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刘可可 01
学生 听心理辅导课,感触深
“从2013年11月21日开始上心理课至今,我学到了很多东西,找到了自己的梦想!我要乐观地面对学习和生活,我找到了那个有梦想的自己„„”
“经过一个多月的心理课学习,我的心理素质得到了很大提升。以前的我很脆弱,遇到挫折、困难只想逃避,现在的我变得坚强了,我开始学着运用自我质辩的方法,去尝试解决各种问题„„”
“以前的我是一个懒惰、讨厌背书、喜欢睡懒觉的学生。自从在心理课上学习了自我激励法,我对目标大学的憧憬便被激发出来,我在逐渐打破自己固有的观念:我不是一个懒惰的人,我喜欢背书,我明白‘早起的鸟儿有虫吃’的道理,我有很多的潜能亟待挖掘,我一定行!”
“心理课让艰苦的高三生活变得美妙。在心理老师的带领下,我希望能以轻松愉悦的心态面对高三,度过高三„„”
这是记者从市十九中部分高三学生写的《心理课学习感悟》中摘录的内容,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心理辅导课对该校学生,特别是高三学生的影响之大。 02
学校 开设心理辅导课,益处多
这些学生并非市十九中心理辅导课的首批受益者。
2012年9月,市十九中选择1307班为“实验班”,尝试为该班50余名学生开设心理课,每周一节。心理课由该校教师、国家高级心理咨询师、市教研室心理健康教育兼职教研员姚艳蓉执教,具体课程安排包括每周一节的集体心理辅导课,自信训练、情绪控制等专题心理辅导和个案咨询等。在该班班主任的配合下,姚艳蓉结合自己十多年的心理辅导经验,精心设计了课程内容,通过集体心理辅导课解决学生的共性问题,通过个案咨询解决学生的个性问题。
2013年高考,该班学生成绩提升明显,与高三入班时首次考试成绩相比,“各批次上
线人数几乎都翻番”。不少学生直言:“能考出好成绩,心理辅导课功不可没。” 2013年9月,市十九中通过为高三学生开办心理讲座,在高三开设“心理素质提升班”,为高一、高二学生普及心理健康知识等形式,进一步扩大心理课的辐射范围,意在让更多的学生受益。
市十九中校长师利峰说:“学校针对高三学生尝试开设心理课的初衷是帮助学生缓解学习、考试压力,让他们抱着健康、平稳的心态,相对轻松地度过高三。心理课的开设激发了学生的内在潜能,让他们能够积极、自信地面对学习、考试,乃至今后的人生,我校正在深入探索,争取让更多的学生从心理课中受益。” 03
受益者 心理辅导课,成就更好的我
李吉学习踏实、认真,但一直不自信。他抱着“不能提高学习成绩的话,下节心理课我就不上了”的心态上完了第一节心理课。课后,李吉主动联系姚老师做个案咨询,并找到了自己“学习成绩和付出不成正比”的症结——不够自信。从未想过也不敢去想“我能上一本”的李吉,在高考时以过一本线10分的成绩考上了理想的大学。
洪珊生活在一个相对复杂的家庭环境中,其家人很少在意她的情绪和感受。这个“经常被忽略”的孩子缺乏安全感和自信,情绪波动很大,她的情绪直接影响着她的备考和成绩。洪珊说,自己高三时的成绩“像坐过山车”,忽高忽低,高考时能取得过一本线20多分的成绩,“心理辅导课起到了关键作用”。
崔冉是被父母“捧在手心里”长大的孩子,中考发挥失利让心理素质欠佳的她对高考充满恐惧,为了缓解自己的压力,她将注意力转移到了同班一名男孩子的身上,和他谈起了恋爱。多次心理辅导课和个案咨询让崔冉重新认识了自己,她及时调整了备考状态,在高考时发挥出了应有水平。
“这些是在2013届毕业生中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姚艳蓉说,起初,这些学生都是被动接受心理辅导的,以提升成绩为目的来上心理课的学生最多,事实证明,接受心理辅导后,他们不但在高考中取胜,而且收获了更好的自己。 04
呼吁 每位老师都要成为学生的“心灵导师”
姚艳蓉认为,高中阶段是孩子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时期;高中阶段也是决定孩子未来命运的关键时期,孩子面临着巨大的学习、高考压力,因此,针对这一阶段的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开设固定的心理课程很有必要。
“初三、高三的任课老师,都应该学点心理学知识。”姚艳蓉说,在孩子面临中考、高考的关键时刻,老师可以运用心理学知识,结合自己对学生的了解,给予学生最需要的、
最适当的鼓励和支持,老师不但要教会学生知识,更要成为其成长道路上的引导者。 师利峰说,在现行教育体制下,小学、初中阶段施行的是素质教育,不统一对全市学生进行成绩排名,但具有选拔性质的中招考试则成为学生的“分水岭”。少数佼佼者升入优质高中,绝大多数学生进入普通高中或职业高中,有些学生甚至告别了校园。这样过早的定位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潜能的发挥,无形中对学生产生了心理暗示。
“高中阶段偏重于应试教育,绝大多数学生、家长和老师的注意力都集中在高考上。客观来讲,学生的成绩出现分层很正常,但是学校应该坚持‘育人为本’。教学可以分层,但育人必须一视同仁,学校应让每名学生都有所成长、有所进步。”师利峰说,从这个角度来讲,为高中生增设心理辅导课很有必要,“我们学校的心理课会一直开下去,我们会不断总结经验、探索创新,让越来越多的学生收获心理上的健康”。
市教育局副局长韩经权表示,希望市十九中在开设心理辅导课方面继续深入探索:“使之课程化、系统化、规模化,办出品牌、办出特色!” (注:为保护学生隐私,本文所用学生名字均为化名) 短 评
心理辅导课 值得推广
给高中生开设心理辅导课,让学生通过学习心理学,发现自己的优缺点,挖掘自己的内在潜能,然后向着自己的目标前进,在前进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这是教育的题中之义。
有人认为,高中生是最听话的,因为有高考压力,学生一心扑在学习上,老师、家长可以少操心。殊不知,高中生正处于由少年向青年转变的时期,学习压力、成长烦恼等都集中在这一时期,孩子们内心的不稳定性、封闭性也最容易在这一时期集中出现。因此,关注高中生的心理健康,帮助他们平稳、顺利地走过高中三年,心理辅导不可缺位。 也许有人会说,只要家长和老师多关心孩子,多留意孩子,多教育孩子,孩子就不会出现心理问题了。
对于青春期的孩子,如果没有专业的心理学知识作指导,老师和家长的“关心”和“留意”有可能“关住”孩子的心门,让他学会报喜不报忧,让他感觉老师和家长在监视他,因而拒绝与老师和家长进行沟通。
不同的孩子需要不同的心理疏导,哪种方式更适合孩子,需要专业的心理老师来做指导。给高中生开设心理课,让孩子学习心理学知识,帮助他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改正,必然是极好的。
像市十九中这样,尝试给高中生开设心理课并上好心理课,给孩子以鼓励和褒奖,让孩子们身心健康、乐观积极地去面对紧张的高中生活,这样的探索很有必要,值得推广!
(可可)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aog.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