的检验是将试样摇在黑板上,摇黑板机上除游动导纱钩及保证均匀卷绕的能力装置外,一律不得采取任何除杂措施。
A3.2 根据棉纱线分等规定,棉结、杂质应分别记录,合并计算。
A3.3 检验时,先将浅蓝色底板插入试样与黑板之间,然后用如图A2的黑色压片压在试样上,进行正反两面的每格内的棉绪杂质检验。将全部纱样检验完毕后,算出10块黑板的棉结杂质总粒数,再根据式(A1)计算一克棉纱线内的棉结杂质粒数。
A3.4 检验时,应逐格检验并不得翻拨纱线,检验者的视线与纱条成垂直线,检验距离以检验人员的目力在辨认疵点时不费力为原则。
A4 棉结、杂质的确定
A4. 1 棉结是由棉纤维、未成熟棉或僵棉因轧花或纺纱过程中处理不善集结而成。
a.棉结不论黄色、白色、圆形、扁形、或大、或小,以检验者的目力所能辨认者即计;
b.纤维聚集成团,不论松散与紧密,均以棉结计;
c.未成熟棉、僵棉形成棉结(成块、成片、成条),以棉结计;
d.黄白纤维虽未成棉结,但形成棉素且有一部分纺缠于纱线上的以棉结计;
e.附着棉结以棉结计;
f.棉结上附有杂质,以棉结计,不计杂质;
g.凡棉纱条干粗节,按条干检验,不算棉结。
A4.2 杂质是附有或不附有纤维(或绒毛)的籽屑、碎叶、碎枝杆、棉籽软皮、毛发及麻草等杂物。
a.杂质不论大小,以检验者的目力所能辨认者即计;
b.凡杂质附有纤维,一部分纺缠于纱线上的,以杂质计;
c.凡一粒杂质破裂为数粒,而聚集在一团的,以一粒计;
d.附着杂质以杂质计;
e.油污、色污、虫屎及油线、色线纺入,均不算杂质。
A5 条干均匀度的检验条件
A5.1 灯光设备的尺寸和距离按图A3规定,
注:A点为黑板中心。
A5.2 黑板和样照的中心高度,应与检验者的目光成水平。
样照和黑板周围的墙壁应为黑色而无反光,样照边沿应剪去或涂黑色(或用黑纸挡住)。
A5.3 黑板尺寸为250mmX220mm,黑板必须有光泽且平坦。纱线必须均匀紧贴黑板上,其密度相当于样照。
A5.4 黑板和样照应垂直,平齐地放置在检验壁(或架子)中部,每次检验一块黑板。
A5.5 光源采用40W青色或白色日光灯,两条并列。
A5.6 在正常目力条件下,检验者与黑板的距离为2.5±0.3m。
A6 条干均匀度的检验方法
A6.1 棉纱的条干均匀度以黑板对比标准样照作为评定条干均匀度品等的主要依据。
A6.2 与标准样照对比,好于或等于优等样照的,按优等评定;好于或等于一等样照的,按一等评定;差于一等样照的评为二等。
A7 条干均匀度的评定
黑板上阴影、粗节不可相互抵消,以最低一项评等;如有严重疵点,评为二等;严重规律性不匀,评为三等。
A7.1 粗节
a. 粗节部分粗于样照时,即降等;
b. 粗节数量多于样照时,即降等;但普遍细短于样照时,不降;
c. 粗节虽少于样照,但显著粗于样照时,即降等。
A7.2 阴影
a. 阴影普遍深于样照时,即降等;
b. 阴影深浅相当于样照,如总面积显著大于样照时,即降等;但阴影总面积虽大,但浅于样照时,不降;
c 阴影总面积虽小于样照,但显著深于样照时,即降等。
A7.3 严重疵点
a. 粗节:粗于原纱1倍,长5cm 2根或长10cm 1根;
b. 细节:细于原纱二分之一倍,长lOcm 1根;
c. 竹节:粗于原纱2倍(连本身号数3倍),长1.5cm 1根。
A7.4 严重规律性不匀
满板规律性,其阴影深度普遍深于一等样照最深的阴影。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中国纺织总会提出。
本标准由上海纺织标准计量研究所归口。
本标准由上海市纺织工业局和北京市纺织工业总公司负责起草,由天津市纺织工业局、河北省纺织工业总公司、江苏省纺织工业厅协作起草。
本标准参照19年乌斯特公报制订,优等品相当于国际先进水平,一等品接近国际一般水平。
纱线细度测定
包芯线)
因为纱线是柔性体,截面并非圆形,在不同外力作用下可能呈椭圆形、跑道形、透镜形等形状。纱线的理论直径通常是由纱线的线密度换算而得。因为纱线表面有毛羽,截面形状不规则,并容易变形,较难实际测量,故纱线的细度常用线密度来表示。线密度定长制和定重制两种。定长制线密度是用单位长度纱线所具有质量来表示。有旦尼尔和特克斯。旦尼尔是以在公定回潮率下,900m长纱线所具有的质量克数来表示。特克斯是以在公定回潮率下100m 长度线所有的质量克数来表示。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推荐用特克斯表示纱线细度。我国规定特克斯作为纱线线密度的法定计量单位。定重制有公制支数,即以每克具有多少个米来表示。棉纱或棉型纱线曾使用英制支数制,即用每磅纱具有多少个840码长度来表示。纱线细度不匀率常以各单位长度纱线重量间的变异系数(均方差系数平均
差系数)来表示。纱线越细,不匀率值越高。此外,纱线细度不匀也可以黑板条干与标准样照对比确定。前者表示线密度的变异,与单位长度纱线中纤维量多少有关;后者表示表观粗细的变异,反映纱线投影宽度的变化程度,与织物外观有对应关系。(防火线)
(一)纱线直径测定实验的目的要求
将纱线置于装有目镜测试微尺的100倍左右显微镜或同样放大倍数的投影仪下,加以预定张力,随机测量纱线的宽度,即为该纱线的实测直径。通过实验,掌握纱线直径的测定方法,并了解各种纱线的直径范围,以及影响测试结果准确性的因素。
(二)试验仪器和试样
试验仪器为生物显微镜(备有目镜和物镜测微尺)和投影仪。并需准备张力重锤、载玻片、胶纸等工具。试样为棉型纱、毛型纱或化纤长丝。(防静电线)
(三)试验方法和程序
1、显微镜法
(1)根据纱线特数选择适当的显微镜放大倍数。(特品线)
(2)在显微镜载物台上装物镜测微尺。在目镜内放上目镜测微尺,显微镜操步骤调节视野清晰,然后确定目镜微尺刻度每一格的大小(热熔丝)
(3)取下物镜测微尺。
(4)将试样以一定张力(一般纱线的张力为纱公称特克斯数的1/4g;化纤长丝的张力为公称特克斯数的1/3.3g;变形纱的张力为公称特克斯数的1/1.1g,排列在载玻片上,再将置有试样的载玻片放在显微镜载物台上。
(5)移动载玻片,测量试样的身(不包括毛羽)直径在目镜测微尺上的刻度数,并作记录,每一试样在不同片段共测定300个以上的数据(实验中可测30个)。(热熔线)
一、 纱线纱支计算方法
1.单位
⑴、定长制:
A. 特克斯:1000米长度的纱在公定回潮率时的质量克数称为特数。
公 式:Ntex =(G/L)×1000
式 中:G为纱的重量(克),L为纱的长度(米)
B. 旦尼尔:9000米长的丝在公定回潮率时的质量克数称为旦数。
公 式: Nden=(G/L)×9000
式 中:G为丝的重量(克),L为丝的长度(米)
⑵、定重制:
A. 公支数(公支):1克纱(丝)所具有的长度米数。
公 式:Nm=L/G
式 中:1为纱(丝)的长度(米),G为纱(丝)的重量(克)
B. 英支数(英支):1磅纱线所具有的840码长度的个数。
公 式:Ne=(L/G)×840
式 中:L为纱(丝)的长度(码),G为纱(丝)的重量(磅)。
2、单位换算
A.特数Ntex与英制支数Ne
Ne=C/ Ntex(C为常数,化纤为590.5、棉纤为583,如果为混纺纱可根据混比进行计算,如:T/JC(65/35)45S纱线C=590.5*65%+583*35%=588,然后按公式计算便可)
B.英制支数Ne与公制支数Nm
纯化纤:Ne=0.5905Nm 纯棉:Ne=0.583Nm
混纺纱线:如T/JC(65/35)45S Ne=(0.5905*65%+0.583*35%)Nm
3、特数Ntex 与公制Nm
Ntex ×Nm=1000
4、特数Ntex 与旦数Nden
Nden=9*Ntex
二、捻度与捻系数
1.捻度:纱线单位长度内的捻回数。棉纱线及棉型化纤纱线的特克斯(号数)制捻度Ttex,是以纱线10cm长度内的捻回数表示;英制支数制捻度Te,是以1英寸的捻回数表示。精纺毛纱线及化纤长丝的捻度Tm,是以每米的捻回数表示,以上表示方法的的关系为:
Ttex=3.937Te= Nm/10 Te=0.2 Ttex=0.02Tm
捻回分Z捻和S捻两种。单纱中的纤维或股线中的单纱在加捻后,捻回的方向由下而上、自右至左的叫S捻;自下而上,自左至右的叫Z捻。
股线捻回的表示方法,第一个字母表示单纱的捻向,第二个字母表示股线的捻向。经过两次加捻的股线,第一个字母表示单纱的捻向,第二个字母表示初捻捻向,第三个字母表示复捻捻向,例如,单纱为Z捻、初捻为S捻,复捻为Z捻的股线,捻向以ZSZ表示。
2.捻系数
特数制捻系数αtex=Ttex* Ntex1/2
英制捻系数 αe= Te/ Ne1/2
公制捻系数 αm= Tm/ Nm1/2
特数制捻系数αtex与英制捻系数αe间的关系为:
αtex=Ttex* Ntex1/2= Te/2.*10*5831/2 *Ne1/2(583为纯棉品种的系数,若为混纺、化纤纱线请参考特数与英制换算常数C的变化)
三、纱线的强度与单纱断裂强度
单纱强度:拉断单根纱线所需要的力,叫单纱强度或单纱强力,单位是牛(N),厘牛(CN)。
单纱断裂强度:单纱强度P与纱线特数Ntex之比单位是Km或cN/tex
四、标准重量
纺织材料在公定回潮率或公定含水率时的重量叫“标准重量”
纺织材料的标准重量与实际回潮率下的称见重量之间的关系为:
标准重量=称见重量*(100+公定回潮率)/(100+实际回潮率)
在生产上对于标准重量的计算。往往先将材料烘干,在根据干燥重量进行计算,算式如下:
标准重量=材料干重*(100+公定回潮率)/10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aog.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