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检测:第一单元 细胞的分子组成(一) 含解析

来源:好走旅游网
课时跟踪检测(一) 借助显微镜 走近细胞

基础对点练——考纲对点·夯基础

考点一 多种多样的细胞(Ⅱ) 1.(2018·浏阳一中月考)下列对生命系统的认识中,正确的是( )

A.蛋白质、核酸等大分子属于生命系统的一个层次

B.生态系统这个层次代表一定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所有生物

C.生物个体中由功能相关的器官联合组成的系统层次,是每种生物个体都具有的

D.能完整表现生命活动的最小生命系统是细胞

解析:蛋白质、核酸等大分子不属于生命系统的层次,A错误;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构成的,B错误;植物个体的结构层次中没有系统,C错误。

答案:D 2.(2018·温州十校联考)颤藻是一种蓝细菌,下列关于颤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线粒体是颤藻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B.颤藻在分裂过程中可出现基因重组

C.核糖体是颤藻细胞内蛋白质的“装配机器”,由蛋白质和mRNA组成

D.颤藻的遗传物质是DNA,但其细胞中也有RNA

解析:颤藻是原核生物,含有的唯一细胞器是核糖体,A错误;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原核生物不会进行减数分裂,B错误;核糖体由蛋白质和rRNA组成,C错误;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但其在细胞质中含有RNA,D正确。

答案:D

3.下列哪项不能作为判断某单细胞生物是否为真核生物的依据( )

A.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B.有无多种细胞器 C.有无染色体 D.有无核糖体

解析:原核细胞内无核膜、染色体以及除核糖体以外的细胞器。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内都含有核糖体。

答案:D

考点二 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Ⅰ)

4.下列关于细胞学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学说认为一切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B.细胞均通过有丝分裂产生新细胞

C.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的多样性和生物体结构的多样性 D.施莱登和施旺共同提出了细胞学说

解析:细胞学说认为一切“动植物”(而非一切“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但未必是“有丝分裂”);细胞学说揭示了动植物界及细胞的统一性,故A、B、C所述均不正确。

答案:D

考点三 实验: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

5.如图表示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部分操作过程,其中叙述错误的是( )

A.图①视野中的图像是在低倍镜下观察到的

B.利用图①视野中的图像,要看清处于分裂期的细胞,应将装片适当向左移动

C.图②表示将显微镜镜头由甲转换成乙,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减少

D.图②中显微镜镜头由甲转换成乙的过程中,为了方便操作,可以将镜筒升高

解析:图①视野中能观察到根尖分生区、伸长区等细胞,且细胞数目较多,说明是在低倍镜下观察到的;分生区细胞特点是排列紧密,呈正方形,在视野的左侧,欲移动到视野中央,应将装片适当向左移动;图②中的镜头带有螺纹,为物镜,镜头短的为低倍镜,镜头长的为高倍镜,由甲换成乙,倍数放大,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减少;在低倍镜下物像观察清晰后,不能再调节粗准焦螺旋(不能再将镜筒升高)。

答案:D

提能强化练——考点强化·重能力

6.(2018·河南中原名校一模)下列有关生物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霉菌、酵母菌都是真菌,且都能进行有丝分裂

B.酵母菌、乳酸菌都不含叶绿素,都是分解者,都能进行有氧呼吸

C.蘑菇、大肠杆菌都是异养生物,都有核糖体 D.黑藻、小球藻、发菜都有细胞壁,都含有DNA和RNA 解析:乳酸菌是厌氧生物,只进行无氧呼吸,B错误。 答案:B 7.(2018·盐城联考)下列关于细胞共性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都能合成有氧呼吸酶 B.转录和翻译的场所都相同 C.都能合成核酸和激素 D.蛋白质合成场所都相同 解析:有些生物不能进行有氧呼吸,如乳酸菌,故不能合成有氧呼吸酶;原核生物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在拟核和细胞质中转录,真核生物在细胞核内转录,线粒体和叶绿体都可进行转录,都能合成核酸,但并不是所有细胞都能合成激素;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蛋白质合成场所都是核糖体。 答案:D 8.(高考改编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病毒是一类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 B.蓝藻细胞具有细胞核且DNA分子呈环状 C.SARS病毒和蘑菇均是原核生物 D.衣藻和变形虫均是真核生物 解析:病毒是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蓝藻是原核生物,没有核膜,没有成形的细胞核;蘑菇、衣藻和变形虫均是真核生物。 答案:D 9.下面表格所示的是两种细胞所具有的特征。从表格中给出的特征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细胞细胞特征 Ⅰ Ⅱ 细胞壁 有 有 核糖体 有 有 成形的细胞无 有 核 光合作用 有 无 细胞呼吸 有 有 A.细胞Ⅰ是原核细胞,可能是蓝藻 B.细胞Ⅱ是真核细胞,可能是植物的根尖细胞 C.两种细胞的细胞壁具有相同的组成成分 D.细胞Ⅰ没有线粒体 解析:由表格信息可知,细胞Ⅰ无成形的细胞核,为原核细胞,其中除核糖体外,无其他细胞器,能进行光合作用,因此可能为蓝藻。细胞Ⅱ有成形的细胞核,并且有细胞壁,可能为植物细胞或真菌细胞。植物的根尖细胞无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植物细胞的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为纤维素和果胶,原核细胞的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肽聚糖。

答案:C 10.(2018·福建联考)2014年西非地区爆发了埃博拉疫情。埃博拉出血热(EBHF)是由埃博拉病毒(EBV)(一种丝状单链RNA病毒)引起的病毒性出血热,EBV与宿主细胞结合后,将核酸——蛋白复合体释放至细胞质进行增殖。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埃博拉病毒可在实验室中用液体培养基培养

B.直接将埃博拉病毒的RNA注入人体细胞将引起埃博拉出血热

C.被埃博拉病毒感染的细胞,免疫的完成阶段需要依赖体液免疫

D.被埃博拉病毒感染的人应立刻使用抗生素类药物来抑制病毒的增殖

解析:病毒营专性寄生生活,需用活细胞培养,A错误;直接将埃博拉病毒的RNA注入人体细胞不会引起埃博拉出血热,B错误;被埃博拉病毒感染的细胞,免疫的完成阶段需要依赖体液免疫,C正确;被埃博拉病毒感染的人应该立刻使用干扰素来抑制病毒的增殖,D错误。

答案:C

11.如图所示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几何图形,①~⑥是有关显微镜的几个操作步骤。要将图甲转化成图乙,所列A、B、C、D四种操作顺序中,正确的是( )

①转动粗准焦螺旋 ②转动细准焦螺旋 ③调节光圈 ④转动转换器 ⑤向右上方移动玻片

⑥向左下方移动玻片

A.①③④⑤ B.⑥④③⑤ C.⑤④③② D.⑥④⑤③

解析:要将图甲转化成图乙须换用高倍物镜。因为观察目标在视野的右上方,要将目标移到视野中央须向右上方移动玻片,然后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物镜,调节光圈使视野变亮,转动细准焦螺旋至物像清晰。

答案:C

大题冲关练——综合创新·求突破

12.

诺维氏芽孢杆菌—NT对现有抗生素产生耐药性而成为“超级耐药菌”。如图为该种细菌耐药策略模式图(①为抗生素,②为药物作用目标),请分析回答([ ]中填序号):

(1)细菌属于原核生物,图中④是________,③是________。 (2)目前,用来治疗疾病的抗生素的主要作用机制是干扰细菌生命周期的重要环节,如蛋白质合成、DNA复制时的解旋、细胞壁的合成等,这些抗生素对著名的埃博拉病毒是否起作用?________________。

(3)这些耐药基因的产生是细菌基因经过随机________产生的,也可以通过基因交换从其他变异的细菌那里获得,若③④均为细菌的DNA,耐药基因通常位于[ ]________上。

解析:(1)细菌属于原核生物,无细胞核,但具有大型环状DNA,即拟核DNA和小型环状DNA,即质粒。图中④为质粒,③为拟核。(2)抗生素的主要作用机制是干扰细菌生命周期的重要环节,如蛋白质合成、DNA复制时的解旋、细胞壁的合成等,而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进行代谢,抗生素对其不起作用。(3)细菌耐药基因可经过随机突变产生,也可通过基因交换从其他变异的细菌那里获得,可见耐药基因应该位于细菌质粒上,而非拟核中。

答案:(1)质粒 拟核 (2)不起作用 (3)突变 ④质粒 13.(2018·长沙质检)光学显微镜是中学生最常用的实验仪器,下图中7mm、0.5mm表示观察清楚时物镜与观察物之间的距离。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表示显微镜的________镜,在观察花生子叶细胞中的脂肪实验中,应先用图中________(填“甲”或“乙”)镜观察。

(2)图2表示光学显微镜的一组镜头,目镜标有5×和15×字样,物镜标有10×和40×字样。图3表示镜头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请看图回答:

①要仔细观察叶绿体的形态时,显微镜的目镜、物镜及其与盖玻片间的距离组合为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此时放大倍数为________倍。

②显微镜目镜为10×、物镜为10×时,视野被相连的96个分生组织细胞所充满,若物镜转换为40×后,则视野中可检测到的细胞数为________个。

③在观察中,c与d的显微视野中比较明亮的是________。 ④若在低倍镜下发现有一异物,当移动装片时,异物不动,转换高倍镜后,异物仍可观察到,此异物可能存在于________。(填编号)

A.物镜上 B.目镜上 C.装片上 D.反光镜上

(3)用显微镜观察标本时,一位同学在观察酵母菌细胞时发现视野右上方有一中间亮的黑边圆圈,于是想将它移到视野中央仔细观察,请根据以上叙述回答:

①中间亮的黑边圆圈是________。

②换高倍镜观察前,要将黑边圆圈移动到视野中央,应将标本向________移动,这样做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图1中的镜头有螺纹,表示显微镜的物镜;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在使用显微镜时,应先用低倍镜观察。(2)①要仔细观察叶绿体的形态时,应使用高倍镜,所以显微镜的目镜、物镜及其与盖玻片间的距离组合为b、c、A,此时放大倍数为15×40=600。②物镜转换为40×后,则物体的长度和宽度在原来的基础上各放大4倍,因此视野中可检测到的细胞数为96÷4÷4=6个。③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暗,因此c与d的显微视野中比较明亮的是d。④当移动装片时,异物不动;转换高倍镜后,异物仍可观察到,说明异物存在于目镜上。(3)①用显微镜观察标本时,视野中的黑边圆圈是制作装片时产生的气泡。②由于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是倒像,而气泡位于视野右上方,所以换高倍镜观察前,应将标本移到视野的中央,还应向右上方移动。

答案:(1)物 甲 (2)①b、c、A 600 ②6 ③d ④B (3)①气泡 ②右上方 用显微镜观察到的是倒像

14.探究分析:

实验一 在载玻片上滴一滴池塘水并加少许棉纤维,然后盖上盖玻片,先后用显微镜的低倍镜和高倍镜观察,所看到的图像如图甲所示。

实验二 用显微镜观察人体的组织切片,看到的图像如图乙所示。

实验三 用显微镜观察植物表皮,看到的图像如图丙所示。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一所看到的图像中的生物,有病毒吗?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为病毒无细胞结构,所以说生物的生命活动

有的可以不需要细胞参与,你认为对吗?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通过实验一与实验二中的图甲与图乙的比较,你能得出什么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图甲、乙、丙中看到的细胞形态相同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三(即图丙)看到的是叶表皮的保卫细胞的两种不同形态,同样,红细胞呈两面凹的圆饼状、神经细胞伸出的突起有的达1米左右,以上这些事实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病毒不是细胞生物,个体极其微小,只有借助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病毒只能营寄生生活,不能独立生存。(2)(3)细胞的形态各种各样,从显微镜下看到的许多细胞可以说明这一点。(4)保卫细胞的两种形态、红细胞呈两面凹的圆饼状及神经细胞的长突起都说明了细胞的形态与功能的统一性。

答案:(1)没有。因为病毒个体微小,必须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不对。因为病毒虽不具细胞结构,但必须寄生在活细胞中,单独存在时,不能繁殖,也没有生命活动 (2)不同生物及同种生物体中不同部位细胞的形态和大小千差万别 (3)不同 细胞的形态具有

多样性 (4)细胞的形态与功能是统一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