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水稻机插秧栽培技术
摘要 总结了山区水稻机插秧育秧技术的作业流程以及各个环节的技术要点,包括床土准备、选种与种子处理、秧板制作与床土铺整、精细播种、播后管理、苗期管理、移栽、肥水管理等,以期推广水稻机插育秧栽培技术及高产栽培经验。
关键词 水稻;机插秧;栽培技术;山区
为了解放农村农业劳动力,推进水稻生产机械化、产业化水平,笔者经过3年的实践摸索,根据农村山区实际,初步掌握了水稻机插育秧栽培技术及高产栽培经验,为推动山区机械化插育秧栽培技术的推广提供依据。与常规育秧方式相比,机插育秧标准化要求高、播种密度大。工厂化育秧是生产中常用的机插秧育秧方式,另外还发展了双膜育秧和软盘育秧等较为实用的育秧方法。工厂化育秧在室内生产线进行各个环节管理,从种子处理到播种,使得各种环节条件如湿度、温度、水分、土壤等都有利于秧苗培育。机插秧工厂化育秧效果较好,不仅群体发育整齐,而且省种、省工,受外界气候条件影响小。双膜育秧、软盘育秧成本低、投资少、管理方便、操作简单,尤其在缺乏工厂化育秧设施的地区适宜推广应用。根据机插水稻的生长发育规律,视品种、天气和季节,围绕“生态、优质、增产、高效”的栽培原则,应用“壮个体、健群体、高积累”的肥水和植保健株栽培技术,提高群体空间利用率,形成健株群体,确保大穗足穗,实现机插水稻高产稳产、优质增效[1-6]。一是优化单位面积基本苗数,规范田间管理,促进禾苗早发健长。二是应用“壮个体、健群体、高积累”的肥水和植保健株栽培技术,科学管水、合理施肥、适时控苗,采用生态系统控制病虫鼠草螺害。
1 育秧作业流程
育秧作业分为干土做床育秧和湿泥做床育秧2种,其育秧流程也有所区别,具体分别见图1和图2。
2 各作业环节的技术要点 2.1 床土准备
床土准备是干土做床育秧方式的必需环节,湿泥做床的不需此项。选择适宜的床土至关重要,有3种土壤可供选择:一是冬翻、春耖的塘泥或稻田土;二是耕作熟化的旱田土;三是菜园土。1 hm2移栽大田一般需备床土1 500 kg。计算好床土用量,泥土水分适宜或者天气晴好时,将碎土过筛,粒径在5 mm以内,然后集中堆闷、覆膜处理。
2.2 选种与种子处理
农业种子部门提供的标准商品种子是机插秧育秧选种的最佳选择,注意浸种前脱芒,并要求种子发芽率超过90%,发芽势大于85%。用药剂浸种杀菌,将种子装进袋中,每袋仅装入容量的1/3,根据气温确定浸种时间。避免袋与袋之间压叠,催芽分阶段进行。首先在30~36 ℃高温破胸。然后在25~30 ℃适温催芽,要求催芽的标准达到芽长为稻谷的1/5~1/4、根长达稻谷的1/2。最后是在室内摊晾炼芽4~6 h,以增强其适应力,即可播种。
2.3 秧板制作与床土铺整
秧田要求运秧方便、排灌分开、便于管理,秧田与大田的比例为1∶100。播种前5 d,开沟沟深15 cm,沟宽25 cm,四周沟深25 cm、宽30 cm,秧板畦田规格为宽1.3 m,板面要求达到“实、平、光、直”。 播种的前一天铺放秧盘,
用干泥做床,厚2.0~2.5 cm,用木尺刮平,泥土水分饱和后立即播种。
直接用秧田泥做床:在播种前上水耖田、耙地、平田,秧板面、沟深与上面相同,沟宽40~50 cm。沉淀后将杂草、茬头清理后,用宽口锄头来回拖动的办法将沟底的水田土造成泥浆,将泥浆均匀覆盖秧板,泥浆厚度为1.0~1.5 cm。将基肥均匀撒于泥浆面(基肥建议使用氮、磷、钾总含量≥45%的硫酸钾型复合肥,每个秧盘面积的标准用肥量为10 g,即单位面积秧地的标准用肥量为300 kg/hm2),然后,将育秧盘铺放到秧板上,再将秧沟的泥浆铺放到秧盘并刮平。
2.4 精细播种
机插育秧播种密度高,根据不同的品种和当地农艺要求确定播种量,按照当地农艺要求,根据不同品种计算播量,千粒重20 g左右的优质稻,为保证基本苗用种量为28.5~30.0 kg/hm2。一般的优质稻保证基本苗90万~135万根/hm2, 4~6根/穴,则确保播种种子2.5~3.5粒/cm。每盘播种量计算公式如下:
每盘播种量=秧盘面积×种子粒数/cm2×千粒重 ÷种子发芽率
用此公式计算,按照干谷种子的重量,规格为58 cm×28 cm的软盘,播种量约为108 g/盘,一般用240~300盘/hm2。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播量和播期。一般按秧龄13~22 d推算播期,秧龄不能过长,确保适龄移栽。根据插秧机工作效率安排插秧进度,机插面积大的合理分批播种。播种时要均匀、细播、分次播。播种后,将细土覆盖于秧盘上,盖没种子即可。
2.5 播后管理 为了避免表土板结,播种后不宜对表土洒水,防止影响出苗。如果缺乏细土,可以用小木板轻拍芽谷,播种后使芽谷轻入泥面。为了使出苗整齐,要求湿度在90%以上、温度20~32 ℃条件下,盖膜保证高温高湿立苗。气温较低的早造育秧,播种后即盖上农膜,并将四周封严;在幼芽顶出上面后,如遇高温天气,要揭膜通风,棚内温度要控制在35 ℃以下,以防高温灼伤幼苗。气温较高的晚造育秧,采用遮阳网立苗,预防下雨冲散芽谷,还预防高温烧苗。秧苗现青后,揭膜炼苗,最低气温稳定在20 ℃以上时,可完全揭膜。遮阳网立苗秧的炼苗,一般在秧苗出土2 cm左右,不完全叶至1叶抽出时揭网炼苗。若遇大雨要及时上水护苗。
2.6 苗期管理 平时加强秧田巡查,并根据气候的变化和秧苗的生长情况,做好秧苗的通风、调温、炼苗、肥水管理以及防虫治病等工作。播种后至秧苗1.5叶,早造秧田要排清沟底水;晚造秧田高温强日照天气,要保持半沟水。秧苗1.5~2.0叶,要结合天气,科学炼苗;揭膜(网)炼苗时,秧沟要保持盘底水,湿润管理,防止秧苗出现生理性失水。秧苗发生烂种、烂秧时,选择晴天,回盘底水,用2%春雷莓素水剂500倍液均匀喷雾防治。秧田期注重立枯病、稻灰飞虱、稻蓟马、螟虫等病虫害的防治。根据秧苗生长等情况、床土肥力等管理好肥水。播后6~7 d施好“断奶肥”,移栽前3~4 d进行,“送嫁肥”于傍晚浇施,施用尿素45~60 kg/hm2对水7 500 kg。移栽前控水炼苗,提高秧苗根系活力。晚造秧和早造秧分别于移栽前3、5 d控水。阴雨天气应排干秧沟积水,晴天保持半沟水。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